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全體與會人員合影(圖:基督時報/姚頌恕)
當下熱點之一乃醫患矛盾,百年前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國所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對今日中國之醫學發展有何啟示?2017年10月25日,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樂乎新樓舉行,與會者包括50餘名中外新老學者、教授參加會議。
Prof. Connie Shemo施康妮教授在開幕式後發表了題為《傳教士是否為中國帶來了「現代」醫學?》(Did Missionaries Bring 「Modern」 Medicine to China?)的主題演講。研討會共發表35篇相關論文,發言人來自海內外、全國各地,非信徒學者、基督徒學者、天主徒學者不同角度的思想互相碰撞,學者們用嚴謹的學術態度,令過去與現代、基督信仰與中國醫療相遇,探討昨日之宣教士對今日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之啟事。
現場學者們所論述的內容包括宣教士的屬靈生命、醫療服務之心靈關懷、醫學教育、醫學倫理、建築設計、中西醫、醫院歷史、醫療宣教、醫藥事業、抗戰醫療等。現場發表的論文包括《醫療傳教士雒魏林的屬靈生命》(作者:俞強)《山東藤縣基督教麻瘋院述論》(作者:王德龍)《簡析基督教醫療服務中的心靈關懷》(作者:劉詩伯)《教會大學醫學教育與近代中國醫學倫理建設》(作者:李強)等。
與會人員包括學者包括著名學者李靈博士(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美國《中國基督教研究》雜誌主編),也有諸多大學在讀的碩士生。李靈博士在閉幕式上表示,此次研討會雖無名家大師,但是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平臺。本次研討會不在人多,在於希望參與的人能夠認真對待。
李靈博士還說,本次研討會沒有做出具體的主題,但是這反而令各位學者發揮了自己所真正擅長的領域,使這次的研討會內容豐富多彩。
本次研討會開幕式在上午9:00舉行,上海大學歷史系、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肖清和做主持人,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美國《中國基督教研究》雜誌主編李靈博士和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教授做致歡迎詞。
上午9:10-9:50,施康妮教授做主題演講,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義做主持人。研討會其他內容分三節,每一節分別有6位左右的學者在樂乎新樓的思源廳和上善廳做論文發表演講,並分別有提問與回應環節。
下午16:30-17:00,大會準時在思源廳做總結並舉行閉幕式。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中國基督教研究》副主編俞強做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袁朝暉,李靈博士,和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劉義做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