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泉港區塗嶺鎮汶陽村的困難戶林蓉芬,歡歡喜喜地搬進了新居。大約100平方米的平房,鋪上了瓷磚、貼好了牆磚,裡裡外外拾掇得乾淨又敞亮。「如果沒有政府幫助、親朋支持,我想都不敢想,能住上這樣的新房子。」說到這裡,林蓉芬露出舒心的笑容。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內容之一,也是脫貧「硬指標」。自2016年以來,我市住建部門全面落實「應改盡改」,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摸排及「回頭看」,幫助61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困難群眾完成危房改造,超額完成省、市《農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其中惠安縣入選全國農村危房改造激勵縣(全省唯一),獲國務院通報表彰。
□本報記者 謝曦/文
市住建局/供圖(除署名外)
基礎夯得實 全面抽查動態「清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聖杜甫發出的喟嘆,如今正在泉州大地變為現實。
為實現農村危房改造應改盡改、動態「清零」,我市各級各相關部門主動作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凝聚起強大合力。市住建局發揚敢打硬仗、勇於啃硬骨頭的精神,通過動態回訪、全覆蓋抽查等機制,全面進村入戶進行房屋鑑定、精準識別,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房屋安全狀況逐一「過篩」,確保農村危房改造落實到位。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在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的過程中,市住建局不僅組織縣(市、區)在改造地基基礎、抗震節點和上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現場逐戶進行技術指導,還重點針對貧困戶居住的土坯、土木、磚木等結構房屋,定期跟蹤回訪排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採取措施統籌解決,保障貧困戶住上安全房、放心房。目前,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後質量安全評定率達100%。在「危改」實施過程中,市住建局特別注重保護歷史文化,融入地域特色、傳統風貌,主動提供、引導使用具有當地建築風貌特色的農房建設通用圖集,讓群眾更有歸屬感。
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分布於南安、安溪、永春、德化4個縣(市、區),涉及90個鄉鎮、1061個村,農村危房改造量大面廣。為防止「數字脫貧」、徹底擠幹存量危房水分,今年5月—6月,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排查整治,市、縣兩級採取入戶核查的方式,市級按相關縣(市、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鄉鎮數量的20%進行包鎮包村覆核排查,縣級100%全覆蓋排查,層層織密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網」。
動態全掌握 「四個機制」查缺補漏
農村危房改造是個長期、動態的過程,如何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落到實處?在全面摸排、精準建檔的基礎上,市住建局落實信息共享、補助幫扶、動態回訪、跟蹤監測「四個機制」,全面掌握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動態,及時查缺補漏,擦亮危改成色。
藉助信息共享機制,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將動態新增的貧困戶名單(包括存在返貧風險、可能動態新增的困難戶)及時提供給住建部門,由住建部門在1個月內完成貧困戶住房安全情況鑑定。當前,泉州市累計完成逾11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逾五萬戶其他各類貧困戶住房安全鑑定。
以政府幫扶為主體、社會幫扶為有益補充,我市為農村危房改造注入資金活水。對新增貧困戶列入農村危房改造的,我市發現一戶、補助一戶,及時落實市級補助資金,幫助貧困戶儘快啟動危房改造,減輕負擔。補助資金按每戶最高補助2.4萬元預下達,補助標準為0.6萬元/人、每戶最多補助4人。五年來,市級共配套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7824.3萬元。
緊盯動態回訪,結合全市房屋安全隱患排查百日攻堅行動,市住建局會同市扶貧辦印發《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抽調20名專業技術人員組建4個覆核工作小組,跟蹤比對逾1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房屋安全狀況,未發現貧困戶居住在危房的情形,發現的貧困戶房屋未配建衛生廁所、居住環境較差以及需加強房屋安全監測等問題及建議,已組織縣(市、區)整改落實到位。
池魚思故淵。如何防止已有安全住房的貧困戶,又住進老舊房屋?針對這一現實問題,市住建局組織縣(市、區)開展跟蹤監測,發現「回流」問題第一時間報告處置。通過跟蹤處置,在南安市碼頭鎮,已建新房的精準扶貧戶林福龍原有危房現已拆除,而南安市官橋鎮國定貧困戶歐陽茹與兄弟合建新房後,因其原有危房為多人共有古厝,現已採取封房措施……在全市範圍內,我市對摸排發現「建新未拆舊」的270戶貧困戶,認定為C、D級不具備加固價值的108處危房,組織縣(市、區)拆除;屬傳統風貌建築或產權與他人共有無法拆除的162處危房,予以修繕加固、封房、設置警示標誌等方式處置。此外,市、縣兩級還分別公布專門面向貧困戶的投訴舉報電話,專人受理處置,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對象擴大化 四類家庭安居圓夢
告別「風來牆晃、雨來屋溼」的危房,永春縣蓬壺鎮東星村的王文成、王文恭、王生金3戶低保戶如今終於有了幸福的棲身之所。他們共同的新居,有個響亮的名字,叫「東星村幸福樓」。雖然他們並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或身患殘疾、或體弱多病,均喪失了勞動力,無力改善破損房屋。根據實際情況,2019年,永春縣將這3戶低保家庭納入縣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因地制宜,統籌共建「東星村幸福樓」,通過集中安置的方式,保障他們的住房安全。
這樣的做法,在我市並非個例。自2016年以來,我市在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想深一層、更進一步,將目光投向了具有致貧、返貧風險的貧困「邊緣戶」群體的基本住房安全,把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擴大到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其他貧困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持續推進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標準的困難戶危房改造。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自去年3月起,市委統戰部與市住建局攜手,建立「政府政策﹢社會力量」的幫扶機制,先後實施兩批「同心安居工程」,組織企業對口幫扶285戶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每戶幫扶4萬元,畫好政府與社會的「同心圓」。截至目前,285戶已全部竣工,實現「憂居」變「優居」。
資金落到位 陽光「危改」精準聚焦
如果說,危房改造如同一泓清泉,能解貧困群眾久旱之渴,那麼政策資金不啻源頭活水。
2016年—2020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共爭取上級補助資金6787.86萬元,市級配套7824.3萬元,縣級配套11788.733萬元。如何用好這筆「救命錢」,將其花在「刀刃上」?市住建、財政等相關部門堅持嚴把項目申報關,嚴格執行改造標準,嚴格按補貼標準將省、市、縣補貼資金落實到位。
在資金監管上,各級補助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及時撥付農戶「一卡通」,100%錄入「福建省扶貧資金在線監管系統」,省略資金撥付中間環節,有效避免了跑冒滴漏問題的發生。
自2017年起,市住建局聯合市紀委駐局紀檢組成立專項督查組,採取每次實地隨機抽查的監督檢查辦法,到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一竿子插到底」開展專項督查,累計開展入戶走訪檢查20次,走訪困難群眾近300戶。從2019年5月至今,針對農村危房改造容易出現的「對象不符、質量不好、資金不嚴、形式主義、吃拿卡要」等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建立線索「零」報告和整改銷號制度。
此外,市住建局還會同市紀委駐局紀檢組建立農村危房改造領域精準監督、問題線索移送會商機制,研究督查檢查審計發現問題,組織縣(市、區)落實整改。2016年—2020年,審計發現因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造成的問題共52戶(其中,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啟動初期49戶,2017年—2020年3戶),追回資金71.0703萬元(其中,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啟動初期追回資金62.0632萬元,2017年—2020年9.0071萬元)。今年10月,市住建局、市財政局聯合對洛江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等6個縣(市、區)開展抽查,隨機抽取26戶補助對象實地走訪,將危房改造補助資金落實到「最後一公裡」。
陽光「危改」,苦幹實幹。在全市奮力脫貧攻堅的滾滾浪潮中,全市6100多戶困難群眾不僅住進「暖心房」,圓了「安居夢」,更提振了生產生活的精氣神。農村危房改造「改」到了群眾心坎上,「改」出美好新生活。
我市擴大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情況
2016年—2020年我市對逾4900戶擴大化對象實施危房改造
低保戶佔62.9%
其他貧困戶佔23.2%
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佔9.6%
貧困殘疾人家庭佔4.3%
2016年—2020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資金落實情況
爭取上級 補助資金 6787.86萬元
市級配套 7824.3萬元
縣級配套 11788.733萬元
我市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情況
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排查整治,其中——
住房安全等級A級 55.8%
住房安全等級B級 44.2%
住房安全等級C級(需改造) 0%
住房安全等級D級(需改造) 0%
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應改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