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邂逅」交響樂 鋪展運河畫卷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京劇「邂逅」交響樂,鋪展運河畫卷

水波為曲,槳帆當歌,一河千載通南北。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的史書畫卷。日前,《京城大運河》主創團隊在國家大劇院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

李飈執棒 梨園名角登臺

關於京杭大運河,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然而關於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故事流傳,卻並不為太多人所熟知。《京城大運河》聚焦於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

《京城大運河》主創主演人員接近200人,都堪稱行業翹楚。整場演出由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共同擔綱,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執棒。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陳俊傑、張慧芳、胡文閣等京劇表演藝術家將傾力加盟。

以歌詠史 戲劇手段輔助

主創團隊經過一年多的細緻採風,最後呈現的整臺演出共分為五個部分——《序曲》《一支塔影見通州》《天上的星星郭守敬》《漂來的北京城》和《致敬京運河》。在藝術表現方式上,其主要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形式表現每一部分的主題內涵。

作為《京城大運河》的作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楊乃林專長戲曲音樂創作。此前從沒指揮過京劇交響曲的李飈直言:「如何讓中西文化交融結合,許多藝術家一直在努力,《京城大運河》讓這個現實題材以這樣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創舉。」作詞李東才介紹,《京城大運河》的每一章節都不是單擺浮擱的,互相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

今年3月初,孔潔導演接到了《京城大運河》的創作邀請,負責舞臺呈現這個部分的導演工作。這源於他連續做了兩季《水路戲路——大運河年度戲曲精品大匯》,對大運河的文化歷史有一定研究。在舞臺呈現方面,孔潔首先想到的是畫面感較強的戲劇化處理,但是考慮到《京城大運河》是一部交響京劇套曲,本質上是音樂作品,經過與其他主創們的幾次溝通後,他轉向以音樂和唱段為主體、其他手段為輔助的舞臺呈現思路。

帆起帆落 營造歷史空間

在藝術表現力上,《京城大運河》綜合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多種舞臺元素共同呈現。舞美設計透露,該劇舞美最點睛之處在於16塊以「船帆」為主體意向的屏幕,前區8塊屏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同時它是投影畫面重要的載體,通過升降形成不同的空間來配合不同章節的演出。「16塊屏幕,前後呼應,環繞包裹著音樂廳,類似中國長卷畫的上卷和下卷,通過多層次的空間營造演出情境,利用布景運動的美感,讓人物與空間建立動態關係。」(記者 徐顥哲)

(責編:劉穎穎、韋衍行)

推薦閱讀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湧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和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詳細】

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實現跨越發展革命文物,作為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凝結著我們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篇章,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詳細】

相關焦點

  • 京劇「邂逅」交響樂,鋪展運河畫卷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的史書畫卷。日前,《京城大運河》主創團隊在國家大劇院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
  • 北京文博丨京劇「邂逅」交響樂,《京城大運河》演繹運河之美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講述大運河北京段的故事品味大運河千年古韻水波為曲,槳帆當歌,一河千載通南北。
  • 京劇「邂逅」交響樂,《京城大運河》演繹運河之美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11月12日,《京城大運河》主創團隊在國家大劇院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
  • 京劇邂逅交響樂,共譜京城水系前世今生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溝,從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其中,由運河帶來的「徽班進京」奠定了國粹京劇的發展;曹雪芹將多年運河邊生活的親身經歷,轉化為寶貴素材寫進《紅樓夢》,反映了清朝康熙盛世時期的運河文化,更有學者考證,《紅樓夢》第三回所寫林黛玉「棄舟登岸」之地,便是「通惠河」的張家灣碼頭。
  • 當京劇遇上交響樂,《京城大運河》創新打通運河歷史文脈
    李飈隨即又揮起雙手,京胡拔起了精氣神,交響樂鋪成厚重的底色,二百三十年前徽班沿著運河進京的盛況仿佛撥開歷史的煙雲,走到了人們眼前——效果果然比剛才要好。一遍奏完,楊乃林先帶著樂手們鼓起了掌。這段名為「一船春風載二黃」的音樂來自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和3日,《京城大運河》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 京劇交響套曲蕩起運河之波
    12月2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如圖),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京城大運河》聚焦於中國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
  • 京劇邂逅交響樂 國家大劇院上演《京城大運河》
    《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結合,以套曲形式表現每一部分主題內涵。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京劇為筆、交響為墨,繪就運河之美 | 樂評
    創作的難點不僅在於對交響樂創作技法、京劇音樂形式的精準把握與熟練運用,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展其所長。12月3日晚,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以京劇為筆、交響樂為墨,繪製了一幅京城大運河的音樂歷史圖卷,也為中西方音樂融合提供了一個新的參照。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在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執棒下,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方聚力,合力登臺,以龐大的陣容將《京城大運河》演繹得氣勢如虹、大氣恢弘。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 運河魂》首演
    這條運河,是貫穿杭州的血脈與恆久的坐標,是見證了世事變遷的明澈眼眸,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優美動人的魅力。 建設的專場交響樂音樂會。 音樂會現場,由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執棒,在演奏了由駐團作曲家鄔娜創作的作品《詩畫浙江》以及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大型交響樂《祖國暢想曲》第二樂章之後,《詩路行·運河魂》便如一幅色彩豐盈的畫卷般,徐徐鋪陳在人們眼前。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運河魂》首演
    這條運河,是貫穿杭州的血脈與恆久的坐標,是見證了世事變遷的明澈眼眸,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優美動人的魅力。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行了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專場交響樂音樂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大運河·京劇交響組曲帶領觀眾聽歷史故事、品大河韻味
    水波為曲,槳帆當歌一河千載通南北中國大運河的故事源遠流長在古琴、古箏、三弦的跨界融合中品鑑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正徐徐展開>在交響樂與古琴、古箏、三弦的跨界融合中,在以管弦樂協奏的京劇樂章中,現場觀眾探尋了揚州歌酒、齊魯漁火、津沽帆影的大運河故事,品鑑了生旦淨醜的國粹韻味。
  • 交響樂與京劇能否交融於舞臺
    一場特殊的京劇在這裡上演。  這是一場「交響京劇」。京劇還是京劇,但樂隊變了。來自西方的大提琴、小提琴、長號、薩克斯,和老祖宗留下的京胡、二胡、月琴、鐃鈸攜起了手來。不止於此——主辦方說:交響京劇,可不是簡單地用交響樂伴奏京劇,而是讓交響樂器和京劇樂器在演奏中各得其所,各揚所長,力求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 京劇「邂逅」連環畫 不只是一種「混搭」
    原標題:京劇「邂逅」連環畫,不只是一種「混搭」  京劇與連環畫,一種是動態的戲曲表演藝術,一種是靜態的民間美術技藝,都是值得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者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即將首演
    11月12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據介紹,《京城大運河》將於12月2日、3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觀眾可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京劇「邂逅」連環畫,不只是一種「混搭」
    來源:光明日報京劇與連環畫,一種是動態的戲曲表演藝術,一種是靜態的民間美術技藝,都是值得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者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據媒體報導,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場展覽,試圖融合京劇和連環畫兩種藝術形式,形塑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象空間,鋪展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 京劇邂逅連環畫,不只是一種「混搭」
    京劇與連環畫,一種是動態的戲曲表演藝術,一種是靜態的民間美術技藝,都是值得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兩者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媒體報導,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場展覽,試圖融合京劇和連環畫兩種藝術形式,形塑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象空間,鋪展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 史依弘個人珍藏專輯發行 京劇混搭交響樂
    2011年初,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發行了個人珍藏專輯《史依弘珍藏》,這張專輯收錄了諸多史依弘的經典京劇唱段,而專輯與傳統京劇專輯的最大不同就是,所以的伴奏部分,全部由交響樂來擔當。  史依弘先後師從張美娟、於永華以及戲曲聲樂專家盧文勤等。
  • 雄安畫卷 徐徐鋪展
    這一年,從地下到地上,從植綠到治汙,開工建設的脈動有力有序,面向未來的雄安新區畫卷正徐徐展開。開路先鋒,為建設起步「鋪路架橋」塔吊高聳,車流滾滾,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正「拔節生長」。站在新起點,雄安新區正鋪展著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清新優美的美麗畫卷……《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7日 04 版)
  • 芭交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
    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張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交響樂的語言去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我們每一個音樂從業者的職責。」一幅幅以濃墨重彩的交響筆墨描繪的中國優秀傳統寓言故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疏朗畫卷,譜以動人的旋律,徐徐在觀眾面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