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內容節選]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這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親親」、「仁民」、「愛物」三個階段。
美國以前的總統卡特,一上臺就大談人道主義,於是人道主義的口號,在美國盛行起來,西方一些國家也跟著喊。但是做了多少?做了沒有?越南難民漂流在海上,外國輪船望望然而去之,雖見而不理不睬。我們臺灣的輪船、漁船把他們救回來,一批又一批,安頓在澎湖好好生活。我們如果到了外國,或者遇到外國人,可以告訴他們,中國幾千年以來「仁」的文化,早已經是「超人道」的了。卡特的人道只是以人為本位,是自由主義的個人立場,是人與人之間的;中華傳統的仁道是「親親」、「仁民」、「愛物」。現在美國人所號稱的人道主義,是以個人立場爭取自由,只是「親親」之後「仁民」階段中的一個小節而已。
至於孟子說的「愛物」是什麼內容呢?這是說人對於萬物,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也都需要對它們有愛心,這是仁義之仁的「仁道」,不同於現代西方人所說的「人道主義」。雖然愛心也由仁心而來,但到底不像對人那樣仁慈,所以孟子說「愛之而弗仁」。他進一步說,對於人類,「仁之而弗親」,人與人之間是相愛的,是仁慈的,但是不如對自己親密的人那麼親切。這也就是前面所引述過的,假若孔子與釋迦牟尼,救兩人溺水的母親,誰先誰後的道理。「親親而仁民」,儒家的仁是個人先親自己的親人,然後再推而廣之,以及於整個人類,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就是「仁民」,然後進一步「愛物」。所以修養是以自己為基礎,然後擴充範圍,及於天下,次序是慢慢來的。
▍版權聲明: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2. 中秋放生 | 2020年10月1日
3. 準提共修(11月、12月)
4.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金剛念誦法要
5.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靜坐與動功
6. 首愚長老 |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7. 首愚長老 | 寶王三昧論
8. 首愚長老 | 你看別人是菩薩,你就是菩薩
9. 首愚長老 | 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三業之行
10. 南懷瑾先生 | 關於死亡的科學
11. 南懷瑾先生 | 再來人世間
12. 南懷瑾先生 |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13. 南懷瑾先生 | 黃帝問道廣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