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樓盤到文化村演變 萬科良渚:百億投入九年收回

2020-12-09 中證網

  萬科良渚:百億投入九年收回

  在特色小鎮興起的浙江省,由萬科主導的良渚文化村已成為開發商主導的特色小鎮建設樣本。這個已經開發培育17年的項目,從最初的遠郊旅遊大盤逐漸發展成為居住和產業融合的特色小鎮,在文創、旅遊、養老、教育等產業導入上初具規模,為當地帶來了就業和稅收。然而作為開發商主導的特色小鎮項目,良渚文化村仍然未能擺脫「地產化」,萬科來自於文化村的營收更多的依然依靠銷售樓盤。此外,前期開發以及後期運營中大量持續性的資金投入、產業與居住的深層次融合也一直考驗著特色小鎮開發路上的萬科。

  演變:從樓盤到文化村

  距離杭州市中心16公裡的良渚文化村是已被打造17年的項目,在「特色小鎮」的概念興起前,這裡被定位於一個純粹以生態、觀景、人文名勝、休閒遊樂與人居為定位的功能完整、形態豐富的城鎮,而在萬科內部,良渚文化村也已經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房地產項目,「良渚文化村是一塊試驗田,對萬科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萬科在全國,這樣的項目也是惟一的」。萬科董事會主席、總裁鬱亮曾經對外表示,萬科提出的「三好理念」——好房子、好服務、好鄰居,在良渚文化村裡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實際上,萬科良渚文化村在誕生之初並沒有賦予如此多的意義,它只是一個普通的房地產大盤,由南都房地產集團於2000年啟動,2006年萬科併購南都後接手,對良渚進行了「城市配套服務商」試驗田的打造。例如,在良渚村內執行了醫療、教育、宗教、交通等職能,興建了學校、教堂、寺廟、圖書館等一批公共設施,開通往返城區的業主班車,同時還組織發起社區文明公約《村民公約》。這些元素,為良渚文化村打上了「理想宜居」的標籤。作為一個房地產項目,截至2016年8月,良渚文化村共交付1萬餘戶,常住6600餘戶,入住率超60%。

  萬科良渚文化村發展成為現在的模樣,並非都在萬科的設想之內,而是在項目銷售的過程中逐漸培育起來的,2011-2014年間任良渚文化村助理總經理一職的沈毅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開發商最早的時候儘管規劃了小鎮,但是起步往往是住宅,並且配套了一些社區商業。慢慢交付了2000多套房子後,發現根本沒辦法居住,居民反映的包括交通、醫療、教育、吃飯等配套問題,在解決的時候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良渚文化村。也正因此,沈毅晗認為新型城鎮化是一個複雜的命題,要解決住的問題,也要解決住的配套問題。

  產業2.0:人居產業5:5

  不過,和房地產項目單純強調宜居不同的是,特色小鎮在建設中更加注重通過產業聚集,融產業、旅遊、社區、人文功能於一體,以生態文明的理念推動人口城鎮化、優化人口結構的同時促進房地產、金融、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產業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萬科良渚文化村已形成了四大產業基礎,即文創、教育、養老、旅遊。年產值4.4億元的玉鳥流蘇創意產業園一期和正在規劃的二期,加上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的輔助,構成了文創產業;旅遊產業的年產值也實現了過億元,預計今年接待遊客數量將達到60萬元,文化村中以良渚博物院為中心的區域已在2012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良渚文化村還打造了以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民辦)、萬科學習中心、萬科假日營地、良渚國際藝術學院等為核心的教育產業;以隨園為核心的養老產業在良渚文化村已經進入了第八年。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良渚文化村文創、教育、養老、旅遊四大產業已累計投資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000個,整個良渚文化村年產值達到16億元 。而在此基礎上,萬科良渚文化村在產業升級上也已形成了基本的思路。

  目前這項重任主要有三個抓手,第一個抓手是杭州萬科在距離良渚文化村2-3公裡外新增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用地,25萬方體量中有5萬-6萬方為產業用地。目前是以劇院和文創產業為主的定位和規劃。這也是良渚文化村產業2.0的橋頭堡;第二個抓手是玉鳥流蘇二期,玉鳥流蘇一期是文創園,已入駐翻翻動漫等多家文創企業;良渚產業的第三個抓手是把旅居業務線做完整。旅遊本身也是產業,良渚旅遊有一個單獨的事業部——旅居事業部。

  「我們之前看到的小鎮中比較合理的產業比例是在30%-40%之間,人居比例在40%-50%之間,公建配套比例在10%-20%之間,這個比例是比較合適的。但良渚文化村此前人居比例偏高了,佔了65%,其他是35%。未來我們把其他補上以後,慢慢會變成五五的概念。如果人居比例達不到40%-50%之間,意味著產業所吸納的就業人員將無法在這個小鎮擁有生活,那對小鎮後續的發展也會有所影響。」良渚文化村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介紹。

  運營:九年後才實現正現金流

  高力國際一份關於特色小鎮的調研報告顯示,傳統地產運營商由於缺少產業運營經驗,一般都難以對產業進行深入系統的設計和定位,特別是難以對特定產業上下遊環節進行細緻的考量。但良好的產業基礎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初始驅動力,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靠產業的導入來帶動產業結構的形成,從而實現小鎮的空間結構、社會結構融合。

  在開發商缺少產業導入經驗的同時,需要長期、大量資金投入的特色小鎮也考驗著推崇快周轉的開發商的資金承受力。沈毅晗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良渚文化村於2000年拿地,2002年正式開發。「萬科從未仔細算過單個小鎮的投資回報帳,不過肯定已經超過100億元了。」

  至於營收,他表示良渚文化村在2009年,也就是拿地後的第九年才開始逐步實現正現金流,11年後實現盈利。不過即便實現盈利,主要靠的還是房地產銷售,至於後期導入的旅遊、文創等產業的貢獻只佔小比例。

  「為了導入產業,良渚文化村在2004年啟動酒店項目,2008年先後開設博物館與創意園區,2009年設立學校、醫院等。我們的小鎮也有產業,但是目前還是以房地產業為主,2016年才開始向旅遊、教育、文化等轉型。」沈毅晗如是介紹。而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開發還將是主要貢獻力量。「現在看來已經完全是利潤了,因為後續有100多億元的銷售額,而且周邊也在持續拿地、布局和開發。」

  先開發後導產業、先賣樓後靠產業,這也是目前以開發商為主導的特色小鎮的運營模式雛形。

  沈毅晗介紹,小鎮的先導產業建設需要大量的現金流,只有房地產才能帶來快速現金周轉,一般來講,多數開發商出售樓盤、收回現金流後,才開始進行項目的配套建設。因此沈毅晗認為投資收益周期長的特色小鎮,若沒有考慮清楚,開發商是很難熬過的。「企業都是靠資本來推動,什麼樣的資本能熬十年不賺錢?地產類小鎮的開發模式並沒有成熟。」

  待解題:解套開發商和解決更多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萬科「城市配套服務商」試驗田的良渚文化村在萬科內部至今沒有得到複製,在沈毅晗看來不可複製的原因在於投入收益周期長,另外,在良渚文化村的管理和運營上,還有很多未解之題,例如,公共職能開發商需履行多久?開發商撤退後,又應該由誰來接替?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王晨指出,在特色小鎮的「小鎮」方面,應注意到小鎮的城鎮功能完備性,除產業功能、旅遊設施外,應具備居住及其他城鎮配套的自我滿足。特色小鎮中應有真正的原居民,同時能留住外來訪客7×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停留,換句話說,除了產業特色外,居住特性也是小鎮需要具備的。

  由於良渚文化村是由遠郊樓盤起步,在開發之初遠郊的政府行政職能和項目開發水平沒有得到匹配,例如小鎮在行政區劃下可能僅屬於縣政府,甚至鄉政府,而後者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套不足以支撐特色小鎮的運營,需要有專門的團隊來運營。因此,從交通到醫療,從教育到安保,再到良渚文化村有名的《村民公約》都是由萬科來主導完成。這也意味著龐大的公共服務支出也都是由萬科自己來承擔。

  「在解決諸多民生問題上,政府和開發商應該共同介入,但是這一步卻舉步維艱。」沈毅晗如是坦言。不過,萬科也在嘗試逐漸放手。據悉,2014年起萬科開始逐漸降低在公共服務上的投入,「因為政府來接手公共服務職能還有一個過程,但開發商已經承擔了,而且做得不錯,所以現在處在一個交接期,但居民總是希望有更好的服務。」沈毅晗介紹。

  除解決「宜居」問題外,「產業導入」也是擺在開發商面前的難題之一。萬科雖然目前已在文創、教育、養老、旅遊四大產業上有了基礎,但是在初期也碰過壁。沈毅晗著有《走進夢想小鎮》一書,他在該書中提到2012年萬科曾啟動良渚文化村內的新街坊招商,但到場80多商戶沒有一家最終在此開店。有商家表示,村內人流量太少,開不起來。最終,很多店鋪都租給了當地居民開設,到後期入住率高了才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如何通過產業的導入為當地帶來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及吸引人居住,從而進一步為當地帶來納稅也是特色小鎮可持續性的標誌,若只依靠「流動人口」很難擁有持續性的發展。這就要求小鎮的就業人口和常住人口要相互平衡。

  據悉,良渚文化村還有1.5萬套,未來仍有5000餘套的開發任務。到2022年,良渚要入住4萬-5萬人。常住人口的不斷增加也對良渚的產業導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實更多人的就業,讓小鎮擁有自我造血的功能,這是擺在良渚文化村面前的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 阿茹汗

  ·國內外同類樣本·

  上海

  綠地花橋產業小鎮

  花橋位於崑山市的最東端,素有「江蘇東大門、上海後花園」之稱,距離上海虹橋機場20公裡,距離上海市中心30公裡。

  2003年,已開啟「全國化戰略」大幕的綠地,將目光瞄向了上海的近鄰花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是綠地選擇花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地開發能夠相對容易地被上海居民所接受,同時也利於花橋經濟和城市建設能力的提升,符合當地政府對發展的要求,目前,花橋成功承接了上海的人口和產業溢出效應,加上花橋政府的政策引導,許多企業選擇花橋作為總部基地,鑫苑、萬科、融創、新城、象嶼等房企也紛紛進駐。

  貴州

  安順西秀區舊州鎮

  舊州地處黔中腹地,始建於1351年,距省會貴陽80公裡,距安順市區37公裡,全鎮總面積116平方公裡,總人口4.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38.1%,平均海拔1356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為100%。過去,舊州鎮是以種植、養殖和加工為主的農業鄉鎮,當地政府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照「鎮在山中、山在綠中、山環水繞、人行景中」的規劃布局和發展理念,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工作,培育了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一個4A級國家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兩個特色觀光農業示範區。2015年接待遊客總人數近4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3億元。

相關焦點

  • 萬科·良渚文化村,一個夢想居住的地方
    【樓盤資料】【業主家園】【萬科體驗第二站:良渚文化村,理想小鎮的夢工場】  在悉心釀造生活價值的同時,萬科·良渚文化村同樣秉承了萬科地產一貫堅持的創新、精細的產品打磨態度,以不同面積段豐盛的姿態,滲入萬科·良渚文化村的日常生活。
  • 萬科良渚文化村七賢郡二期逆市飛揚 加推再度熱銷
    萬元超配盤超越想像,90㎡裝修住萬科深入人心九開九罄、年銷1400餘套,七賢郡的神盤之路一路向上,築就傳奇!其罕有的萬元「超配」大盤、90㎡裝修住萬科的讚譽交相輝映,已然形成價值口碑,釋放強大的熱銷能量。
  • 萬科良渚文化村:歸屬感的生成(圖)
    本報記者 荊寶潔 杭州報導  俞龍雲拖著些許疲憊的身體從機場走出,踏入了一輛計程車,行至公司門口取到自己的車。秋夜細雨敲打在玻璃上,想起萬科·良渚文化村的家,溫暖立刻驅走寒意。談及良渚文化村,俞開玩笑說,「大多數住在村裡的人估計都有點輕度自戀傾向,估計他們都會說好。」  「輕度自戀症候群」  70多歲的「海老大」本名趙丹涯,是小區網上論壇的活躍分子,是良渚文化村竹徑茶語的業主,也是俞的鄰居。  「六七年前,身攥幾個閒錢在杭城各個樓盤遊逛,目的倒並不一定要買房,而是為了消磨時光。
  • 萬科·良渚文化村精工別墅首發作品
    位處良渚文化村這片優沃的土地之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近5000畝自然山水、大良渚6大成熟都市配套、私家雙會所匯聚一堂,成為杭州稀缺的城市宜居別墅。  堂前所處的良渚文化村,教育、醫療、商業、文化、休閒、交通六大配套體系已經全面落成,各種配套資源已經相當完善。居住在堂前,良渚博物院、美麗洲堂、春漫裡商業中心、良渚君瀾度假酒店、良渚食街等優質資源配套,以及公望會陽光會所私屬雙會所服務,幾乎可以滿足生活的一切需求。同時從堂前出發,經古墩路只需半個小時就能到達主城區,地鐵二號線的規劃建設,更是增強了它與主城區的無縫連接。
  • 萬科打造杭州「良渚文化村」 社區商業或為下一個「藍海」
    如今,萬科集團規模最大的項目,杭州萬科十年精心耕耘作品——良渚文化村,也渴求讓商業回歸生活。上周五,一場「萬科良渚文化村商業價值體驗暨春漫裡招商大會」開幕,近百名國內知名商家參與本次活動,杭州萬科商業與配套管理部助理總經理沈毅晗,與商家共同探討社區商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及潛在價值。
  • 萬科良渚文化村的「老么」,會長歪嗎?
    在萬科良渚文化村整體規劃中,萬科縵雲坊應該是整片「萬科家族」中的老么。 周圍的「兄弟姐妹」早已長成,大部住宅已有業主入住,縵雲坊則被包裹在幾個樓盤之間。 這片區域有多個樓盤聚集,總面積實在太大。入口有點難找……我去了兩次才找到……
  • 業主裘維維的良渚文化村夢想
    但購房者們有所不知的是,每日化身為房產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的她,還有著另一個身份——萬科良渚文化村業主。  在裘維維眼中,坐擁天然環境、成熟配套且自成一體的良渚文化村,是一個「難以複製的項目」。在入住良渚文化村之後,裘維維對於這個小鎮的感情也在進一步加深,「不需要很多理由,只是喜歡,再加上有這個購買能力,就值得擁有。」
  • 綠城高管集體參觀萬科良渚文化村的背後
    當地產大佬、綠城老闆宋衛平踏上萬科的地盤,參觀萬科人引以為傲的良渚文化村時,哪怕他一句話不說,也足以惹人浮想聯翩。  浙江在線06月06日訊地產江湖,盛產傳奇和故事。當地產大佬、綠城老闆宋衛平踏上萬科的地盤,參觀萬科人引以為傲的良渚文化村時,哪怕他一句話不說,也足以惹人浮想聯翩。
  • 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文化藝術中心」項目開建
    建築對話自然藝術傳衍文明   萬科·良渚文化村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典禮盛大舉行   5月10日,萬科·良渚文化村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典禮盛大舉行,來自杭州市餘杭區相關政府領導、杭州萬科高層,共同見證文化藝術中心的開工奠基儀式。
  • 良渚申遺背後,杭州萬科自我突破的樣本
    以往,市場和行業對萬科杭州的印象,源自於良渚文化村,卻停留於住宅人居的傳統標籤。但實際上,在剛剛開放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萬科打造了國內首個國家考古公園內的公益閱讀空間「莫角書院」。該書院由萬科杭州旗下大屋頂文化與良渚遺址管理與保護委員會合作共建,後續還會通過展、演、書等各類形式增進公眾對良渚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 「三好四有社區」良渚文化村的「雙料」冠軍如何煉成?
    作為萬科在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萬科良渚文化村歷經12年的發展如今已進入成熟期。不同於其他項目的是這個「小鎮」地默默耕耘,不斷推陳出新。而今,「小鎮」的配套還在不斷升級著。  如果說,萬科成就了良渚文化村,那麼良渚文化村同樣也成就了萬科。
  • 獨家|良渚之後 萬科文化村2.0版本的拓地標準是?
    萬科對崇禮新城的介入,遠超單純地產項目的影響力:崇禮新城4平方公裡的土地擬由萬科整體投資開發,這也可以解釋萬科對崇禮的重視。  2000年,良渚文化村在杭州西北端落地生根,2019年,萬科把自己的第二座文化村珍而重之地放在眉山。19年間,萬科在思考什麼?新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如何揚長避短?要理解眉州文化村聚落,離不開1.0版本的良渚文化村。
  • 一場持續20年的"未來社區"試驗——萬科良渚文化村的探索與實踐
    因為這個大寫的「人」字,良渚文化村俘獲了一眾「粉絲」。  2006年,萬科與南都開展戰略合作,同時獲取了良渚文化村項目,並保留了原班人馬,延續了總體規劃。坊間傳聞,當年王石就是因為太鍾情文化村,才收購了南都。王石在為一本良渚文化村專著作序時寫道:「有一段時間,要是到杭州,我必去良渚文化村。第一天在西湖劃完船,晚上住在良渚君瀾酒店。
  • 攜手孟關良 良渚文化村成立首個社區皮划艇俱樂部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7月8日消息 7月8日,奧運冠軍孟關良攜手萬科·良渚文化村,啟動中國首個以奧運冠軍命名的社區皮划艇俱樂部。中國國家賽艇隊、浙江水上運動中心領導,以及浙江萬科南都房地產有限公司高層等嘉賓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 萬科:迪士尼首入杭州社區,米奇米妮驚喜現身良渚文化村
    這次,陪伴大家長大的 「好朋友」——米奇和米妮從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出發,來到了萬科杭州良渚文化村「奇妙家年華」現場,與村民們一起共度一段美好時光。這也是米奇、米妮首次來到杭州社區,帶來迪士尼奇妙體驗!  在這次萬科良渚文化村20周年「奇妙家年華」杭州站中,米奇和米妮將驚喜現身,參加奇妙的萬科社區巡遊。在巡遊中,村民們看到米奇、米妮乘坐領航車,熱情洋溢、元氣滿滿。
  • 良渚文化村「去萬科化」
    萬科良渚文化村有部分區域在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區範圍內,因此,它也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考察的其中一站。大屋頂文化負責人、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又名大屋頂)館長張炎表示:考察總共七天,其中有一天在良渚文化村,與遺址保護區的居民舉辦利益相關者座談會,觀看社區居民組織的演出,教村民跳家鄉的舞蹈,還逛了我們的村民集市,文化村村民的幸福感應該給了她比較深的印象。
  • 西房萬科良渚古城項目怎麼樣 西房萬科良渚古城項目價格
    杭州西房萬科良渚古城項目售樓諮詢電話:未知杭州西房萬科良渚古城項目是杭州餘杭的新樓盤, 開發商杭州嘉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西房萬科良渚古城項目花園洋房產權為70年,聯排產權為70年,疊拼產權為70年, 開盤時間待定, 價格待定。
  • 良渚文化村20周年文化周,米奇米妮空降奇妙家年華!
    沒錯,昨天下午,良渚文化村的村民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奇妙家年華。 △奇妙家年華今年十月,正逢良渚文化村開發建設20周年,萬科杭州特此舉辦良渚文化村二十周年「文化周」活動。就在活動首日,也就是昨天,萬科杭州公司首次攜手迪士尼IP打造奇妙家年華,米奇米妮作為特別來賓與村民們一起開啟一場奇妙的萬科社區巡遊。
  • 萬科良渚特色小鎮如何做產業
    杭州萬科資深副總經理、良渚文化村項目董事長陳軍接受網易房產採訪時,道出萬科在這個項目中提出產業2.0的考量。「從小鎮規模、體量、發展講,文化村目前有超過2萬的常住人口,土地就五千多畝地,我們急需更深入地發展產業;從小鎮內部驅動力和未來的發展講,我們也急需更加體系化的產業。未來良渚的產業怎麼樣發展,這牽涉到小鎮的生命。」
  • 良渚文化村何以打動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
    【萬科良渚文化村·柳映坊】【萬科良渚文化村·探梅裡】【萬科良渚文化村·郡西別墅】  原研哉理想中的居住狀態是怎樣的?  自然和科技無邊界的和諧一致  「科技再好最終還是歸於自然!」而到了21世紀應該積極去改變這種開發的方式,要與自然進行友好的相處溝通,改變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的同時,與自然融合在一起,達到自然和科技無邊界的和諧一致。  而這一點也和良渚文化村的開發理念不謀而合,萬科方面也表示,良渚文化村還將進行十年、二十年的開發,希望原研哉能前來指導。原研哉則表示,他理想中的居住希望在良渚進行試驗,以更高的高度去看待文化村這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