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邵陽薪火抗戰歷史文物博覽館館長李連榮(中)在向市民介紹抗戰歷史文物
紅網雙清區分站5月13日訊(分站記者張雪珊周志斌)2016年5月,經省、市文物管理局同意,邵陽市民政局正式批准註冊「邵陽薪火抗戰歷史文物博物館」,由雙清區政協委員李連榮個人注資成立。李連榮先後在自己家裡和重慶、長沙以及邵陽、武岡、邵東、雙清區等地免費舉辦巡迴展覽8次,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參觀者有來自部隊、武警、學校學生、機關幹部及廣大市民約6.8萬人次,對弘揚邵陽燦爛的抗戰文化起到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由於經費缺乏,博物館一直沒有固定館址,不利於愛國主義活動的長期開展。經過調研,考慮到轄區內的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場地寬敞、交通便捷,李連榮提交了關於將薪火抗戰博物館館址設置八路軍駐湘通訊處進行長期展示的建議。建議迅速得到雙清區委、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博物館遷辦等相關手續順利獲批。
邵陽曾是湖南的抗戰中心,六嶺公園有抗戰烈士紀念碑,雙清區洛陽洞有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撫今追昔,李連榮感慨地說:「邵陽抗戰文化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和不朽的精神財富。50多年以來,我就一直夢想辦好邵陽抗戰歷史文物博物館,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李連榮就一直專注收藏抗戰歷史文物。先後收藏了《救亡情報》《華北新報》《軍民旬刊》《抗戰文藝》《國難教育》《抗戰特刊》《學生抗戰》等大量抗戰書籍報刊,和抗日將領使用的刀劍30多把,紀念抗戰勝利各類勳章800多枚,抗戰郵票、稅票2萬多枚。2005年以來,李連榮先後斥資編撰、出版了《民國人像圖印花稅票》一書,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集郵專家遊振傑共同編著出版《印花稅票與日本侵華》一書,用印花稅票見證了抗戰歷史。2013年,李連榮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授予「第六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榮譽稱號。
經過數十年的收藏和近一年時間的精心籌備、整理、布展,李連榮籌建創辦的邵陽薪火抗戰歷史文物博覽館終於在5月12日免費開放,一大批珍貴抗戰文物完整地展示在邵陽市民面前。博物館展出的抗戰書報絕大部分是創刊號,《救亡情報》由馬相伯、何香凝、宋慶齡等愛國人士於1936年創辦。《抗戰文藝》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會刊,1938年由茅盾、老舍、張天翼、丁玲創辦。展品中還有抗日將領佩帶的中正黃埔劍、飛虎隊隊員攜帶的飛虎劍、日軍侵華軍人使用的指揮刀等;有朱德頒發的東北民主聯軍抗戰勳章、抗日報國忠勇殺敵勳章、民族英雄獎章以及「還我河山,勿忘失地」紀念章;還有抗戰時期民國政府為籌集軍費發行的「民國人像圖印花稅票」及「抗戰勝利郵票」等郵票、稅票,以及雪峰山會戰地所搜集到的抗戰子彈箱、手榴彈箱和子彈、電臺收發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