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33歲的哥詩意人生:「詩詞屬於每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

2020-12-10 上遊新聞

入選今年《中國詩詞大會》預備團 對上三首詩車費五折五首免單 自己創作詩詞幾十首抒發情懷33歲的哥詩意人生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重慶賽區比賽的參賽牌

▶遇紅燈或堵車時,餘明炯不聽路況聽詩詞。

▶餘明炯在寫詩

餘明炯(中)亮相央視《中國詩詞大會》

今年春節期間,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熱播,喚醒億萬國人心中的詩意和夢想。作為該節目的預備團選手之一,奉節縣33歲計程車司機餘明炯也在央視亮相。不過,早在上節目之前,他的詩意人生就已被點亮——雖然只是一名的哥,但生活中的他痴迷於聽詩、背詩,乘客與他對上幾首還能免單。不僅如此,他還創作詩詞抒發情懷。他說,想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平凡人也可以有詩意人生。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朱婷 李化 攝影報導

「詩詞屬於每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

上面這首詞,就是餘明炯創作的。他說,坦率來講,因為患有胃病,自己這次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表現是不成功的,所以,上面這首詞多少有些壯志未酬之意。

「我絕不是刻意出題讓乘客對詩詞」

作為乘客兼朋友,奉節人李金龍很了解餘明炯。他告訴記者,之前自己打車回老家,在餘明炯的車上,就開啟了一趟詩詞之旅,「他不會一來就和你聊詩詞,這樣往往會讓乘客覺得突兀和奇怪。他會慢慢通過聊天的形式,展開各種關於詩詞的話題。」

因為都是奉節人,李金龍說,他倆在車上聊到詩詞時,就不自覺地講到唐朝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那你還記不記得具體的詩句?」李金龍還沒來得及回復,餘明炯便自問自答地念起了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李金龍也脫口而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剛對完第一首詩,餘明炯又開始了:「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多虧我是奉節人,平時對劉禹錫的《竹枝詞》也比較了解,餘明炯念的這句詩就是《竹枝詞二首》其中一首的第一句。」李金龍說,聽到前一句,他立馬說出下一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李金龍說,就這樣連續對完三首詩後,他倆才聊起與詩歌和詩人有關的話題。聽餘明炯聊詩詞,感覺得出來,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詩詞,而不是拿來炫耀,而且他在詩詞這塊積累的背景知識也很豐富。「他還給我講,劉禹錫在夔州任職的時候,深受當地民歌感染,才寫下了《竹枝詞二首》。」

最後,因為對上三首詩,餘明炯還給李金龍的車費打了五折。採訪過程中,奉節縣文化委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有時,乘客只要能連續對上餘明炯出的詩詞,他就會考慮給乘客打折或者免單。

「我絕不是刻意出題讓乘客對詩詞,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情懷吧。」餘明炯說,開車遇到堵車或者等紅燈時,如果聊到了詩詞,自己會順其自然地讓一些外地遊客或者學生對上幾首,對上三首詩詞車費打五折,對上五首免單。不過,能獲得免單機會的乘客也不多,一個月也就一兩次。「肯定不會因為免單而虧本,這個我還是有自信的。其實,有時就少掙一點,吟詩作對嘛,圖的就是個情感上的認同,你說是不?」他樂呵呵地說。

在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裡,記者注意到節目第一期播出時,主持人董卿就說:「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節目組走遍了全國十幾個城市的十幾個分會場,從30萬報名選手中,精挑細選了140名,組成了本季的百人團和預備團。」

而餘明炯此次就作為預備團成員,亮相央視舞臺,成為140名選手中的一個。

今年春節前夕,記者在一次採訪中遇到了餘明炯。從事計程車運輸工作已6年的他,從外表看憨厚實在,說起話來卻有些雞湯的味道:「詩詞不僅僅屬於文人雅客,更屬於每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只要你願意,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詩意生活。」

與詩詞有關的獎狀、證書、獎牌,餘明炯拿了不少,有奉節縣計程車行業詩詞競賽活動優秀個人獎,也有奉節縣「才子佳人」詩詞挑戰賽(第二季)優勝獎,正因為在比賽中獲得這些證書,他得以層層晉級,入選央視該季節目的預備團。

面對記者的採訪,他說自己其實更想朗誦一首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緩緩念完詩,餘明炯才介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古詩詞,尤其推崇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就像這首《山居秋暝》,詩人告訴我們,時刻要有怡然自得的滿足。」

接觸詩詞多年,餘明炯發現,詩詞不僅文字美、意象美,還能讓自己在浮躁的社會裡快速平靜下來。

「別人遇紅燈堵車聽路況,他聽詩詞」

昨日上午,記者再次聯繫上餘明炯。微信那頭,他發來這樣一段話:「我也是有夢想的人,即使在泥土裡沒有高堂裡那樣芬芳。」

就像餘明炯堅定地認為那樣,一名普通的哥也是可以有夢想的,也是可以喜歡詩詞的。所以,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學詩詞不一定要買厚厚一摞書,也不一定非要在安靜的書桌旁,更不一定非要有香茶作陪,堵車、遇紅燈、早上起床等等,都是他學習積累的時間。為了增加自己的詩詞儲備量,他的手機裡下載了多款詩詞APP,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瘋狂詩詞大會、古詩詞典……「唐詩宋詞不能少,古詩詞典涉及每個字的含義,更不可或缺,字詞理解了,你就能很快理解詩歌傳達的意義。」他說。

兒子能在央視亮相,餘明炯的父親餘澤林很是欣慰和自豪。他告訴記者,兒子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古詩詞,成績一度很好,只是後來因為家庭原因放棄繼續學習。餘澤林見過兒子開計程車等綠燈時,聽手機裡朗誦的詩詞,以便學習和領會其中的含義。「還沒見過這種駕駛員,別人遇紅燈、遇堵車,都在聽路況,他卻是在聽詩詞。」餘澤林說。

除了喜歡詩詞,餘明炯也在向所有人傳達和證明,自己也是有情懷的。而情懷的產生,恰恰源自自己對詩詞長久地喜愛。「我讀了那麼多詩詞,總結髮現,歷代文人騷客創作詩詞大多都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他說,因為喜歡,所以現在自己也開始創作,目前為止已經創作了幾十首詩詞。

「獨倚軒窗,朔風凜冽,風鈴叮噹。銀杏葉飛如金鈿,斑竹斜枝沙沙響。抬眼望,霧似砯崖疊千嶂。愁如瀑,三千丈,應官蘭臺,何時遣馮唐。孤臥斜倚,襪剗錦衾涼。念往昔,思千古,識得宦海沉浮,多少壯士折腰殤。諮嗟西望,堪唬意惆悵。多少興廢,人間萬事,一枕黃粱!」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詩詞大會尋勝詩城奉節 促文旅融合發展
    詩意奉節。何川 攝在3月27日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五期節目中,奉節初中生方子墨亮相節目,奉節白帝城等風景名勝的畫面也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朝辭白帝彩雲間」進入考題……節目播出後,奉節壯麗的山河美景、厚重的詩詞文化,引起全國觀眾廣泛關注,引來四方遊人如織。
  • 常德54歲「的哥 」開22年「的士」記下300多首詩詞
    5月7日上午,33歲的李先生坐了一趟計程車。短短五六分鐘的車程裡,的士師傅和他聊了詩詞,談起朱自清,還一字不差地背誦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車後,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感嘆「的士師傅都這麼優秀」,引得點讚一片,有人說「可以推薦他去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 中華詩城重慶奉節,奉節又上央視了
    大年初四,央視精品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踏詩而來,奉節第三次以「文化名勝·特別呈現」的形式亮相節目。在第五期節目中,奉節人文詩韻、夔州詩詞、名勝古蹟、壯美風景將集中呈現。今晚20:00,CCTV-1,鎖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看中華詩城重慶奉節~ 。
  • 《中國詩詞大會》帶火重慶奉節 宅家也能遇見詩和遠方
    「為讓遊客真正了解奉節歷史文化,我在講解的時候,就會融入耳熟能詳的曲調及流行音樂傳唱的夔州詩詞,讓遊客被音樂、詩詞、美景陶醉,產生共鳴。」胡紅告訴中新網記者,每次看到這些共鳴,他都欣慰於自己的歌曲被遊客喜愛,在詩詞吟唱與夔州文化推廣的路上好評如潮。圖為蒙曼在奉節錄製《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實景題。
  • 走進奉節,走進旅遊市場
    秀美風光與厚重人文在奉節交相輝映,古老而靈秀,詩意而優雅。古往今來,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著名詩人「登三峽之巔,詠絕美風景」,在此揮筆留下不少千古絕唱與萬餘詩篇。這座譽滿天下的「中華詩城」讓無數人為之嚮往。4月18日,「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簡稱「雙曬」活動)推出奉節篇,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故事,醉人心扉的山水人文風光,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
  • 詩句是天才創造的,但是詩意卻是可以屬於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
    追求夢想的道路沒有一條是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艱難,沿著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董卿5. 詩句是天才創造的,但是詩意卻是可以屬於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董卿6. 同情心可以讓我們始終對傷害持有戒備,我們知道痛苦是什麼,我們不再輕易地傷害別人。
  • 縣長為你講述詩城奉節的...
    勤勞樸實的奉節人民穿越四季,獲取食物的活動和非凡的智慧無處不在,創造了豐富的傳統美食美味。奉節擁有高級廚師15人,中級廚師1525人,初級廚師4138人,還有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傳承人。每年舉辦廚藝大賽、美食大賽、餐飲烹飪技能大賽,弘揚特色餐飲文化,展示「舌尖上的奉節」。三是菜品好。
  • 「中華詩城」重慶奉節明晚五彩綻放《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日14時50分訊(見習記者 陳柔潔)中華詩詞源遠流長,是中華兒女的情感記錄、美學創造,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智慧結晶。今年春節,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如期而至,讓濃濃的中國年味,多了幾分沁人心脾的詩詞韻味。
  • 《中國詩詞大會》收官 選手的詩詞人生讓人感動
    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決賽在昨天(2月7日)正式收官,如大家所料,淡定從容、「飛花令」中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笑到了最後,奪得了本季大賽的桂冠。  其實,除了這位貌美如花、出口成詩的00後少女之外,在本屆大會中還有很多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從8歲的小朋友馮子一到40歲的農村大姐白茹雲,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詩意人生。
  • 好山好水好風光 有詩有橙有遠方: 詩城奉節的「前世今生」 帶您...
    勤勞樸實的奉節人民穿越四季,獲取食物的活動和非凡的智慧無處不在,創造了豐富的傳統美食美味。奉節擁有高級廚師15人,中級廚師1525人,初級廚師4138人,還有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傳承人。每年舉辦廚藝大賽、美食大賽、餐飲烹飪技能大賽,弘揚特色餐飲文化,展示「舌尖上的奉節」。三是菜品好。
  • 背誦《琵琶行》的常德的哥
    紅網時刻5月8日綜合(常德晚報記者 江一舟 文/圖)5月7日上午,33歲的李先生坐了一趟計程車。短短五六分鐘的車程裡,的士師傅和他聊了詩詞,談起朱自清,還一字不差地背誦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車後,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感嘆「的士師傅都這麼優秀」,引得點讚一片,有人說「可以推薦他去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李先生是在市城區人民路攔下的計程車,打算去市交通運輸局辦件事。一上車,他便發現這名的哥有點特別,有別於其他師傅在車上放音樂、「閃白話」,這名司機正在通過收音機聽朱自清的生平故事。
  •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 奔赴詩詞之約人生自有詩意
    原標題:奔赴詩詞之約 人生自有詩意   前晚,掀動了文化類綜藝這股螢屏「清流」的《中國詩詞大會》迎來了第三季,在CCTV-10正式開播。接下來至4月1日,該節目每晚7:30播出,100多位詩詞達人將在此以詩為劍,決出最後的總冠軍。本季《中國詩詞大會》延續「人生自有詩意」這個主題,旨在用有趣的題目、緊張的對抗、精彩的解讀以及溫暖的深情,把古典詩詞這一中華文化精華傳達給觀眾。
  • 人生,自有詩意——點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引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家國情懷、英雄本色、愛情之珍、鄉情可貴、親情如海、友情似金、青春如熾......而選手們背後的跟詩詞有關的故事,也讓人感受到了:人生,自有詩意。在今年年2月份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上,選手們賽場上精彩的詩詞對擂角逐讓人驚豔不已。同時,他們背後與詩詞的故事也讓人心生感慨。第1場裡的「神童」只有6歲的王恆屹,已經有三千字的識字量和580首古詩儲備量。
  • 半月談丨有詩有橙有遠方,詩城奉節脫貧忙
    6月13日~14日,第二屆中華詩人節在詩城奉節隆重啟幕,旨在推動中華詩詞早日寫入當代文學史半月談記者韓振重慶市奉節縣,古稱夔州,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三峽庫區腹心,既是一座自然風光獨特的山水之城,也是一座文化積澱深厚的歷史名城。
  • 五言七律皆生活 18歲詩詞少女的詩意青春
    首次登臺時,韓墨言這樣介紹自己,短短幾句獨白中,一個花季女孩的「詩意人生」呼之欲出。舞臺之外,韓墨言坦言生活中迎來了一些變化:走在路上時常會被人認出來,微博粉絲數量陡增,甚至還有人為她創建話題。經年累月積攢的詩詞功底,在一個舞臺上集中迸發成光亮和榮譽,而她知道:吟誦詩詞,不過是生活中最平淡無奇的事,五言七律的「詩意」早已融入日常生活。
  • 合肥「的哥詩人」謝運鴻寫下近300首詩和詞
    「風雨人生日月長,穿街走巷送人忙」。這是「的哥」謝運鴻寫的一句詩,很多人被他詩意的文字感動,有人說他是「的哥詩人」。  雖然文字很詩意,謝運鴻的實際生活卻沒有那麼多詩意。開計程車前,他放棄學業,當過農民,拿過教鞭。
  • 張藝謀執導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重慶奉節首演
    12月15日晚,由張藝謀任總導演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在有「中華詩城」之稱的重慶市奉節縣首演。演出以夔門、瞿塘峽、白帝城為背景,以中華詩詞為主線,通過聲光電等高新技術呈現方式,力圖讓觀眾在古詩詞的引領下,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形成新的中國傳統文化體驗。
  • 最是書香能致遠,唯有詩意自現;走進中國詩詞大會,品詩意人生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展開一 場詩詞之旅,去重溫那些歷久彌新的經典詩句。我想這樣的溫故知新,可以拂去我們記憶上的灰塵,而古代文人的情懷和智慧,也同樣能點亮我們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詩意,來吧,一起加入我們的詩詞狂歡!
  • 重慶奉節再次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的焦點,感悟這座城的文化魅力
    2020年2月3日,《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已經在中央一套晚黃金時間段播出了五期,這檔精益求精的文化類節目也深受廣大詩詞愛好者的熱烈追捧,是詩友們新年期間的一道文化盛宴。第五期的《中國詩詞大會》,再次聚焦到中國詩城重慶奉節,這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文化名城。在唐代,奉節被稱為夔州,有眾多的詩人曾到訪夔州,在這裡留下了不朽的詩詞。
  •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來了,宣傳片取景奉節……
    作為一檔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欄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再次將奉節作為主要的外景拍攝地點,可謂是相得益彰,琴瑟和鳴。2300多年的歷史傳承,李白、杜甫等上千名歷代詩人留下的千古不朽名篇,造就全國唯一的「中華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