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老秀才的那些道理,不僅僅是陳平安的道理,也是我們的道理

2020-12-16 書說文化

每一部小說,都有一句精彩。品讀小說,看五彩世界。

01、最怕的事情,就是當我有一點本事,能夠決定別人命運的時候,尤其怕自己覺得是道理的事情,其實沒有道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比如生死關頭,什麼都沒得選擇了,那是沒法子,該出手就出手。只是其它情況下,千萬千萬別只跟著當下的心思走,被『我覺得是如何如何』牽著鼻子走。

02、坐而論道,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別忘了,起而行之,則更重要,否則一切道德文章就沒了立身之處。

03、如果有些帳暫時算不清楚,那就先放一放,只要別忘記就行了,將來總有一天能夠說清楚,做明白的。

04、有意思的是,世事之艱難,就在於為了做成一個大的好事,你難免要做許多小的錯事。儒家門生,不願違心,可能連官場待不住,甚至連學宮書院都未必爬得高,到最後那就只好躲在書齋裡研究學問,閉門造車,對於外邊一直在滾滾前行的世道,是極少裨益的。有些傢伙,在書齋裡待久了,一身迂腐陳腐氣息,見不得別人有任何道德瑕疵,動輒指摘貶斥,反而對於那些壞得徹底的廟堂人物,反而束手無策,到最後,就只能是世風日下、禮樂崩壞了。

05、富貴燒身火,磨難清涼散。

06、人皆有兩根心弦,一善一惡,就懸掛在我們心頭。有些事情,對的,它就是對的,而錯的就是錯的,任你是誰來做,誰來幫忙辯解,都改變不了。

07、少年的肩膀,就該這樣才對嘛,什麼家國讎恨,浩然正氣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風明月、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少年郎的肩頭,本就應當滿是美好的事物啊。

08、以後好好習武練劍,不要事事都講道理,尤其不要按照書上的道理去做,要懂得變通,要不然你會很累的,可能到最後身邊就只有你一個人,半個朋友都沒有了。自古聖賢,神位越高,正因為以身作則,不合情理的事情做得還少嗎?

09、有些道路,你獨自一人走上一年,可以,十年呢?百年千年?但是問題來了,有些人就是死腦筋,非要走下去,那麼怎麼辦?那就一定要在適當的歲月,做合適的事情,莫要太過老氣橫秋了,什麼都經歷過了,以後大道獨行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後悔。

10、我們講道理,不是為了讓自己委屈,而是慢慢攢著,如果有哪天,突然覺得整個天下都不講道理的時候,你有那份底氣和心氣,去大聲跟這個世界說,『你們都是錯的!』

11、不要總想著快點長大。真要是長大了,身不由己的事情,會越來越多,而朋友很少有一直陪在身邊的,衣服靴子這些是越新越好,朋友卻是越老越好,可老了老了,就會有老死的那天啊。

12、真正的讀書人,知道他們最受不了什麼嗎?不是當了官,卻碰到一個王八蛋昏君,不得不為社稷蒼生仗義執言,不惜死諫君王,然後被咔嚓一下砍了頭,因為這樣是無愧良知的,說不得還會青史留名。甚至不是山河破碎,卻沒辦法力挽狂瀾,眼睜睜看著家國皆無,因為哪怕這樣,也可以逃禪出世,或者可以國家不幸詩家幸,寫點悲憤詩來著。

13、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好的就要珍惜,怎麼珍惜都不為過。

14、百事忙千事憂,到頭來萬事休,天涼好個秋呀好個秋!

15、有些孩子心性,牽扯出來的事情,既可怕可笑,又可恨可憐。因為不是只有孩子,才有孩子心性,許多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一樣會在某些大事情上幼稚得不可理喻。

16、不是官帽子大,人就聰明,也不是學問大,人就會好。

17、遍觀史書,壓力除了來自不死不休的鄰國強敵,也有內部打著忠君愛民旗號的自己人啊。

18、山高水流,來日方長。這輩子跟人結仇,真要覺得不舒坦,那就先對付了仇家,然後接著欺負人家的兒子孫子曾孫子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劍來:陳平安在人間裡的一切所見所聞,都是歲月中的故事

劍來:陳平安離開洞天后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成為了他的回憶

劍來:齊先生教給陳平安那些人的道理,也是教給我們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劍來》: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是不講道理
    《劍來》:周折許久,陳平安終於找上了來自大端王朝的那個武夫,說要問拳,並且在對方詢問為何問拳時,簡單而霸氣地回答了三個字:不為何。而那綠竹劍鞘本也不屬於裴杯,只是她覺得綠竹劍鞘與她的佩劍比較般配,這才吩咐手下人去取來的。她也想到了手下人是強買的,只不過沒想到劍鞘的主人是陳平安極為親近和敬重的江湖前輩……拳頭硬就有理麼?
  • 《劍來》所說的道理,關於顧璨的死活,陳平安到底該如何選擇?
    《劍來》本質上還是一本「講道理」的小說。儒家、道家、法家、商家、小說家、佛家……各自有各自的理念,各自有各自的規矩,但都繞不開一個「理」字,老秀才最大的道理就是順序學說。道理分先後,分大小,分對錯,這也是陳平安所遵循的原則。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第八百零六章 青白之爭一、曹慈與陳平安問拳二、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詳述:一、白衣曹慈與青衫陳平安來一場只分勝負的問拳。問拳很精彩,旁白很多,說的很明白,不詳述。雙方境界:曹慈止境歸真境,陳平安止境氣盛境。止境分三個小境界:氣盛、歸真、神到。白衣曹慈問拳的理由有二:1、同輩之中,能入他眼中的武夫只有陳平安,既然遇見,不問拳一場,有些可惜。2、曹慈自創的拳法需要足夠強度的問拳來檢驗。
  • 《劍來》陳平安能夠武道大成,憑藉的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
    讀《劍來》的時候,心裡有時候難免納悶:一個資質平平,沒身份,沒背景的草鞋少年為何能逆襲,最終成為人生贏家?論機緣,論家世背景,還是論天賦他都不如小鎮的任何一個人。論家世背景,宋集薪是大驪皇家貴族,來泥瓶巷不過是為了歷練,當然,這其中有宋集薪母親有意讓兒子靠近陳平安竊取機緣的成分。陳平安比不上。論資質,林守一資質有多好就不用多說了,自從踏上去大隋山崖書院的路途,林守一的境界便一日千裡,攀升得非常之快。
  • 《劍來》陳平安的與眾不同:有堅強的意志,更有令人信服的道理!
    #筆者從2007年就開始讀烽火戲諸侯的小說,熟知烽火戲諸侯小說中很多的主角,比如《極品公子》中的葉無道,《雪中悍刀行》中的徐鳳年,當然現在還有《劍來》中的陳平安。而最讓人稱道的就是《劍來》中的陳平安,以一介寒門孺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劍客,以自己的道理行走天下,同時也在探尋屬於自己的大道。陳平安不似葉無道和徐鳳年有顯赫的身世,更沒有什麼驚才絕豔的武道天賦,陳平安唯一所具有的就是意志。陳平安擁有堅強的意志,大家想一想,他在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遭遇了變故,父母離世,陳平安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個生活的重擔。
  • 劍來:娘娘要借文聖借崔瀺的道理與規矩來壓陳平安
    #劍來# 本文轉自琳夢之瓔課代表只是那時的崔瀺並不知,哪怕是陳平安也是一個障眼法,製造一個燈下黑,護著小寶瓶成功進入大隋書院。可齊先生卻深知,這會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修心一事,亦對重情重義的陳平安極為殘忍。不忍離別,偏偏要經歷次次離別。平安也在機緣巧合中,學會了從容,煉出武夫英雄膽,得以再上一層樓。陳平安是老秀才的關門弟子,如家中么兒,聰明暖心且接地氣。也幸好得大師兄崔瀺如嚴父傳道護道,下手狠辣跟他爺爺錘鍊體魄來的異曲同工,自是成效顯著。崔瀺夠狠,把點點心燈留在了最後。
  • 第十八期|道理:那些小說動漫教會我們的道理,成為了我們的人生
    ——《劍來》04、相對其他而言,記憶的提升和理解能力的增強或許並不算什麼,但我們前方的道路是如此的誘人,一層層階梯往上,直至星空的深處,全知,也就意味著全能!——《詭秘之主》05、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前四苦,對她來說早已無意義。可這後四苦,卻伴隨著她每生每世,從不曾離去。
  • 《劍來》書簡湖事件後,陳平安為什麼還能理直氣壯地和別人講道理
    《劍來》書簡湖事件後,陳平安為什麼還能理直氣壯地和別人講道理。拋開陳平安,那些被陳平安打死的人是不是真的該死?答案是肯定的,既然不講道理破壞規矩,就得承擔代價,書簡湖陳平安其實也就是教會了顧璨這個道理,做壞人得做像崔東山那樣的,只會為所欲為遲早玩完,陳平安做的是讓顧璨在玩完前能收住手。顧璨做了錯事,同樣會承擔相應的代價,未必是必死。
  • 《劍來844》遭人煩、討人厭、被人罵,卻又捅破天的道理
    不是寧姚對「車夫」出劍,那只是個人間的恩怨。老秀才對寧姚說,文廟這點氣量還是有的。禮聖真正責怪的,是寧姚重傷海底「飛升境」惡鬼的那一劍。你說這奇怪不?寧姚發現了周密精心隱藏的後手,還好心好意幫「浩然天下」出劍,怎麼禮聖好心當成驢肝肺?要因此責怪寧姚?別說寧姚不服氣,讀者也替她報不平,要不是打不過禮聖,都攛掇她直接出劍。
  • 《劍來》中縱觀劍鞘事件,拳頭大就是我的道理有感
    大家好,歡迎來的緣分天箜,小編要向大家介紹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優秀小說,正在鬧書荒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劍來》中縱觀劍鞘事件,拳頭大就是我的道理有感。首先,總結下讀者們已經反覆提及的觀點:劍鞘與劍身出自「別洲武神」之手,此「武神」出自老宋之口,以梳水國江湖眼界,基本不會是女武神。立足於這點,足以說明劍鞘是被隨從巧取豪奪而非物歸原主,這點很重要。無論以劍來世界,還是現實生活為模板,這個道理是共通的。
  • 劍來,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特殊學問
    第八百零七章 木人啞語導讀:一、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二、陳平安與山海宗三人瞎聊臨行前,陳平安拜訪劉叉三、李槐回鄉,嫩道人得半部煉山訣,白玉京,陸沉與餘鬥打機鋒四、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追女學問,拜訪夜航船,提議陳平安接任靈犀城城主,城主李先生將與天地告別
  • 《劍來》齊靜春和陳平安心性很像?阿良和老秀才都這樣認為
    有猜趙鷂的,有說是林守一的,還有人猜測可能是陳平安的,但結果揭曉那一刻,簡直讓人大跌眼鏡,居然是小姑娘李寶瓶!而陳平安,更是出人意表,居然成了齊靜春選擇作為守護儒家文脈的守護人,而陳平安這泥腿子,居然還被齊靜春為自己的師傅老秀才收做了弟子,這個「坑」挖得有點大,讓人緩不過身來。
  • 《劍來》老秀才火了,左右怒了,陳平安事件還是疑點重重
    這也是後來,他向劍靈道歉的原因,他曾經向劍靈姐姐保證過,自己會謹慎小心,會活下來,這次還是要呼喚劍靈姐姐來救命,是自己低估了形式,高估了自己。小編原來猜測事情指向的是範峻茂,是大驪王朝和符家為了稚圭,正好跟桐葉宗想到寶瓶州發展一拍即合,布下的這個局,陳平安闖進來只是偶然。看後面情節發展,這真的是有些打臉了。原來主要針對的就是陳平安,是要斷文聖的文脈。
  • 《劍來》:十五境的秘密?其實是告訴徹底解決神性陳平安的方法
    《劍來》,禮聖對陳平安簡直照顧有加,不但親自從文廟趕來寶瓶洲,還冷不丁告訴他:「如果想要躋身十五境,就需要徹底超脫一切因文字而起的大禁錮。」只是,他真的是在說什麼十五境的秘密嗎?不是的,他其實是要告訴陳平安一個徹底解決「神性陳平安」的方法。說這句話時,禮聖是「冷不丁」的,說明事先並未準備,而是見過神性陳平安之後、又喝了一點酒忍不住「吐真言」,這才讓老秀才大感意外,把一口酒都噴了出來。
  • 《劍來》老秀才為何強迫崔瀺拜師陳平安,有三點原因
    大家好,我是大雪不下山,今天我們來說說崔瀺的分身崔東山。劍來是一部非常燒腦的小說,崔瀺為何分離成兩個人,就讓讀者浮想聯翩。崔瀺被他的師傅老秀才將其神魂一分為二,一個還是大驪國師崔瀺,一個就是崔東山。新生的崔東山擁有一具上古仙人的強悍肉體。
  • 《劍來》:山水顛倒也是齊靜春與崔瀺的後路,即陳平安與崔東山
    《劍來》,桐葉洲大泉境內桃花渡,處於周密心相當中的齊靜春突然變成了崔瀺,而遠在寶瓶洲大驪陪都的崔瀺突然捏起了春字印,並且笑言道:「遇事不決,還是問我春風。」困擾了所有人許久的山水顛倒,原來是這樣的顛倒!
  • 《劍來》我們可以沒有陳平安跌宕的人生,但應該懂得他做人的原則
    烽火戲諸侯的小說《劍來》寫的是江湖,寫的是廟堂,寫的是修道,但更多的,還是在寫做人的道理,通過主角陳平安的人生經歷,借陳平安之口,闡述很多做人的道理。那麼,陳平安的「道理」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 《劍來》中文聖老秀才的徒弟都有誰?陳平安大概排在第幾
    說起《劍來》這本網絡小說很多讀者都會拍案叫絕,一方面是因為烽火的文筆實在是好,另一面是各種懸念鋪墊設定讓眾多的讀者嘖嘖稱奇,人家都說等紅樓寶塔需要一步三回首,方與寶黛共同悲,就《劍來》這本小說大抵也有同樣的感受,如果你不看到300章以上,估計你連劇情都看不懂,更體會不到《劍來》這本小說的好,今天小編就來扒拉扒拉文聖這位老秀才的幾個徒弟
  • 第二十期|劍來:那些讓人恍然大悟的句子,一字一句都是道理
    可有些道理是相通的。07、不是人間無趣,而是不願講理的人太多了。善人吃虧,只能安慰自己吃虧是福,只能告誡自己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而惡人為惡而不知惡,甚至是知惡而為惡。08、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過慣了不講理的舒坦日子,那就記得平時多燒幾炷香,求著老天爺別讓自己撞上能夠跟他們講理的人,既然遇上了,就站好挨打,給打死了就下輩子投胎再來。
  • 《劍來》中的一個深刻道理,鄭大風一直不明白,文聖多次提及
    烽火戲諸侯所寫的新書《劍來》之中存在著很多質樸的儒家道理。這個作家在寫作的同時,不僅僅是在不斷地重複類似情節的一些內容,更多也是希望將他的一些思想放在作品中,向讀者呈現出一部有價值有深刻含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