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抄襲、借鑑和致敬,廚師的價值在哪裡?

2020-12-15 名廚

「只有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才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菜品相似在餐飲界很普遍,對此,廚師們的觀點也褒貶不一,同樣模仿一道菜,抄襲、借鑑、致敬,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分析原因,一是來自每位廚師的自我要求有高有低,二是真正好的創新、創意不容易。

現在,熱賣菜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哪家餐廳誕生了爆款菜、網紅菜,很快就被同行模仿。

但跟風的大多只有形似,背後的廚技卻不一定抄得到,味道也無法保證,為了儘快獲得利潤,一旦進入惡性競爭,原本很有想法的菜品,生命周期卻非常短暫,頗為可惜。

有些廚師,借鑑別人的菜品創意,把廚藝技巧理解通透後,融入自己的想法,進一步改良提升了菜餚品質,人氣口碑和餐廳盈利都不錯。

那麼,做菜時到底應該如何模仿?每位廚師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價值觀。

觀點1:從廚初期,將抄襲作為學習的一條必經之路

剛入行的廚師,一定是從「臨摹」開始的,以現成菜品為樣版,進行完整復刻,也可以說是「抄襲」,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文學評論家茅盾先生也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

等掌握一定的廚藝技巧之後,就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考,將積累的經驗賦予菜品烹飪和研發。

觀點2:不動腦子的抄襲,並當成自己的成果就是剽竊

有廚師認為到了已打好基礎這一階段,仍在一味抄襲,照搬他人作品,是不勞而獲,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這樣的廚師,只顧收穫眼前的短時利益,但嚴重的是如果一旦養成抄襲的習慣,會形成不加思考的惰性,廚藝無法真正提高,前途堪憂

甚至有些廚師將別人的作品視為自己的作品,包括直接抄襲他人的完整菜譜進行公開發表,挪用他人的菜品照片。這些做法都不可取,既不尊重對方,也不尊重自己,對於自我提升沒有好處。

只有親自將菜品烹製出來,摸索、總結經驗,用手機或相機拍照,加深對菜品的理解,才是掌握烹飪技巧的正確途徑。

如果粗製濫造的抄襲菜品,並在餐廳進行售賣,這種現象泛濫之後會對整個餐飲行業造成衝擊,讓食客失去信任感。

觀點3:尊重原創菜品,將抄襲變成借鑑,甚至逆襲

借鑑與抄襲的區別是什麼?

借鑑,是從他人的菜品中抽出一些可以參考運用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理解,再經過重新組合成菜。有廚師認為但凡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人,不會只靠跟風模仿,將菜品進行升華,甚至「逆襲」超越原創,才是他們借鑑的最終目的

不加思考地抄襲是創新的「殺手」,懂得借鑑才是研發的靈感源泉。

借鑑,也是把別人當成鏡子,對照自己,吸取經驗,取長補短,提升自我能力。

觀點4:不怕被抄襲,不斷創新才是真實力

廚師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有些廚師,作品被抄襲,會對抄襲者有所不滿,也有些師傅則非常開明,一方面認為這是自己的菜餚得到了認可,另一方面他們始終堅持創新,不怕被同行抄襲。

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中廚房總廚師長金強師傅,他的價值觀是,唯有向前看,從廚之路才能越走越廣闊,「我覺著只有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才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之所在。不論你是學是抄,我永遠都有新的東西在前面等著你。」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行政總廚孫立新師傅,非常喜歡研究烹飪書籍和菜譜,他總是先學習理論知識,再運用到自己的菜品研發中,將健康烹調作為創新的初心。

孫師傅也很重視對研發成果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他的「蔬香酥燜爐烤鴨」、「花香酥燜爐烤鴨」,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

5種借鑑方式,創新菜品不再是難題

如何將借鑑的菜品加以改良?

首先分析這道菜最吸引你的原因,保留甚至突出這一特點。

替換部分輔助元素,能更好地襯託主體。

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不斷嘗試,找到更佳效果。

集合多道菜品優點,重新組合。

改良和創新,主要還是依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經驗積累,從食材的甄選、調味的變通、跨菜系的技巧融合,到菜品呈現的新形式等加以琢磨。

中西原料的靈活運用,打造稀缺的差異化

中餐與西餐之間的相互借鑑,首先是食材的選擇,包括具有特色的在地食材、應季食材,或是進口食材。調味料的醬料和醬汁,進行中西混搭,更是可搭配出百變風味。如果能採購到市場上難以買到的好食材,打造稀缺性,也是打造菜品差異化的方式之一。

菜系跨界的技法移植

各個菜系都有自己最為獨特的烹飪技法和調味方式,尤其南北差異較大,可相互融合。以清燉獅子頭為例,擅長魯菜的北方廚師,會將獅子頭炸上顏色,再蒸製,或用吊湯手法升華菜餚的鮮度。

回憶童年和家庭的味道

家庭料理總是帶有親情的特殊風味,對於很多廚師來說,改良自家菜品不失為一條良策。金強師傅的招牌菜芝麻菠菜,就來自於童年,媽媽做菜的味道。他說:「14歲之前的味覺記憶是永恆的,一個人出生在哪,就會自動攜帶當地味蕾基因。」這也是味覺深處,最想念的本真之味。

借古思今的翻新法

復古風總是隨著一輪又一輪新潮流的更迭,屢次回歸。挖掘經典菜式,探尋已經不被多數人了解的菜品,也是現在一些中外廚師的關注方向,將當今食材結合傳統的烹飪技法,或汲取繁複手法中的部分操作,讓菜品呈現古今結合的新形式。

出奇制勝的別致盛器

盛放菜餚的器皿,既實用又有趣,會給就餐體驗加分不少。很多廚師甚至在研髮菜品時,就開始設計、定製盛器,比如剖開的玻璃酒瓶、用食物做成可以吃的碗、以冰淇淋的蛋筒來裝菜等,同時考慮器皿的冷熱溫度對菜餚的影響。

向經典致敬,來自名人名菜的靈感

在國外,富有傳奇色彩的世界名廚,曾打造出一道道著名的經典代表菜,後輩廚師為了表示尊敬、愛戴,會以明確的致敬方式,重現菜品。

這道保羅·博古斯大師的酥皮黑松露湯,就有不少法國廚師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向其致敬,也有人以改良方式呈現,做成酥皮奶油蘑菇湯、酥皮蛤蜊湯等類似湯品。

博古斯大師最經典的酥皮黑松露湯

有些米其林餐廳大廚還會致敬自己的恩師,比如Gaggan的透明袋子,是用海藻膠製成,靈感來自「廚神」Ferran Adrià的會消失的透明餛飩。

分子技法製作的會消失的透明餛飩

Ferran的弟弟Albert在巴塞隆納開辦的Tickets餐廳,也延續了很多鬥牛犬(El Bulli)餐廳的菜品,比如Ferran在任時創作的招牌菜橄欖油蛋黃。

橄欖油蛋黃

Albert還向丹麥餐廳Noma致敬,創作了一道「北歐風光」,以醃漬並煙燻過的牛裡脊肉搭配洋蔥、蛋黃醬和迷迭香等,最後灑上糖粉,這道創意菜猶如一幅風景畫。

致敬Noma的「北歐風光」

各位師傅,對於菜餚的抄襲、借鑑和致敬,你們還有哪些經歷和看法呢?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際網路,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圖源、參考文獻與資料:名廚app

相關焦點

  • 抄襲、借鑑和致敬?時裝界的「術語戲」超多
    ▲ 電影《Frank》與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似乎,在時尚的輪迴中,抄襲、借鑑和致敬變得愈發難以劃定。或許在同一段時間中,不同的設計師會根據同樣的時間做出相似的反映;回顧時裝界的歷史,也總有過於前衛的設計師們做出的作品,至今還能引起今天時尚界的共鳴。其實,和此次的「抄襲門」相類似的時尚事件,一直都在發生。
  • 小說圈「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
    小說區「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大家好,這裡是圍爐,歡迎來到我的圍爐閒聊時間,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所謂讓整個小說圈不得安寧的各種「抄襲」究竟如何來界定。抄襲、借鑑、融梗、致敬究竟如何來界定呢,恐怕大家也不是太清楚,更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吧。首先於正《宮鎖連城》抄襲實錘,因為瓊瑤勝訴了,但是很多網絡作家是沒有人力財力來起訴抄襲者的,這也就使得只能讀者自發阻止,抵制抄襲作品,而沒有法律效力,也就讓很多人渾水摸魚。
  • 抄襲、借鑑、模仿、致敬、融梗……怎麼就難以區分呢?
    抄襲不道德,但抄襲和借鑑引用的界限在哪裡? 於是,居然連續三篇推送都和這有關。 二、抄襲、借鑑、模仿、致敬、引用、洗稿、融梗、創意撞車……如此多的說法。 最容易區分的,是引用。誰硬要說,此人抄襲魯迅,就很難服眾了。 至於我還看到有人在給《少年的你》辯白時舉例: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原文照搬李賀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不也抄襲麼? 這舉例就令人笑掉大牙。  三、第二容易和抄襲區分的,是致敬。
  • 金庸也抄襲?《連城訣》只是致敬了沈從文和莎士比亞,並沒有抄襲
    所以,金庸先生壓根就沒有抄襲過《基督山伯爵》,兩本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但金庸先生這部《連城訣》,卻是有借鑑和致敬別的作家的地方。所以《連城訣》有很多地方,有向沈從文致敬之處。比如《連城訣》第一回,寫的就是沈從文筆下湘西沅陵的風光和生活。書的結局也是跟《邊城》相呼應。《邊城》的最後一句話是,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 金庸抄襲?《連城訣》只是致敬了沈從文和莎士比亞,並沒有抄襲
    因為這部小說,關於人性刻畫的過於現實和黑暗,因此被改編成的影視劇非常少,所以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單以文學價值來說,《連城訣》一點也不弱於《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甚至可能還要高出那麼一點點。這一點和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有點像,和《基督山伯爵》有哪點相似了?所以,金庸先生壓根就沒有抄襲過《基督山伯爵》,兩本小說講的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但金庸先生這部《連城訣》,卻是有借鑑和致敬別的作家的地方。
  • 喜羊羊與灰太狼分鏡抄襲物語系列? 致敬與抄襲究竟該如何定義?
    喜羊羊與灰太狼分鏡抄襲物語系列? 致敬與抄襲究竟該如何定義?時間:2020-07-27 15:26   來源:老吳聊動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喜羊羊與灰太狼分鏡抄襲物語系列? 致敬與抄襲究竟該如何定義? 《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部很經典的國產動漫,時隔多年,如今終於重新開播。
  • 如何區分文藝作品中的抄襲與借鑑?
    然而,《乘風破浪》已在片尾寫明,這部片子是對《新難兄難弟》等電影的致敬。如果這次致敬,得到了《新難兄難弟》電影版權方的許可,那麼《乘風破浪》就確實不算抄襲。但在該片中貢獻了足足好幾秒表演的叫獸,他的代表作《萬萬沒想到》卻總被人質疑是剽竊之作。對此,他曾在《吐槽大會》上解釋:借鑑不等於抄襲。
  • 蓬江棠下附近學廚師去哪裡學
    蓬江棠下附近學廚師去哪裡學,廣東僑鄉烹飪職業學校,又稱「春秋餐飲培訓創業孵化基地」,是春秋教育集團旗下職業教育及創業孵化的教育品牌,是重點籌建的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是集廚藝技術學習、菜品和小吃研發、小本創業指導幫扶、餐飲經營及風向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餐飲教育基地。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為什麼國內抄襲事件頻頻出現?到底什麼是界定抄襲的標準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分析分析抄襲這兩個字背後的淵源吧。讓大家失望的是,目前抄襲和借鑑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劃分。儘管融梗借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可很少人說融梗是抄襲。很多時候抄襲、借鑑、融梗都是混在一起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非。一件作品你說它是借鑑,融梗,他說這作品是抄襲,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網絡抄襲事件的判定是很麻煩的,很多人都聽說過調色盤,調色盤常用於文學作品的判定。
  • 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的界定
    由於自私的天性,抄襲和偷盜的基因或許會不同程度地伴隨我們一生,在某些特殊條件的刺激或誘導下可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顯現出來,它是文明社會之中個體的人自我約束和外在制約失效的結果。我們會寬容地看待一個孩子的抄襲和偷盜行為,是因為它更多地是源自本能,是人類成長中的必然階段,此時需要的是及時糾正和教育。
  • 為什麼蘋果的致敬是致敬,你的致敬是抄襲?
    #上頭小畫家#【2】@漫步在走廊:致敬的情節刪掉後觀看整個作品不會對劇情造成任何影響,抄襲的情節刪掉後觀看整個作品要不劇情斷斷續續牛頭不對馬嘴、要不根本不成一個故事、要不直接什麼都沒了【3】@年更鴿子up調音:致敬:努力讓別人發現原作抄襲:努力不讓別人發現原作【4】@棲身畫中的鬼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但也有人會擔憂,現在作品越來越多,有時候也並非是故意抄襲,但就是和某些人的某些作品出現了相似之處,被迫披上抄襲者的名頭典型的例子有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高仿007主題曲,《人再囧途之泰囧》中高仿《還珠格格》的出場樂; 但所謂"8小節相同為抄襲"不能作為法律標準,事實上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國際版權法》、《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還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都沒有過"×小節以下相同不算抄襲"的規定。某個作品是否存在抄襲需由法官判斷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
  • 黑龍江訥河市廚師協會推廣新菜品 促進赤松茸產業發展
    年初以來,黑龍江省訥河市廚師協會在會長魏國棟的帶領下,發揮會員企業各自特長,運用訥河市優質食材——赤松茸進行創新創作,研發了近30道新式菜餚,推向飯店餐桌,深受消費者青睞,有力拉動訥河赤松茸產業發展。
  • 漫威和DC互相抄襲?其實那叫借鑑!
    DC和漫威是美漫界唯二的巨頭,它倆都有著80多年的歷史,旗下角色成千上萬,而在這些角色中相似的確實不在少數,熟悉美漫的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漫威、DC有互相抄襲的習慣。但其實漫威、DC互相抄襲的情況很多時候並不是單純的抄襲!
  • 「綺惠說法」「融梗」是抄襲還是借鑑?
    許多網友指責電影的原作者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融梗」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作品,是抄襲之作,號召大家拒看這部電影。面對指責,玖月晞11月4日在微博上發文回應:有關「抄襲」的指控,關乎寫作者清譽,我必須嚴正聲明:我從未抄襲,也從未違背一個文字工作者應有的初心、原則和底線。……我不認同網友所說的「融梗」指責。我的作品中或許有著共通的思考,但沒有任何抄襲融梗。
  • 以「借鑑」為名的「抄襲」,消解的是藝術的創新力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藝術借鑑只是學習、鑽研技藝的手段,最終是為了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對此,謝赫已有清醒的認識——他並未將「傳移模寫」等同於創作,也因而將其放於「六法」之末。清代畫家石濤也曾說:「不師古法不成我法,不變古法終非家法。」古往今來很多繪畫名家正是在爐火純青般掌握前輩藝術精要之後,實現開拓與創新。
  • 學川菜廚師到哪裡學好?
    那麼,學川菜廚師到哪裡學好?成都川菜培訓哪家好,學正宗川菜烹飪技術也是有講究的。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四川、重慶,以麻、辣、鮮、香為特色。川菜原料多選山珍、江鮮、野蔬和畜禽。善用小炒、幹煸、幹燒和泡、燴等烹調法。以「味」聞名,味型較多,富於變化,以魚香、紅油、怪味、麻辣較為突出。川菜的風格樸實而又清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 國宴中最簡單的菜品:文思豆腐,一般廚師卻做不了,考驗頂級刀工
    文思豆腐可稱得上是國宴中製作最簡單的一道菜,它之所以能上國宴,在於它要把嫩豆腐切成5000條「髮絲」大小的細絲,對廚師來說是頂級刀工的考驗。1.菜品歷史文思豆腐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創。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說明了這道菜品的出處,「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清代中期的烹飪書《調鼎集》是廚師實踐經驗的集大成作品。該書介紹了正宗的揚州菜的烹調方法。書上稱文思豆腐為「什錦豆腐羹」。到現代,文思豆腐是中式烹飪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指定菜品。
  • 古代「抄襲」、「洗稿」、「致敬」二三事
    我作八股有兩個秘訣:一曰:抄襲古本;二曰:作翻案文字。先生出了一道題,尋一篇類似的題文,略略改換數字,沐手敬書的寫去,是曰抄襲古本。我主張弱小民族聯盟,這是抄襲管仲、蘇秦和諸葛亮三位的古本。……我說:厚黑可以救國,等於說冬瓜可以做甑子,所以我的學說最切實用,是可以當飯吃的。
  • 被借鑑的《塞爾達傳說》借鑑了什麼?原來封面就「抄襲」了名畫
    最近它又重新進入了玩家們的視野,這款重新定義了"開放世界"玩法的偉大遊戲,自然也被許多想要製作同類遊戲的公司爭相模仿:前有《原神》"借鑑"了《曠野之息》的美術風格,後有仿佛和《曠野之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渡神紀》橫空出世。玩家之間圍繞這些遊戲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的爭論,似乎一刻也未曾停止過。抄不抄襲不好說,借鑑應該是確實借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