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成古文化地下博物館 野外文物配"貼身保鏢" ——專訪臨淄區...

2020-12-18 東方網

原標題:臨淄成古文化地下博物館 野外文物配"貼身保鏢" ——專訪臨淄區文物管理局局長韓偉東

  中國山東網9月15日訊(記者 董理 )15日,中國山東網「孔子故鄉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採訪團行至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臨淄。在齊國歷史博物館,臨淄區文物管理局局長韓偉東就臨淄區文物保護現狀接受了中國山東網的專訪,他表示臨淄正積極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

  臨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的國都800餘年,是「冠蓋天下」的東方大都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是山東省的文物大區,浩繁的文物遺蹟和豐厚的齊文化蜚聲海內外。臨淄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全區有古文化遺址300餘處,大型古墓、臺基159座,被譽為「地下博物館」。

  啟動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投入資金保護大遺址

  「我們非常重視並積極推進大遺址的保護工作。去年底,我們的齊國故城遺址成功列入31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韓偉東告訴記者,為高標準實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臨淄文物局委託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了齊國故城東周墓殉馬坑、大城西牆排水道口、城垣遺址等三個保護展示方案,委託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文博學院編制齊國故城城牆遺址剖面保護方案,均獲得國家文物局審核批覆,為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奠定了基礎。

  我國文化遺產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門須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把各級政府保護文物的責任進一步具體化。對此,臨淄區政府高度重視。韓偉東介紹,近5年來臨淄區財政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完成了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東周殉馬館、姜太公祠館舍維修和齊國故城城垣遺址、排水道口、晏嬰墓、西天寺造像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提升了齊國故城遺址的保護展示水平;投入3000餘萬元對齊國故城東牆外淄河沿線進行了集中治理,有力改善了文化遺產展示環境。

  保障野外文物安全為古墓測繪地形

  野外文物的保護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與館藏文物不同,野外文物的所在地一般比較偏僻、零散,地理環境複雜,在文物保護中難度最大。

  早在1992年,臨淄就撥專款組建了一支文物稽查隊,專門負責對各級散布在野外的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巡邏和保衛。文物稽查隊根據文物分布「量大、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實行包片分工,每人包查1—2個鄉鎮,20天檢查一遍。春節前後及玉米長高的危險階段,則日夜巡邏,重點部位一天巡查一遍,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同時充分發揮村裡義務保護組織的作用,一有風吹草動,能夠立即得到信息,迅速出擊。

  據韓偉東介紹,2014年上半年,臨淄文物局樹立臨淄墓群封土四周及市級以上遺址範圍保護界樁100餘塊,為26處名人墓樹立了國保標誌碑,重新樹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標誌碑5處。同時,臨淄文物局完成了臨淄159座古墓及區級以上文保單位的地形測繪工作,根據測繪成果編制完成了《臨淄墓群安全防範系統工程方案》並上報到山東省文物局。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山東臨淄:齊國故都,文物璀璨的一座城市!
    臨淄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有著博大精深的齊文化,悠久的歷史為古城遺留了臨淄故城及其周圍浩繁的文物古蹟,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處魯中山地與平原的交接地帶,屬山東省淄博市轄區。
  • 臨淄:沉澱千年齊文化古都的「前世今生」
    今(15)日,華龍網記者隨「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採訪團,來到被譽為「地下博物館」的淄博市臨淄區,當千年前的歷史與今昔重疊,這座曾經的古都又將有著怎樣的新面目?  「前世」:文武兼備  山東也是家喻戶曉的「齊魯大地」。千百年來,因歷朝歷代皇室大多尊崇孔孟之道,而使魯文化名聲大噪、響徹中外。
  •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淄河東岸的,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村北
    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淄河東岸的,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村北。1990年,為配合濟青高速公路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部門在後李文化遺址發掘了一處春秋時代的大型殉車馬坑,其規模之大、配套之齊全、馬飾之精美、保存之完好,為當代之冠,被列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記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之臨淄
    臨淄區,屬山東省淄博市市轄區,境內臨淄墓群、桐林田旺遺址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造了後李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臨淄淄河、烏河兩岸人煙稠密、生產發達,已發現齊陵薛家等12處大汶口文化遺址;距今4000多年的山東龍山文化時期,臨淄開始出現規整的城邑,有了成體系的禮制,創造了發達的早期文明,臨淄有桐林-田旺、董楮、於家莊等20處龍山文化遺址。
  • 齊文化博物館 臨淄足球博物館面向全國遊客免費開放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齊文化博物館、臨淄足球博物館不再收取任何門票費用,全國各地的遊客均可免費入館參觀。出席本次發布會的還有市內外自媒體、網媒代表、臨淄區媒體代表、臨淄區旅行社代表和臨淄區相關旅遊產業代表。發布會由臨淄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吉光昌主持,魯中網等20家自媒體、各區縣主流媒體對發布會進行現場直播。
  • 走進齊都故裡—山東臨淄,感受齊國文化,這裡曾經是足球誕生地!
    臨淄區歷史悠久,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是燦爛輝煌的中國齊文化的發祥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為臨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被譽為「地下博物館」。現在讓我們一起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起去發現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 冬季出遊,臨淄這些景區溫暖你
    齊文化博物館齊文化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休閒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博物館,依託原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建設,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擁有文物3萬餘件,上展文物4100餘件(套)。
  • 熔古鑄今,樹「齊」字招牌 臨淄做硬做實文化軟實力
    淄河的另一畔,在臨淄區蹴鞠小鎮裡幾片綠茵場地上,不時閃過少年們帶球飛奔的身影。這個剛剛投用一年、佔地396畝的小鎮,正在向產、學、研、賽一體的青少年足球王國發展。事實上,自2004年被確認為世界足球起源地的那一刻起,臨淄研究挖掘和傳播蹴鞠文化的步伐就沒有停歇。
  • 淄博市臨淄區「齊文化研學遊」帶火博物館
    新華網濟南5月7日電 5月6日上午,剛過9點,淄博市臨淄區的齊文化博物館門前,3輛大巴車魚貫而來。「這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4名手拿小紅旗的導遊忙碌著招呼車上下來的遊客,「這次咱們一共119人,人數很多,要分成4個小隊。」
  • 南昌市博物館地下文物資源調查與勘探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南昌市地下文物資源調查與勘探項目(第一期)」成果專家驗收與結項評審會。該項目是南昌市扶持文化公益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委派,南昌市博物館完成了第一期南昌城區地下文物資源調查勘探工作,調查主要以區域內尚未開發地塊為主,對象為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
  • 未來臨淄家敦民富 大氣精美
    中國共產黨臨淄區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今日閉幕。未來五年,臨淄區將建成怎樣大氣精美的臨淄,臨淄市民又將享受到怎樣的現代化建設成果?為此,臨淄區黨代會期間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臨淄區委書記宋振波,他為臨淄人民勾勒出了臨淄區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記者:您能描述一下,您想像中五年後的臨淄,是什麼樣的嗎?宋振波:未來的臨淄,用八個字可以形容:「家敦民富、大氣精美」。
  • 英劇《貼身保鏢》:當諜戰假裝成言情
    英劇相比美劇,多以更少的集數、更緊湊的節奏、更精細的劇作,以及更為紮實的話劇範群戲表演見長——相比美劇每季動輒十多集,硬是狗尾續貂把佳作拖成幾季最終以不堪落幕而結尾,英劇顯然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更具備影視工業的良心。製作者們的良心也暗示著英劇劇情往往不落窠臼,不按套路出牌。《貼身保鏢》雖然只有短短六集,然而前後情節方向大大出人意料,甚至落得了爛尾的名聲。
  • 】臨淄足球博物館
    【2】臨淄足球博物館 位於足球起源地——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心城區,齊文化博物院太公湖畔。2005年,世界上首家全面展示中國足球幾千年歷史和世界足球發展風貌的專業足球博物館在世界足球起源地臨淄開館。中國古代的蹴鞠,誕生於海岱之間的古齊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淄博,蹴就是「踢」的意思,鞠是「球」的意思。蹴鞠依託強盛的軍事物質文化基礎,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衰走過了一條與封建社會的命運幾乎一致的發展道路。
  • 第十三屆齊文化節臨淄區活動安排
    4、10:00蹴鞠板塊  (1)視頻展示:大屏幕播放蹴鞠發展史、世界足球起源地確認過程及足球博物館簡介(3分鐘);  (2)現場活動:英國國家足球博物館、中國臨淄足球博物館戰略合作協議文本交換儀式,採訪英國國家足球博物館負責人。
  • 齊文化博物館展藏品3117件 文物與文化完美結合
    館藏文物有3萬餘件,展出文物3117件,是一部展示齊文化起源、興盛、傳承的全景圖。  3117件展出文物 再現齊文化發展「足跡」  昨日記者一走進博物館大廳,頭頂就是一個巨大的「齊」字,臨淄是齊文化發祥地,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
  • ...挖到9件青銅器,當廢品賣了5.97元,10年後被鑑定為全國一級文物
    1970年春節前,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白兔丘村的高洪智、高洪俊、崔慶明同學三人,一大早就相約到村東幾十米外的淄河邊玩耍。轉瞬十餘載,1986年10月的一天,高洪智和幾位朋友到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參觀,在展臺上看到了一件十分眼熟的青銅器,文物下方的標籤上清晰地寫著:春秋早期兵器——高子戈,1970年出土於白兔丘村高傒墓附近。高洪智大驚:這不是當年我們三個同學掘出的「銅戟頭」嗎?激動之餘,他自豪地對朋友說:「這件文物就是我們發掘出來的!」
  • 臨淄區首屆年貨大集來啦!地點在這兒
    2020年臨淄區首屆年貨大集1月16日-20日(農曆臘月二十二至二十六)在臨淄齊文化博物館隆重舉辦>主辦單位:臨淄區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協辦單位:中國銀行臨淄支行 臨淄薈源大眾車行臨淄區首屆年貨大集:力爭把首屆「年貨大集」辦成有規模、有影響、有效益、服務佳
  • 臨淄區食藥監局抽檢242批次食品樣品 不合格14批次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天齊路方正2009南區地下一層淄博好買購方正購物中心超市內——散裝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天齊路方正2009南區地下一層淄博好買購方正購物中心超市內——散裝——臨淄區稷下友醇麵包房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天齊路方正2009南區地下一層
  • 齊文化博物館即將亮相 2000餘件文物全景展示
    齊魯網淄博8月31日訊(臨淄電臺 孫文 王曉)齊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由原齊國歷史博物館遷建,擁有文物3萬餘件,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