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吉就是所謂的選日子。為什麼要擇吉呢?當然是為了求吉利、求順遂。在自然界和諸種社會壓力之下,老百姓總是感到軟弱無力,對自身的遭遇或某一行為的後果難以把握,心中迷惘不安,於是便希冀藉助某種神示,以達到祈吉禳兇,消災趨利的目的,擇日正好適應這種目的和希冀。
從古至今,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擇吉這種行為從來沒有間斷過。例如各種修造工程的開工奠基、落成典禮,企業的開業,婚嫁喪葬,探訪出行等等。不同的行為,擇吉所依據的原則都不相同,但是擇吉的精神不會變。例如最近日本首相訪問中國這件事,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到訪?前幾年怎麼不到訪呢?這就與國內和國際間的政治環境有著密切關係。
在這裡只探討老百姓的擇吉行為與背後的內在規則。
在古代做很多事情都會有看日子的習慣,諸如修建房屋、結婚典禮、殯葬、拜恩師、訪親會友、外出旅行、神像開光、公司開業、搬家、修繕房屋、安床、沐浴、理髮不一而足。因為有這麼多的需要,老黃曆就很流行。並且還催生出了一種職業:日者。
所有這些行為只有一個原則:無外乎變動、變化。
所有這些行為可以分為兩類:生命的誕生和生命的行為。
農民到田地裡中耕除草不用看日子,店鋪早上開門不用看日子。這些連續的行為,根據經驗就可以避兇趨吉。士兵在戰場上廝殺也不用看日子,一是不需要看,二是看了也沒有用,自己做不了主。天上下雨下雪也不用看日子,日出日落也不用看日子,老天和太陽都不是生命,不需要避兇趨吉。
前面有文章介紹過什麼是生命以及生命體的概念,這裡就不多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面找找看。懷孕生子這件事,懷孕可以自行控制,雖然有預產期但是生子的日子就不能自己控制了,除非剖腹產。除了生孩子是生命誕生的行為,男女結婚是家庭生命體的誕生,公司開業是公司生命體的誕生。
除了生命體的誕生,其它的就屬於生命體的行為。建造房屋、修造車船、外出旅行,這些通通屬於生命體的行為。
生命有生命的內在規則,無論生命體多麼的簡單或是複雜,生命的行為都嚴格遵循生命的內在規則。中國有一項很重要的發明——算命,算命正是基於生命內在規則的永恆不變性,經過數千年的總結歸納創造出來生命藝術。算命的方法有很多,諸如子平法、鐵板神數、易經推命術等等,算命需要的資料只是出生的時辰。不同時辰出生的人一生吉兇禍福皆不相同,把算命反過來用,找到一個好命對應的吉時就可以用來擇吉。用算命這種擇吉的方式,只適用於生命的誕生。
但是自然而然和人為選擇畢竟不太一樣,並且生命的誕生本身也屬於生命的行為,生命的行為如何擇吉呢?背後又有什麼內在規則呢?
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定理,如今是廣為人知,並且物體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距離越近引力越大。月球雖然不大,但是地月之間的引力確是地日之間引力的兩倍多。擇吉與引力有什麼關係呢?
初一十五漲大潮,住在海邊的人最能感受得到潮漲潮落的變化。潮汐的變化正是日地月互相吸引的結果。
說到初一十五就必須搞明白年月日時到底是什麼?
首先說「年」:地球環繞太陽轉一圈稱作一年,可見年是記錄地球環繞太陽運動一圈的標定單位。遠古人類當然不知道地球是環繞太陽轉圈,但是一年之中有四時的變化,春夏秋冬循環往復,並且日影的長度也在周而復始的變化,這些變化都為人類界定年提供了依據。
一月二月三月,月指的就是月球環繞地球一圈的標定單位。同時月配上序號是為了記錄地球在黃道上不同位置的標記。在古代這一功能由二十四節氣來表示。
日指的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標定單位,同時日配上序號是為了記錄月球在白道上不同位置的標記。
時是地球自轉一周光影變化的記錄,通常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所記錄的正是地月日運動位置的變化。因為天體運動變化具有穩定性和周期性,所以年月日時又用來記錄生命世界的各種變化。
在日地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湖泊的潮汐變化明顯可見,地殼本身和大氣層也有潮汐變化,這種變化就不易察覺了。並且海洋、地殼、大氣層這三者的潮汐變化是同步發生並且相輔相成。
年月日時記錄了日地月運動的軌跡,並且日地月的運動導致三者引力的變化,引力的變化導致地球潮汐的變化,所以我們就可以用年月日時提前預測潮汐的變化,這正是初一十五漲大潮來的理論依據。
生活在高原的人如果去沿海就會醉氧,生活在沿海的人去高原就會缺氧,難道高原氧氣就稀薄嗎?當然不是,缺氧是因為高原的大氣壓低,呼吸不暢導致。人類的呼吸是依賴肺內氣壓和外界大氣壓通過呼吸肌的伸縮產生壓力差,如果外界氣壓變低,那麼呼吸會感覺費力,有「悶」的感覺。相反,高氣壓就會給人帶來「氣爽」的感覺。
大氣層的潮汐變化,就會導致大氣壓的變化。人類身體受大氣潮汐的影響,也會有氣血的浮動。氣血的擾動影響到人的精神和體能。人體氣血平穩順暢,精神和體能就會穩定平和,此時就容易精神集中,做事就不容易出差錯。反之,精神狀況不佳,或亢奮或萎靡,都不利於精神集中專一,精神恍惚就會丟三落四做事更容易出錯。
月圓謂之望,月隱謂之晦朔,望月和晦朔月以及前後三四天,大氣壓起伏變化最大,人的精神也最不容易集中專一,兇事也最容易發生。所以一月之中,月中和月初月尾都屬於不吉的日子。
在一日之中,晝夜溫差的變化,以及大氣壓力的波動,白天光照充足通常人的精神更好,夜晚昏暗幽靜更容易睏倦。人體生物節律適應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打亂生物節律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擇吉時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人體生物節律。
接著聊一聊地氣。冬去春來,寒暑交替變化,春種秋收,不同的季節適合做不同的事。季節的變化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溫度的變化。人類的生存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太高容易中暑,溫度太低容易凍傷。
風、寒、暑、溼、燥、火,古稱六氣。這六氣會對人的情志產生不同的影響,《黃帝內經》裡面有很透徹的說明。陰雨天氣,溼度比較大,人們的心情就會比較沉悶;豔陽高照,風和氣清時,人們的心情就會比較暢快。這種動態的環境變化對人的影響不能夠忽視,在擇吉日的時候就要避開惡劣的天氣變化。諸如:雨雪、霧霾、冰凍、大風等等。現在及時的氣象預報給擇吉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擇吉就是要避開天地之間給人們活動帶來不利影響的因素。對人類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僅是自然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人本身。
有人要出國旅行,也不看國際形勢,去戰亂之地,此行自然不吉。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社會動蕩、戰亂本身就是大兇,在這種環境下做事自然兇多吉少。市場經濟活動自有價值規律在其中運作,不顧規律本身,執意跟風投資,盲目投資自然不吉不利。
有道是家和萬事興,家不和身心疲憊,何有大吉大利可言。夫妻不和爭吵不斷,或是家裡有老人小孩傷病,憂心家事,心難專一,做事自然是差錯不斷。再者,身體本身有傷病或隱疾,必然會影響到情志,也不利於做事。
以上這些不利因素都應該在擇吉的考慮之內。
民俗風情,也是擇吉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年當中有很多的節日,有些是人節:國慶、中秋等。有些是鬼節:清明、七月半等。擇日的時候就要考慮避開一些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會有一些禁忌的日子。
下面只列出最主要的一些忌日,擇日時最好避開下面的日子。
四離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叫做離日。
四絕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
絕日和離日是天氣交接的時候,這八天人氣最弱,諸事不宜。
楊公忌日:陰曆(農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
人們選日子的時候都會看黃曆:上面有忌什麼,宜什麼。怎麼來的呢?古人為了區別吉日和兇日,立了很多名目,例如:
黃道吉日是指「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六神所在的日子。
黑道兇日是指「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陳」六神所在的日子。
建除十二神中,除、危、定、執、成、開為吉,建、破、平、收、滿、閉為兇,曆書謂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相當者是也。
有擇日就有擇時,擇時有些用六壬法,有些用十二神法。
黃曆上面這些值神宜忌,都是在形上做文章。掌握了擇吉的內在規則之後,就不會再被外在的形綁縛。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避兇趨吉是人的本能反應,擇吉正是人類通過內在規則從而實現避兇趨吉的行為。
在身體狀態最佳的時候,選一個晴空萬裡的日子,做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這不是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