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去世2018年3月14日,周三,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享有最高聲譽的宇宙學科普作家,劍橋大學教授 ,史蒂芬霍金在他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由霍金的三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一份共同聲明說:「我們深愛著的、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






「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的影響將會持續很多年。「他勇敢和堅韌的輝煌以及幽默會激發了全世界的人們。
「他曾經說過,'如果這個宇宙不是所愛的人的家園,我將不會如此去關注他'。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霍金的病在1963年,他僅有21歲時,霍金開始變得動作笨拙,並無故跌倒,後被診斷出患上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意味著他的運動肌肉將漸次失去功能。按照以往的經驗,醫生預期霍金只能活兩年。但是,霍金卻奇蹟般的繼續活了超過半個世紀,整整55年。
由於這種疾病缺乏治癒方法,預後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疾病進展的快慢。因此,霍金的奇蹟更應該是他所患疾病本身進展遠比多數人更緩慢的緣故。即使進展緩慢,在短暫使用拐杖後,從1969年開始,一生不得不生活在輪椅上。當然,這種疾病的致命性在於呼吸肌受到累及後帶來的呼吸困難,以及由此產生的難以治療的頑固性肺部感染。
這些,霍金也都經歷過了。到最後,負責吞咽的肌肉也可能受累及而失去吞咽功能。因此,這種患者最終往往死於肺部感染和吞咽障礙。雖然,目前的聲明中沒有提及霍金的具體死因,但相信不外乎上述原因。疾病對於不同人的影響不同。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人也被稱為「漸凍人」,是一種不治之症。
霍金很快從疾病的打擊中走了出來,並一直將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格外珍惜,並更加全情投入到對於宇宙的探索中。正如他自己所說:「儘管我的未來籠罩著一層陰影,但令我驚訝的是,我發現我比以前更加享受現在的生活。我更加致力於我的研究並很快開始取得了進展。「當然,霍金的病也給他帶來的格外的聲譽,人們普遍認為,如果不是他的疾病,他的聲譽遠遠沒有現在這樣聲名遠播。霍金的新成就雖然,很多人把霍金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事實上,他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並沒有人們想像的巨大,他更突出的成就來自於對宇宙學的探索。霍金獲得第一次重大突破在1970年,當時他和羅傑 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霍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揭開宇宙誕生的奧秘。為此,霍金將量子量子理論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並獲得重大突破。他宣布黑洞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熱量並最終消失,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他關於黑洞輻射熱的理論激起了現代宇宙論中最具激情的辯論之一。
因為他系列巨大成就,霍金在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當時年僅32歲。霍金的開創性貢獻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然而,真正給霍金帶來聲譽的並非他上述成就,而更在於他對宇宙學的科學普及工作,更具體的來說就是《時間簡史》。這本書於1988年首次發行,迅速引發轟動,並創下了雄霸「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237周的前所未有的金氏世界紀錄。《時間簡史》很快創下售出1000萬冊的驚人紀錄,並被翻譯成40種不同的語言,總銷售超過3000萬冊。霍金在科學普及方面的另一個成就是,在他的《大設計》中,以「哲學已死」開篇,並強調指出,宇宙不需要一個造物主或上帝,從而否定了哲學和宗教在解釋自然現象中可能的任何作用,宣告人類將從愚昧的自我奴役真正獲得解放。晚年的霍金更熱衷於提出有關科學問題的預言,並以此跟其他科學家打賭。有趣的是,霍金似乎從來沒有贏過。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儘管霍金在物理學尤其是宇宙學方面獲得卓越成就,並因此獲得了很多科學大獎。這些獎項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沃爾夫獎,科普利獎章和基礎物理獎等。然而,霍金卻一直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現在,霍金的去世也宣布,他將永遠也不可能獲得世界上最為盛名卓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不不能不說既是霍金的遺憾,也是諾貝獎的遺憾,以及科學界的遺憾。諾貝爾獎為什麼總繞著霍金呢?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諾貝爾獎主要獎勵那些獲得充分證明的科學成就,而霍金在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更偏重於理論假說,而且主要的觀點並沒有獲得實驗的證明。
無論怎麼說,霍金都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宇宙學和科普方面更是高聳入雲的豐碑,難有人企及。除了科學方面的卓越貢獻,他的疾病和《時間簡史》,更將他推上了聲譽頂峰,以至於被很多人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