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社科聯秘書長謝建龍為王梅林 會長一行講解
2020年9月3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王梅林會長帶領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山東、貴州、廣西等地的陽明文化專家學者,來到餘姚市陽明先生故裡考察交流。
在考察交流中,王梅林會長一行不僅在王陽明故居參觀了陽明先生的思想及史跡陳列,還與當地陽明文化學者進行了座談交流等。
(一)參觀陽明故居
王陽明故居
陽明故居佔地四千多平方米,整個故居既給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莊和典雅之氣度。故居建築自南至北沿中軸線分別為門廳、轎廳、磚雕門樓、大廳及瑞雲樓、後罩屋。
其中,磚雕門樓系仿木結構建築,四柱三間,柱為石質,所飾磚雕鬥拱、翹昂、面磚雕刻細緻,工藝精湛細膩,體現了當時磚雕技藝的水平。
大廳也叫壽山堂,為三開間高平房,高大寬敞,結構古樸大方,用材粗大穩實,構件裝飾嚴謹。壽山堂內明間廊下掛有姜東舒所書的「真三不朽」匾,這是歷來對王陽明先生一生在「三立」方面皆居絕頂的確切評價。
陽明先生的出生地瑞雲樓
王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在「文治」和「武功」兩個方面都取得了極大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的全能大儒。
1472年,王陽明先生就出生在餘姚故居的瑞雲樓裡,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王梅林會長(右)和餘懷彥教授(左) 研究《瑞雲樓記》
王陽明先生的思想及史跡陳列分成四個部分:一是名顯故裡、溯姚江一脈,二是宗承心學、集名教大成,三是文治武功、鑄名臣風範,四是詞章書翰、領一代風流。豐富詳實的圖片資料和實物,展現了陽明先生「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的光輝燦爛一生。
也讓大家了解到陽明先生所創立的心學,曾經影響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人,其中包括黃宗羲、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
王梅林會長一行在陽明故居合影留念
(二)與當地學者座談交流
座談會現場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考察組成員與餘姚市統戰部、社科聯、僑聯等及陽明學專家學者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會。
在座談會上,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王梅林會長就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的性質、使命向與會人員作了介紹。
王梅林會長和餘懷彥教授在座談會上交流發言
王梅林會長說:「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是1989年成立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是有志於中國東方文化事業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的國家高級文化團體。陽明文化委員會是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組織開展對陽明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研究、整理、傳承和傳播工作。」
王梅林會長在談到對餘姚感受時說:「餘姚市在陽明文化的研究、展示、傳承、傳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非常用心,非常出色,值得各地學習推廣。」
在研討會上, 貴州師範大學的餘懷彥教授與廣西南寧市賓陽中學的韋均藝書記,分別對「陽明先生過化南寧駐節賓陽」、「廣西的岑家與浙江岑家屬同脈宗親」、「陽明先生親自在賓陽購地創建的敷文書院得到很好的保存至今仍在」等研究情況作了介紹。
餘姚文史學者計文淵先生介紹,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集研究陽明先生書法,並自費沿著陽明先生的足跡考察尋蹤,走遍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廣西、貴州。步履所至,攀巖爬壁,尋找陽明先生的字跡並拓印下來,最終編成了《王陽明書法集》。
餘姚陽明學者諸煥燦、陸風雷、李安軍、沈建芬、謝建龍、黃懿等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向介紹了餘姚研究陽明文化的成果及弘揚陽明文化的成功經驗。
王梅林會長和餘懷彥教授為餘姚市統戰部蔣士勇部長 (中)贈書
(三)參觀餘姚市城市展覽館
王梅林會長一行參觀餘姚市城市展覽館
據悉,打造陽明文化餘姚市政府很重視,政府推動,投資139億元,打造「陽明故裡」品牌,將舊城區修繕改建成一座具有厚重文化的「陽明古鎮」,每年舉辦一次陽明文化周。
餘姚的社團研究也很活躍,從1984年就開始的有「國際陽明學研討會」、「餘姚鄉賢研究會」等等諸如此類的學術交流活動經常舉行。民間以各種形式的陽明文化活動更是豐富多彩,以陽明文化為主題的姚劇已經走出國門到日本去演出。餘姚東西、南北兩條主要街道也用上了陽明標誌,東西走向的為陽明路,南北走向的為建伯路。
據了解,餘姚全市以「陽明」名號相關的學校、企業、道路、場所等就達四百餘家,若不是近年有規定不能用名人號註冊企業,會有更多的陽明號名稱。在餘姚傳承、學習、體驗陽明文化的方式多種多樣,由此可見,陽明文化在餘姚已經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