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上篇)
●南郭居士
中華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在這個詩的王國,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千千萬萬,雖然因種種原因失傳了許多,但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
而關於如何欣賞和解析古詩詞這個問題,如果回答要全面一些,我想至少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詩句;第二是如何解析一首完整的古詩詞;第三是如何解析某個作者的古詩詞。因此我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來講,下面是第一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如何欣賞古詩詞中的詩句?
欣賞古詩句,又包括一般古詩句和古詩詞中的名句兩種。我們分開來講。
一、一般古詩句欣賞
一般古詩句也就是有欣賞價值或者還沒有成為著名詩句的一類詩句。每一個詩句都是作者的心血凝結而成,我們去解析、挖掘和欣賞,是對作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肯定,其實,這個句子也許就是好句或妙句,甚至就是將來的名句。由於這類詩句的內容非常廣泛,來源和出處都不盡相同,因此也無法籠統的來講,下面我通過三個具體例子,為我們傳遞幾種解析的思路。
首先來看頭條問答中一個讀者提出的問題:「土厚千祥翠,地靈百瑞生」是什麼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土厚千祥翠,地靈百瑞生。」字面上看作者是想表達一種百瑞祥和的景象,以表明一方厚土人傑地靈,萬物祥瑞。
從平仄分析,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顯然「地靈百瑞生」孤平了,因此排除了格律詩。
從對仗看,這應該是一幅對聯,按對聯講,這是一幅祥瑞之聯,平仄如果不考慮孤平的話,也是可以的,適合大多數場合使用,意思也很明顯,只是對仗上看也不是太工整,即「翠」對「生」,一個形容詞,一個動詞。如果要求不高,還是可以用。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首詩中的句子。但也只能是古風中的句子了,然而「土厚千祥翠」這句,總是有點彆扭,還是這個「翠」字,和千祥組合在一起,就很難解釋,除非牽強附會了,比如用「翠千祥」理解。
總之,這句詩雖然字面非常祥瑞,但前句意思牽強,後句孤平,不能算是好詩,除非「千祥翠」有出處或典故。不過筆者覺得,如果把這個「翠」改為另一個「萃」,似乎這句詩就合理了!
接著我們再來看兩句(或一首)詩,這是微博中一個微友提出的,他問「母腹租十月,骨肉借七斤。易了千金債,難報賜身恩。」算不算好詩?
在筆者看來,這首詩從立意構思方面還是不錯的,前三句都用了數詞,能看出作者是用心寫了的。
該詩從體裁上講是古體詩,即古風,押新韻「九文」韻,前兩句應用了對仗。意思簡明,過渡自然,句句都有份量。因此從文學角度講也是不錯的。但不知道這是組詩中的一部分還是古風中的一部分,或者是獨立的一首詩,因此這裡作了籠統的解答。
當然把生身養育之恩描寫為一場交易,這在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上是難以接受的,但作為作者的觀點是可以保留的,誰又能用世人的想法去左右個人的看法和感受呢?
最後我們再來欣賞《龍沙吟》中的一句詩。「六十四屯遺蹟在,何人復我大江東?」這一聲慨然長嘆,曾讓多少英雄和有識之士淚流滿襟。《龍沙吟》大約作於1908年春-1909年秋,是寫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庚子俄難」,沙俄侵略者血洗海蘭泡、火燒大黑河屯,將江東六十四屯中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強行趕至黑龍江中殺害的歷史。
這句是邊瑾《龍沙吟》七絕四首組詩第一首中的詩句。第一首全詩為:
龍江萬裡戍樓空,斑點離離塞草紅。
六十四屯遺蹟在,何人復我大江東?
該詩創作背景是在1908年春至1909年秋,璦琿副都統姚福升為索還「庚子俄難」被沙俄霸佔的中國江東六十四屯,曾數次照會、兩次面晤俄國官員,並幾次報黑龍江行省轉請清政府核辦。同時他還兩次派人去黑龍江左岸,調查六十四屯情況。但由於清朝政府軟弱無能,索還未能實現。同一時期,邊塞詩人邊瑾就寫下這組膾炙人口、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著名詩篇。
這首為平起首句押韻式的七絕。作者面對黑龍江邊空空的戍樓,望著泛紅的離離塞草,想起曾經鮮血染紅的江東六十四屯,發出震撼天地的悲號和吶喊!
二、古詩詞名句欣賞
如何賞析古詩詞中的名句呢?我們要對古詩詞中的名句進行賞析,首先就要了解和說明該句的出處,文體,然後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這樣才能保證解讀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大方向錯了,後面的解釋便全是無用功。
具體賞析中還要考慮研究作者創作時的境遇、心情等等,不能就詩論詩,任何詩句都包涵作者的主觀思想和文化修養,以及詩人的性格和學識等,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血有肉,才更貼近真實。
接下來就要根據古詩詞的特點進行具體解析,古詩詞一般由三個內容組成:(一)、意境 (二)、語言 (三)、形式。詩詞具有凝練、抒情、篇幅短小而又豐富的特點,因此既要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又要靠自己去領悟和想像,甚而體味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奧妙。
比如解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先要交代該句出自《詩經》中的《國風·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第一首詩中的句子,然後說明它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通常被認為是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再對詩句做詳細解釋和總結。
再比如,如何對「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解析。首先說明,句出唐代詩人王昌齡一組邊塞詩《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由於是七言絕句,較短,若篇幅不限,就有必要把全詩展示,然後交代主題。它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的願望。而本句從描寫景物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邊關的蒼涼景象。如果想拓展,還可以對詩句的結構和平仄進行分解。最後結合歷史和人文展開論述。
古詩詞名句非常多而精彩,我們賞析時要弄清楚句子出處的文體,否則會搞出笑話。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出自(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屬於古體詩(古風)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出自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格律詩中絕句體裁。「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 (宋·辛棄疾·青玉案),屬於古詩詞中的格律詞。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則出自(清·林則徐·對聯),但網上有些標明是鄭板橋的對聯,如果有興趣,則可以對出處做明確說明。
當然,說了這麼多,也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寫作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不必拘泥於任何一種格式,這些權作古詩句欣賞的一種意見和方法,供大家交流探討。
下一講的內容是如何解析一首完整的古詩詞,請大家繼續關注「炎黃詩詞」公眾號,大力推廣和普及中華詩詞文化是筆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