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字標發布啟動儀式。陳立庚 攝
活動現場。陳立庚 攝
「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直都在做面點,對麵粉有發言權,這個面口感很特別,鬆軟又筋道。」面點非遺傳承人馮懷申感慨道。
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蒙」字標發布會在京舉行,來自遼闊草原的鮮香滋味讓在場嘉賓們在品鑑之後讚不絕口。
會議以「『蒙』字標 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內蒙古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通過「高標準 嚴認證 強監管 優服務」的方式,讓內蒙古優質綠色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創新實踐。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得了「蒙」字標認證授權。
說起內蒙古的美食,人們首先會想到內蒙古的牛羊肉。草原的羊肉香而不羶,牛肉鮮而不膩,品嘗過來自草原的味道後,讓人大有回歸草原、置身草原的感覺。寬廣遼闊的內蒙古,滋養出的「好味道」又何止牛羊肉?比如本次發布會上展出的興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錫林郭勒羊肉、河套麵粉等,都是綠色有機產品,具有獨特的地域屬性,是草原「尚品」。
內蒙古大遼王府糧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坤向記者介紹,赤峰小米素有「宮廷貢米」的美譽,年產量在15億斤以上,目前赤峰市有170多家的小米加工企業,但是經營比較分散,品牌知名度不高;通過這次的內蒙古市場監管局「蒙」字標的認證,由政府主導、推廣,企業為主體,這樣一個推廣模式,能夠壯大赤峰小米品牌,把優質的赤峰小米品牌推廣到一個更高的平臺。
「我們的蘇尼特草原羊,都是放養的羊,放牧散養的羊和我們平常所說的進口的羊、育肥的羊品質上的差異比較大。這也是我們的羊肉口感獨特的一個重要因素。」內蒙古羊羊牧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軍說。本次「蒙」字標的認證對企業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管控,袁軍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把好質量關,實現「草原羊」全程「可追溯」,讓優質羊肉的品質看得見。
「蒙」字標從何而來?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橫跨東北、華北、西北,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令人心動、神往的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大溼地。天藍水清、光照充足、空氣清新、土地肥沃,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造就了興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錫林郭盟羊肉、呼倫貝爾牛肉、大興安嶺黑木耳、烏蘭察布馬鈴薯等一批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其中具有原產地保護和綠色、有機認證的農畜產品達1800多種。但是,這些好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市場魚龍混雜,區域品牌建設步履維艱;消費者難以辨識,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缺乏消費動力;真正生產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農牧民和企業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制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監管缺乏系統有效的手段。
為推進內蒙古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打造農畜產品品牌,自治區政府商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覆開展「蒙」字標認證工作;自治區黨委在《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實施『蒙』字標認證,推動更多優質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白清元介紹,「蒙」字標認證通過「高標準 嚴認證 強監管 優服務」的方式,將內蒙古最優質的農畜產品甄選出來,獻給廣大消費者,並配套一系列的管控服務舉措,讓內蒙古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品牌叫得響、立得住、走得遠。簡言之,「蒙」字標,就是「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
那麼如何實施「蒙」字標認證?這就要建設「五大體系」,即標準體系、制度體系、產業體系、質量管控體系、推廣體系。「五大體系」從標準基礎、制度約束,到質量管控,再到品牌推廣,形成一個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保障「蒙」字標認證行穩致遠,讓「蒙」字標認證真正成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經貿往來的「通行證」,傳遞信任、傳播品質,傳承文化。
「蒙」字標作為內蒙古品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內蒙古品牌建設中發揮管控風險、質量支撐、品質保證等重要作用,助推內蒙古自治區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