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十人九不知

2020-10-03 清溪詞文

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十人九不知。

作為一種流傳在田間地頭、破屋陋巷的口頭禪,俗語以其平易近人的字眼,通俗易懂的語氣,歷來成為民間百姓所推崇的一種特有文化。時至今日,只要你有機會接觸到農村一些老人,就不難發現在他們眼裡,待人接物的標準往往來源於民間俗語,甚至與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也用俗語作為參考。

那麼,在民間百姓眼中如何判斷哪些陌生人不可深交呢?這就牽扯到一句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顧名思義:寧可身上挨三刀,也不與長著鷹鉤鼻子的人交往。

但問題是,為什麼「鷹鉤鼻」的人,就不能夠深交呢?我想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而找到一些答案。

1.與「鷹鉤鼻」的外形有關。

鷹,作為一種兇猛的禽類,是大自然食物鏈的頂端,更是空中的終極捕獵者。

鷹在空中捕食,很大程度上依靠鋒利的「喙」,而有些人的「鷹鉤鼻」,無論從那個角度看起來,都與鷹的喙相似度極高,因此也確實給人一種不適的感覺,古人就認為長著鷹鉤鼻的人象徵著像鷹一樣兇殘。

2.與傳統文化「相由心生」有關。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知道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話「相由心生」。說的是,一個人心地善良與否,往往從他的面相上就能夠反映出來。心中有善,其面相也是慈眉善目;心中有惡,其面目一定猙獰。

記得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人吶,是不是一個好人,其實從面相上是能夠看出來的。

而鷹鉤鼻的人,就是給人一種猙獰可怕的感覺。而這種猙獰的面相,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個人內心的兇殘,因此「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的說法,就是告誡大家要擦亮眼睛,避免與這種人深交。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寧可挨三棍,不與矬子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可惜十人九不知……

矬子,是說身形短小的人,甚至是一些侏儒。由於矬子在身高方面的缺陷,本來就在人際交往中不佔優勢,而作為人群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害怕被人欺負,往往特別工於心計,精於算計,以此彌補身高所帶來的劣勢,從而在社會中混的遊刃有餘。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出現身高馬大的人卻被「矬子」算計了的事例。

寧可挨三棍,不與矬子混」就是提醒人們,在與身高短小的人交往時,一定要警惕。

朋友要交心,有三五個好朋友是一生的幸運,但切記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確實要學習一些識人的方法,畢竟社會中魚龍混雜。我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不妨借鑑一下俗語中的經驗來作為參考。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鷹鼻」、「矬子」就一定不能交,凡事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後半句更為經典,但十人九不知!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後半句更為經典,但十人九不知!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化學識大探索」,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後半句更為經典,但十人九不知!現在的人都追求身材的苗條,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拼命的減肥。可是到了我們父母和爺爺奶奶那一輩人中,他們往往會覺得你瘦,回到家中就會叫你都吃一點不要那麼瘦。而且還會經常說「十個瘦子九個貧」,這究竟有何意義呢?後半句更為經典,但十人九不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真正的智慧是要不斷的索取知識,同時要在知識面前有一個辯證的態度,把好的知識吸收,把不好的一面丟棄」。現代人在生活中除了可以從書本中獲取一些知識之外,還可以從俗語中看到古人的智慧。就比如說:「有一句俗語叫做十個瘦子九個貧」,這句話似乎傳唱度很高,但是後半句其實更為經典,也同樣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 老祖宗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老祖宗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的愛情故事,其中有被人們所弘揚的,比如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等,這些故事之所以被人們所牢記,是因為它們體現了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感情,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同時老祖宗們為了能夠讓後人去更好地遵循道德標準,還為此說了很多的告誡忠言,並且在隨後的社會發展中,漸漸演變成廣為人知的俗語,對於很多人的行事準則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這麼一句關乎於道德準則的俗語,它經常用於哪一些場景呢?就是人們有機會做一些不是那麼好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其他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們依然不會去做,哪怕這種不好的程度其實非常小。
  •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才是古人的忠告,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才是古人的忠告,可惜十人九不知文|鄰小舒(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傳統的觀念中,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比如談生意的時候,與人交流的時候在這些喝茶喝酒的講究裡面,有這樣一句農村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才是古人的忠告,可惜十人九不知!其實這句俗語完整的狀態是:「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從字面上,我們很容易了解這句話的一位,但是古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忠告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 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比如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古代社會用來責難當家女性的最佳寫照:「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其實,俗語下半句更精華,只可惜十人九不知!從俗語字面來看,意思非常簡單直白,就是說過去人們對精明能幹的女性多有誤解,認為女子理應相夫教子、恪守婦道,一旦踏越世俗雷池半步,後果定會非常嚴重。
  •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說:「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十人九不知,教你4個做人的道理中國古代有很多俗語都特別有道理,這些俗語也許用在現在的實際生活中不是那麼恰當,卻能夠給人以一定的生活啟示,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有時候也能讓人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
  • 世人皆知「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用龜形容人的話,帶有一語雙關的色彩,往好了說,形容一個人老成持重,經驗豐富,為人老辣從容,但古人用了「王八」二字,又充滿了嘲諷的意味,形容一個人城府很深,使人捉摸不透,而且所謀者大,思慮深遠縝密,讓人防不勝防。
  •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古時勞動人民通過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短短幾句總結出自己的所感所想,經過口口相傳,成了如今所說的俗語,俗語有話:「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 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
    他們認為男女之間連東西都不能相互傳遞,因此流傳出一句俗語叫做: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其實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一、男女授受不親已經脫離時代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上》,這本書也是儒家經典。古人把儒家所提倡的一些行為當作是禮法,在生活中也處處遵循這樣的禮法。
  • 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後半句更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沉澱出了許多的民間俗語。這些民間俗語都是通俗易懂,說起來也都朗朗上口,非常受人們的喜愛。而且,這些民間俗語雖然看似粗俗,實際上都是包含有許多的人生哲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傳承民間俗語,也是對我們古老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和繼承。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下句展現古人處世智慧,可嘆十人九不知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子不言父過」,下句展現古人處世智慧,可嘆十人九不知!家庭本應該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但是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很多農村年輕人走出大山,在大城市中奮鬥拼搏;而少數家長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繼續留在老家農村耕田種地。
  • 俗語:「一代做官九代絕」,重點在下半句,可惜十人九不知
    不要以為當官是一個好差事,雖然官位顯赫,但是在過去,一直有著伴君如伴虎的說法,皇帝一句話,可以讓你飛黃騰達,也可以讓你性命不保,做官一定要心中裝著老百姓,不幹那些違法亂紀的好官才行。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總是羨慕別人有的,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越是喜歡。
  •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卻很現實,可惜十人有九人不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下半句卻很現實,可惜十人有九人不知!在農村生活,我們也能經常聽到爺爺奶奶或者是在街上聊天的老人們,經常聊起一些農村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人說起一些關於人生的,節氣的,還有一些人情冷暖,有很多農村裡最平常的事情,老人用一句簡單的俗語來概括。我們經常說,有錢有酒,兄弟多,沒錢沒酒的時候,兄弟都找藉口離你的遠遠的。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道理嗎?下半句更過分,可惜十人九不知
    這樣讀起來倒還有幾分押韻的感覺,我以為這是父親自己總結的一句話,沒想到在俗語中還真的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年的話,老祖宗說得更加貼切一些:「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有道理嗎?其實它的下半句更過分,可惜十人九不知。接下來,就一起探究一番吧。
  • 俗話說得好:「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文/小智農民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說出的俗語卻簡單明了,朗朗上口。比如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才更加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時候,人們都很注重面相。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更加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那就是「臉上橫肉是狠人」。以往人們普遍認為狠人都會咬牙切齒,久而久之,臉上就會有橫肉。這樣的人不好惹,最好避而遠之。綜合這兩句話的意思來看,古人認為面相與人的品性之間是存在必然聯繫的。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然而,就在我們把「好馬不吃回頭草」掛在嘴邊的時候,卻不知道它只是上半句,從而忽略了下半句。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呢? 其實,「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與它對仗工整,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才是這一整句話的精華所在。
  •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但惜十人九不知,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但惜十人九不知,老祖宗的話在理嗎?在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國家的人民是非常講究禮儀的,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心中永遠有一個字,那就是"禮"。
  •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
    在農村其實有這樣一句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你知道後半句嗎?古人的經驗有道理嗎?看完或許你的心中自有答案! 完整的一句俗語是「十個瘦子九個貧,十個胖子九有福」,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古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 「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在古代俗語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句,而現在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短語,這些俗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蘊含深刻的哲理,讓人能夠從中受益。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而被我們所熟知的俗語,在新的時代也賦予了新的含義。有些和本意相差甚遠,很多流傳很廣的俗語,他的本意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今天這句俗語,我們今天賦予的涵義和古人理解的就是天壤之別,「老牛吃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