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2020-12-21 和訊網

「發展普惠金融,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沿著創新道路探索,久久為功,保持定力。」——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施小純

12月16日,由和訊網舉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銀行峰會在京召開。本屆峰會以「價值、創新、責任」為議題,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施小純出席論壇,並就商業銀行責任與使命進行分享。

施小純表示,今年雖然政策未對股份行的普惠貸款增速做硬性考核要求,但中信銀行仍然通過「六統一,四集中」的頂層結構設計將普惠金融上升到戰略高度。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施小純

在他看來,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促進和穩定經濟發展,通過金融服務和產品來保民生穩就業,這和銀行自身作為商業機構追求商業利益,可持續經營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他指出,商業銀行的客戶是來自實體經濟,只有客戶好了銀行才會好。

施小純認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普惠長尾客戶,這不僅僅是政治任務。商業銀行在新經濟時代下踐行社會責任,尤其踐行與自身經營相關的普惠金融,將是商業銀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戰略和轉型方向。

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新路徑

作為國有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一直致力於貫徹和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早在2018年7月份,中信銀行就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普惠金融部,並下沉到所有的一級分行,2020年又全部推行到二級分行。總行按照「制度、流程、產品、系統、風險、品牌」六統一的原則,負責全行普惠小微貸款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

施小純介紹,普惠金融的一級部門成立至今為止,在貸款餘額發放、小微企業服務數量已經連續兩年實現翻番。

經歷高速發展之後,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銀行值得思考的方向。施小純認為,普惠金融是商業銀行調整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因此一定要契合數字經濟發展的發展節奏,保證信貸資金能夠精準滴灌實體經濟,而不能形成信貸資金空轉。

從具體業務策略角度來看,銀行要提高「四化」能力,即業務場景化、風控智能化、獲客批量化、流程自動化。同時,還要轉變原來傳統的對公信貸思維,通過科技賦能的方式試圖解決「敢貸、願貸、惠貸、能貸」的問題。

基於數字普惠金融落地實施,以及線上化的小微信貸服務創新模式,2019年度,中信銀行普惠金融法人口徑下貸款增速和增量都位列12家股份行首位,並將整體資產質量控制在相對較好的水平。在施小純看來,這其實得益於中信銀行的數位化創新。

數字經濟催生了數字資產,施小純對此提出,要為小微企業編制一張特殊的資產負債表,將數字資產和傳統資產負債表融合,來進行風險把控和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評估,這將是發展普惠金融的一條全新可行路徑。

科技賦能 破局普惠風控難

在今年「六穩」「六保」政策要求下,中小微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銀行也因此觸達了更多的長尾客戶,從而也對銀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風險控制方面,這也倒逼商業銀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防範風險的發生。

「銀行天生就是經營風險,無論是順周期還是逆周期,都要對風險保持敬畏之心,這是銀行經營的根本。」施小純表示,在今年疫情之下,銀行既不能走訪客戶,也不能現場盡調,無法與高管訪談來判斷高管團隊經營能力和還款意願。因此在風險控制方面,既要解決老問題,也要解決新問題。

施小純強調,對於操作風險和欺詐風險,其實破局之道都在於「科技賦能」。新的數字經濟時代下,可以通過多維數據交叉驗證來識別欺詐風險;通過構建全自動化線上審批機制和模型,大量杜絕「關係貸」「人情貸」,從而杜絕操作風險;通過外部數據和場景數據融合,精準客戶畫像,綜合平衡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把控信用違約和信用風險。

2020年註定讓人難忘,最後,施小純用三個詞對2020年進行總結:擁抱變化,擁抱時代的變化,監管的變化,客戶的變化;敬畏風險,任何時候做任何業務都要秉承敬畏風險的基本原則;久久為功,發展普惠金融需要中長期戰略定力,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沿著創新道路探索。

相關焦點

  • 立足新起點 共謀新發展 第十八屆中國財經風雲榜銀行峰會成功舉辦
    、齊商銀行副行長鄒倩、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施小純、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綠色金融部副處長趙建勳等嘉賓雲集,圍繞「責任、創新、價值」三大板塊進行深入交流,共話後疫情時代銀行業發展。
  • 尹優平: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最主要的載體
    來源:新浪財經12月5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出席並發表演講。尹優平尹優平表示,數字普惠金融是未來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社會最主要的一個載體。未來要在新發展階段能夠更好地運用新的發展理念儘快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格局。當然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利用了包括區塊鏈、信息技術這些高科技賦能的一些東西。
  • 全國首家直銷銀行主打智能普惠金融
    據了解,百信銀行是中信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布局,是百度公司搶佔金融科技先機的戰略舉措,是中國銀行業探索成熟業務公司制改革的試驗田。百信銀行將充分利用股東雙方的優勢,藉助中信銀行的金融風控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和線下渠道資源,結合百度公司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科技和數據雙輪驅動,打造「O+O」(線上+線下)和B+B(銀行+商業)模式的智能普惠銀行,實現與雙方股東的戰略共生和協同發展,探索「金融+網際網路」的創新之路。
  • 京東金融副總裁李尚榮:數位化時代的普惠金融新路徑
    傳統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業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獲客難、風險高、見效慢:銀行的網點和客戶經理能夠覆蓋的小微企業和農戶數量非常有限;銀行以抵質押物為核心的風控模式,與小微企業和農業的經營模式存在天然衝突;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業的商業動力不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方都在積極努力。
  • 踐行普惠理念 專注服務升級——中信銀行搭建線上線下特色金融服務...
    作為一家具有公眾影響力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致力於通過產品服務升級,提升金融服務大眾的品質和效率,面向用戶提供滿足多樣化需求、普惠大眾的金融服務。近年來,我行從市場需求出發,運用網際網路創新思維,線上線下渠道雙管齊下,不斷實現產品與服務的迭代升級,特色金融服務亮點頻現,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普惠金融理念,助力打造首都金融服務特色品牌。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方位下,中國共產黨堅守金融為民初心、秉承共享發展理念而提出的金融發展戰略,這既是全面決勝小康、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增進社會公平與社會和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同時,發展普惠金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存在「知不易行亦難」的現實困境,為探索普惠金融發展道路,開展先行先試是其中重要一環。
  • 中信銀行嘉興分行發放首筆綠色普惠經營貸款
    2020-12-04 14:25:19 來源: 中信銀行嘉興分行 通訊員 陳欣
  •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蘭考縣人民政府與宜信公司...
    袁灝指出,宜信在蘭考陸續開展的幫扶行動,與蘭考的經濟發展階段是非常契合的,帶來了創新的金融理念,幫助農戶梳理和重塑了信用的價值。在蘭考脫貧的過程中,以宜信實踐為代表的多維度數字普惠金融的應用不僅實現了當地精神扶貧和物質扶貧的雙重收穫,更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發展現代農村進行了創新探索和實踐。
  • ——商業銀行數字普惠金融緩貧研究
    數字普惠金融為數位技術和普惠金融相互融合的產物,2016年G20峰會上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成為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首個國際性的共同綱領。理論層面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利用數據加持可助推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其可觸達性(可得性)、大眾性、可持續性、便利性等特性對於農村貧困具有一定的減緩作用。
  • 2020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增強鄉村經濟活力
    張賢達作(新華社發)  「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要解決農村資產流動性問題,建立滿足多種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鄉村經濟的金融能力建設。」11月18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長貝多廣表示。
  • 中國建設銀行劉桂平:憑藉「五心」做好普惠金融服務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劉桂平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建設銀行創新數字普惠模式和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的相關情況。  劉桂平表示,金融適應實體經濟所需而產生和發展,普惠金融作為緩解金融供需之間矛盾的重要抓手,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
  • 農行首席專家許江:數位化助力大型銀行普惠金融發展
    但大型銀行自身的特點,導致其在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過程中,不僅要面對普惠金融風險大、成本高的普遍性問題,還要面臨諸多更為突出和棘手的問題。近年來,大型銀行通過數位化轉型正在為發展普惠金融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大型銀行普惠金融發展難題大型銀行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為突出。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飛速發展,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穩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鏈條更加順暢,在服務「三農」、精準脫貧、小微企業融資與智慧城市建設等場景,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湧現。
  • 光大銀行:點亮普惠金融服務「星星之火」
    中國江蘇網9月2日無錫訊 上半年,面對疫情不利影響,金融機構紛紛亮出「實招」支持實體經濟、小微企業,多措並舉助力穩企業保就業。光大銀行始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要求,聚焦「六穩」「六保」任務,秉承「增量、降本、便利」理念,用實際行動點亮普惠金融服務的「星星之火」,為小微企業提供最大金融支持。
  • 數字金融熱點研究:開放銀行是直銷銀行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近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近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京舉行,同期,《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 農行謝凱:銀行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的金融基礎設施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備受業界和學界關注的《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也於當天重磅發布。
  • 劉曉春: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七個反思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曉春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當然要用技術,用什麼技術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怎樣用數位技術才是真正的問題。
  • 泰隆銀行:深耕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模式新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發展普惠金融在近幾年已經成為金融機構推進小微、「三農」、扶貧等方面金融服務的重點工作。泰隆銀行就是這樣一家專注普惠、服務小微的商業銀行。多年來,泰隆不斷深化自身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將目標客戶牢牢鎖定在眾多有強烈信貸需求而得不到較多關注和服務的小微企業上。
  • 發布手機銀行5.0 上海銀行探索打造智慧金融
    在近年來加快推進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各行各業都在通過不同形式,實踐智慧發展路徑。作為一家發源於上海的本土銀行,上海銀行在打造「精品銀行」的過程中,提出「智慧金融」核心發展理念。2月1日,上海銀行舉行首場智慧金融暨手機銀行5.0產品發布會。發布會上,上海銀行金煜董事長分享了該行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智慧金融、專業服務」的藍圖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