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的呼倫貝爾牛羊肉、稻香濃鬱的興安盟大米、營養豐富的赤峰小米、極富韌性的河套麵粉……這些來自內蒙古的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今後有了統一的名字——「蒙」字標。11月18日,以「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為主題的「蒙」字標認證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全面展示了內蒙古立足自身優勢,讓優質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創新實踐。
發布會上,內蒙古的大米、小米、牛肉、羊肉、麵粉等5類產品和內蒙古兆豐河套面業有限公司、錫林郭勒盟羊羊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成為「蒙」字標首批認證產品和企業。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永強說:「『蒙』字標包含了標準體系、制度體系、質量管控體系、產業體系和政府推廣體系,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認證、科學檢驗檢測技術的支撐,保證我們的產品經得起消費者的檢驗,也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在「蒙」字標的五大體系當中,有一項叫做質量管控體系,如何來管控?關鍵就在一個小小的二維碼上,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只要打開手機微信,對著二維碼掃一下,這件產品的產地、每個工序的經手人、負責人等信息都會一目了然,做到了全程可追溯。
據介紹,「蒙」字標認證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批准的以質量認證的方式打造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內蒙古品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解決多年來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叫好、叫座、不出彩」的問題,建立標準體系、制度體系、產業體系、質量管控體系、推廣體系 「五大體系」,運用國際通用認證方式,甄選出高端產品,讓更多內蒙古好產品「硬核」展示、閃亮登場。
內蒙古兆豐河套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兆霖說 :「『蒙』字標對於被認證的企業來講,會起到非常積極正向的一個作用,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往往是很難得到認可,人們真假難辨,有了『蒙』字標的認證,市場上會更有信任感,『蒙』字標給企業提了很多嚴格的標準,我們按照這個標準會做得更好。」
據悉,「蒙」字標從籌備到問世,歷時600多天,先後組織了60名專家深入12個盟市開展28次調研,召開40次專題會,研究建立了「蒙」字標區域品牌1+N標準模式,也就是通用地方標準+認證產品團體標準,制訂了60項地方標準,研製了10項認證產品團體標準,選定9家具備國內外認證資質的機構成立認證聯盟,研究制定了10項制度性文件,籌建區塊鏈平臺、「蒙」字標公共服務平臺和質量控制服務平臺等「一鏈兩平臺」,全力推動優質農畜產品品牌發展壯大。
據悉,在第一期以優質農畜產品為主的基礎上,「蒙」字標還有望不斷擴展認證領域至旅遊業、酒店服務、物業管理等服務業領域,以及稀土、煤化工、裝備製造等工業領域,逐步打造助力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性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更多優質綠色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張永強說:「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通過認證,全面提升內蒙古農畜產品的品質,促進內蒙古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 馮雪玉)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