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至31日,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連接全球頂尖科學家、知名企業家、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等,聚焦人工智慧,推動高質量發展。暗物智能科技(以下簡稱「DMAI」)創始人朱松純教授出席本次大會,並圍繞人工智慧前沿科技、未來發展趨勢等發表了主題演講。作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首批籤約企業,DMAI備受關注,在創新應用展上更是引爆了AI+教育。
從大數據到大任務,實現真正的強人工智慧
8月29、31日,朱松純教授在大會上分別作《由「深」到「暗」:人工智慧範式轉換》、《人工智慧:從感知到認知》的主題演講,解讀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趨勢,分享強認知AI的應用突破。
朱松純教授認為,在AI的發展歷程中籠罩著兩朵烏云:「符號落地」和「常識獲取」。其中,「符號落地」因感知層的進展而有所緩解,這也導致大多數人把人工智慧等同於大數據、算力加深度學習,但這種片面的理解只看到了 「冰山一角」。以識別椅子為例,深度學習解法需要針對每一類任務搜集大量數據,但這種 「大數據、小任務」的技術範式存在特例不停、不能泛化、缺乏理解等局限性。
如何讓AI真正理解椅子?朱松純教授提出基於「小數據、大任務」技術範式的強認知解法,致力於掃除「常識獲取」的烏雲。DMAI通過探索功能、因果、價值等智能「暗物質」,用少量樣本讓AI舉一反百,朱松純教授將其總結為,「從人的『初心』出發理解世界」。
目前,大部分智能產品缺乏常識。作為新一代強認知AI的領軍者,DMAI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五層認知架構」,旨在實現機器與人類在多模態下的交流與協作,達到人機共生共存的目標。 「強認知AI能力相當於普羅米修斯之火。」朱松純表示,他希望通過統一與融合AI六大學科,賦予機器感知、理解、推理與解釋的能力,實現真正像人類那樣思考的強認知人工智慧。
談到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朱松純教授認為AI可以在教育、健康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並以DMAI在教育場景的運用為例,分享了強認知技術最新的應用突破。此外,通過展示AI獲取生活常識、從虛擬場景中接入人類行為等多個例子,朱松純教授也向大家揭示了走向通用人工智慧的關鍵,即構建「小數據、大任務」訓練平臺。
強認知引爆AI+教育 DMAI首批籤約上海AI產投基金
強認知AI和教育行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圍繞智能化教育場景中亟需解決的難點和痛點,DMAI率先在教育行業發力,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技術變革。由DMAI打造的具有強認知智能的系列產品,憑藉擬人化的交互體驗,在此次大會的創新應用展上引爆了AI+教育。
作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首批籤約企業,DMAI受到各界關注。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是貫徹落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成果和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工作舉措。基金按照「整體設計,分期實施」規劃,首期目標規模人民幣100億元,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運作體制,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最終形成1000億級基金群。
DMAI擁有自主原創的新一代AI能力,正在打造新一代基於強認知的人工智慧技術平臺。該平臺可以將跨領域的AI能力與各類場景任務進行強融合,推動行業商業模式的創新。(來源 億歐)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