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思今 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學術研討會上海舉行

2021-01-16 基督教資訊平臺

研討會全體與會人員合影(圖:基督時報/姚頌恕)

當下熱點之一乃醫患矛盾,百年前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國所發展的醫療衛生事業對今日中國之醫學發展有何啟示?2017年10月25日,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樂乎新樓舉行,與會者包括50餘名中外新老學者、教授參加會議。

Prof. Connie Shemo施康妮教授在開幕式後發表了題為《傳教士是否為中國帶來了「現代」醫學?》(Did Missionaries Bring 「Modern」 Medicine to China?)的主題演講。研討會共發表35篇相關論文,發言人來自海內外、全國各地,非信徒學者、基督徒學者、天主徒學者不同角度的思想互相碰撞,學者們用嚴謹的學術態度,令過去與現代、基督信仰與中國醫療相遇,探討昨日之宣教士對今日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之啟事。

現場學者們所論述的內容包括宣教士的屬靈生命、醫療服務之心靈關懷、醫學教育、醫學倫理、建築設計、中西醫、醫院歷史、醫療宣教、醫藥事業、抗戰醫療等。現場發表的論文包括《醫療傳教士雒魏林的屬靈生命》(作者:俞強)《山東藤縣基督教麻瘋院述論》(作者:王德龍)《簡析基督教醫療服務中的心靈關懷》(作者:劉詩伯)《教會大學醫學教育與近代中國醫學倫理建設》(作者:李強)等。

與會人員包括學者包括著名學者李靈博士(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美國《中國基督教研究》雜誌主編),也有諸多大學在讀的碩士生。李靈博士在閉幕式上表示,此次研討會雖無名家大師,但是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平臺。本次研討會不在人多,在於希望參與的人能夠認真對待。

李靈博士還說,本次研討會沒有做出具體的主題,但是這反而令各位學者發揮了自己所真正擅長的領域,使這次的研討會內容豐富多彩。

本次研討會開幕式在上午9:00舉行,上海大學歷史系、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肖清和做主持人,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美國《中國基督教研究》雜誌主編李靈博士和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教授做致歡迎詞。

上午9:10-9:50,施康妮教授做主題演講,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義做主持人。研討會其他內容分三節,每一節分別有6位左右的學者在樂乎新樓的思源廳和上善廳做論文發表演講,並分別有提問與回應環節。

下午16:30-17:00,大會準時在思源廳做總結並舉行閉幕式。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中國基督教研究》副主編俞強做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袁朝暉,李靈博士,和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劉義做發言。

相關焦點

  • 20世紀基督教在華醫療事業研究綜述
    近年來,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教史成為一個頗受學術界關注的課題。另外,在史料整理方面,《反洋教書文揭帖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清末教案》等有關近代中國基督教史文獻相繼問世。薛愚的《中國藥學史料》對有關醫學傳教士的醫藥傳播史料給予了重視。上述研究和史料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教會醫療事業。在這種學術研究的背景下,近代中國教會醫療事業的研究得到國內學術界的重視,並取得一些成就。
  • 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開幕
    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開幕佛教在線香港訊 2015年6月12日至13日,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行。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1949年後的中國基督教」。
  • 清末民初:青海——醫療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末民初:青海——醫療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在進入近代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青海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仍很落後。1914年,西寧基督教福音堂開設診所,以西醫診療疾病,西醫始傳入青海。此後,許多近代醫療技術、設備不斷引進,一些正規醫院相繼成立。1924年,四川籍醫師李世登在莫家街開設新法牙科醫院,可鑲牙、補牙。1925年,西寧天主教堂在縣門街(今人民街)設立公教醫院,有病床40餘張。1927年,西寧縣政府在隆廟街(今解放巷)藥王宮設立以中醫診療的平民醫院一處。
  • 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的慈善救濟事業
    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的慈善救濟事業 2019-01-2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李傳斌 教會醫療事業與近代中國慈善救濟事業 近代中國天災人禍交相紛呈,疫病、戰亂紛至沓來。當疫病流行時,教會醫院等教會醫療機構往往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防治力量;當戰爭發生時,教會醫療機構積極參與戰時的紅十字救濟。因此,包括教會醫院在內的教會醫療事業在近代中國慈善救濟事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近代邊疆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編輯部在我校聯合主辦了「近代邊疆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長助理扎洛研究員主持,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蒼銘教授、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主任劉萍編審、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朱滸教授分别致辭。
  • 第四屆近代中國海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港舉行
    2015年3月6-7日,由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以及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合辦的「第四屆近代中國海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為「紀念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
  • 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浸會大學圓滿落幕
    (圖:基督時報/施迦南) 如今,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基督教該何去何從?6月12-13日,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香港浸會大學圓滿落幕。
  •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白皮書。在中國這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醫療衛生關係億萬人民健康,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    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保護人民健康。圍繞憲法,中國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 「宋釉今燒」成果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抱樸美術館舉行
    人民網上海5月21日電 5月19日,苗錫錦、苗長強「宋釉今燒」成果學術研討暨專家認證會在上海抱樸美術館舉行,同期,「千窯一瓷,萬彩無綜」苗錫錦、苗長強鈞窯作品展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古陶瓷專家和各大窯系的藝術大師共同出席研討認證。
  •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第一場研討會B會場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杜寶瑞教授主持。第三場研討會A會場的研討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青島大學國學研究所王鶴琴老師主持。上海大學歷史系成慶老師發表論文《從社會進化論到心性進化論——近代思想脈絡中的太虛法師》,對太虛大師佛教改革思想與社會進化論之間的交涉展開了研究。
  • 2009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東海大學舉行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9年4月10日,2009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東海大學圖書館良鑑廳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主辦,由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承辦、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協辦。在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丘為君教授主持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瞿海源教授以《溝通與匯合:宗教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問題》為題作了專題演講。
  •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社科聯、中國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上海大學博物館(海派文化博物館)協辦,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支持的「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於11月14日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
  • 「生物考古、醫藥文博與全球疾病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舉行
    」在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舉行,旨在為有效整合多學科資源和要素,轉變健康人文研究創新模式,提升科研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來自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西北大學、山西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等二十餘所高校,中國科學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機構及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等數家文化事業單位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和學生參加會議。
  • 「跨國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與世界」青年學者專題研討會圓滿舉行
    」青年學者專題研討會在珠海巢酒店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共同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及歷史理論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青年學者出席。本次會議共設立醫療史、東北史、中日關係史和日本史四個專題討論組,與會學者就相關問題展開細緻而深入的討論。
  • 「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
    新華網上海6月16日電(記者劉軍)「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16日在復旦大學開幕。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據悉,此次研討會受香港樂施會和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由復旦大學歷史系和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主辦。
  • 第三屆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廣東中山召開
    第三屆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術研討會現場 武勇/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武勇)11月28日-29日,由孫中山基金會資助,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山市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承辦的「承傳與發展——第三屆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廣東中山召開,來自上海宋慶齡研究會、孫中山基金會、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中華書局等高校和機構的代表共百餘人參加會議
  • 高端學術盛宴 院士專家雲集 十堰人醫舉辦第六屆秦巴山醫療衛生...
    本報訊 見習記者李炎芳 通訊員周玉池 馬婷婷 鄭楨楨報導:12月12日,由市人民醫院主辦的第六屆秦巴山醫療衛生協同發展聯席會舉行。來自鄂豫陝渝毗鄰地區各級醫療機構5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秦巴山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未來。
  • 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
    近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與古巴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聯合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支持的「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和古巴共和國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埃爾南德斯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第二屆中國先秦陶瓷字母造字結構體國際學術研討會」今慈谿舉行
    大會合影繼浙江寧波慈谿市政府在2016年舉行「首屆中國先秦陶瓷字母學術研討會」披露出在古陶瓷器上發現23個類古希臘線形字母的刻劃符號消息後,2020年11月8日,慈谿再度舉行「第二屆中國先秦陶瓷字母造字結構體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要對近年中國考古出土的先秦陶瓷字母造字結構體與希臘及國際造字結構體的標準進行對比確認,以進一步拓展首屆研討會的發現成果。
  • 第四屆「近代文化與近代中國」 學術研討會日程
    鄭大華:從一元走向多元——新文化運動與中國近代的文化走向(之一) 3.張凱:以史為學:劉鹹炘與中國文化的近代轉承 評議人:蔣凌楠 5.齊輝 :無米為炊--近代紙荒與中國近代文化事業的困厄—以報業用紙為中心 評議人:安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