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木屐是盜版,是被我國遺忘的文化,日本人穿木屐方便還健康

2020-12-03 歷史秘讀

現在只要一提起古代的日本女人形象,應該就是身穿和服,腳穿木屐,手撐花傘,伴隨著一曲櫻花,帶著日本獨有的紅唇妝容,然後從房間裡面緩緩的走出來,渾身上下散發著柔美優雅的氣質。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日本女人的形象大多都是這個樣子,現代女性不做評價,起碼日本的傳統女性一定是這個樣子的。

現在日本已經摒棄了傳統服飾,換上簡單的西裝以及西式洋服,日本女性也不再青睞木屐,而是穿上流行的皮鞋,涼鞋。高跟鞋等,只有到了特殊節日,如日本的傳統節日或者成人禮這些特殊節日才會穿有代表性的和服,木屐,這也作為一種紀念和象徵。但是日本對於和服就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對於木屐也是一樣。

穿木屐並不是日本的專利,早在日本之前,中國婦女就在某些特定的地區穿著木屐,喜歡漢朝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漢朝時期貴族的宮廷婦女穿的鞋子就是木屐,而李白還有相關的詩詞叫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等到了現代的文物開採當中,只要挖掘東晉時期的古墓,裡邊大多會出土一些木屐。

傳言這種特殊的鞋履,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所發明的,也就是說木屐從發明到現在,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個時候的日本還處於石器時代的後期,是一個十分落後的地方,而中國的使用和發明都比日本早很多,甚至可以說日本的木屐就是得到了中國的真傳,時間到了中國的宋朝,在這個時候中國人民為了圖方便,無論男女就都很少穿木屐了,開始穿布鞋草鞋的。但是反觀日本,即使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女人腳上的木屐也沒有被脫下來,一直到二戰結束才有了改變。

其實一開始日本選擇木屐,也是因為他們特殊的環境造成的,日本本身的地理環境就是四面環海,氣候也十分的潮溼,夏天的雨量非常大,一般材質的鞋子都比較容易被浸泡,相比之下,只有木製鞋子就堅強了,很多木屐底部的兩個高出的部分,用來隔離鞋子與地面,有一點像是高跟鞋的意思。

這兩個木板在製作方面有一定的距離,有一點像是牙齒,保證登山或者是走路遇到地上的積水以及沙土的時候,可以更加的方便。可以說木屐就是一種比較原始和古樸的鞋子,因地制宜的來講,日本最為合適使用。

像是對於中國清朝來講,開始講究三寸金蓮,於是就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中國女性的健康,但是反觀日本,人家沒有纏足的習慣,所以也不存在腳部的健康問題。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常穿的木屐,其實是我們祖先發明的,為何被國人遺忘?
    日本人常穿的木屐,其實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為什麼在日本流行,卻被國人遺忘了呢?提起木屐,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木屐造型可以理解為涼鞋和草鞋的結合體,有點像人字拖。只不過木屐在鞋底有兩個齒子,讓鞋子遠離地面,經常看電視劇的人會對它很熟悉。雖然現在日本全面西化,很多人也都換上了西裝,但是在家裡或者重大節日,日本人還是更喜歡穿木屐,無論男女。
  • 老祖宗發明的木屐早已被國人遺忘,為何在日本卻大受歡迎?
    01.跟中國相比,日本人對木屐才是真愛與日本一樣,早先的中國婦女也是穿木屐的——當然僅限於部分地區。看過漢宮劇的人都知道,漢朝的時候,宮廷貴婦所穿的鞋子就是木屐;而李白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葉紹翁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也都是人盡皆知的名句;在東吳、東晉時期的古墓中,更是出土過木屐。相傳,木屐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發明的,距今已經2000多年,那時候的日本還處於繩紋時代——也就是石器時代的後期。
  • 為何中國人發明的木屐在日本如此受歡迎,在中國卻被遺忘
    在清代除了花盆底鞋還有泥屐鞋,這種鞋原本叫木屐鞋,和拖鞋比較像,但是又不太一樣,它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木屐鞋在古代漢代比較流行,到了現代漸漸就被大家遺忘了,但是在日本卻非常的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木屐鞋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路來回咯吱咯吱作響,底下有四個鐵釘,非常耐磨、防滑,適合在下雨天的時候穿。
  • 木屐並不是日本人的獨創,中國人穿木屐的歷史至少已有四千多年了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提到木屐,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謝靈運和日本了。 日本人在一些傳統節日到來時,喜歡著和服,穿木屐。 有一部分人則認為,穿木屐屬於日本文化。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木屐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 隋唐時期,一些遣唐使和留學生將木屐帶回了日本。 其實這不是個例,櫻花、茶道......也是。
  • 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木屐文化 | 日本文化
    記得上學的時候因為喜歡日本文化,就買了浴衣和木屐在宿舍穿來體驗。而日本的木屐式樣也多為方形,婦女也常用圓頭木屐,而且,日本自古便將木屐寫作足下,令人深思中日兩國木屐的親緣關係。木屐由漢族人發明,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因為日本潮溼,腳氣病多,穿著木屐可避溼。
  • 中國發明的木屐現在已經很少人穿了,為什麼日本還非常流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文明最為久遠的國家之一。曾經中國的文化深受周邊其他國家的喜愛,並紛紛前來學習和效仿。其中就有著著名的「絲綢之路」,將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各國家。並且日韓地區也很受影響,其中就有鑑真和尚東渡,傳播了中國文化和宗教信仰,甚至還有一些文化至今都還有所保留。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那些深受中國影響的異國文化吧。在文化上,相信大家都在電視上看到過,韓國在有些場合上會看到中國漢字。而最能體現的就是日本的文字了,許多地方都是跟中國一樣的漢字,雖然你會看不懂日語,但是也能從字面上猜出其大概的意思。
  • 日本人把木屐拿去申遺,結果被聯合國拒絕:這根本就是中國的!
    我們也傳承了不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而正是因為中國的強大,東亞的很多國家的文化中都有中國的影子。以前咱們常常吐槽韓國人拿中國的東西申遺,但其實日本人也幹過這樣的事情,最終被聯合國直接給駁回了,因為日本人拿的東西根本就是中國的嘛!
  • 日本一直說木屐是他們發明,卻因為一座古墓出土,讓他們臉面掃地
    木屐這個東西,我想大多數現在的年輕人肯定是從日本哪裡知道的,無論看現在的戰 爭片的影視作品還是去日本旅遊都能隨時隨地的看到日本人穿著木屐,而大多數人不 知道木屐是日本從中國學去的,後來被日本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所傳承下來,而在中國 慢慢的被拋棄了。1988年出土了我國最早的木屐。這木屐的發現是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木屐。
  • 中國人都不穿木屐了,為什麼在日本卻很流行?看完漲知識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最盛時期中國文化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較著名的有玄奘東渡去取經、絲綢之路,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將世界各國的事物帶到中國。那個時候的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很大,日本、韓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木屐,一種走起來吱吱作響的木底鞋,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鞋類,但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有點遠,而且現在說起來,大家普遍都會想到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著小又快步伐的日本女性,並覺得木屐是他們的傳統木鞋,這種印象太令人深刻了。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他們的文化輸出做得確實挺不錯的。
  • 中國挖到三國時期的木屐,這讓穿和服木屐的日本人尷尬了。
    朱然,字義封,漢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出身於東吳豪族,少年時期與東吳主公孫權為同窗好友,兩人關係相當不錯,估計曾一起把妹。之後,胸懷大志的朱然成為吳國將領,率領吳軍北抗曹魏,西拒蜀漢,一生屢立戰功,官左大司馬、右軍師。
  • 一雙剛出土的漆木屐,避免了申遺鬧劇,還印證木屐起源於中國
    我國一件剛出土的木屐,避免了世界遺產申遺鬧劇的發生。前些年,世界各國申遺大熱,日本就曾想木屐申遺,結果就被聯合國給否決了,因為木屐是最早發源於中國的,且有出土文物為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此前中日兩國學者在誰的國家先有木屐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休,照理說我們國家非常早就有古人穿木屐的記載,甚至孔子都穿過。
  • 提到天婦羅和木屐,你想到了哪裡?其實,它們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天婦羅和木屐,提起這兩樣東西,你的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想到了日本。因為日料裡,天婦羅是一種代表性食物;而木屐也是日本人在傳統節日裡,配合和服的穿著。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源於日本的!日本菜,則是兼容並蓄的融合菜系。無論如何,不管是改良還是自創,美味、健康才是前提。木屐,源於中國,卻成了日本人的心頭好木屐大多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提到木屐,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身著和服、腳踩木屐的日本人形象。
  • 美麗的木屐:並非源於日本,在中國早就有了
    在很多日本的影視劇和動畫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腳著木屐的畫面,尤其是女性,穿上木屐後,邁著細碎的小步,顯得舉止嫻靜溫婉,別有一番風情。一些人因此誤以為木屐源於日本,其實,很早以前,在中國早就有木屐了。在《太平御覽》中,講述了孔子的木屐被盜的故事。
  • 專家挖到三國名將墓,墓中出土一雙鞋,專家:日本木屐源自中國
    在他的墓中,發掘出了一件最讓日本人驚訝的文物,那便是漆木屐。這一漆木屐是中國迄今為止發掘出的最歷史悠久的漆木屐,他的長短為20.7釐米,總寬是9.6釐米,高寬比為0.9公分。漆木屐發掘出的這一信息傳入日本以後,日本的群眾十分地興奮,日本的國家電視臺也是2次前去中國安徽馬鞍山開展拍攝,甚至還拍攝了與他有關的大中型文物系列片。
  • 三國默默無聞的吳國將軍,千年後將軍墓葬文物驚動日本
    所以題目中所說的轟動日本的不是朱然本人,而是1984年在朱然墓中出土的這雙木屐讓日本人驚詫莫名。因為日本人一直把木屐和和服作為他們文化的一部分,殊不知木屐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只是到了宋代士大夫階層改變了這一習慣才使得木屐在宋朝以後的歷史中默默無聞。而在唐朝傳入日本的木屐卻被日本作為本國文化的一部分傳承下來,甚至都不知道木屐起源於中國。
  • 1984年,安徽一古墓出土了一件中國文物,但是卻轟動了整個日本!
    在他的墓中,出土了一件最讓日本人吃驚的文物,那就是漆木屐。   這個漆木屐是中國目前為止出土的最古老的漆木屐,他的長度為20.7釐米,寬度是9.6釐米,高度為0.9釐米。漆木屐出土的這個消息傳到日本之後,日本的民眾非常的激動,日本的國家電視臺更是兩次前往中國安徽馬鞍山進行拍攝,甚至還拍攝了與他相關的大型文物系列片。
  • 中國木屐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提到木屐,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謝靈運和日本了。日本人在一些傳統節日到來時,喜歡著和服,穿木屐。有一部分人則認為,穿木屐屬於日本文化。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木屐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隋唐時期,一些遣唐使和留學生將木屐帶回了日本。其實這不是個例,櫻花、茶道......也是。
  • 哇 木屐也是中國的原創麼
    提到木屐,大家腦海中可能就會浮現,日本藝伎踩著木屐,身著華服,在櫻花飄揚的大道上,體態優雅地邁著小碎步……有一種誤解,認為穿木屐屬於日本文化。實際上,木屐最早是中國的發明,是一些遣唐使者和留學生把中國文化帶到了日本,並在日本人流傳開來。
  • 木屐被日本人視作傳統文化中的國粹,殊不知是唐朝傳入日本!
    在140餘件出土文物中,有部分還被列為國家一級珍品。看上去是不是並沒有太厲害?朱然墓中發掘的一件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物卻不僅震動了中國考古界,並且震動了日本全國。我們都知道,木屐算是日本文化中一件非常特殊的存在,被日本人視作傳統文化中的國粹,輿論一直以來都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但在朱然墓中卻發現了一對漆木屐,和當代木屐樣子差不多,通過朱然墓漆木屐的發現,證明了木屐不是日本發明的,二十在中國通過唐文化東傳到日本,最後被日本逐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