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2線:歐洲戰略自主的試金石

2020-12-18 光明網

鋪管船在波羅的海魯根島附近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鋪設管道。圖片來源:網絡(fortune.com)

  12月5日,因美國制裁被迫停工近一年的北溪2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再度重啟。目前,歐盟正醞釀與美國加強跨大西洋合作,已完工近94%的北溪2線面臨成為交易籌碼的危險。俄羅斯希望儘快完成項目建設;美國磨刀霍霍準備實施新的制裁。德國和歐盟內部意見不一,能否堅持北溪2線,正演變為歐洲戰略自主的一塊試金石。

  俄美德三方激烈博弈

  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強調,該天然氣管道無論如何都會建成。俄方為此從遠東調來了自己的鋪管船,希望儘快完成最後階段的管道鋪設任務。俄方稱,已獲得丹麥能源署頒發的12月的施工許可證。12月2日,俄羅斯一艘多功能破冰船和一艘錨船離開加裡寧格勒港口前往波羅的海與鋪管船匯合。有報導稱,這次適應性施工將在兩端各鋪設2.6公裡的管道。總長1222公裡的管道距離貫通還差約76公裡,其中16公裡在德國水域,60公裡在丹麥的專屬經濟區。

  美國方面則步步緊逼,不斷加大制裁力度和範圍,企圖將北溪2線扼殺在完工前夕。美方的制裁從參加建設的企業,延伸到為鋪設天然氣管道的船舶升級或安裝設備提供服務和資金的企業,最新的制裁威脅甚至囊括了參與該項目的保險公司、技術認證公司以及德國相關的港口。美國政府官員強調,北溪2線的支持者不應寄希望於華盛頓換屆,因為「無論誰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任職,制裁都會得到執行」。

  德國則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一方面,德國政府認為,自主選擇能源來源是主權的體現,明確反對美國針對北溪2線項目的制裁法案。但同時又不願與美交惡,表示不會對美方的制裁進行反制;另一方面,隨著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中毒事件的發展,德俄之間的矛盾凸顯,德國各界就是否繼續支持該項目出現分歧。有媒體發出「到底誰需要北溪2線」的疑問。德國外長馬斯也警告稱,「我不希望俄羅斯人迫使我們轉變對北溪2線的立場」。

  能源安全疊加地緣政治

  耗資約百億歐元的北溪2線設計輸氣能力為每年550億立方米。項目建成後,德國等西歐國家將可以比較穩定地從俄羅斯獲得價格更為低廉的天然氣,這對於即將完全放棄核能的德國來說尤其重要。德國約94%的天然氣來自進口,2018年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佔德國天然氣總消費量將近一半。預計到2035年,德國天然氣供應缺口將達1200億立方米,北溪2線投入運營將有力緩解德國的能源供應缺口。

  此外,如果北溪2線建成,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新冠疫情導致天然氣需求下降,高價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歐洲公司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美國因此一直詬病德國和歐洲深陷俄羅斯的「能源陷阱」之中。12月5日,美國駐德特使昆維爾再次強調:「這條天然氣輸送管線不只是經濟項目,也是克裡姆林宮用來迴避烏克蘭並分化歐洲的政治工具。現在是德國和歐盟停止修建天然氣管線的時候了。」

  歐盟內部則一直以來都有反對北溪2線的聲音,主要來自於忌憚俄羅斯的波羅的海國家,以及烏克蘭和波蘭這樣的能從陸路輸氣管線中獲益的東歐國家。納瓦爾尼中毒事件發生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態稱,「北溪2線不會讓歐盟靠近俄羅斯。」

  2020年10月,美國的盟友波蘭借勢出擊,以北溪2線項目缺少工作許可為由,對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罰款76億美元。

  重塑跨大西洋關係的難題

  德國聯邦議院經濟委員會主席恩斯特認為,美國真正感興趣的是向歐洲出口更多自己的液化天然氣。他將美國政府對德國公司實施制裁的威脅稱為「黑手黨式的方法」,建議歐洲採取反制措施,例如對美國天然氣徵收懲罰性關稅等。而一直對北溪2線持批評態度的歐洲議會議員比蒂科弗則認為,北溪2線的財團尚未找到規避美國制裁威脅的方法,如果美國繼續反對北溪2線,歐盟將不會為此與美國發生重大衝突。

  面對這一難題,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建議,歐盟應與美國討論主權和可持續的歐洲能源政策。談判不僅應該圍繞華盛頓對北溪2線實施的制裁,還應就各自的能源政策和氣候目標交換意見。如果德國政府希望堅持使用北溪2線,那麼除了對歐洲能源團結的新承諾,即幫助烏克蘭等東歐國家解除被俄斷氣的顧慮,補償損失的過境費之外,還應承諾購買大量美國液化天然氣,並支持東歐夥伴一起建立跨大西洋能源合作夥伴關係。

  事實上,德國政府曾於2020年8月向美國政府提議,如果美國不對北溪2線項目相關方實施制裁,德方願意出資10億歐元在北海沿岸建造兩座碼頭,用於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然而美方並沒有積極回應。德國不得不暫停在威廉港建造進口液化天然氣的碼頭。至於團結歐洲統一與美協商,從波蘭和匈牙利不願接受援助資金與法治掛鈎的機制條款而否決歐盟的預算草案來看,作為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以及最大的出資國,德國的失望顯而易見。

  據德媒報導,在德國政府的暗中支持下,北溪2線接駁港口所在的梅前州政府和相關企業原本計劃成立一個名為「氣候保護MV」的基金會來規避美方的制裁。不料美方在最後一秒彌補了制裁法案中的漏洞,使得德方的「努力」功虧一簣。可以預見,未來的美國政府仍將繼續推動歐洲減少對俄羅斯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依賴。在重塑新的跨大西洋關係中,北溪2線必定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是否繼續堅持,將成為測試歐洲戰略自主程度的試金石。(記者 李 山)

[ 責編:趙宇豪 ]

相關焦點

  • 「北溪2號」重啟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
    強力阻撓失效 「北溪2號」重啟  美國摁不住歐洲那顆自主的心(環球熱點)  在因美國制裁而「沉寂」一年之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日前重新啟動。美歐俄三方圍繞這一項目,在能源安全、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上的博弈角力,因此再度「浮出水面」。
  • 俄羅斯與德國「北溪2號線」,疫情後,能否成歐洲與美國分裂線?
    俄德建「北溪2號線」,為什麼美國阻止,能否成歐洲「脫美線」?自從美國帶歐洲一幫小弟們制裁俄羅斯時,我們會發現,歐洲一些國家表面制裁,其實與俄羅斯關係很熱絡。比如歐洲老牌帝國德國和法國,他們與俄羅斯關係很好,讓很多國家不理解,而且法國還主張歐洲接納俄羅斯,不要再圍堵俄羅斯了。
  • 美國為何盯住「北溪2」不放?並非只針對俄羅斯,還有其他戰略
    美國戰略太遠了,表面盯住「北溪2」不放,俄羅斯看清美國戰略號稱「世界警察」的美國什麼事都管,近日圍繞俄羅斯向德國輸氣的「北溪2」項目,再次被美國制裁。表面看是打壓俄羅斯,但其實美國還有更長遠的戰略,要了解美國的真實戰略,我們要從「北溪2」的項目說起。由來從「北溪2」項目來看,還應有「北溪1」,的確有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1」,而且「北溪2」也是沿著北溪1的路線延伸到德國。
  • 俄自毀長城,北溪2無限期停工,俄羅斯融入歐洲無望
    當地時間12月9日,俄羅斯衛星社消息,參與北溪2天然氣工程的俄羅斯工人,已經撤出施工現場,撤回國內,北溪2無限期停工。北溪2可不僅僅是天然氣輸送管道,也是俄羅斯和歐洲和好,俄羅斯融入歐洲的橋梁。是俄羅斯和德國共同締造的友誼管道。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俄羅斯和歐洲格格不入,在歐洲主流國家眼中,俄羅斯就是蠻族。
  • 美國為何要搞垮「北溪-2號」,阻止歐俄聯合?是害怕失去歐洲霸權
    北溪-2號項目的簡介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是「北溪二號」線股份公司的獨家持股者,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
  • 波蘭總理為歐洲叫屈:修建北溪2號項目是討好俄羅斯
    在北溪2號項目問題上,歐盟各國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日前,丹麥頒發了北溪2號項目建設許可證,批准該項目在其境內建設。這意味著北溪2號項目的最後關節被打通,包括德國、瑞典、芬蘭、挪威、奧地利、丹麥在內的歐洲國家都將獲得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
  • 美國制裁「北溪2號」,意在劃下歐美同盟「底線」
    對此,德國方面抨擊白宮的「歐洲能源多樣化」訴求是「幹涉德國內政」。俄羅斯外交部則作出強硬表態,稱莫斯科「將不顧任何國家的制裁」,繼續建設這一管道項目。歐盟發言人也批評美國這是「對從事合法業務的歐盟企業實施制裁」。北溪2號項目是長度為1200公裡的管線,線路將穿越波羅的海,大部分路段沿用2011年投入使用的北溪1號線的走向。
  • 「北溪-2」項目遭制裁背後的俄美歐博弈
    分析人士認為,「北溪-2」項目背後是美國、俄羅斯和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在能源安全、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上的博弈。項目遭到制裁後可能會延期,但不會半途而廢。俄羅斯將更緊地扼住歐洲的能源命脈,而美俄在歐洲的地緣衝突還會加劇。
  • 北溪2號——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
    但作為歐盟盟友的美國卻對這項工程深惡痛絕,採取打壓威脅的態度,當然了,美國之所以如此反對此項工程的原因是,俄羅斯借"北溪"工程把勢力的觸角伸入美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之中,從而擠壓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在美國看來,俄羅斯的「北溪2號」工程對美國帶來的政治危害遠比經濟危害還要大很多。因此,採取打壓俄羅斯——歐盟的策略也是一種必然。
  • 「北溪-2」號進度達60%,美國一再阻止也無用,歐洲需要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6日報導,「北溪-2」號管道鋪設進度已達到60%。 報導中,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 Group)總裁席勒表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運營商「北溪-2AG」公司已完成60%的管道鋪設工作。
  • 北溪2號項目進展受阻,美國強勢回應勢必阻撓
    【「北溪二號」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是「北溪二號」線股份公司的獨家持股者,負責實施這一耗資95億歐元的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歐洲國家顯然並不打算放棄該項目,但美國還會繼續努力協商。】
  • 歐洲24國聯合抗議:美國不應阻撓「北溪2號」管道建設
    橫亙在二者之間的一大分歧,就是「北溪2號」的建設項目。作為歐盟和俄羅斯劃世紀的天然氣合作項目,這一計劃一直受到美國方面的阻撓,就算目前項目已經接近尾聲也是如此。有消息表示,美國正在醞釀對歐盟和俄羅斯新的制裁,以阻撓「北溪2號」的完工。這無疑激起了歐盟眾多成員國的反感。
  • 歐盟—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接近尾聲,卻又遭阻撓!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歷經千辛萬苦,如今終於接近尾聲。然而,美國又欲通過對德國港口制裁來阻撓項目順利完工。針對美方此舉,歐盟24成員國聯合向美國務院發出抗議,明確批評美國政府制裁「北溪2號」項目違反國際法。
  • 北溪2號停工?普京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北溪2號停工?普京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是95億歐元的能源合作大項目 ,也是普京最看好的項目。建成之後,這條經過波羅的海海底的天然氣管道將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從德國把天然氣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去。
  • 美國為何極力阻止「北溪-2號」項目建設?兩大私心昭然若揭
    為此,美國不惜多次啟動對「北溪-2號」的制裁,7月15日美國國務院建議將對「北溪-2號」的制裁擴展到所有參與該項目的相關企業,這包括項目所有方、投資方、施工方、為項目及施工船隻提供保險方、為天然氣進口提供相關服務方等。蓬佩奧指責「北溪-2號」項目是俄羅斯增強歐洲對其能源依賴以及破壞跨大西洋安全的工具。
  • 美國阻撓「北溪-2」項目,德國議員:他們的行為就像黑手黨
    恩斯特11月25日接受「今日俄羅斯」德語版(RT Deutsch)採訪時,談及美國再次對參與「北溪-2」項目的歐洲企業發出制裁威脅。恩斯特表示,這就像黑手黨成員向企業勒索保護費一樣。他說,美國來到歐洲,聲稱自己是為了保護盟友免受俄羅斯的攻擊,但卻威脅歐洲企業「如果拒絕『保護提議』,它們將面臨經濟崩潰」。
  • 邊看邊侃丨北溪2號:各方仍在較勁
    原本為解決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北溪2號項目,迄今不僅捲入了美、俄、德三家直接參與方,更是將烏克蘭,甚至大多數等待從中分一杯羹的歐洲國家也一併牽扯進來了。為了能獲取更多的供應,雙方決定建設北溪2號線,規劃的設計能力是每年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是,這兩方規劃的管線,是將聖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地區和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連接。線路穿越波羅的海,大部分路段沿用2011年投入使用的北溪1號線的走向。
  • "北溪2號"遭美制裁 俄能源部:仍希望項目儘快完工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Alexander Novak)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說,儘管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號」目前面臨諸多挑戰,但俄羅斯能源部仍希望該項目能夠儘快完工。
  • 王丁楠:納瓦利內「中毒」,「北溪-2」前途未卜?
    9月7日,默克爾發言人表示,不排除把兩國合建中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列入制裁標的。儘管自籤約伊始,柏林方面就一再堅稱「北溪-2」是正常的經濟合作,但從2015年至今,關於它的討論早已被高度政治化,一度成為攪動德歐(盟)、德美、德烏、德波矛盾的關鍵點。近幾個月來,川普政府和美國議員就俄德天然氣合作對德國威逼恫嚇,本已堅定了德方落實「北溪-2」的決心。
  • 丹麥摻和俄歐「恩怨」,反對「北溪-2」項目
    「北溪二號」管道天然氣項目對於俄羅斯以及歐洲各國而言相當重要,一方面這能夠使得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入歐洲市場,能夠進一步拉進其與歐洲各國的關係,另一方面歐洲各國也能夠得到穩定的能源供應,並且比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能夠節省一大筆政府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