生活在成都的小夥伴們
在日常出行時
是否坐過這輛「神仙」列車呢?
對,這就是
成都地鐵7號線
金沙文化主題列車
金沙專列以
「多彩的金沙王國」為主題
力圖展現三千年前
金沙文明的璀璨與輝煌
設計師精心提煉出若干個小元素,貫穿於車體、車窗、車廂牆面等處,展現出原汁原味的金沙文化,在地鐵車廂內打造出一個移動的金沙博物館,讓乘客在乘坐地鐵的同時也仿佛進行了一場博物館奇妙之旅,飽覽金沙珍貴文物,盡情感受金沙文明帶來的震撼。車體外側的圖案則精心繪製出重影效果,當列車駛過站臺時,畫面將呈現出立體效果,讓車站候車的乘客也能一秒「穿越」到金沙王國。
雖然金沙專列
備受乘客好評
但是他背後的「金沙王國」
你是否了解呢?
今天,請跟隨小編一起
了解一下
成都金沙遺址的特色亮點
李白曾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出一幅巴蜀地區崇山峻岭,連峰絕壁的壯麗絕色,其中一句你想必一定記得: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直接將人們思緒牽引到那個創造燦爛巴蜀文明的古蜀國。然而,雖然關於古蜀國的記載很早就見於《華陽國志》《蜀王本紀》等文獻中,也留下了「蠶叢縱目、魚鳧成神、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等關於古蜀國的傳說。但是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這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國度,再加上關於古蜀國文獻基本都已經被神話,使之可信度進一步降低。直到1929年一位四川廣漢的農民一鋤頭鋤出一個「三星堆文化」,終於使人相信在巴蜀之地曾存在一個古蜀國。
2001年春天,一家房地產公司在成都蘇坡鄉金沙村進行蜀風花園城小區道路工程作業時,因挖出的泥土中混雜有大量的象牙碎片和玉石器物,由此揭開了金沙遺址這一考古大發現的序幕。
毫無疑問,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又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對揭示撲朔迷離的古蜀歷史文化之謎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消息經新聞媒體報導後,立即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此後毫無爭議地被評為了「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1世紀第一個春天,在考古發現中出土的一件文物,如今成為了成都光芒四射的城市標誌。從成都飛出的太陽神鳥,將永久守護著中國的文化遺產。
金沙遺址出土的許多珍貴文物都展示了非凡的神奇魅力,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太陽神鳥金箔飾了。
太陽神鳥金箔飾,實際上是一件相當小巧袖珍的器物。其形狀為圓形,內有鏤空圖案,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02釐米,重20克,系用很薄的金箔製作而成,其匠心和創意顯得是如此絕妙又非同凡響,數千年之後仍璀璨耀目,精美異常。在製作工藝上,這件金箔飾採用了錘揲與切割技術,整件金飾厚薄均勻,紋飾邊緣整齊平滑,工藝精湛,構思奇妙,充分顯示了製作者技藝的嫻熟與高明。最為奇妙的是圓形金箔飾上面的紋飾,如同一幅均勻對稱的剪紙圖案。可能使用了相應的模具精心切割而成,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整幅圖案都充滿了動感,好似一個神奇的漩渦,又好像是旋轉的雲氣或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陽,四隻飛行的神鳥則給人以金烏馱日翱翔宇宙的豐富聯想。從用途來看,很有可能是供古蜀國舉行隆重祭祀活動使用的,也有可能是金沙遺址統治者宗廟或神廟中的供奉品或獻祭物。
今天,當人們驅車經過成都南延線宏偉的立交橋時,在很遠處,目光就會被那巨大的金光燦燦的太陽神鳥圖案所吸引,心中常常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驚嘆。
2005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把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從此以後,從成都飛出太陽神鳥將永久守護著中國文化遺產。看來,古人的平面設計也真的是完美呀,打上名稱就可以做logo了。
成都金沙遺址最為驚人的發現之一,就是出土了大量象牙。目前在金沙遺址範圍內出土的象牙約有一千多根,數量之多,確實令人驚嘆,在中國考古史上,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堪稱是罕見的奇觀。它們來自何方?如何獲取?作何用途?
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象牙
金沙遺址大量象牙的來源,說明商周時期的長江中上遊和四川盆地境內確實有龐大的象群活動氣息。古蜀族由於巫術和祭祀活動的需要,而將象群也作為了狩獵的目標。除了人為獵取的可能,也不能排除由於某種突發性的自然原因導致象群的大量死亡,使古蜀族因此獲得了數量驚人的象牙。
這種自然原因有可能是嚴重的洪災或其他不可抗衡的自然災害,文獻記載杜宇時代曾發生過大洪災,蜀國境內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沒成為一片澤國,這不僅危害了古蜀先民的生存狀態,恐怕象群也難逃厄運。總而言之,正是由於人為與自然的雙重原因,導致了長江流域和四川盆地境內象群的消逝。中原民族和古代蜀人由於象群的遠去,產生了懷念,因而有了「想像」一詞,這個詞的初意就是表達對象的想念。南遷遠去的象群給先民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和想像,也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啟示。
——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確實是永遠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商周時期的古代蜀人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尤其是在青銅雕像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堪稱是世界東方美術史上罕見的傑作。古代蜀人以浪漫瑰麗的想像和超凡脫俗的才能創造出的青銅雕像群,便使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這種魅力。
金沙遺址現已清理出土的銅器有470多件,約佔出土器物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但,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人物造型卻極少,只有幾件,目前公布的僅有小型青銅立人像一件,此外,還有小型銅人頭一件。此種情形與三星堆遺址出土有千姿百態的青銅人物像群形成了明顯的差異,究竟是什麼緣故,頗使人費解。
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雕像有著異常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向我們透露了有關古蜀祭祀活動和社會生活狀況的大量信息,而且真實地向我們述說了商周時期金沙遺址和三星堆古城之間在年代與文化內涵上的先後和銜接關係。在三星堆青銅文化高度昌盛之際,金沙遺址統治者可能只是古蜀王國中的一個氏族或部族首領。
不論是在作為古蜀王國都邑的三星堆古城之內,或者是在金沙遺址部族聚居之地,都會經常舉行崇拜太陽、祈禱豐年之類的各種祭祀活動,雖然內容一致、形式相同,但前者場面宏大、氣勢壯觀,而後者地位較低規模較小。而這種身份等級的不同與祭祀規格的差異,正是由於它們之間的關係決定的。之後,由於三星堆王都的由盛而衰,金沙部落才逐漸興盛起來,並形成了取而代之的趨勢。
古蜀先民們雖地處內陸卻並不封閉,有著很強的開拓創新精神,同長江中下遊、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廣袤的西南夷地區乃至南亞和中亞地區很早就有了文化與經濟上的往來。金沙遺址出土的屬於良渚文化典型器物的玉琮,數量可觀,充分顯示了金沙遺址統治者對這種特殊禮儀器物的重視和喜歡,更證明了古代先民們早已存在的文化交流。正是由於古代蜀人的交流與創新,古蜀文化才更為絢麗多彩,商周時期的古蜀社會,也因之而呈現出繁榮興旺的景象。
金沙遺址考古發現向我們展示了古代蜀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情景和精神文化風貌。金沙遺址作為商周時期成都地區一個大型聚邑,數千年前的燦爛遺存,如今已成為揭示成都這座西部歷史文化名城根脈的耀眼明珠。古代蜀人的聰明才智和令人嘆為觀止的神奇創造已凝聚為永恆的魅力,不僅深深地引起我們的讚嘆,也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譜寫了輝煌而傑出的篇章。
當王朝的興衰更替
已成為歷史
當一切榮華富貴
與悲歡離合都化作煙雲
唯有那些凝聚了
一個時代的
文明精華的非凡創造
依然閃耀著光彩
編輯:裴天元、餘小莉、魏傑
ID:DD343433T008000DZS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