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陳皇后,即我們熟知的陳阿嬌,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一生起伏跌宕,從榮寵至極,到悽冷地老去,冰魂素魄在愛情的迷途中漸漸走向人間深淵。她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金屋藏嬌」「長門買賦」等千古傳唱的歷史典故,也為千萬女性的愛情敲響了警鐘。
李白借用樂府古題,寫下《妾薄命》。言語奇妙,氣韻天成。樸素自然,卻質感飽滿。原來,帝後柔情終究是一場夢!陳阿嬌從得寵到失寵,演繹了封建社會帝王室后妃的悲劇一生。
妾薄命李白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1.金屋承諾,至尊榮寵
陳皇后出身豪門貴胄。祖父是西漢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父親陳午襲爵,母親是赫赫有名的館陶大長公主劉嫖。竇太后是其外祖母,漢景帝是其親舅舅。一出生便是眾星捧月,被視若掌上明珠。
而劉徹,自幼聰穎。景帝深愛有加,於是打破世俗舊例,在立太子的同時,封了年僅四歲的劉徹為膠東王。但其光芒終究還是亞於了太子劉榮,利慾薰心的館陶長公主,一心想將自己的女兒嫁與未來執掌天下的太子。而太子劉榮之母慄姬,因館陶長公主長期向景帝進獻美人,而一直怨恨在心,所以拒絕了館陶的提親。
那日,館陶公主見到劉徹便問他,「長大了要討媳婦,你覺得陳阿嬌好不好?」劉徹看看旁邊點頭默許的母親,信誓旦旦而言道:「若能娶阿嬌為妻子,一定為她造一座金屋子」。這便是成語「金屋藏嬌」的來由。
一個四歲的男孩兒,純真與清澈的眼神中只有面前這位姑娘的嬌美面容,他願意將最珍貴的東西給予她。而這一句話的分量,金屋的許諾,讓館陶公主徹底改變了決心,而把目光投向了這位四歲便封王的劉徹身上,其母王夫人也爽快地答應了婚約。後來在館陶和王夫人的共同策劃下,太子劉榮被廢,而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即是日後的漢武帝。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因為這一句金屋承諾,因為陳阿嬌和館陶公主,才有了名垂千古的漢武大帝。劉徹將全部的情思,寄託於這個女子,並要讓她做自己唯一的帝後。榮寵至極,正如李白詩中所言:即便是阿嬌吐一口唾沫,也會隨風化為珠玉。帝後形影不離,彼此成為對方的全部。恩寵盛極,不可一世。陳阿嬌也時時處處維護著漢武帝劉徹,他們情之所鍾,愛之如狂。
2.貴無常尊,妒而生恨
都說「貴無常尊」「盛極必衰」,當漢武帝劉徹在平陽公主的府上,遇到了溫婉體貼、貌美嬌柔、賢淑謙卑的衛子夫時,便註定了這對帝王夫婦的愛情將要走向末路。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當陳阿嬌聽聞衛子夫入宮,並得到了天子的垂愛臨幸,而自己空蕩蕩的椒房,卻始終等不到劉徹的身影。從此她開始變得善妒,再沒有當年的直率和可愛。還多次以命相逼,讓漢武帝越來越心生厭煩,而漸行漸遠。
《史記》:「陳後太驕。」
就這樣失寵了的陳阿嬌,內心非常不甘。為了奪寵,不惜在宮中施巫術媚道,迷惑君主,而觸犯宮規之大忌。念於舊情,劉徹雖未降罪於她,卻下了一道策書,將陳阿嬌做了十一年的皇后之位就此廢黜。
策書:「皇后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於他人,無法承受天命。應當交回皇后的璽綬,離開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史記》記載:陳皇后施用婦人媚道,事情被發覺後,漢武帝廢陳皇后。《漢書》記載:陳皇后施用婦人媚道,事情被發覺後,漢武帝於元光五年深入追查此事,女巫楚服等人犯下為皇后用巫蠱之術害人的罪行,受此牽連而被誅殺者有三百多人,最終廢陳皇后。
3.長門悽冷,榮寵化為烏有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無論多少人的求情,陳阿嬌依然被送入了悽冷的長門宮。曾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皇后,如今只能孤零零的守著這荒無人煙的冷宮。她日思夜夢,可劉徹的步輦再也沒有為她而停留。
這樣的殘忍,使孤寂落寞的陳皇后,終日在長門宮以淚洗面,但她卻沒有放棄能夠復寵的任何一絲希望。不惜黃金百斤,請天下最擅長寫作的司馬相如來為其作賦一首,以求重獲漢武帝的歡心。果然,司馬相如不負所望,寫下那篇千古傳誦的《長門賦》。成語「長門買賦」也由此誕生。漢武帝讀後為之動容,但一切的曾經都回不去了。帝後間越不過的隔閡,劉徹終究還是沒能回心轉意。
正如李白此句所言:這位廢后幽禁於長門宮內,雖與帝王之宮僅有一步之遙,卻咫尺千裡,天各一方。
4.覆水難收,美色終究是空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李白用兩句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帝後終將無法重歸於好。雨散落於地之後,便不能再回到天空。水倒出後,也無法再收回杯中。曾經帝後夫婦間的情深意濃,如今卻如流水般各奔西東。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比興暗喻,在對比中闡發道理。昔日的嬌弱芙蓉,如今卻成了飄搖無根的斷根草。尊貴與不幸,就這樣在轉眼間顛覆。那些愛恨情愁,蹉跎著她跌宕的人生。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結尾這句最是發人深省,一句話總結了陳阿嬌落魄失寵之由。雖然此處是李白刻意的借古諷今,諷刺唐明皇對武惠妃的專寵。但這高級的比喻說理,也是給當今社會所有女性的警醒!
靠美色與他人相處,終究不能長久。陳阿嬌與漢武帝之間的情緣,交織於金屋的承諾與權力的支撐。當利益分解,容顏不再,又拿什麼被憐愛?陳阿嬌有高貴的出身,自幼也定少不了詩書禮樂的薰陶。並不出彩的內涵,卻更多地被其天真衝動的性格與芙蓉花般的外表所壓倒。在不理智的愛中走火入魔,覆水難收。
也許陳皇后的後半生,依舊陶醉在漢武帝那句童年的承諾裡。柔情短暫,了此一生。她從未想過:只有有趣的靈魂才能更多地保住愛情!終究這千古帝王后還是沒能逃脫了「色衰而愛馳」的宿命!
拾月文化:追隨文明光影,為您解鎖文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