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老師談古詩詞教育 驚豔詩句出自傳統文化讀本

2020-11-26 中國教育在線

  日前,《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收官,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憑藉豐富的詩歌儲備量奪冠。這位總是隨身攜帶一本蘇軾詩集,奉陸遊為男神的16歲才女是如何煉成的?13日,出生於江西修水、在江西求學多年,目前擔任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的黃榮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

  武亦姝驚豔詩句與傳統文化讀本有關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電視節目中成為武亦姝贏得最多讚嘆的詩句,出自復旦附中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所選的《詩經·七月》。黃榮華是這套校本教材的主編之一。

  黃榮華說,他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學生中推廣傳統文化讀本,這套校本教材一共六冊,和語文課本一樣為學生必修,融入日常教學,其教學內容大大超出考綱對古詩詞的要求。「我們語文教研組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的量,也遠遠超過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我給高一學生布置的寒假作業中,就有學習《中華古詩文閱讀》《文心雕龍》等內容,開學後會舉行考試,30分的內容全部來自這些自編教材。」

  武亦姝「意外」走紅後,引發全社會對「詩和遠方」的暢想。黃榮華說,看得出來,古代文化在今天有一些開始復活。這說明國民的興趣在上升,有了「詩」的需求。

  「武亦姝只是個例成功源自內在渴求」

  看完《中國詩詞大會》後,不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第二個「武亦姝」。對此,黃榮華強調,「武亦姝只是個例,她的成功更多取決於她自己長期以來的內在渴求,與外界關聯不大。」

  黃榮華認為,應該客觀看到每個個體的差異,有些孩子喜歡閱讀古代詩詞,且詩詞是其生命需求,文化一旦與生命需求實現成功「交流」,知識輸送就會源源不斷。「武亦姝從三四歲開始學習古詩文,到五六歲熱情逐增,此後十幾年熱情依舊。這樣才真正可能將兩千多首詩詞熟稔於心,並化為日常的語言表達。」

  高中生對傳統文化應有初步認識

  黃榮華說,不同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不同,但高中生應該接受並且能夠欣賞古詩詞,「文化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終歸會顯現出它的力量,高中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應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初步的認識」。

  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教古詩詞,並以小孩能背誦古詩詞為榮。但到了小學、中學後,絕大部分家長都弱化了對孩子的「詩情」培養,取而代之的是英語、奧數等功利性教育。黃榮華如何看待古詩詞教育持久性的缺失?

  黃榮華說,影響古詩詞教育持久性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其中就包括上述「個體差異」,有些小孩子在古代詩詞方面有一定的稟賦,家長和學校在教育時不能將這一稟賦「滅掉」。另外兩個方面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如果家庭沒有濃厚的古代詩詞學習氛圍,同時又沒有稟賦,而又想培養孩子對古代詩詞的興趣和理解力,這就要政府、學校改變體制性的教學模式。」黃榮華說,真正的詩詞教育不應該是一種「技術培訓」,而應該真正融入基礎教育,詩詞的意境和「我的生命」融為一體,這樣才能讓孩子收穫樂趣,受益終生。

  初中之前的孩子適合形象感更強詩句

  談及如何學習古代詩詞,黃榮華表示,今天我們在放聲誦讀古代詩文時有許多方式,有人強調用古調(如唐調)吟唱,有人認為普通話更好。他認為如果沒有特別的場域要求,其實用自己最自然的聲音朗讀即可。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能找一本講古詩詞格律的書(如王力的《詩詞格律》)讀一讀,了解這方面的一些常識,對自己的誦讀一定大有幫助。

  另外,黃榮華說,幼兒、少兒、初中之前的孩子,適合讀一些形象感更強的古詩詞,如《詩經》、唐詩、宋詞和少量的《論語》中與生活聯繫較緊密較淺白的名句。「古代的啟蒙讀本『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不能直接拿來作為今天孩子的啟蒙讀本。」

  連結

  黃榮華,1962年出生於九江修水,曾就讀於九江師專,1984年7月-1988年6月任教於小鬥嶺中學,之後到河南、上海工作。現任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首批正高級教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在京發布
    本報訊 (記者李子木)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進行闡述研究,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核心價值,包括《仁愛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正式出版發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 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據介紹,《讀本》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由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任課題主持人、總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樓宇烈、張豈之等文化名家特為《讀本》作序。8月15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 潼關縣舉辦《詠潼關古詩詞選讀》讀本進校園發放儀式
    9月30日,《詠潼關古詩詞選讀》讀本發放儀式在城關一中舉行。潼關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呂智勇,縣人大常委委會副主任燕崇斌、縣政協副主席趙慰,教育局局長劉向榮、縣政府督導室主任李拽牢出席。全縣中小學校長、城關一中、北極小學師生代表500餘人參加發放儀式,教育局長劉向榮主持儀式。
  • 北京市特級教師王文麗: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六個建議
    3月30日,北京市特級教師王文麗作客一起教育科技攜手學習強國、央視頻打造的「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與全國的教師分享她對於統編教材小學古詩詞教學的一些看法。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中最閃耀的部分之一,在語文教學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對於小學老師來說如何科學的開展古詩詞教學?
  • 古詩詞取名比較古典有詩意,出自詩句的男孩名字推薦
    古詩詞的文化精髓便是在於詩句中所抒發的情懷,並且很多好聽富有詩意的男孩名字便是出自於那些優美的詩句中,如: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青年作家郭敬明,「敬明」取字《魯頌·泮水》「穆穆魯侯,敬明其德。」詩句當中,還想要參考更多的詩句取名男孩名字的家長們,不妨看看小編整理的詩句取名男孩名字。
  • 特級教師黃榮華:傳統文化教育應超越功利實現審美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黃榮華說話直截了當,「從這麼多成年人和孩子對武亦姝等人的『追星』熱情來看,他們內心對詩詞的渴求並沒有得到滿足,上升空間很大。」十餘年來,上海復旦附中一直探索古詩文課堂教學。「走得好辛苦!」黃榮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學深有體會: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下,古詩文多被視為「語言材料」,學生們只是機械記憶與練習,背離了其作為「文學」和「文化」的本質。
  • 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課本中培養中小學生詩詞「童子功」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接龍,在趣味誦讀中,孩子們自然愛上了經典誦讀。  一年級背《三字經》,二年級讀《弟子規》,三、四、五年級背的是《唐詩》、《宋詞》和《論語》。陳愛君、陸冬梅、彭雪琴老師編寫了校本低年級《經典誦讀校園讀本》,帶領學生天天吟誦。有的詩句難以理解,如何讓孩子樂於誦讀?在各班推廣時,對讀、賽讀、背誦擂臺賽等各種趣味誦讀形式豐富多彩。
  •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若丟失古詩詞特定音律音韻,很可惜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鎖金新村第一小學校長曹海永告訴記者,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和杜牧的《山行》都是小學生必背古詩,杜牧的《過華清宮》雖然不是必背古詩,但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是名句,很多老師都會向孩子介紹,也是學生們應該掌握的千古名篇。曹校長說,這次引起熱議的幾個字的讀音,主要分歧在到底讀古音還是讀今音,表示的意義是不是有差別。
  • 四川省南充龍門中學校本課程榮獲南充市中華文化優秀校本課程讀本...
    在日前公布的南充市中華文化優秀校本課程讀本評選結果中,四川省南充龍門中學報送的《四季歌》《浸潤中華文化 傳承民族精神》兩個校本課程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其中《四季歌》被擇優推薦參加四川省中華文化優秀校本課程讀本評選推廣活動。
  • 那些驚豔了我們的古詩詞
    就我而言,我認為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無一不浸染著詩詞的氣息,我學習漢語言文學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我們大美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我相信這是任何一種語言也無法做到的,即使翻譯也無此韻味。從小到大見過了許多那些驚豔了時光的古詩詞。
  • 王立群:大陸與臺灣相比 缺少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
    [摘要]大陸的傳統文化教育,缺少一套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一以貫之的系統性讀本,這就和臺灣等地拉開了距離。 而且,相比於我此前錄過的演講式的《百家講壇》,這類節目的觀眾參與性更強,海選、導師制等娛樂化手段的引入,也讓傳統文化輕盈、活潑起來,加強了觀賞性。這種互動,有利於普及傳統文化。我很高興得知,看了這類節目後,有人開始讀《史記》了,有人「撿起」了學生時代痴迷過的古詩詞,這便是文化傳播的帶動效果。這類節目還有一個意義在於,它像一個放大鏡,讓人們看到當下社會成員的傳統文化素養到底是什麼狀況。
  • 關於編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讀本的幾點思考
    作為專業教育出版社編輯,我們不僅要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要肩負起向青少年推介、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版使命。本文僅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讀物《漢字風雲會 有趣的漢字王國》為例,談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讀本編輯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讀本的思想性。
  • 別人家的老師,畢業贈言堪比「古詩詞大會」...
    小編只能默默地送上同情,各位家長,稍安勿躁,來看看別人家的老師是如何用「詩情畫意」徵服畢業孩子的心。這兩天,揚州汶河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用古詩詞為畢業生「私人定製」送別贈言製作微信推送火了,不少網友感慨,妥妥的別人家的老師,才華橫溢還顏值高,這樣的老師給我來一打。
  • 建立系統,抓住規律,《初中古詩文通識讀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科學研究院特聘專家、華樾教育研究院圖書編輯部質檢主任張勝強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很多經典課文回歸,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減少,這就對課程改革中的傳統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孩子們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疏離感,成為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
  • 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上篇)古詩詞詩句欣賞
    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上篇)●南郭居士中華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在這個詩的王國,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千千萬萬,雖然因種種原因失傳了許多,但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
  • 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關於古詩詞詩句的欣賞
    在這個詩的王國,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千千萬萬,雖然因種種原因失傳了許多,但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而關於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這個問題,如果回答要全面一些,我想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詩句;第二是如何解析一首完整的古詩詞;第三是如何解析某個作者的古詩詞。
  • 傳統文化教育應超越功利實現審美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黃榮華說話直截了當,「從這麼多成年人和孩子對武亦姝等人的『追星』熱情來看,他們內心對詩詞的渴求並沒有得到滿足,上升空間很大。」  十餘年來,上海復旦附中一直探索古詩文課堂教學。「走得好辛苦!」黃榮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學深有體會: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下,古詩文多被視為「語言材料」,學生們只是機械記憶與練習,背離了其作為「文學」和「文化」的本質。
  • 桂城周結華名園長工作室出版2套幼兒讀本,踐行美育教育!
    當日,桂城街道周結華名園長工作室正式出版《悅佛山最嶺南—嶺南文化幼兒讀本》和《童心悅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兒讀本》,將藉助嶺南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孩子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踐行美育教育。桂城街道周結華名園長工作室主持人、南海區機關第二幼兒園園長周結華表示,佛山擁有美食、陶塑、功夫、粵劇、醒獅、剪紙等傳統嶺南文化,而嶺南文化幼兒讀本系列的出版為各幼兒園開展嶺南文化課程實踐提供指引與幫助。
  • 【人物名片】童話教育點亮鄉村夢想——記著名特級教師、金近小學...
    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近小學校長何夏壽收到湖南春暉學院的邀請,邀他去湖南參加全國兒童文學研討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文老師開出一節童話教學課。  為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何夏壽還帶領學校20位語文老師,編寫了全套六冊《童話》教材,其中一冊入選餘秋雨任總編的義務教育課外讀本《語文新天地》。就像金近童話裡那條執著和自信的小鯉魚勇往直前,何夏壽數十年一以貫之,從童話教學到童話教育再到童話課程,給金近小學打造出一張亮閃閃的名片。
  • 16歲才女驚豔「詩詞大會」圈粉無數,可語文老師卻...
    她不僅字寫得好,言談間儘是對古詩詞的喜愛,是一位可愛的、身高一米八的學霸。她的一名同學稱,武亦姝在該節目中背誦的帶「月」字詩句,大多出自該校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面對讚譽,這套校本教材的主編之一、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卻表達了對當下古詩文教育的擔憂。他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坦言,武亦姝只是個例,更多的與她個人愛好和積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