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2500多年前,中國人一石一土開鑿出世界上跨度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從南到北奔流3200多公裡的中國大運河,既作漕運動脈、舟楫之力,更為灌溉之源、洩洪之地,乃至漁家生計、浣衣淘米,流經之處皆為民生。
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何全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在運河北首的北京,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23日拉開序幕,在大運河畔共商擦亮大運河這一千年歷史瑰寶「金名片」。這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舉辦的第二屆,2019年該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主論壇暨開幕式現場
文化引領,讓千年運河煥發新生機
圍繞更好地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出四點倡議,第一,著力化人化物,發揮文化引領發展的先導作用。第二,推動煥新煥彩,增強新時代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第三,聚焦融通融合,催化區域協同發展的創新實踐。第四,深化交往交流,譜寫中外文明對話的嶄新篇章。他說:「今年的京杭對話加強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的互動,推動沿線城市融入世界運河城市的大家庭。」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致辭
「杭州碼頭裝大米,一纖拉到北京城」。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表示,京杭大運河上的古時俗語,道出了兩座城市以河為媒形成的歷史淵源。今後,要以大運河京杭對話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京浙、京杭之間的資源共享、項目共創和人才共育,讓古老的運河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致辭
運河城市各具特色,成為祖國大家庭百花齊放的璀璨明珠。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表示,今天的京杭對話正是聯繫運河所有城市、所有百姓的幸福之河,更是一個合作交流的重大平臺。
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致辭
他說,如同今天的活動主題,「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享共建新未來」就是要把京杭大運河打造成為文化同心、經濟共建、科技共創、幸福共享的綜合型紐帶和橋梁,讓大運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表示,我們曾經被「阻斷」、被「隔離」,而今天成功實現了這個來之不易的願望——滿荷「運轉」,「通達」天下,相聚在通州大運河畔,「運」和「通」是我們今天的吉祥符、關鍵詞。「儘管從世界範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人類按下的暫停鍵還遠未完全鬆開,但復甦之路,就像大運河之水,舒緩而篤定,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不可阻擋、值得期待。」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致辭
陳陸軍表示,京杭對話平臺匯聚多方力量,必將盤活大運河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化落地,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切實功用。在大運河文化帶加速建設的背景下,各方應當開拓創新,以新技術賦能新生活,實現跨界融合,激發京杭大運河的新時代價值。
當天,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揚州市長張寶娟還分別從政策落實、運河城市文化建設、世界運河城市協同發展等多個角度,為大運河文化帶的「新未來」建言獻策。
參會各方希望通過2020京杭對話活動,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探索以文化為引領的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形成與沿線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動千年運河再次煥發生機。
《北京浙江文旅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產業落地,南北聯動雙向發力
大運河文化的傳承和興盛,離不開產業的推動。現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籤訂了《北京浙江文旅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發揮各自文化旅遊資源和優勢,全面促進兩地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北京、杭州將聯合開發以京杭大運河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和產品,且兩地互為旅遊客源地和目的地,共同對外拓展客源市場。
文化金融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互聯互補、互促互融,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現場,北京銀行、杭州銀行共同發布了以「運河帆影」「京杭通惠」命名的兩款文化金融產品,助力京杭兩地不斷深化合作,推動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五方合作機制框架協議》籤約
規模升級,京杭對話「朋友圈」再擴大
自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機制創立以來,「京杭對話」平臺的吸引力不斷提升。2020京杭對話「朋友圈」再擴大,從四方參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升級為五方合作機制。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以及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共同籤署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五方合作機制框架協議》,攜手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落到實處。
跨越國界,共同努力守護運河文化
大運河是文化之河。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運河專家及國際名人通過視頻遠程寄語大會,共同助力中國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
內河航道國際組織(IWI)主席大衛•愛德華茲•梅在法國伊澤爾河畔為活動發來祝福。他稱讚中國人對大運河的文化意義有著強烈的意識認知,還表示世界各地的許多河流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充滿了可能性和潛力,這些自然界寶貴的財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守護。
「大運河不只是物質的,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大運河的根本啟示是聯通中國南北的經濟文化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大運河也不只是物質和貿易上的往來,更是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浙江省作家協會原主席、著名作家麥家圍繞「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大運河故事」進行了一場跨越南北的精彩對談。
《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倡議》發布
發出倡議,共建共享新未來
「文化興,國運興。願每位中華兒女共同努力,讓千年文脈奔流不止,讓運河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們共祝民族大運、祖國昌盛。」為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落到實處,當天主辦方發出《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倡議》,從加強運河保護、傳承運河文化、用好運河財富、推動國際交流、帶動全民參與五方面,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到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中來,共建共享新未來。
「京杭對話」不只是交流,還有大運河沿線豐富地域文化的展現。
京杭大運河圖片圖書展、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重返北京展、「通衢之州水陸都會」檔案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展、「千年運河歷久彌新—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手機影像大賽」優秀作品展、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成果展……9月23日至27日,豐富多彩的活動一一上演,展示大運河從古至今的深厚文化內涵,希望讓更多人感知千年運河的魅力,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各美其美」走向「美美與共」。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