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這處悠久的打卡地,共有3個看點,網友:不愧是馬王堆漢墓

2020-12-11 遠行客愛旅遊

來到湖南長沙,無論是因詩「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而出圈的橘子洲頭,還是嶽麓山的紅葉亭,後因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而改名為愛晚亭,都令遊客心之沉醉。但小編認為最值得推薦的就是湖南省博物館了,尤其是喜歡歷史的朋友,特別是馬王堆漢墓陳列展,這算是湖南長沙歷史最悠久的網紅旅遊打卡點了。

湖南省博物館在2017年以新面貌迎接觀眾的,現有館藏文物大概18萬件左右,在原有的館藏文物的基礎上,新館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精心打造數個展館來展示湖湘文化的歷史進程以及湖湘文化遺留下來的文物瑰寶。長沙馬王堆漢墓作為20世紀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西漢時期軑侯利蒼一家人的墓葬,在1972年被人發現,歷經3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3000多件寶貴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溼屍-辛追夫人。漢墓陳列展的展廳面積一共5243.8平方米,通過敘述的手法描繪了西漢長沙國軑侯利蒼一家的生活場景以及「事死如事生」的漢代葬禮制度。陳列展以四個單元展現墓葬的出土情況,分別置身於三個樓層,大概需要1-2小時參觀時間。敲黑板,以下是馬王堆漢墓展覽的參觀必去點。

參觀點1:光豔如新的地下寶藏。在生活與藝術的展廳,我們可以領略到西漢時期侯級別的家庭的生活畫卷。在西漢時期,漆器可是比青銅器還要珍貴的用具,色彩鮮紅的漆器靜靜地展現在旅客面前,仿佛一號墓主人辛追夫人剛剛使用過一般。說個題外話,馬王堆漢墓在挖掘的過程中曾發現一個裡面裝著新鮮藕片的漆器盒,這可是2000年前的藕片啊,考古人員迅速拍了一張黑白照之後,漆器盒裡的藕片很快氧化成一鍋湯。唯一的一張照片被保存下來,大家可以去展廳找找這張照片。

參觀點2:失而復得的素紗襌衣和 「非衣」帛畫。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溼屍是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外,就屬辛追墓的素紗襌衣和「非衣」帛畫最為出名了。素紗襌衣僅重49克,古人描述這件絲織品,「薄如蟬翼,輕若雲霧」,重點是考古人員無論怎麼用現代科技都沒辦法複製這件同等重量的絲織品,可見當時西漢紡織業技術高超水準。「非衣」帛畫的完整性令人驚嘆,它系統地展現了當時的人對於天堂的幻想和對於永生的追求。另外博物館內第三層是一個仿照馬王堆漢墓墓坑的全息投影,投影的內容就是根據「非衣」帛畫的內容來展示。

參觀點3:辛追夫人。馬王堆漢墓最讓人驚呆的就是一具保存完整的溼屍-辛追夫人的遺體,她經過防腐處理之後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為其量身定做的玻璃棺內,供遊人參觀,玻璃棺距離展廳地面8米,還原了當時出土的周邊環境,恆溫恆溼。請注意這裡不允許拍照哦,要好好保護辛追夫人。

每一年湖南省博物館都會接待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們,他們都會被世界十大古墓發現之一-馬王堆漢墓而驚呆不已。讀完這篇文章如果對馬王堆漢墓感興趣的話,可以開始計劃長沙之旅了,湖南長沙歷史最悠久的網紅打卡地可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長沙市區:尋訪馬王堆漢墓遺址
    後來,訛傳為「馬王堆」,並且附會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的家族墓地。同時,在《太平寰宇》中記載,這裡是漢代長沙王劉發埋葬程唐二姬的地方,被稱為「雙女墳」;在《湖南通志》和《長沙縣誌》中記載,這裡是漢代長沙王劉發和母親唐姬的墓葬。1951年冬季,文物工作者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馬王堆的這處古墓葬。
  •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
    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來到湖南省博物館,參觀完二樓的基本陳列後,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三樓的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在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一件瑟、竿和竿律,保存得相當完好,有重要科學價值。在馬王堆三號漢墓中,漆方奩內的竹簡中心,出土長短不同的兩件竹簫。外觀呈管狀,上端有竹節,下端為中空,表面有間隔不等的六個孔眼。
  • 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學復活兩千多年前的歷史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就是考古學家復活兩千多年前西漢歷史的一個成功範例。   馬王堆是老長沙城東門外五裡牌的一個地名,原名馬鞍堆。因這裡有兩座小山包形同馬鞍,故得其名。民間傳說這兩個小山包是五代楚王馬殷之墓,地名也就慢慢演變成了馬王堆。後來官方編撰的史志也採信了這一說法,如清代《湖南通志》、《善化縣誌》中都說:「五代楚王馬殷之墓,在省城東北。」
  • 馬王堆漢墓曾躲過「三劫」
    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似乎完全找不到任何馬王堆漢墓遺址的痕跡。記者詢問醫院門口的小店老闆馬王堆漢墓所在,他五六歲的兒子搶著回答:「現在就只有一座墓還在,其他兩座墓都回填了,就在這棟樓後邊的土堆上。」   順著店主兒子的指示,記者發現了路口一個指示牌上寫著「馬王堆漢墓三號墓坑」,拾級而上,終於看到了簡單甚至有些簡陋的「馬王堆漢墓三號墓坑」。
  • 長沙七大看點,馬王堆千年女屍,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
    該館館藏文物豐富,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御龍帛畫御龍帛畫源自戰國年代,197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彈子庫楚墓。畫面簡潔而具有神秘意味,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一幅升天導引圖。直裾絲綿袍直裾絲綿袍,源自西漢早期,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絲綿袍用黃色印花敷彩紗作面料,黃絹作緣邊和襯裡,內填充絲綿絮。
  • 走進馬王堆,看看你對馬王堆漢墓了解多少呢
    提起馬王堆漢墓,總有說不完的話,因為這裡蘊藏著太多神奇的傳說與動人的故事。「馬王堆」坐落在長沙市東郊。清嘉慶年間所修《長沙縣誌》認為,馬王堆與唐末五代時楚王馬殷父子有關。古稱「馬王堆」。人間部分以華蓋作為屋頂,描繪的是老夫人生前的一幅出行圖,身後有三個貼身的奴婢,身前則是煉丹的方士獻上長生不老丹。下面的圖畫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後悼念的場景。地獄部分有個赤身裸體的地神——鯀,它腳踩巨大的鰲魚正平託著大地,這是一副把神話、想像和現實生活完美統一的傑作,它無處不體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像和追求永生的幻想。
  • 47年前的今天,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被發掘!
    1972年7月30日,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市郊馬王堆發掘了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墓葬: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的發現為研究西漢時期的歷史,考查當時手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以及文化藝術和社會禮俗,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 湖南博物館馬王堆漢墓文物珍品欣賞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兩幅單幅的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又名為泥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因金、銀均可研碎成極細小的粉末,調膠後呈泥狀,稱為泥金、泥銀,其圖案由均勻細密的曲線和一些小圓點組成,曲線為銀灰色和銀白色,小圓點為金色或朱紅色。圖案的外廓略作菱形,每個單位長6.1釐米,寬3.7釐米,錯綜連續排列,通幅共有圖案13個單位。圖案線條分布細密,間隔不足1毫米;無漬版脹線情形;交叉連接較多,無斷紋現象。
  • 傅舉有:馬王堆漢墓文物的守望者
    退休後,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馬王堆漢墓。 南下湖南,積極投身馬王堆漢墓發掘工作 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震驚全世界。這促使傅先生毅然離開北京,隻身南下,回家鄉湖南參加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的發掘工作。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一幅古地圖,證實2000多年前南海就是中國領土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歲月,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大地上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故事。亂世與盛世交替,和平與戰爭相隨,封建王朝此起彼伏,這一切都將中國歷史交織的波瀾壯闊。
  •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面世(圖)
    近日,精裝八開七巨冊《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終於擺上了案頭,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了。1974年即已發掘完成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文獻,何時能集中完整公布?學界一直翹首以盼。  多年磨劍  《集成》責任編輯石玉保存著裘錫圭先生交付的手稿:一疊大八開的稿紙,第一頁就丹黃遍布,增、刪、改,改後再改,往後翻去,幾乎頁頁如此。  「裘先生每寫完一條校注,都會反覆斟酌,一改再改,直至滿意為止。
  • 來長沙,看馬王堆漢墓陳列展!
    去長沙轉車,只有一個上午的時間可以玩樂,除了吃了米粉和湘菜之外,直奔湖南省博物館,因為那裡有心心念念的馬王堆啊!本來以為只是幾件文物而已,因為畢竟有個馬王堆遺址嘛,可進去了才發現,這個館幾乎佔據了湖南省博物館一半以上,按照1:1模仿了馬王堆的墓地,上下三層,各種展示區,展品齊全,可見馬王堆對於湖南考古的意義之重大。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漆具。1號墓出土帛畫,畫面呈「T」字形,全長2米左右,下垂的四角有飄穗,頂端系有絲帶以供懸掛,是亡者出殯時引導隨葬隊伍行進張舉的旌幡。漢墓出土文物漢墓出土的部分帛畫,出土的帛畫色彩鮮豔,莊重典雅,旌幡畫面上段繪有日、月、升龍和蛇身神人等圖形,象徵天上境界;下段繪有蛟龍穿壁以及墓主出行、司閽迎候、宴饗等場面,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題內容,是極為稀罕的藝術珍品集群。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棺槨。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人員正在處理古屍。
  • 解碼馬王堆,讀懂長沙人的生活
    馬王堆是西漢早年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妻兒的墓葬。要論實力和財富,長沙國在西漢還算不上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赫赫強國,馬王堆的墓主人也並非長沙王,而只是丞相,但墓葬出土的器物種類之豐富、數量之龐大、製作之精美、圖繪之絢爛,卻在業已發現的漢墓中實屬罕見。 早在當年,長沙國民對於生活的想像力就已十分出眾。
  • 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情況,文物在棺中尚未清理
    長沙馬王堆共發掘了3座漢墓,其中最先發掘的,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是一號漢墓。發掘工作從1972年1月中旬開始,至當年4月底結束。圖為當年馬王堆外景。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現存封土,高20多米,底徑五六十米,頂部圓平,直徑20多米。封土底下就是墓葬。圖為一號漢墓發掘現場。
  • 來長沙,看馬王堆漢墓陳列展
    震驚世界的馬王堆漢墓存在著相當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屍身保存之謎?當時棺材內的液體是什麼?為什麼漢初的木梳現代工藝都無法完整複製......馬王堆漢墓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地位,一方面是其擁有大量的未解之謎,但最重要的是,它擁有世界上第一個溼屍且其陪葬品豐富,涉及考古學、社會學、醫學、手工製造業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的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其文化內涵大體概括為天文地理文化、醫藥養身文化、歷史哲學文化、飲食文化、永生文化、服飾紋樣文化、印染文化、色彩圖案文化、奴僕等級文化。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前夕,城內一瘋子夜觀天象,早有預言
    眾所周知,月球土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存在,全世界也僅僅只有幾十克,可美國為何願意用月球上的土壤來交換馬王堆古墓裡的木炭?在馬王堆漢墓裡曾發現了三幅地圖,又為什麼只對外公布了兩幅?發掘古墓的消息傳至外界,之前說的那個瘋子手舞足蹈的跑遍長沙城的大街小巷,號召大家去工地上幫忙,而這座古墓,便是長沙馬王堆漢墓。
  • 西方死不承認,馬王堆漢墓挖出了地圖,鐵證如山!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的認知。但是西方某些人對這個既定事實死不承認,試圖找到各種各樣的「證據」來推翻這一事實。可是從馬王堆漢墓挖出來的地圖不僅證明了這一無可爭議的事實,還狠狠打了某些人的臉。
  • 長沙馬王堆出土毀了哪些文物?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馬王堆漢墓,想必讀者們都有所耳聞。它是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墓主人利蒼,長沙人,早年跟隨劉邦起義,建立漢朝基業,也算是開國功臣。之後被分封為軑候,死後葬於長沙,馬王堆的三座漢墓發掘得雖然比較成功,但是還有頗多的遺憾。
  • 長沙馬王堆漢墓僅49克的素紗單衣等3件珍貴文物仿製成功
    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張楊 通訊員 李葉)今天,由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博物館主辦的「楚風漢韻—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在長沙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