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特殊學問

2020-10-03 凰殤閒話

第八百零七章 木人啞語

導讀:

一、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

二、陳平安與山海宗三人瞎聊臨行前,陳平安拜訪劉叉

三、李槐回鄉,嫩道人得半部煉山訣,白玉京,陸沉與餘鬥打機鋒

四、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追女學問,拜訪夜航船,提議陳平安接任靈犀城城主,城主李先生將與天地告別


詳述:

一、文聖以「好聚好散就很善」的理由,請求禮聖送陳平安回到夜航船。

在山海宗禁地崖畔,禮聖取笑陳平安會做生意,實際上,陳平安人生第一次做了虧本生意,而且還全然不知。

陳平安詢問禮聖,五彩天下名稱的來由,想要為飛升城謀取大機緣,禮聖婉拒。

禮聖詢問陳平安對山水神靈的觀感。陳平安藉機推薦桐葉洲大泉王朝的埋河水神。

此處點明,山水神靈的特殊之處,山水神靈與一般修行者不同,他們可以不用修道,只吃香火,就可以增加道行,而且只要沒有被打破金身,就可以一直存在。因為做的事情一直重複,時間久後,會喪失熱情。

山水神靈在古天庭序列裡只是低級神靈,嚴重依賴香火。高級神靈不依賴香火,自身修煉,香火只是點心。

禮聖笑道:任重道遠,以後如果遇到難事,就多跑跑文廟,哪怕一次兩次,求了都沒用,也不要輕易失望。

禮聖臨走時說:佛家說一切智慧從大悲中來。我覺得此這句話,很有道理。

此處兩句話,都是希望陳平安不要對文廟失望,不要對這個浩然天下失望,不要對世間人心失望。

提到山水神靈,也是在點醒陳平安。

修行者,隨著境界的提高,壽命越來越長,會逐漸遠離世間,會對世間漠不關心,禮聖希望陳平安不要成為這樣的山上人!

二、禮聖走後,陳平安發現身處山海宗禁地,身邊幾丈外,正坐著山海宗的老祖師。一直雞同鴨講的瞎聊,不做詳述。

禁地中三個女子,一位是山海宗飛升境祖師納蘭先秀,曾經阻擊過緋妃。一位是鬼魅。一位是來自寶瓶洲的小精怪。

小精怪應該是當年阮秀外出帶回神秀山的,依據是,兩人坐在「天」字第一個筆畫上,這裡的「天」字,應該神秀山是「開天神秀」中 的「天」字。

阮秀開天后,小精怪不知從何途徑,來到山海宗。

小精怪臨走時罵道:天底下最大的壞蛋,就是那個陳平安了。

這裡其實是以小精怪的立場,為阮秀抱不平。

阮秀自始至終維護陳平安,替他做了不少事,陳平安卻連神秀山都沒有去過,更不曾為阮秀做過任何事情。他一直在下意識的逃避阮秀!

期間插述:陳平安拜訪劉叉,傳授劉叉釣魚技術。

陳平安文廟之行收穫頗豐:

購買自青神山的四棵竹子,得自玄密王朝的跨洲渡船風鳶。

文聖分寶,陳平安得九嶷山神贈送的那盆菖蒲、煙支山女子山君贈送的摺紙烏衣燕子、一盒花神送的胭脂、一件劉財神送的咫尺物。蘇子和柳七兩位前輩的兩隻捲軸。

敲詐仙人云杪的半仙兵品秩的白玉靈芝。

這裡,四棵竹子中,兩棵連理竹送給披雲山,文武竹留在落魄山。菖蒲、摺紙烏衣燕子、會留在落魄山,胭脂應該會給寧姚。剩下的東西會隨身攜帶。

三、李槐回寶瓶洲,老瞎子來送行,教訓嫩道人多管閒事。

嫩道人實力更加明晰,不如王座大妖袁首。投入老瞎子門下,為的是煉山訣。

老瞎子臨走前,交給嫩道人半本煉山訣,預計,最終這半本煉山訣會落入李槐之手,然後借給陳平安參悟。

白玉京頂樓,陸沉與餘鬥討論如何解決化外天魔。

餘鬥主殺,為此,安排數百名弟子前往第五座天下,爭奪氣運,湊齊所謂的道門五百靈官,意圖殺出天外,剿滅化外天魔。

陸沉有意聯合整座青冥天下,但是,因為餘鬥問劍大玄都觀,導致難以整合青冥天下的力量。如今,已知十大宗門中大玄都觀和歲除宮不會聽白玉京號令,而這兩個宗門都有十四境大修士,是僅次於白玉京的勢力!

白玉京想要剿滅化外天魔,困難重重。

四、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追女學問,桂夫人從說話語氣中猜出是陳平安所教,故意配合,導致顧清崧誤會,親自跑去夜航船,向靈犀城城主李先生提議,由陳平安接任。

李先生原型李清照,如今,只剩下夜航船上的一縷殘魂。

李先生有意卸任城主,遠遊浩然天下臨安城,看過一場大雪後,將就此消散在天地間,與天地告別!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由凰殤閒話原創,謝謝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相關焦點

  • 《劍來》:光陰長河不能亂,陳平安當個守河人?
    《劍來》,文聖人文廟請來了禮聖,禮聖為陳平安勘驗先前神性「陳平安」的出現是否留下了某些後遺症,結果是神性「陳平安」離去很乾脆,並沒有和陳平安躲貓貓的意思。但,實際發生的事情因為禮聖的這一趟「回去」變成了這樣:地支苦手召喚出一位神性「陳平安」,神性「陳平安」將地支十一人一一摞翻,然後在與陳平安碰面後果斷碎去,而在與陳平安碰面之前,神性「陳平安」已經見過禮聖了。可禮聖正是文聖在那之後才特意跑去文廟請來的,怎麼就先到過了?
  • 《劍來》:十五境的秘密?其實是告訴徹底解決神性陳平安的方法
    《劍來》,禮聖對陳平安簡直照顧有加,不但親自從文廟趕來寶瓶洲,還冷不丁告訴他:「如果想要躋身十五境,就需要徹底超脫一切因文字而起的大禁錮。」只是,他真的是在說什麼十五境的秘密嗎?不是的,他其實是要告訴陳平安一個徹底解決「神性陳平安」的方法。說這句話時,禮聖是「冷不丁」的,說明事先並未準備,而是見過神性陳平安之後、又喝了一點酒忍不住「吐真言」,這才讓老秀才大感意外,把一口酒都噴了出來。
  • 《劍來》: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是不講道理
    《劍來》:周折許久,陳平安終於找上了來自大端王朝的那個武夫,說要問拳,並且在對方詢問為何問拳時,簡單而霸氣地回答了三個字:不為何。這是那人的道理,對陳平安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不講道理。而如今,陳平安要以同樣的道理為宋雨燒向此人討個公道。那麼,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樣做是不是不講道理?就是不講道理,這與以往的陳平安是明顯不同的。
  • 「劍來」陳平安活!魏晉死!陳平安真的吹牛了嗎?
    陳平安跟寧姚說道,如果在那半座城頭跟人問劍,就可以跟魏晉掰掰手腕子,只分勝負的話,肯定還是他輸,可是如果雙方約定不許離開城頭,那就沒有半點懸念了,陳平安活魏晉死!   那麼陳平安真的吹牛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分勝負和分生死差距有多大,分勝負很簡單,點到為止;分生死的話,就要對手走不掉。
  • 劍來:禮聖犯的錯很嚴重嗎?陳平安當引以為戒!
    禮聖,一個提著腦袋血戰為人族贏回自由、一個用生命守護浩然天下近萬載的讀書人,在穗山之巔作揖認錯,向至聖先師、更是向天下人,因為他覺得是自己犯下了大錯才讓浩然天下蒙受如此大難,可敬可嘆!那禮聖真的錯了嗎?錯在了那裡?又是否能夠及時改正呢?問題不算複雜,但答案恐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禮聖錯了嗎?當然了,他錯就錯在太忽視人心的力量,特別是消極的一面。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第八百零六章 青白之爭一、曹慈與陳平安問拳二、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詳述:一、白衣曹慈與青衫陳平安來一場只分勝負的問拳。問拳很精彩,旁白很多,說的很明白,不詳述。雙方境界:曹慈止境歸真境,陳平安止境氣盛境。止境分三個小境界:氣盛、歸真、神到。白衣曹慈問拳的理由有二:1、同輩之中,能入他眼中的武夫只有陳平安,既然遇見,不問拳一場,有些可惜。2、曹慈自創的拳法需要足夠強度的問拳來檢驗。
  • 劍來,陳平安問拳女武神大弟子,議事結束,陳平安拜見至聖先師
    捉刀術在武夫之中的地位,如同劍修在練氣士之中的地位,在對戰之中,有天然的優勢。前文只說過陳平安是止境氣盛武夫,這門捉刀術並沒有提到過,也沒有見他用過,但是,在這場問拳中,陳平安卻輕鬆施展出來。期間,馬癯仙從陳平安的來歷中,推測出問拳的緣由。
  • 劍來:禮聖一言剔除五位山長,威勢遠盛隱官陳平安!
    無論是哪一種都只會寒了人心,只有雷霆手段方能展現儒家的態度,至於說禮聖直接下決定,我想他有這個資格,因為也許只有他才能理解劍氣長城眾劍仙的苦楚,畢竟他同樣在天外鏖戰近萬年。禮聖沒有錯,他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而與之相比,曾為劍氣長城隱官的陳平安就稍顯遜色了,就像陳平安說得隱官官不小、官威不大,這還不是因為他的實力尚弱,換成蕭愻試試?
  • 《劍來》陳平安遇到難題:顧粲在書簡湖變得殘暴,陳平安何去何從
    #在《劍來》中,顧粲是陳平安認可的兄弟,但是,顧粲所走的道路與陳平安卻截然不同。陳平安不希望顧粲變成一個殘暴的人,就像當年欺負顧粲的人那樣殘暴。可顧粲偏偏就變成了一個這樣的人。而陳平安更發現,自己想用道理說服顧粲時,偏偏自己的道理在顧粲這裡又講不通。因為身處書簡湖這樣弱肉強食的環境下,顧粲如果不變得殘暴去殺戮別人,那麼也就只能被人殺戮。
  • 「劍來」陳平安如何勝過師兄崔瀺
    一直到齊瀆祠廟,陳平安才下定決心,這一次,要勝過師兄崔瀺。聊一聊陳平安如何下贏這盤棋。崔瀺與齊靜春這對師兄弟的配合,可謂絕唱。崔瀺當初毅然決然叛出文脈,不但無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依舊受到文聖落下神壇的影響,主要原因自然是崔瀺當初的學問還遠未達到自成一派的境界。
  • 劍來:陳平安神性與人性的分別
    從現在的劇情來看,貫穿劍來的主線應該就是神人之爭。不管是驪珠洞天的建立還是周密開天,神性和人性的爭端一直都在。陳平安被眾多大佬關注的原因就是雖是人,但神性極重,以人性壓制神性,自己於自己周旋,寧做我。但我們換個思路來想,如果天庭共主沒有轉世呢。或者說人人都可能是天庭共主的轉世,高位,有德者居之,天庭共主可以看作是之前最完美的人,而陳平安現在所做的就是不斷的接近這份完美,然後超越他。天庭共主很強,這毋庸置疑,但是如此強盛的天庭依舊會被推翻,這也說明了原來天庭共主在一定缺少什麼東西。
  • 《劍來》陳平安的與眾不同:有堅強的意志,更有令人信服的道理!
    #筆者從2007年就開始讀烽火戲諸侯的小說,熟知烽火戲諸侯小說中很多的主角,比如《極品公子》中的葉無道,《雪中悍刀行》中的徐鳳年,當然現在還有《劍來》中的陳平安。而最讓人稱道的就是《劍來》中的陳平安,以一介寒門孺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劍客,以自己的道理行走天下,同時也在探尋屬於自己的大道。陳平安不似葉無道和徐鳳年有顯赫的身世,更沒有什麼驚才絕豔的武道天賦,陳平安唯一所具有的就是意志。陳平安擁有堅強的意志,大家想一想,他在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遭遇了變故,父母離世,陳平安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個生活的重擔。
  • 《劍來》:最強之爭,陳平安為何三戰三敗於曹慈?
    《劍來》:最強之爭,陳平安為何三戰三敗於曹慈?《劍來》是是烽火戲諸侯繼《雪中悍刀行》之後的又一部作品,書中純粹武夫共有十境,今天我們再次回顧,號稱是第四境最強之爭的一戰。第一次是陳平安和曹慈切磋拳法技擊,雙方如有默契,都很純粹,可陳平安次次出拳,好像剛好要比曹慈慢上一線。曹慈顯得太寫意閒適了,閒庭信步,未卜先知,料敵先機,陳平安的拳腳,就像剛好湊到他想要到的地方。 陳平安就沒有打中過曹慈,一拳都沒有。第二場,陳平安用上了飛劍初一和十五,助陣,甚至用上了幾種符籙。
  • 《劍來》書簡湖事件後,陳平安為什麼還能理直氣壯地和別人講道理
    《劍來》書簡湖事件後,陳平安為什麼還能理直氣壯地和別人講道理。拋開陳平安,那些被陳平安打死的人是不是真的該死?答案是肯定的,既然不講道理破壞規矩,就得承擔代價,書簡湖陳平安其實也就是教會了顧璨這個道理,做壞人得做像崔東山那樣的,只會為所欲為遲早玩完,陳平安做的是讓顧璨在玩完前能收住手。顧璨做了錯事,同樣會承擔相應的代價,未必是必死。
  • 劍來:老秀才的那些道理,不僅僅是陳平安的道理,也是我們的道理
    08、以後好好習武練劍,不要事事都講道理,尤其不要按照書上的道理去做,要懂得變通,要不然你會很累的,可能到最後身邊就只有你一個人,半個朋友都沒有了。自古聖賢,神位越高,正因為以身作則,不合情理的事情做得還少嗎?09、有些道路,你獨自一人走上一年,可以,十年呢?百年千年?
  • 《劍來》:文廟議事,只有陳平安和白澤被禮聖親自邀請,原因何在
    #劍來這次議事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就是禮聖,而禮聖也出面邀請了兩個人,分別是白澤和陳平安。這是為什麼呢?02陳平安至於說陳平安目前的狀態,一直看總管這本書的人不難發現,陳平安本人也有著很深的閱歷,現在的他當然是和當年的泥瓶巷窮小子完全不同。
  • 《劍來》陳平安在文聖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
    在劍來一書中楊老頭曾與李二說過,一方道統,想要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需要三名弟子,一個是「能大用」,即挑大梁、鎮場子,有裡子、增面子;一個能「續香火」,即有韌性、懂事理,懂謙讓、能挑擔;最後一個必須「有意思」,即天賦好、根骨好,卻不一定要對師父和師門如何感恩。
  • 《劍來》所說的道理,關於顧璨的死活,陳平安到底該如何選擇?
    《劍來》本質上還是一本「講道理」的小說。儒家、道家、法家、商家、小說家、佛家……各自有各自的理念,各自有各自的規矩,但都繞不開一個「理」字,老秀才最大的道理就是順序學說。道理分先後,分大小,分對錯,這也是陳平安所遵循的原則。
  • 《劍來》:毫無背景陳平安
    《劍來》書友當中裡有個笑話,說陳平安是「毫無背景陳平安」。什麼意思,就是陳平安實際上身後有一堆大佬,要麼在幫助他,要麼在關注他,但他自己非要堅持說自己沒有任何背景。有人覺得這是陳平安在裝嗶,或者是作者在給他開金手指。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其實是沒看懂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 陳平安原型王陽明?劍來要闡述的從來不是陳平安要改變世界
    劍來要闡述的從來不是陳平安要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陳平安本就是世道的一個縮影。就是那個「一」。 末法時代,人心向下是大勢。但依舊有一部分人相信後天的教化可以改變。 齊先生選擇押注陳平安。鄒子要破這個「一」。眾多大佬吃瓜,在看陳平安是不是逐漸變好。 書簡湖的那一段「雙標」其實更加澄澈了陳平安的道心。 我不是要改變這個世道,我只是在堅守自己的良知,本心。求一個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