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知識拓展,關於內蒙古草原那些羊的故事

2020-12-16 福州環球教育

Long long ago,在內蒙古的大草原(grasslands)上有這麼一群咩咩羊,每到夏天來臨之際,他們都要被丟進水裡……

PS:文章下方有單詞發音視頻可參考

哈哈哈哈,是不是覺得這個故事走向不太對呀。別擔心,這可不是在虐待動物(animal torture),而是一種讓羊咩咩遠離寄生蟲(parasites)的措施。

這些咩咩羊在入水之前,還要被Tony老師一波操作,給剪去全身的羊毛。一隻100多斤的綿羊,它的毛就佔了十幾斤。所以當我們看到一隻體型大的綿羊,不要輕易說它胖,它可能只是一隻無辜的虛胖羊~

經Tony老師剪下來的羊毛會被送往紡織廠(textile factory),經過工人們紡織、印染(painting),最終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羊毛製品。

作為養羊大戶,整個內蒙古每年的羊毛產量高達11.8萬噸,佔全國毛紡業(wool textile industry)的1/4。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這些咩咩羊能帶來的可不止這些。即使被剪去全身的毛,這些羊群還能向全國輸送上百萬噸的羊肉和羊奶,更有6000多噸的羊絨以及4000萬張的羊皮。

另一種羊製品——羊脂(mutton tallow)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藥材。除了藥用價值,羊脂還可以做成香皂(soap)潤膚膏(body lotion),成品遠銷海內外。

還有羊奶(goat's milk),大部分源自山羊,其脂肪顆粒(fat granule)小,僅為牛奶的1/3,比起牛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說是好喝不胖的最佳選擇。但由於產量小,運輸難,所以現在還是一種小眾飲品。

羊皮(sheepskin),歷經日曬雨淋也不壞,長期泡水也不裂,實屬居家旅行,必備神器。古時候的帳篷(tents)、羊皮筏子(sheepskin rafts)都離不開羊皮。到了現代,羊皮皮具開始走進奢侈品(luxuries)專櫃,有的還走創意路線,製成羊皮紙、羊皮書、羊皮手辦等。內蒙古的羊文化由此走出國門,傳遍世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內蒙古人們的一早就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開始,配上酥油軟嫩的焙子,即使在深冬,也能驅散寒意。到了中午,內蒙古人的正餐可就更多花樣了,從烹飪手法可以分為煮(boiling)涮(instant-boiling)燉(stewing)烤(roasting)四種。

冰煮羊:在鍋裡放層冰塊,再鋪上大塊羊肉,加上配菜,佐以料酒。用冰塊保持羊肉的鮮嫩,是內蒙古的一道流傳久遠的名菜。

涮羊肉:將羊肉片成薄片,紅白相間,有肥有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羊肉吃法。往鍋裡一放,飄香四溢,蘸著麻醬、韭菜花(leeks sauce)豆腐乳(fermented bean curd),好不美味。

紅燜羊肉:選用帶皮的羊肉,配上佐料,文火慢燉,入口彈牙。

烤全羊:將烤好的羊羔,擺在直徑約1米的大盤上,在食用時剖成小塊分食,取一塊蘸著孜然和辣椒粉,皮脆肉香,肥而不膩,是羊肉的進階吃法。

可以說,內蒙古人的主食既不是米飯麵條,也不是饅頭包子,而是實實在在的肉類。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吃別的。內蒙古人也吃麵,且他們的面具有十足的內蒙古特色——筱面,這是一種由燕麥(oats)磨成、嚼勁十足的高熱量麵食。

但這樣硬核的飯菜實在是難以消化,所以內蒙古人還愛好喝茶,以此促進消化(promote digestion)。在以前,一塊茶磚(tea brick)能換一頭羊呢!

我們比較熟知的酥油茶(buttered tea)只是內蒙古人民眾多茶類型中的一種。除了酥油茶,還有麵茶(seasoned millet mush)奶茶(milk tea)等。不過,內蒙古的奶茶跟我們平常喝的奶茶可不一樣。內蒙古的奶茶是鹹的,如果加上炒米(stir-fried millet),飽腹感滿滿。

你還想知道哪些知識拓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小雅的課件內容,包括音頻視頻都可以無償分享哦,親如果需要,只要私信小雅就可以了哦】

文章單詞發音小視頻:

文章單詞表:

1.很久很久以前(Long long ago)

2.草原(grasslands)

3.虐待動物(animal torture)

4.寄生蟲(parasites)

5.紡織廠(textile factory)

6.印染(painting)

7.毛紡業(wool textile industry)

8.煮(boiling)

9.涮(instant-boiling)

10.燉(stewing)

11.烤(roasting)

12.韭菜花(leeks sauce)

13.豆腐乳(fermented bean curd)

14.燕麥(oats)

15.促進消化(promote digestion)

16.茶磚(tea brick)

17.酥油茶(buttered tea)

18.麵茶(seasoned millet mush)

19.奶茶(milk tea)

20.炒米(stir-fried millet)

21.羊脂(mutton tallow)

22.香皂(soap)

23.潤膚膏(body lotion)

24.羊奶(goat's milk)

25.脂肪顆粒(fat granule)

26.羊皮(sheepskin)

27.帳篷(tents)

28.羊皮筏子(sheepskin rafts)

29.奢侈品(luxuries)

相關焦點

  • 青青草原「冷知識」:狼、羊並非原住民,懶羊羊很聰明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關於《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漫的冷門知識點,很多人都看或者是聽說過這部動漫,可是卻不知道劇情裡面隱藏著很多的冷知識。青青草原是《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漫的故事發生地點,就從青青草原開始說起。
  • 用巴松管講述內蒙古草原的故事
    莫日根夫心中對草原的熱愛,是無法用語言或想像表達清晰的。 與巴松管結緣始於曾在內蒙古藝術學院聲樂系做系主任的姑姑,在姑姑的推薦下莫日根夫開始學習巴松管。那時候,學習巴松的人比較少,卻讓他就此接觸並且愛上了一件西洋樂器。雖然學習並熱愛上了巴松這件樂器,他對家鄉的情感反而更加濃烈。
  •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雷蒙:草原上的三場比賽
    原標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雷蒙:草原上的三場比賽 我來自美麗的大草原,今年快60歲了。跑新聞幾十年,我有許多故事。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比賽的故事。 在北京正北700公裡,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有一個蒼涼偏僻的草原村落,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紅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1983年草畜雙承包時,牧民們雖然分到了羊和草場,但那草場沒什麼草,就是半沙漠化的鹽鹼地,年人均收入才40元,不到全國農民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當時的嘎查支部書記就是村支書,一個20多歲小夥子,他能有什麼辦法調動牧民積極性呢? 比賽,比比看誰致富快!
  • 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 「蒙」字標帶您品嘗內蒙古味道
    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蒙」字標發布會在京舉行,來自遼闊草原的鮮香滋味讓在場嘉賓們在品鑑之後讚不絕口。會議以「『蒙』字標 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內蒙古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通過「高標準 嚴認證 強監管 優服務」的方式,讓內蒙古優質綠色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創新實踐。
  • 蘇尼特羊將攜手中國郵政,把草原羊送到全國各地
    近日,蘇尼特羊物流體系建設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此次會議由草原地圖傳播中心組織,蘇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旗長那仁滿達、蘇尼特羊區域品牌專項法務顧問牧人、內蒙古郵政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邢顯飛、內蒙古郵政寄送事業部快遞包裹部經理張欣、蘇尼特羊推廣中心負責人王國柱等人參加會議。
  • 草原上的沉醉,十大遊記之內蒙古之旅
    內蒙古 是一片神秘的地方,是我心中一個遙遠的夢想。那裡有廣闊的草原、無邊的沙漠、剽悍的民族和好客的風俗。內蒙古內蒙古內蒙古內蒙古正當我們在草原的胸膛裡瘋狂享受的時候,不覺間日已偏西,黃昏降臨。忽然一隊隊身穿民族服飾的美女走了進來,她們手上拖著一盤盤烤的外表金黃,香氣撲鼻的烤全羊。我們的眼睛瞬間都看直了,一個個垂涎欲滴,望眼欲穿。主持人上臺對大家說,烤全羊是 蒙古 族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要身份高貴的王爺和王妃開第一刀,才能給大家分享這絕世的美味。於是我們炸開了鍋,大家互相推舉著、謙讓著,終於選出了數位王爺與王妃。
  • 內蒙古草原深度徒步:認識草尖上的文明
    烏蘭布統草原,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最南端,距北京僅500多公裡,是清朝皇家著名的木蘭圍場。牧民和草原相扶相依,周而復始,幾千年來如此。讓我們深入內蒙古草原腹地,去認識草尖上的文明!提起內蒙古,你會想起什麼?
  • 蒙古族草原風情無限,吃烤全羊才是體驗草原生活的最佳體驗
    內蒙古的飲食結構以牛羊肉為主,搭配草原上隨處可見的野生沙蔥等野菜,可以說鮮美無比,享受草原帶給你的味覺體驗。下面為大家逐一介紹來自大草原的美味。傳統美食正在端過來,奶茶是必須的,而且也是來到草原上首先需要體驗的。奶茶—蒙古民族傳統的熱飲料。由磚茶水加鮮奶熬製成。喝時通常要加少許鹽,還可以加黃油,泡炒米和奶製品食用。
  • 「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內蒙古沿黃七盟市博物館巡禮之一:內蒙古博物院
    關於黃河文化、草原文化的那些,你知道嗎?1.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創造了哪些人類文明?2.黃河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進程中起到什麼作用?3.黃河流經內蒙古段,留下哪些歷史遺存?而黃河流域,作為人類文明的誕生地,自古以來就是不同文化的匯聚之地、交融之所,農耕文化,遊牧文化很好的詮釋了黃河這一作為中華文化主根脈今天在《黃河與草原——內蒙古黃河幾字灣古代文明展》的籌備之際,第一站我們就來到內蒙古博物院,在這裡座談交流,參觀學習,為展覽的後續推進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 那些你不知道的內蒙古的秘密,夏天的草原真美,看一眼令人心醉
    ,遠離塵囂和煩躁來到內蒙古可以圓滿你對草原的夢。那些你不知道的內蒙古的秘密你能夠挑選去烏拉蓋草原,烏拉蓋草原有著天然草原的美稱。那些你不知道的內蒙古的秘密還有一個草原,就是科爾沁草原。這兒充滿著原始的滋味,原始的天空,原始的植被,和原始的河流。
  • 獨特的草原優勢可以成為內蒙古將來的經濟王牌嗎?趙旭州解讀
    民風可以說依然很彪悍,非常崇尚健壯的體魄,像狼一樣的血性文化,因為蒙古人的圖騰是狼,有一部電影和小說叫《狼圖騰》,就是講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蒙古這個地方對於這種狼性的精神一直沒有丟失,所以小夥子一定要壯碩,一定要會學點摔跤,一定不要害怕肉體上的痛苦,到現在依然如此。
  • 第十五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展示內蒙古形象和草原各族人民...
    金秋時節,第十五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如約而至。享譽世界的文化節,以她獨特的方式和魅力,展示著內蒙古形象和草原各族人民的時代風採。本期特刊,將通過為您介紹和解讀亮相此次文化節的部分優秀劇目,帶您體會草原文化之脈,領略草原文化之美。 ——編者大型音樂劇《阿拉騰陶來》:胡楊樹下的家國情懷□文/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徐躍 圖/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懷特烏勒斯
  • 打開畫卷,走進內蒙古的草原人家——劉建平的草原讚歌
    出自南北朝時期流傳的民歌《敕勒歌》,一陣風兒拂過,牧草被吹彎了腰,盡顯成群肥壯的牛羊,全詩寥寥數字,極盡草原的樸實自然!草原之美就這樣悄然進入了我們的心間,讓我們心神嚮往。從古至今,關於草原的讚頌不絕於耳,如今,當代油畫家劉建平選擇用畫筆奏響草原讚歌。
  • 無邊無際的草原,美麗可愛的蒙古包,內蒙古純粹又美麗的地方
    內蒙古歷史悠久,熟讀歷史的人應該知道,這個草木上的民族,在歷史中畫了很濃的一筆,內蒙古的名字是從內沙克蒙古改過來的,在我國歷史上,內蒙古民族也十分輝煌,歷史上增加了神秘的畫筆。沒有比的草原,沒有比的遼闊,草原上成群的牛群看起來像是從畫中下來的,清朝末期,蒙古人曾與清朝政府反封建統治作過鬥爭。
  • 書香內蒙古:第十五屆草原讀書月活動在呼和浩特市啟動
    閱讀那些經典和傑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一樣的氣息……把一項讀書活動堅持15年,這不僅僅依靠的是一種情懷,也是一個省級媒體所堅持的一份社會責任。盼著,盼著,11月6日,「伊利·書香伴著乳香飄——第十五屆草原讀書月活動如約在呼和浩特市啟動,現場揭曉了11個分項活動的具體內容。
  • 書香內蒙古:第十五屆草原讀書月活動在呼和浩特市啟動
    閱讀那些經典和傑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一樣的氣息……把一項讀書活動堅持15年,這不僅僅依靠的是一種情懷,也是一個省級媒體所堅持的一份社會責任。盼著,盼著,11月6日,「伊利·書香伴著乳香飄——第十五屆草原讀書月活動如約在呼和浩特市啟動,現場揭曉了11個分項活動的具體內容。本屆草原讀書月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內蒙古日報社主辦,北方新報社、正北方網承辦,伊利集團全程贊助。
  •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力挺內蒙古味道走向全國
    柴達木嘎查夏營盤位於景觀奇特的錫林郭勒草原「渾善達克沙地邊緣」,沙地、湖泊、草原、樹林和牧群相映成輝,一片遼闊祥和的景象。西貝廚師為遊客烤制肉串8月18日,第一屆「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柴達木嘎查夏營盤隆重舉行,包括牧民、遊客以及西貝員工、受邀嘉賓在內的近萬餘人參與了本次盛會。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雷蒙:我滿肚子的故事願意和大家...
    「我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老記者,跑新聞幾十年,滿肚子的故事。」12月19日,2020年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走進湖北,巡講現場巡講團成員、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雷蒙用輕鬆幽默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草原三場比賽故事。
  • 走進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是遊牧文化的代表,這裡是草原遊牧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最後的棲息地,至今仍保留著古老而傳統的遊牧習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純正的蒙古族遊牧文化保留傳承地區。△蒙古族冰上阿日嘎。(作者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委書記 於偉東)綠色原生態的草原遊牧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核心區位於該旗最北部的巴彥溫都爾蘇木,總面積500萬畝。
  • 內蒙古太遠?來張北草原,近距離感受草原風情!
    當沉浮的城市讓你迷失,當看不到星星的夏季悶熱的讓你窒息,你是否想過逃離,告別城市的喧囂和壓抑,在一望無垠碧綠空曠的草原上馳騁,在花田草海裡享受自由、享受放空。張北草原,一個有著故事的地方,這裡的景色如同這裡的人一樣,真實而未經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