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作協會員•散文】1010期︱車富國《老照片的故事​》

2020-08-29 當代作家主編李培東

高端徵稿 必須 原創 首發: 校對準確,內容健康,言之有物。文後附作者照片、100字左右簡介和聯繫方式及地址。投稿郵箱:zgddzjlm@qq.com

作者簡介


車富國,筆名車輪拍歌,哈爾濱雙城區人,黑龍江省浩源地方文獻博物館副館長。黑龍江省殘疾人作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作家協會會員,呼蘭區作家協會會員,南崗區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作家聯盟》籤約作家。在《哈爾濱日報》、《新晚報》、《青年之友》、《博愛》、《蕭鄉文學》和《哈爾濱黨史研究》等報刊、雜誌、書籍及《中國作家網》、《起點中文網》、《中國詩歌網》、《作家在線》、《當代作家聯盟》、《黑龍江網絡作家》、《詩雨情文學》、《呼蘭之聲》、《精品閱讀》等發表一百多篇散文、詩、童謠。獲《哈爾濱日報》創刊70周年徵文優秀獎,獲得2017年哈爾濱市優秀童謠三等獎。2018年三篇散文入選團結出版社出版的2018當代作家聯盟精選《時光的記憶》文選。



老照片的故事

黑龍江 車輪拍歌









而此時的家中已經鬧翻了天,家裡的人找不到我倆,都急壞了!一天的時間裡,一個單位有兩個小男孩同時失蹤了。領導一邊派出全體職工去尋找,一邊去派出所報警。

說來也是個奇蹟,那麼遠的路,又是在夜晚,兩個小孩子居然還能自己找回家。當我倆和沒事的人一樣回到家時,已經是下半夜了,走廊裡站滿了人。他們看到我倆灰頭土臉,飢腸轆轆地樣子,忍不住都笑了。我倆各自端起一缸子涼開水咕咚咕咚,一口氣全喝了下去。看到我倆毫髮未損,平安地回來了,都回家休息了。我倆狼吐虎咽吃了起來。

從此我倆算是隔著窗戶紙吹嗩吶——名聲在外了。

當然我倆除了淘氣之外,也做過不少好人好事。

門前這條街有一段坡路。一天炎炎烈日下,我倆坐在樓蔭處避暑。遠遠看到坡路上一個老大爺,在吃力的拉著一輛板車,上面裝著一塊好大的冰。

我倆就像兩隻小兔子似的跑了過去,在後面幫著推車,使出了吃奶的勁,才算爬上了這段坡路。老大爺看著氣喘唏噓,大汗淋漓的兩個小不點。連聲說:「好孩子,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他急忙拿起了冰塊上的一個鋸,給我們鋸下一塊冰。在烈日下我倆樂呵呵地捧這塊哇涼哇涼的冰回家了。

一張張老照片,帶我穿越時間的隧道,再次牽引著我走進了勞動公園。


或晚飯後,或星期天,爸爸騎著一輛自行車,帶我來到勞動公園裡鍛鍊、玩耍。爸爸有時在體育場裡跑步;有時在單雙槓上鍛鍊;有時在和別人打桌球。

我或在露天的舞臺上朗誦毛主席詩詞和語錄;或有模有樣跟在爸爸身後屁顛屁顛的跑上幾步。在爸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長跑。

在初三、高中的時候,學年的800米、1500米和3000冠軍非我莫屬。多年的3000米校紀錄還是我被打破的。在道裏區中學生運動上取得過3000米第三名的好成績。多次代表15中參加道裏區和哈爾濱市的中學生五四環城接力賽,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一次我在轉盤上玩得上癮了,不肯下來。轉了許久,感覺到天旋地轉,就像抽醉了煙似的,一個勁嘔吐。那種難受的滋味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看到大連老虎灘橋的老照片,歷史與今天神奇的相遇了。零星而破碎的記憶也綻放出了歲月的幸福時光。它雖然是支離而破碎的,更是悠久而深遠的,永遠也不會被磨滅。

爸爸酷愛遊泳,常常在周日領著我們去老虎灘。那時的老虎灘是純天然的海浴場,免費開放。在沙灘上有幾個高塔,上面有瞭望員,他們常常地用望遠鏡向海裡瞭望。

有許多人在釣魚,或用網打魚。落日的餘暉下一位漁民用一根長長的繩子把魚兒穿上,聽說是為了把魚晾乾。霞光照射在他的身上,輝映出古銅色的光芒。

爸爸經常在海邊潛水,偶爾運氣好了還會摸上一兩隻鮮海參,那可是純純的野生,我家就可以改善一頓夥食了。

有一回,有兩個人在海裡遊得很遠,被洋流給衝走了。塔上的人一面用高音喇叭呼喊他們,一面派出救生艇。很久才把他們平安地救了回來。至今每當我想起來這件事來還有些後怕。

那時爸爸一個月才開51元,除了一家三口的花銷,還要補貼爺爺一些,姥姥家有時也要補貼點。所以我家花錢是很仔細的,在大連待了好幾年,記憶中幾乎就沒買過水果。

大連的夏季常常會颳起颱風。有一次颱風過後,單位要求職工吃「愛國」果。蘋果是小小的綠綠的還沒有成熟就被颱風颳了下來。咬一口是澀澀的,從此在我心裡就有了一個陰影,一聽說是大連的蘋果,我的嘴裡便不由自主地就泛起這種澀澀的味道。

有一次好像是我過生日,爸爸和媽媽帶我去飯店,這是我記憶中唯一的一次下館子。我清楚的記得,爸爸只給我點了一隻對蝦。我獨自一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當讓爸爸媽媽吃時候,他倆說在家吃飽了。很快一隻對蝦就被我消滅了,我吃的甜嘴巴舌的,還把碟子拿起來舔得溜乾淨。

有一次好像是為脫煤球,爸爸帶我到郊外去拉黃土。早飯後爸爸拉著借來的板車。我背著一隻黃色軍用水壺,向著郊外出發。我坐在板車上,上坡時我就下來幫著推車。那個年代能使用上軍用水壺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軍用水壺絕對是緊俏貨。關鍵是許多人也捨不得花錢買。這隻軍用水壺我們一直使到2000年左右,壺雖然被磕的坑坑窪窪,但滿滿裝的都是幸福,多次搬家後就不記得把它丟在哪裡了。

路邊山花爛漫,引來無數的蝴蝶、蜻蜓和蜜蜂。我時不時地跑進花叢中去撲捉蝴蝶和蜻蜓,回回都是空手而歸,爸爸卻笑吟吟看著沮喪的我,氣呼呼地坐上車。

大連的路和老家的路,截然不同。這裡的路是褐紅色的,而老家的路卻是黝黑黝黑的,這裡的路坡太多,而老家的路卻是一馬平川。

門前這條街直通火車站,晚飯後媽媽常帶著我來到站前廣場。這裡有一個宣傳欄,裡面有一座長江大橋的模型。在模型旁有一座工農兵群像,用手指向前方。有一輛坦克爬了上來,紅燈一亮坦克就被擊毀了,我感覺特別的神奇。幾乎天天讓媽媽帶我來看。大了才知道,這個情節是講述了,發生在珍寶島上的對蘇自衛反擊戰。

一天街上的人突然多了起來,都穿著軍裝扛著大大的標語板。上面還畫著許多漫畫。有的手裡舉著紅旗,有的背著鋼槍,有的在振臂高呼著:「打倒牛鬼蛇神」之類的口號。原來是紅衛兵在遊街批鬥所謂的「牛鬼蛇神和走資派」。

媽媽一看這架勢,趕緊把我關進了屋裡,讓我站在床上觀看。

滿街筒子都是人,一個女人的頭髮被剃得左一道右一道,一雙白鞋掛在脖子上,胸前還掛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破鞋」兩個字,打著大紅叉子。

這就是記憶中支離破碎的60年代發生在大連的故事。


69年爸爸又離開了大連,回到了老家哈爾濱。對調到了51中學,不久就去了蘭西縣插隊了。

2016年我和老姑、鳳麗大姐、富濱弟,及兒子承功,到大連尋祖,我家的祖籍是大連金州。

這是我離開大連47年後,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去時坐的是飛機才兩個多小時,回來時坐的是高鐵也不過才3小時30分。坐的交通工具真是今非昔比,速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從松花江畔丁香城哈爾濱眨眼的功夫就到了渤海之濱浪漫之都大連。

我手裡拿著一張老照片,憑著殘存的記憶很快就找到了47年前住過的這條老街。不變的是摩電來往穿梭,只是沒有了當年的咣當咣當的聲響了。


老樓依然坐落在那裡,雖然有些蒼老,但它依舊那麼挺實。因為坐落在繁華的街道上,早已改為商用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我在這條老街上流連忘返,撫摸著曾經住過的這間老屋的牆壁,深情地把臉貼了上去,就像久別的家人。有些依依不捨,久久徘徊著,不肯離去。噙滿淚水的雙眼,一切都模糊了。

再看一眼這座老樓上的路牌,我要把它永遠銘刻在心裡。

正面牆上的路牌上寫著「長江路」,右面牆上的路牌上寫著「勝利街」,這裡是我曾住過6年的家。它的坐標是大連市西崗區長江路與勝利街。

我用手機把這條老街拍攝了下來。

不疾不徐的摩電,載走了往日悠悠歲月,時間都去哪了?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還有許多話兒要向它傾訴,就不得不踏上返程的高鐵。望著窗外閃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大連離我越來越遠了,我的心一下子被掏空了!不由自主地流出了眼淚,吧嗒吧嗒地濺落在老照片上。

我還要回來的,大連!

圖文編輯:孫永輝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當代作家聯盟》編委會

文學顧問:匡文留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相裕亭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吳文茹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陳 武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何 華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樂 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董 堅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 生 作家 語文特級教師

楊志明 作家 英特華集團總裁

法律顧問:宋維強 英特華集團法務部部長

盧學華 哈爾濱十佳律師

主 編:李培東(楚狂)

副 主 編:孫永輝(溯草)

詩歌責編:王道海(逍遙)布佔祥(老驥)

李 立(美綸)王 輝(王子)

馬曉麗(淺秋)

散文責編:李淑華(牽手)楊 傑(木槿)

管金鵬(蔚藍)安鳳娟(冷月)

邢世樟(普頊)

小說責編:尹淑英(綠地)張淑華(歸鴻)

董立華(千裡)賈 麗(清晨)

付培金(夜風)

圖文責編:孫永輝(溯草)李牧航(白澤)

電視臺報導《時光的記憶》新書發布會

暨李培東作品研討會

2019當代作家聯盟精品選之《飛鳥的天空》入選作者名單如下(130人):

匡文留 吳文茹 周憲龍 楊 傑 羅武第

李培東 袁秋英 李振君 劉 俊 張力芸

蘇雖軍 杜向東 孫永輝 於 雷 段佩明

王榮輝 王舒君 馮書輝 甘 霖 仲維芹

盧習洪 王利民 楊萬勝 陳 超 姚常平

李景超 陳香英 宋愛雲 趙 鵬 姚豔君

應德琪 陳全德 沈蘇君 鄧 英 孫廣正

徐軍華 張繼宏 王世全 王 輝 劉子邦

張九紫 張玉紅 施鶴髮 黃 瑞 高玉波

王小艾 郭景貴 李克峰 何 晨 宋宜典

吳水平 王佐臣 牛永祥 劉 朔 邢世樟

張洪明 李淑林 陳忠義 高秀秋 李 斌

聶和平 王立勤 韓燦然 初玉成 白 雪

劉昌斌 王興武 黃元太 杜荷語 李 勇

常利菊 李佳桐 郭志琴 包志傑 楊 雲

周曉文 莫文思 武繼華 陳志興 桂 斌

伍美順 李牧航 孟秀英 王紅軍 劉 方

張久武 周麗純 郝玉芳 付連江 楊 曄

李伯虎 李海翔 李學軍 王仲波 趙忠成

朱廣華 王道海 謝豔軍 祝明偉 管金鵬

羅飛增 童如珍 張傳德 汪全明 張俊華

張維清 葉天語 王秀芬 趙明月 劉世頌

楊文利 劉宗仕 潘幸泉 程喜林 徐光銘

陳光遠 王憲萍 韓子君 張洪岐 李錦秀

李玉芳 劉遠翔 李曉麗 姚立翠 王花春

賴劍刃 劉永國 王勇超 文代翔 吳增傑

投稿郵箱:zgddzjlm@qq.com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作協會員•詩歌】1181期︱江西龍回仁《​庚子詩詞五首》
    投稿郵箱:zgddzjlm@qq.com作者簡介龍回仁,江西省作協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央媒主任記者。有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詩詞、文學評論見諸各種報刊及文集。庚子詩詞五首江西 龍回仁七絕•贛江堤上轉瞬洪峰到眼前,遙觀一色水與天。夜來兩岸燈光秀,堤上無人放紙鳶。2020.7.13西江月•三灣行何懼炎炎夏日,且迎淡淡青風。
  • 【哈爾濱呼蘭區作協會員】966期︱周麗純《​我那遙遠的花季》
    周麗純,網名楓葉,哈爾濱市人,呼蘭作協會員幹完活我們就一起聊天,我問小剛哥還有什麼關於解放軍戰鬥故事的書借給我看看,如果沒有,也讓小剛哥講一些解放軍偵查員的驚險故事興奮的地聽著。小剛哥雖然比我只大兩歲,但看的書籍卻比我多,知道的事情也比我多。 一天,小剛哥說他報名參軍的事有信了,我聽了又高興又著急,小剛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我讓母親託在部隊當參謀的表哥打聽部隊招收女兵的事,還杳無音信。於是又去催促母親再問問表哥。
  • 【曲靖市作協會員•散文】1220期︱雲南楊平原​《平夷衛》
    作者簡介 楊平原,雲南省曲靖市體育訓練中心教師,曲靖市作協會員,作品以歷史散文為主,散見於《中國地名》《人民網》《中國視窗》《學路網》《雲南政協報》《雲南日報》《曲靖日報》《曲靖史志》等。參考資料:(1)《嘉靖普安州志》(2)王軾《平蠻錄》(3)《明武宗實錄》(4)《明孝宗實錄》(5)《光緒平彝縣誌》《道光宣威州志》(6)《康熙平彝縣誌》 楊平原 ,女,雲南省曲靖市教體局體訓中心中學高級教師,曲靖市作協會員,作品以歷史散文為主,作品散見於在《中國地名》《雲南政協報》《曲靖史志
  • 【江西省作協會員】1180期︱梅洪昇《​蘭陵王: 千載之下淚悠悠》
    系中國青年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解放軍紅葉詩社社員,內蒙古作協詩協會員,貴州省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我不止一次的在歷史的紙頁間凝視過他的雙眸,也不止一次的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感受過他的故事,他是那樣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存在。他就是與潘安、宋玉、衛玠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男的蘭陵王。這個被譽為「北齊戰神」的面具下的悲情王子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他出身神秘。
  • 【桂林作協會員•小說】1183期︱廣西​伍美順《胃口​》
    作者簡介 伍美順,筆名山葉子,廣西桂林人,桂林作協會員,華夏精短文學學會會員,《當代作家聯盟》籤約作家,自由撰稿人。 巖 波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陳 武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何 華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樂 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董 堅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 生
  • 【廣東省作協會員•散文】1189期︱吳文琴​《黃山三奇五絕》
    廣東中辰泛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公司副總,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外華語作家等五家媒體,聯合評為「中華國家地理十佳遊記作家(詩人)」。 著有長篇小說《春安山》;長篇報告文學《綠洲金字塔》;散文專集《鮮花漂落的季節》,《山路彎彎》;哲學專著《管理創新縱論》。
  • 牛蘭學:邯鄲市本批次唯一的一位被批准加入中國作協會員
    9月4日,中國作家協會在中國作家網、文藝報等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公布2020年新會員發展名單,邯鄲市作協副主席、散文作家牛蘭學榜上有名。牛蘭學是中國作協本批次會員中邯鄲市唯一的一位,他也因此成為目前館陶縣唯一的一名中國作協會員。
  • 牛蘭學晉升中國作協會員
    9月4日,中國作家協會發布公告,公布2020年新會員發展名單,邯鄲市作協副主席、館陶縣散文作家牛蘭學榜上有名。牛蘭學是中國作協本批次會員中邯鄲市唯一的一位,也是館陶縣唯一的一名中國作協會員。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館陶縣文聯、作協,認真貫徹黨的文藝路線和方針政策,竭力建設文藝隊伍、努力提高文藝素養、全力打造文藝精品。文學活水注入藝術領域,激活、帶動方方面面出現活力。
  • 【河南省作協會員•小說】1217期︱張凡《柵欄門》
    中作協河南分會會員。近三百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上海文學》《解放軍文藝》《山東文學》《奔流》《茶花》《莽原》等雜誌及《遼寧文學》《大連文學》《長江作家》《南方文學》《齊魯文學》《南粵作家》《鄉土文學》《旅遊作家》《天府散文》《作家故事》《寓言文學》《黃河風文苑》《紅燭詩刊》《天水文學》《作家與文學》《望安山文學
  • 【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小說】1202期︱楊雲《​兩塊錢》
    作者簡介 楊雲,山東德州人,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天津未來作家讀書會會員。《當代作家聯盟》籤約作家。在《大愛文學社·散文園地》微刊和《博風雅頌》微刊發表過作品。文學初衷:拿起手中的筆,用心記錄生命旅途中最美的風景。但願能感動每一位路過的友人。希望我的文字,給你溫暖,給你力量。
  • 【廣東省作協會員1225期︱吳文琴​《九曲黃河第一彎漫行》
    廣東中辰泛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公司副總,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外華語作家等五家媒體,聯合評為「中華國家地理十佳遊記作家(詩人)」。 著有長篇小說《春安山》;長篇報告文學《綠洲金字塔》;散文專集《鮮花漂落的季節》,《山路彎彎》;哲學專著《管理創新縱論》。
  • 南陽市新增4名中國作協會員
    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公布了2020年新增會員名單,共計新增663人,我市4人上榜,分別為:王喜成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6人。南陽日報「直播南陽」雲播臺第一時間在旗下各新媒體平臺對此進行了報導。王喜成,唐河人,在《作家》發表處女作《造樓的人》,有中、短篇小說散見於《天津文學》《莽原》《作家》等雜誌;中篇小說《飲食男女》榮獲河南省首屆新人新作獎。
  • 我市2名作家成為中國作協會員
    來源:中國臨海新聞網近日,中國作家協會公布2020年會員發展公示名單,擬發展會員663人,其中浙江省作家47人,我市呂黎明、上官瑩瑩入選。呂黎明,男,1963年8月出生,浙江省作協會員,台州市小說創委會副主任,臨海市文聯副主席。
  • 28個月,他從宜興市作協會員成長為中國作協會員
    王順法是宜興山裡的漢子,從無錫市作協會員、江蘇省作協會員到中國作協會員,自詡「草根作家」的王順法只用了28個月時間。 聽水山莊毗鄰宜南山區的湖父老街,依山傍水,這個具有文學趣味的名稱,是王順法命名的。聽水山莊也是江蘇徽派園林建築陶瓷有限公司所在地,王順法是這個企業的董事長。從某種意義上說,王順法的文學創作屬於典型的業餘創作,「擠」出時間寫作的。
  • 【當代作家聯盟•散文】1185期︱內蒙古劉永國《​沈書琴的故事》
    沈書琴的故事北方寒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度,偉大的國度養育著偉大的人民。 其實,英雄就在你,在我,在你我的身邊,不曾遠去,在我的身邊就發生了這樣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袓國的北方,在遙遠的大興安嶺,在那巍巍群山,莽莽林海之間,在那蒼松翠柏的襯託下,在杜鵑花紅的掩映中。長眠著一位英雄——沈書琴。 1975年6月20號,天氣陰沉沉的,一位來自東海某海軍部隊戰士,因公出差到額爾古納左旗牛耳河鎮去辦事情。
  • 清鎮作協舉辦精讀堂讀書活動
    近日,清鎮市作家協會舉辦第12期"精讀堂·湖城文藝沙龍"讀書活動。本期主題是詩歌、小說、散文創作體會交流。活動中,清鎮本土作家們從自身的創作經驗、心得體會與大家進行了分享交流學習。倡導大家多讀名著,做到多讀、多看、多聽、多寫,勤奮創作,不斷提升文學創作水平。
  • 常州市6位作家新晉中國作協會員
    日前,中國作家協會發布公報,經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會議審議批准和公示,2020年正式發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663人。在49位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江蘇作家中,常州佔6位,分別是於建新、金磊、胡正勇、王蘇陽、黃鬱(鬱小簡)、朱茹月(李歆)。一次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人數創常州歷年之最,在全省各市中也名列前茅。
  • 濮陽作協會員李子允作品獲第六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銀獎
    由中國散文網、中國詩歌網、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第六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頒獎活動,於2020年12月18日至21日在熱帶天堂、浪漫之都——海南三亞璀璨綻放,濮陽作協會員李子允作品獲第六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銀獎。本次聯賽歷時半年,共收到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各地作家詩歌散文作品9600多篇,經中國散文網組織專家評審,一批金、銀、銅獎作品脫穎而出。
  • 德州新增三位中國作協會員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楚豔豔)9月4日,記者從中國作家協會官網獲悉,2020年中國作家協會發展會員663人,德州市有李長徵、譙英倫(英倫)、李宏霞(李紅霞)三人上榜。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餘人。李長徵,男,1965年生,山東德州人,現任德州晚報社社長、總編輯。散文、雜文、評論、報告文學見於國內各地報刊。
  • 【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散文】998期︱遼寧李興柏《懷念老師崔...
    1978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散見《鴨綠江》、《河南文學》、《散文選刊》、《散文家》、《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勞動保障報》等上百家報刊。出版個人作品集《從文履痕》。有的作品,在全國大賽中獲獎;有的作品,被編入作品集出版;有的作品,進入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