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也有座天后宮,歷史悠久,建築精美

2020-12-19 愛旅行的雙魚座

到泉州旅遊必去三座廟宇:開元寺、關嶽廟、天后宮。很值得稱讚的是,這三座廟宇都免費開放。

開元寺名氣最大,專程去拜謁的人很多。關嶽廟位置很好,建築外觀非常精緻,遊客很多。只有天后宮藏在一片泉州特色街區中不被外人所知,一如無私善良的媽祖本人。

天后宮,其實是一座媽祖廟,而且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民間信仰基礎。天后宮的山門為牌樓式造型,雕花漆繪木構鬥拱,非常漂亮。山門後搭建了一座戲臺,雕脊畫舫,視野開闊。

不得不說,我們的老祖宗在建築技藝上的水平真的是登峰造極。想想我們如今的房屋,千篇一律的水泥玻璃四方形,很難看到獨特的文化藝術。天后宮正殿的結構是明清時期的木結構,殿內雕刻繪畫更是精美而富有文化涵義。

這座建築最為出彩的地方是殿頂的九脊重簷,上面龍鳳呈祥,又有麒麟、玄武、雙虎等等似漆畫,象徵吉祥如意、慶賀長壽,可以說是閩南建築的一絕。

正殿後面還有寢殿,地勢稍高,臺基上有粗大古樸的木質梁架。雖未有雕刻漆繪,只有深紅色的燈籠間隔懸掛,但看上去親切而又有所敬畏。現在的許多寺院動輒大興土木,寺院建造的金碧輝煌如同宮殿,卻讓人難生敬畏。

大殿沉寂,院落寂寥,一切的不安都在這座簡單而又安靜的廟宇中平靜下來。城市的地鐵、高樓大廈,公園都太擁擠,讓人忍不住放棄抵抗,隨波逐流。只有在這些地方,才能整理思路,思考生活。

寢殿後面其實還有一座閩臺關係史專題博物館,裡面存放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不過並未開放。博物館前有一座極其茂密的大榕樹,嫩葉青翠欲滴,樹叢中不時傳來」喳喳「的聲音。在天后宮一進院也有兩顆大榕樹,其中一顆榕樹前還豎著一塊石碑。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媽祖生日,這裡也會聚滿了從海內外歸來的各方遊子。那是這裡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如今時節未到,不能親眼目睹盛況,但卻並不遺憾。

因為,只要有心,處處都是機緣。

相關焦點

  • 旅遊:泉州天后宮——規模龐大,氣勢宏偉,建築充滿了閩南風情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最早稱「娘媽宮」,其是所有媽祖廟中現存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泉州天后宮也是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
  • 深藏不露的泉州天后宮,藏明代建築和印度教浮雕,免費開放遊客不多
    泉州天后宮最早建於119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在宋元時期,因為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商貿港口之一,這時候的海上貿易極其繁盛。作為庇護海上安全的媽祖來說,每年春秋兩個季節都會舉辦熱鬧且隆重的「祈風」、「祭海」儀式,目的就是為了航海平安。到了明代的時候,泉州這裡復設市舶司,直通琉球,泉州天后宮同樣是一個重要的祈福之地。
  • 泉州天后宮梳妝樓落成
    中新社泉州九月二十三日電(記者黃瑤瑛林永傳)二十三日,來自臺灣鹿港天后宮的近三十位媽祖信眾參加了泉州市天后宮梳妝樓的落成慶典。  梳妝樓的落成,標誌著泉州天后宮建築群已完全恢復了原有的建築規制,再現了歷史上宏偉壯觀、完整有致的全貌,為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
  • 建築規模較大保存較好,規格最高國家級文物,福建泉州天后宮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南門天后路1號,清遠二年(公元1196年)始建天后宮,它位於城南晉江之濱,是「扇船客船的集散地」,是中國東南沿海莆田梅州媽祖廟汾陵寺中較早、規模較大的媽祖廟中國,到在這個時候,廟宇的規模有主要的大門,兩道菜兩個亭臺樓閣,1987年,泉州天后宮被國家公布為全國重要的文化保護單位
  • 媽祖文化名揚天下,泉州天后宮,不可錯過的古典藝術石雕文化
    泉州天后宮遠景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現存天后宮中年代最早的一例,其他更早的媽祖廟大多已經損毀。雖然經過多次修葺,但其中古代石雕元素依然豐富,主體結構保持古時風貌。整座建築大部分保留明代大木結構,面闊七間35.1米,進深19.8米,懸山屋頂,木樑架粗大古樸,大木柱置於仰蓮圓形石礎之上。殿前簷當心柱保存有一對元代青石柱。在正殿和寢殿之間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兩軒,舊時是接待香客、供香客歇息之所。1990年遷移清代晉江文廟欞星門到天后宮作為山門,山門面闊三間,牌樓式,青石龍柱,木構鬥拱。
  • 福建泉州有最美天后宮,也是最大媽祖廟,你來過嗎?
    提到福建泉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經濟實力方面,還是文化底蘊方面,泉州在整個福建省它都能排到靠前的位置。另外要說的是,泉州還有一座美麗的天后宮,也是最大的媽祖廟,不知道你來過沒有?
  • 海南臨高天后宮與福建泉州天后宮開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近日,海南臨高天后宮從福建省泉州天后宮分靈一尊媽祖。福建泉州天后宮董事長黃澤陽、副董事長黃澤民一行蒞臨海南臨高天后宮,並與臨高天后宮主委、臨高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方萍共同將福建泉州天后宮媽祖安座在海南省臨高縣調樓鎮抱才村西宜港。安座典禮結束後,兩座天后宮進行媽祖文化友好交流。
  • 沒想到,泉州鯉城區藏著的天后宮規格如此之高,規模如此之大!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天門後路一號,始建於1196年的宋朝,是公認的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唯一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元山門被毀,所以在現代又進行了重建。
  • 廈門樂不思:用文創的力量,讓泉州天后宮走進千家萬戶
    「如果說起泉州天后宮,你的腦袋裡,會冒出什麼樣的畫面?」 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築,還是人潮鼎盛的香火,亦或是莊嚴肅穆的媽祖神像?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禮制規格最高,「乞龜」習俗妙趣橫生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旅,給大家解解悶兒。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泉州,單從旅遊觀光角度來看,稍遜於廈門市。但泉州有一張靚麗的世界級的」城市名片「,那就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美譽,今天要去參觀的是天后宮。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天后宮
    元代的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封媽祖為天妃,稱其為「泉州海神」。明代鄭和下西洋,常在泉州拜媽祖,改號「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施琅出海徵戰,在此誓師發船,得勝後改宮名「天后宮」,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這是泉州天后宮的來歷。上面圖裡是泉州天后宮的山門,這座門不是原裝,也不是重建,而是從別處盜來的。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初名「順濟廟」。明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奏請重修順濟廟,永樂十三年(1415年)再次重修,並更名「天妃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感念媽祖有助清兵攻取臺灣,更廟名為「天后宮」。
  • 福建龍巖這座天后宮,中國僅存的「塔」式宮殿建築
    西陂天后宮造型奇特,其始建於嘉靖年間,據載當時林氏後人的養子林大欽,進京趕考,最終在殿試中勇拔頭籌,成為西陂村歷史上獨有的狀元郎。林大欽稟報嘉靖皇帝,希望在家鄉西陂,仿照京城中的文塔,修建一座類似的塔形建築,以激勵鄉裡學子。嘉靖帝欣然應允,還特意將京城中的圖紙,送予林大欽,以助其力。
  • 媽祖聖德,兩岸傳馨——泉州天后宮:下
    天后宮建築鳥瞰圖  由於每年接待了成千上萬臺胞,坐落於臺胞重要祖籍地泉州古城裡的泉州天后宮,堪稱涉臺文物的保護模本。記者日前踏訪泉州天后宮,天后宮事理林先生談及天后宮與臺灣交流的情況時如是說。      由於天后宮的重要歷史地位,自南宋慶元二年(一一九六)建宮至今,泉州天后宮已經先後進行十四次比較大的修繕和修建,包括重修山門、東西涼亭、寢殿、梳妝樓及重建西廂房等,其中大部分是由臺灣信徒捐資修建的。
  • 泉郡天后宮
    《人文走讀》第24期,走進泉州市天后宮。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最早稱天妃宮,主祀「泉州海神」——媽祖,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天后宮,建築規模較大,保存較好,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的,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除了開元寺,泉州還有座通淮關嶽廟,外觀精美大氣,令人驚喜!
    泉州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開元寺、天后宮等非常豐富的文物古蹟和名目繁多的特色小吃,自然也會如此。不過今天雙魚座給大家推薦一個不是那麼熱門的景點——通淮關嶽廟。初識通淮關嶽廟是在公交車上,只是那麼一眼,我就被吸引了。然後迅速拿出手機,搜索這座建築的由來。查了地圖才知道,這座氣勢恢宏,異常精美的建築竟然是通淮關嶽廟。
  • 探尋青島地區的八座天后宮
    天后相傳姓林名默娘,濟世救人,尤其保護海上航者,宋代封為「夫人」,元代晉封「天妃」,清代又晉封為「天后」。青島一帶多海港,歷史上曾有七座天后宮,大多是明清兩朝先後建立的,分別是青島口、沙子口、滄口、女姑口、金口、板橋鎮與塔埠頭天后宮。眾多天後宮反映了明清時期青島一帶海上貿易繁榮的史實,保留到今天的天后宮有青島天后宮、即墨金口天后宮等。現在再增加一座韓家(郎君港)天后宮,就是八座天后宮了。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現存禮制最高的媽祖廟,比湄洲島亦不遑多讓
    印度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異國宗教的碑文石刻,匯聚在汙泥之中,往事越千年,可以一窺宋元時期泉州的鼎盛繁華。巨大的花崗巖條石鱗次櫛比,斑駁的大炮孤獨地聳立著,後人栽種的一片綠色草皮,站在炙熱的大地之上,古今歷史在這裡交匯,訴說著滄海桑田的變幻。德濟門遺址之後,是全中國最早列入「國保」級別的媽祖廟——泉州天后宮。
  • 全國最早的天后宮,位於福建泉州,知名度卻遠不及湄洲島天后宮
    明成祖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清康熙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神號「天上聖母」,俗稱「媽祖娘」。據《泉州府志》記載,泉州天后宮廟址所在之處,當時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自宋代以來,無論軍艦、海舶、 漁船出海均奉祀媽祖娘娘。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
    提起泉州,大家會想到什麼?想必很多小夥伴會想到前兩天的泉州某酒店坍塌事件,這也使得泉州一夜成名,瞬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其實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文化底蘊,泉州在福建省都是屈指可數,城市GDP連續21年蟬聯第一,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城內還有不少媽祖信徒,這不,泉州天后宮,海內外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如今不要門票!提起天后宮,許多小夥伴會一臉懵逼,但是對於泉州人民來說,這卻是一座家喻戶曉的宮殿,更是許多市民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