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廣西陽明文化研究中心在南寧成立
2020年11月7日,70多位來自廣西各地的領導及陽明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共聚南寧會展中心朱槿花廳,隆重召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廣西陽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大會。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會長、王陽明先生二十二代孫王梅林先生為大會致辭。
王梅林會長說: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成立於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登記,是由文旅部主管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是有志於中國東方文化事業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國家高級文化團體。陽明文化委員會是致力於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組織開展對陽明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挖掘、整理、傳承、傳播、研討交流、會議論壇、遺址遺蹟恢復、保護等工作。
從地域來看,浙江主要是先生的出生、講學、和歸葬之地,北京是他的思想萌芽之地、貴州是他的悟道之地、江西是他的事功之地、而廣西則是他的成道之地。
但是,從當前陽明文化發展情況來看,與其他幾個省份比較,我們廣西相對偏弱,沒有形成足夠影響力,導致國內外一些陽明文化的重大會議論壇經常缺席。
所以,我們在廣西成立陽明文化研究中心,力爭用1-2年時間把廣西的短板補上,使得廣西陽明文化的發展和影響力與其他幾個主要省市達到同一個水平。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
王梅林、餘懷彥、黃雲龍、嚴純佑、吳孝斌、唐弟光等幾位領導、專家,為「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廣西陽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這是廣西弘揚陽明文化裡程碑意義的時刻,大家十分高興,在這充滿喜悅的氣氛中大家暢所欲言。
獨立作家,廣西民族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李子遲說:「我正在撰寫一本以王陽明先生的生平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希望能不負眾望,特別是能把王陽明先生在廣西的成道之行更好的展現給大家,為廣西的陽明文化研究做點貢獻」。
廣西亞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廣西浙江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陳道西說:「1938年,浙大西遷到廣西宜山,面對經常應對日軍的轟炸的艱難環境下,竺可楨校長做了一篇《王陽明先生與大學生的典範》的著名演講: …… 今浙大以時局影響三遷而入廣西,正是躡著先生的遺蹤而來;……宜景慕前賢,接受他那艱危中立身報國的偉大精神。」
武宣縣委副書記、武宣縣縣長吳孝斌說:「大藤峽之役是王陽明人生的最後一戰,而且是在他的心學思想圓融大成之後主導下的巔峰之作,因此也可以說位於桂中地區的八寨、大藤峽是王陽明一生之中文治武功的最高及最後的展示之地。」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賓陽中學黨委書記韋均藝說:「當年,王陽明先生臨危受命,帶病前來,過化南寧,駐節賓州。賓陽中學正是在先生創建的敷文書院的校園內創辦起來的。現在師生尊先生為祖師爺,以『思恩求真,知行合一'為校訓,『以陽明文化薰陶人,以求真精神塑造人'作為學校辦學理念,傳承先生思想。」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著名陽明心學專家、貴州師範大學餘懷彥教授說:「王陽明不是平常的人,德國的大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稱說:'王陽明和歐洲文化復興的巨人們一起開闢了人類的新時代。西方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只有在王陽明的良知學說當中才能得到解決'。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王陽明只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官僚,他辦了幾所學校,做了一點好事。我們現在必須是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高度上來認識王陽明。我們今天的這個會很有必要,它將是廣西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會議。我相信從這裡開始,我們廣西一定可以走出一批傑出的政治家、傑出的哲學家、傑出的科學家。」(記者 楊柳)
匯文視角融媒體中心 編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