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看來,寫作、寫對聯等都是學富五車,上過高等學府的人才有能力做的,其實卻不知在不為人知的農村,同樣隱藏著務實而又具有豁達情懷的人才。圖中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公廁的對聯,如今已經成為村中人有事沒事都要聊的美談,一些人甚至表示,原本路過這裡不想上廁所,看到這幅對聯笑的就想進去了。而這幅「匆匆走進排出所,逍遙離開屎架樁。天上是否有茅房,地下不可缺屎塘。」竟然出於只上六年學的韓來福筆下。
而這也不是73歲韓來福第一次為村中寫對聯了,近幾年農村政策很多,比如扶貧、掃黑除惡等。韓來福本人是扶貧的受益人,家庭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時借著這陣風,為村中推廣政策寫出許多深受村民喜愛的對聯。韓來福本人也成為人人尊敬的農民作家,他已經寫過48萬字的小說,如今親眼看到農村翻天覆地變化,正在寫一部關於扶貧的小說。而這位73歲農民作家的經歷並非別人看到的那樣悠閒。
韓來福生於駱駝灣村的農民家庭,當時的農村生活教育條件可想而知,可是他從小對寫作、美術等就有一種偏執的愛。但因家境確實貧窮,上了六年學就輟學求生。接著,他跟著一位大夫學習治病醫人,在山村裡當幾年的赤腳醫生。正是這段經歷,讓韓來福感受頗多:「那個年代,山裡的醫療、經濟條件落後,很多家庭都食不果腹。」村民們出不起醫藥費,用白面做麵條給他吃,韓來福內心百感交集。
那是一種真摯的感情,村民們需要並尊敬他。但為了謀生,韓來福只得放棄從醫,學習手藝。此時,他跟建築隊一起,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彩繪塑像。其中發生過一次尷尬:韓來福在工地上也一直堅持寫作,晚上為了能安靜寫小說,他獨自到工棚外面的路燈下創作,連續五六個小時。有次,工棚外人比較少,遇到派出所出來巡查,被當成了「可疑人員」帶回去詢問,工頭到了說明情況,韓來福才回來。韓來福覺得這感覺是幸福的。
生活由貧困艱難變得富裕,可是韓來福從未停止寫小說。眼裡看著鄉村社會,心裡感受風俗人情,從1972年開始,他用17年的時間寫出了18萬字小說《情思淚》,1990年得到朋友相助,終於出版。韓來福因為長時間寫作精神抑鬱,治療後仍舊筆耕不輟,完成《情思淚》後記。這部小說的舊稿達到48萬字。也是韓來福畢生心血。儘管作品沒有暢銷,可這成為這位73歲農民作家的輝煌見證。
只有鄉土社會中,才會出現真性情的人才。一部《情思淚》代表了這位見證農村變遷的老人真實情感,而公廁對聯又可以看出那種豁達開朗,洞徹天地的情懷。韓來福的家中張貼的都是自己書畫,書桌上面橫著一枝菸斗,復古紙張、硯臺等成為他每日神遊其中的天地。牆上紅紙寫著「扶貧貴在扶志,脫貧立志脫愚」,成為韓來福目前的重要工作。
如今方圓幾十裡都知道駱駝灣村有個大作家韓來福,看到一些詼諧有趣的對聯,人們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當然這遠遠與網絡時代帶來的明星效應強,但這位73歲的黝黑老人,卻能贏得人們誠心誠意地尊敬,令人們鞠躬。突然想到了流浪大師,學富五車,論辯滔滔不絕,然而又贏得幾人尊敬呢!人物沒有向來沒有大小,只有時間千淘萬漉,留下真實。而韓來福是真實的農民作家,真實的可愛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