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無忌做皇帝,四個紅顏都跟了他,他會將皇位傳給誰的兒子?

2020-12-04 酒瓶裡的菸頭

如果張無忌當皇帝,他以後最有可能會傳位於小昭的兒子。

首先,我們要排除的是殷離的兒子。

殷離是白眉鷹王的孫女,殷野王和正妻所生的女兒,和張無忌是表兄妹。整個天鷹教都是她的背後勢力。就從這一點來說,殷離的兒子就佔有絕對的優勢。

但是,熟悉小說的人都清楚,明教內部矛盾很多,派系林立,想當初陽頂天失蹤,明教眾人為了爭奪教主之位互不相讓,早已有了嫌隙,尤其是和五行旗,更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殷離的兒子繼承皇位,首先五行旗肯定是不會答應的,五散人,逍遙二仙等勢力也絕不會坐視白眉鷹王一家掌握大權。所以,殷離的兒子是不太可能繼承皇位的。

其次,我們再來說趙敏。

趙敏是張無忌最愛的女人,她的聰明才智絕不低於聰明絕頂的黃蓉。她曾經率領汝陽王府眾手下,差點將六大派一網打盡,可見其能力絕非一般。她略施小計,就讓明教高手身中劇毒,把張無忌耍的團團轉,甚至差點自殺。她能一眼看清別人的心眼詭計,並迅速做出決定,這種殺伐果斷的性格更是難能可貴!所以,趙敏的兒子,有了這麼一位母親的遺傳和教誨,絕對是四個人種最有能力的一個人!

但是,趙敏是蒙古的郡主,而蒙古人曾經對漢人大肆屠殺,漢人百姓苦不堪言,這才有了義軍反抗,終於推翻了元蒙的暴力統治。在此等大環境之下,趙敏的蒙古血統就成了她兒子繼位的最大障礙,文武百官絕對不會同意他們打下的江山竟然又落到蒙古人手裡,那將會讓他們覺得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白費。如果趙敏的兒子繼承皇位,朝中極有可能會發生動亂!所以,趙敏兒子雖然會是最有能力的一個人,但也是最不可能繼承皇位的。

接下來,我們再說周芷若。

周芷若是漢水邊船家女兒,出身貧寒,但是她後來加入峨眉派,又成了峨眉派掌門,在身份地位上,也算說得過去。而且,峨眉派也算是江湖上得名門大派,實力不輸天鷹教。所以,周芷若的兒子背後的勢力就是峨眉派,甚至還有曾經與峨眉交好的那些門派,以此來看,他的勢力也是很強的。

但是,別忘了,周芷若是有汙點的,她曾經為了達到目的,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對付過張無忌最親近的人。殷離,謝遜,殷梨亭俞蓮舟等和張無忌最親近的人,都差點死在周芷若的手裡。而且,周芷若在少林屠獅大會上的所作所為,早就把五散人和五行旗楊逍範遙等都給得罪了,周顛甚至還對她破口大罵!這樣一來,至少明教和武當派肯定不會支持周芷若的兒子,少了這最重要的兩大勢力的支持,周芷若的兒子絕對是繼位無望了。

最後,就只剩下小昭了。

有人說小昭是婢女出身,其實這麼說是不公平的。小昭是紫衫龍王和銀葉先生的獨生女,絕對的名門之後。小昭是四女之中,最深藏不露的一個,懂陰陽五行,會排兵布陣,武功也不錯,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隱隱有大將之風,絕對的賢內助。而且,小昭是最懂得隱忍的一個人,心機深但不傷人。所以,小昭的人緣是最好的。

小昭身後沒有背景,又和各方勢力能和平共處,看起來好像她的兒子是最不佔優勢的,但是,恰是如此,才是他最大的優勢!另外三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背後勢力支持,但是這些勢力又互不相讓,絕對不會願意讓別人搶了先,所以,最後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只能選擇最沒有勢力的那一個!而且,憑藉小昭的優秀品質,必定能教出一個既善良仁義,又不乏手段魄力的兒子。這樣的人繼承皇位,群臣沒有意見,張無忌也絕對沒有意見。

綜上所述:若是殷離的兒子繼承皇位,五行旗等明教高層肯定不同意。若是趙敏的兒子繼承皇位,所有的漢人大臣們都必定不會同意。若是周芷若的兒子繼承皇位,明教和武當派也不會同意。只有小昭的兒子,才是最沒有威脅的人,才會是各方勢力平衡之下的最終人選!

朋友,你覺得張無忌會傳位給誰的兒子呢?我是酒瓶裡的菸頭,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如果張無忌是皇帝,那他百年之後會傳位給倚天四女中哪個的兒子?
    張無忌如果能夠成為皇帝,倚天四女又都嫁給張無忌的話,並且都有兒子的話,那麼其實分析傳位給哪個的兒子,其實在某方面就是分析誰能成為張無忌的皇后,畢竟正常情況下,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皇位。那麼她另一個弱點就暴露出來了,她原本的身份僅僅是一個丫鬟,張無忌的侍女,這就導致了小昭出生的問題,這樣的出生使得她很難成為張無忌正妻皇后的位置。於是矛盾產生了,如果隱藏身份,因為出生,她將做不了皇后,她的兒子自然難以當選。
  • 如果張無忌是皇帝,他百年之後最大的可能會傳位給周芷若的兒子!
    書中與張無忌有關係的倚天四女分別是趙敏、周芷若、小昭和殷離。那麼如果張無忌最後成了皇帝,他百年之後皇位會傳給四女中的哪個所生的兒子?當了皇帝,就不能完全考慮感情因素,我們來逐個分析一番,看看哪個最有可能。
  • 開國皇帝將皇位傳給弟弟,2個兒子被斬盡殺絕,真相令人唏噓
    在中國,子承父業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即使是現代社會許多家族企業,企業一把手退休後都會把自己的事業傳承到自己的兒子手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的皇權交接都是沿用世襲制,就跟現代的子承父業一樣,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子孫的傳承制度。
  • 《知否知否》皇帝的兒子是怎麼死的?皇位後來傳給了誰?
    劇中老皇帝因為幼子早逝而面臨著繼承人的問題,大臣們當朝逼迫老皇帝今早冊立新皇人選,那劇中皇帝的原型是誰?兒子是怎麼死的?最後皇位又傳給了誰?北宋年間哪個皇帝沒有兒子?下面我們一起跟隨歷史了解一下吧。《知否知否》中皇帝出場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是在開始的時候有一段劇情相信大家映像一定深刻,皇帝第一次出場就被大臣們逼迫過繼宗室儘快冊立皇位的繼承人,皇帝也是一個可憐的人,沉浸在兒子夭折的傷痛中,但依然不得不管理朝政。據悉,北宋年間確實有這麼一位皇帝,兒子早逝,最後傳位給了自己的侄子,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宗趙禎。
  • 歷史上最坑兒子的皇帝,父親把盛世傳給他,他卻把爛攤子留給兒子
    歷史上最坑兒子的皇帝,父親把盛世傳給他,他卻把爛攤子留給兒子在封建社會,皇帝基本在封建社會,皇帝基本上都是通過父傳子或者孫的模式傳遞下去的,當然也有些個例,就如那些各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有無數個後宮佳麗,子嗣多的自個都記不清了,可是呢皇位就只有一個,所以很多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明槍暗鬥,甚至骨肉相殘。
  • 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為何明明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侄子呢?
    而他也是南北朝時期非常難得的一位明君,他不僅有突出的軍事才能,就連政治管理能力也非常出色,在他帶領下的陳朝也一直都是一片繁榮景象。不過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陳武帝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為什麼自己明明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了侄子陳蒨呢?
  • 乾隆皇帝有10多個兒子,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嘉慶呢?
    對於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十五阿哥永琰,也即歷史上的嘉慶皇帝。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皇帝有10多個兒子,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嘉慶呢?一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立嫡立長是確立儲君的重要原則。比如唐高祖李淵這位皇帝,即便秦王李世民功勳卓著,還是選擇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 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他稱了帝?張無忌下場如何?
    張無忌管理的明教為主,但是在當時,張無忌作為教主,權力可以說是萬人之上的,甚至在那個時候朱元璋也只能是張無忌的手下。按理來說,最後如果有誰當上皇帝,那也應當是這個教主,可為何最後偏偏落到了朱元璋的頭上呢?那麼張無忌下場如何?其實呢,金庸先生的這部小說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據說在歷史上,張無忌的原型其實是當時明王之子,韓林兒。這兩人是什麼關係呢?
  • 朱棣十分討厭朱高熾,為何還將皇位傳給他?
    朱棣一生有四個兒子,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朱高熾從小喜歡讀書,喜歡安靜不想動,對練武這種事很討厭。有一次,朱元璋派朱高熾天剛亮就去檢閱軍隊,朱高熾說:「早上天氣太冷,讓士兵吃完早飯再檢閱。」
  • 《琅琊榜》:梁帝有7個兒子,誰最適合繼承皇位?不是靖王而是他
    看過《琅琊榜》的人都知道梁帝這個人他是一個非常多疑心狠的人,連那當初助他登上皇位的兄弟最後也因為他的多疑而把他殺了,那麼他對待自己的親人也同樣多疑,特別是自己的幾個兒子。梁帝總共有7個兒子,那麼誰最適合繼承皇位呢?
  • 郭威為什麼不自己生個兒子,反而把皇位傳給柴榮?他是真明君
    五代十國這種亂世,想要評價一個皇帝是否賢明,好像比較困難。沒辦法,到處都在打仗,國家一個一個地換,老百姓怕是都搞不清楚,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究竟被多少人統治過。這一段時期中誕生的皇帝,也多是武皇帝,無他,習武之人容易保命啊。後周太祖郭威就很倒黴,在亂世之中,他保住了自己的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於是決定,將皇位傳給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內侄。
  • 歷史揭秘:李雄有十多個兒子,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他的侄子?
    歷史揭秘:李雄有十多個兒子,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他的侄子?西晉末年,在關中地區發生了連年災荒,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當時飢殍遍野,很多人都因為吃不上飯而被迫變成流民往比較發達的地方遷徙。李特和他的兄弟子侄們就在這些流民當中。
  • 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向雄略高傲自視甚高,對兒子們要求也很嚴格,可是,為什麼如此雄才俊逸的皇帝,卻會選擇比較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為皇位繼承人呢?通過本文,小崔暢說歷史會為大家細說原因。文/小崔暢說歷史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已當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為了尊敬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便毅然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第十五子永琰,至於他自己,則退位,成為有實無名的太上皇,而永琰,則成為嘉慶皇帝。
  • 趙匡胤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為什麼不傳給他的子孫呢?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說的也就是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來是北周的臣子,將軍,但是由於北周皇室衰微,天下百姓即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讓天下百姓能過安穩的日子,趙匡胤就在陳橋發生了兵變,直接讓北周皇帝讓位,自己黃袍加身,做了北宋的開國皇帝,但是很奇怪的是趙匡胤最後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當然我們的道光皇帝也不是單純看長幼有序的理念來選擇下一任繼承人。道光皇帝起初也想讓恭親王作為下一任皇帝,奈何天不隨人願。道光皇帝被鹹豐的一片孝心所感動,所以將皇位傳給了鹹豐帝。鹹豐的老師是一位情商極高的學者,鹹豐的老師知道,鹹豐想要贏得高位,引起道光帝的喜愛,又無法超越恭親王的才能,就只能有一個辦法,就是用自己的孝道來感化道光帝。鹹豐成為皇帝。
  • 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朱棣,反而將傳給孫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那麼他為什麼要把皇帝傳給自己的孫子呢。一,中國宗法制度傳長不傳賢。按照中國的宗法制度,朱元璋的皇帝應該傳給皇長子朱標,但朱標已經死了。那麼皇位的延續只能在其他嫡幼子之間傳承。但是皇次子秦王、三子晉王也都先後去世。那麼應該輪到朱標的嫡長子。偏偏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更早於父親先亡。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元璋在立嗣上所做出的選擇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如果當初選了朱棣當太子,也就不會有後面的靖難之役,而且後來朱棣也確實把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條,使明朝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 死後為什麼沒把皇位傳給兒子?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宋仁宗為什麼沒有兒子?他把皇位傳給誰了?
    他在位期間,宋朝在經濟、科學、文化等領域都達到了空前高度。更難能可貴的是,仁宗朝英才匯集,範仲淹、包拯、狄青、歐陽修、王安石等歷史上的大牛人皆出自仁宗在位時期。按理說,像宋仁宗這樣的盛世帝王,他的個人幸福指數應該是爆表了。可事實上,宋仁宗卻有一件非常苦惱的事情糾纏了他大半生,那就是膝下無子。
  • 趙匡胤將皇位傳給弟弟後,他的子孫後裔受到宋朝的優待了嗎?
    誰人都不清楚為什麼趙匡胤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甚至有人圍繞著這個展開了「燭影斧聲」這樣的陰謀論。趙匡胤五十歲就駕崩了,他的兩個兒子都在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後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而兩人都早早的去世了,不過在之後他們的子孫後代都得到了一定的比較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