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元日》,其中最後兩句話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新桃」和「舊符」指的就是桃符。桃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聯,只不過那個時候對聯一說還未流行,古人在桃木上刻字或者畫像,然後懸掛在大門兩側。後來隨著造紙術的普及,人們逐漸用毛筆紙張取代了桃木,桃符也因此改名為對聯了。
對聯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悠悠歲月,對聯文化從一開始單調的對句,到如今已經擁有多種形式,比如諧音聯、重字聯、數字聯、合字聯、拆字聯、諷喻聯等等。對聯應用的領域也十分的廣泛,比如過春節貼的對聯叫春聯,給老人祝壽寫的對聯叫壽聯,各個行業之間寫的對聯叫行業聯等等。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對聯文化的語法和規則,和詩詞很相似。中國的古詩詞講究的是對仗工整,而且平仄要押韻,意境也要深遠,這些在對聯文化中一一得到了印證,可以說對聯就是詩詞的濃縮版。由於其短小精悍,而且隱藏大智慧,包含大學問,千百年一直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不僅如此,對聯文化流落到民間,布衣走卒也對對聯文化情有獨鍾,老百姓在茶餘飯後,也喜歡以對聯互相插科打諢,彼此歡歌笑語,其樂融融,可以說對聯文化作為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歷代文人墨客吟唱出很多千古絕對,宋代的蘇軾就很喜歡對對聯。有一日蘇軾邀請黃庭堅到家中作客,黃庭堅來到門外,蘇軾趕忙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前的柳樹下攀談了起來。正在窗前捉蝨子的蘇小妹看到此情此前,當即就說了一個上聯:阿兄門外邀雙月。
上聯中的「雙月」不就是一個「朋」字嘛,這副對聯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如果不明所以稀裡糊塗對出下聯,就顯得沒有真才實學。蘇軾聽到了蘇小妹的上聯,手捻鬍鬚想了一陣,隨即對出下聯:小妹窗前捉半風。
這副對聯很妙,風的繁體字是「風」,而「半風」不就是「蝨子」嘛,此聯一出,惹得蘇軾、黃庭堅、蘇小妹三人哈哈大笑,這副對聯也被後人傳為一段美談,堪稱對聯中的經典趣事。
無獨有偶,古代很多做生意的,也都有在自己店鋪門前寫對聯的習慣,這樣做主要就是顯得雅致,而且容易招攬客人。
有這樣一家店鋪生意不是很好,具體是做什麼買賣的呢,就是一家棺材鋪。畢竟人們談及死亡,都是面有懼色,而且都會刻意岔開話題,不願意多多提起。畢竟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榮華富貴、生活的樂趣都蕩然無存了。
但是生死本是人生大事,誰也躲不開,這家棺材店的老闆也想寫一副對聯貼在店門前,但由於行業的特殊性,肯定不能寫一些歡迎光臨的對聯。這位棺材店老闆想了很久想出一副上聯,於是他大筆一揮,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這副對聯寫完後,棺材店老闆就陷入了沉思,不知道下聯應該如何應對,恰巧這個時候路過一位才子,看店門前的老闆面有難色,就問其緣由,隨後他哈哈一笑說「你這副對聯一般人還真對不出來,今日碰見我了,就給你對一個下聯吧」,隨即那位秀才當即潑墨揮毫,下聯對的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上聯的「早來」對下聯的「先到」,上聯的「晚來」對下聯的「後到」,而且詞性也很搭配,平仄協調對仗工整,又意境高遠,寫盡了生死的玄妙,真是一副絕佳的好聯!
棺材店老闆千恩萬謝,將對聯貼在門外,很多人路過都被這副妙對吸引,紛紛暗中就記下了這家棺材店。以後有的人家辦白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家棺材店,這全是這副對聯的功效啊!
中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學好對聯文化,可以讓我們更加的有內涵,也會更加的有智慧。但是學習對聯,需要選擇一本好書,這裡給大家推薦的是《中華對聯大全》。
這套書有幾個特點,首先從外觀上來說,包裝上檔次,而且是傳統手工線裝訂,製作工藝精良,典雅大方,古樸純美。裡面的字跡清晰,而且專色印刷,並有精美的配圖,不論是成年人閱讀還是小孩子閱讀,都沒有絲毫的壓力。
更主要的是,學習對聯文化,需要掌握對聯背後的故事,這樣一邊了解歷史知識,一邊學習對聯記憶才最深刻。本套書收集了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對聯趣事,我們一邊品讀古色古香的書籍,一邊和歷史的文人墨客斟酒對話,是何等的愜意。
俗世紛紛擾擾,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身,惹得一身疲憊。但是當我們手捧一卷書籍,沏上一壺好茶,不論是在陽光微醺的午後,還是在清輝滿地的窗前,總是能感悟到《中華對聯大全》帶給我們的國學之美,學習對聯文化的基礎知識,便是一種內在的修行。
給自己的文化和智慧投資,便是人生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如此好書,你值得擁有!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