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一門學問:我們既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2020-12-19 流軒劍影

沒有人會喜歡吃虧,也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或許有人會說,不拒絕不就是吃虧嗎?其實不然。吃虧與拒絕都只是選擇,沒有所謂的「不懂拒絕,就要吃虧一輩子」,也沒有所謂的「吃虧是福」。

人生就是哲學,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全面的,他們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會成立的。

吃虧與拒絕並不矛盾,我們既要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01吃虧真的是福嗎?

1、吃小虧是福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沒什麼主見,不懂得拒絕,經常被調侃「欺負」,但卻能跟很多人成為朋友,很多人也願意跟他成為朋友。

心甘情願吃虧的人,心胸必然是寬廣的,他們沒有什麼心機,也不會在乎自己失去了什麼。這種人雖然看起來吃虧了,但也贏得了人脈。

任何人都不喜歡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而那些愛佔便宜,錙銖必較的人,容不得自己吃半點虧,甚至還會為一點蠅頭小利據理力爭,這種人看似有主見,實則卻是最自私的。

善良是一種選擇,吃虧也是,人生短短數十載,不必要所有事情都斤斤計較,放寬心胸,偶爾吃點「小虧」,成為那個受人歡迎的「友善之人」

2、吃大虧是愚蠢

吃虧並不代表著要一味地付出,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將心比心,一味地付出有時候換來的卻是得寸進尺。

自私是人本性,當你把小孩子的玩具搶走的時候,他會哭泣,因為這是屬於他的。他們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的東西,若是對他們有一丁點不好,他們就會怨恨。是啊,他們只記得仇恨,卻記不得這麼多年,父母的艱辛。

有的人,他不懂得拒絕,被稱為「老好人」,這個詞在我看來,卻有點鄙視的意味,似乎是那些接受幫助的人,反過來卻把他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

吃虧並不意味著事事順從,我們應該學會選擇性地吃虧,小事面前放寬心胸,大事面前做好選擇。

02學會拒絕

試圖通過「吃虧」來獲得他人的尊重是不現實的,反而會讓人家認為你是一個沒主見的笨蛋。做人,要學會拒絕,你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畢淑敏曾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你永遠可以選擇拒絕別人,因為這是你的權利。

做人應該善良,但有些情況我們卻不能善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超出能力之外的忙

《增廣賢文》中的有句話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其意思是:力量單薄就不要去背負重物,說話沒有份量就不要去規勸別人。

懂得拒絕,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明知自己能力不足還逞能,不僅給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壓力,還可能事與願違。

行善需掌握好分寸,量力而行,打臉充胖子事實上才是最不負責任的人。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既已做出了承諾,就應該幫人家完成,而你做不到的事情還去逞能,最終毀掉的將是自己的信譽。

2、傷害他人的忙

任何人都不能以幫助為藉口,損害他人的利益。

既然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必然出現利益的爭執。為了守護朋友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雖然守護了所謂的人情,但也丟掉了人性。

3、替他人做決定的忙

你永遠可以向任何人提建議,但一定不要替他人選擇。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你不了解他人的真實訴求,就不要替他人做決定。

你的想法可能會影響他人的決策,若最後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回過頭來怪罪於你。

4、涉及金錢與利益的忙

在一個人情社會中,一旦他人提出金錢訴求的時候,你是很難拒絕的。但涉及金錢交易,一定要慎重。

《增廣賢文》「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的下一句便是「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意思是:不是那麼富有就不要學別人一樣奢侈,遭受災難的時候不要去尋求親友的幫助。

金錢是萬惡之源,多少感情,因為利益與金錢而破裂。正如羅念庵狀元《醒世詩》講的:「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堪嘆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在牽扯自身利益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不首先考慮一下自己?人情自古多是如此,何必總是慨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呢?

03總結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十載,斤斤計較的人,整日忙於算計,反而丟了生活最初的精彩。

吃虧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勇氣,生活是公平的,你失去了一些東西,卻也得到了一些東西。

拒絕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技巧,只會吃虧不懂得拒絕的人,不是善良,而是愚蠢。

做人是一門學問,我們既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相關焦點

  • 做人,要學會拒絕,守住底線
    該如何拒絕別人?拒絕別人之後,自己要如何努力成就自我?從拒絕別人,到有出息,中間有一個過程。拒絕別人,不是硬邦邦地說「別找我,別惹我」。而是要委婉一點,給事情一點迴旋的餘地。比方說,「我近期很忙,看下次能不能幫助到你」。
  • 鬼谷子:不要再當老好人了,做人要學會拒絕!
    可是朋友一場,不借又難免會傷了關係,因此我們才要合理的拒絕,學會說不。拒絕也是講方法的,千萬不能直接拒絕,而應該委婉的表達。一同事小D最近就為借錢的事兒犯難。原來前兩天有個朋友以買車的理由找小D借錢。二有時候,直接拒絕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副作用也是極大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老規矩,講個故事陶冶下情操。我們的主人公叫華歆,三國人物。
  • 做人,要懂得分寸,學會換位思考!
    不懂得溝通不僅會給人情商低的印象,還總會因為一張嘴,搞砸整件事。相反,會高情商溝通的人,總能四兩拔千斤,「化腐朽為神奇」,而常與成功相伴。所以,做人要懂得分寸,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都要理智,在適當的時候,換位思考也會為你帶來不同的體驗。會說話的人,既能給巧妙地朋友留面子,又不讓自己顯得虛偽做作;既不用靠貶低別人來突出自己,也不必妄自菲薄來抬高別人。
  • 南懷瑾:真正的學問,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南懷瑾先生我們中國人常把「學問」兩字掛在嘴邊,比如我們經常說「這個人很有學問」,似乎是說這個人在某方面知識廣博或者水平很高。然而「學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陳六子沒上過學沒知識,卻懂得感恩,懂得做人做事。反觀當今社會,有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卻讓人心寒。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影視演員孫儷救助一個孩子的故事。孫儷因出演《甄嬛傳》一炮而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現在她和鄧超一家人也是非常幸福。
  • 做人,既要會抬頭,又要會低頭!
    做人,既要學會抬頭,又要學會低頭。該抬頭時要懂得抬頭,當仁不讓,責無旁貸,勇於擔當,勇往直前;該低頭時要懂得低頭,要學會服軟,學會當小弟,韜光養晦,臥薪嘗膽,不爭老大。
  • 做人要懂得:人心隔肚皮,再有錢也儘量別幫「兩種人」,會吃虧
    期間,我們聊到了關於一個人變富有時,該如何去面對接下來的很多人情。老人說:人心是難以捉摸的,當你變得富有時,你得來的可能是嫉妒、憎恨,當然也會有很多人會想接近你,從你這裡得到一些利益。但是,我們也要記住,即使富在深山,再有錢,也不要幫助這兩個人,不然會吃虧。
  • 做人,要懂得感恩!
    做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良心,要懂得感恩,感謝幫助過你的人,感謝一路上陪伴過你的人,時刻要懷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並當湧泉相報。感恩,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做人的原則。如果一個人連感恩的心都沒有,那麼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懂得感恩,人更應該如此。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埋沒了自己的良心,更不要越過自己的底線。
  • 為人做事我們要懂得隨和、謙虛、要問心無愧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不講誠信的人,當遇到這幾種人,一定要遠離。如果一個人做人做事都昧著良心,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會成功。我們要多和以下這幾種人交往,在一起時間久了,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 周易透露: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學會對這四個人「狠心」
    周易透露: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學會對這四個人翻臉不認人1、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做人的底線就是不觸犯法律,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易經》:一定要懂得守住我們做人的底線。如果在我們身邊,有些人從事著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而且還經常來找我們,甚至慫恿我們參與他們一些不法勾當。那麼,我們就要懂得果斷拒絕,對他們的要求,翻臉不認人。即使兩人從此成為陌生人,我們也要在所不惜。一個人只有遠離了違法犯罪的陷阱,我們才能守住我們出人頭地的根本啊。
  • 南懷瑾:做人要懂得「人情世故」
    世故就是透徹了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未來。世界上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曹雪芹在《紅樓夢》這部名著裡說了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就道出了人情世故的關鍵性。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能立足於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而平穩不移動,就必須知道:人情世故。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
  • 俗話說:「吃虧是福」!但前提是要懂得吃虧的智慧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俗語叫做"吃虧是福",意思是一個人吃點虧沒什麼,其實是他的福氣。它的深層含義就是說虧吃的多,經驗和教訓就多,以後的生活、工作就能更加自如,所以吃虧是一種變相的福氣。可是在吃虧上面也有很多的學問,如果不懂吃虧的智慧,那麼吃虧,真的是白白吃虧,沒有轉化為福氣。《道德經》中,老子為我們點明了規律,洞察規律,可轉化為智慧。吃虧是一種大福!前提是,你要有吃虧的智慧。
  • 《增廣賢文》經典5句,先學會說話,再學會做人,道破人心
    只是君子易處,小人難防,如果不懂得一些社會的規則,好心也會辦了壞事。《增廣賢文》經典5句,先學會說話,再學會做人,道破人心!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閒事莫管,無事早歸。人生要學會低調做人,謙虛謹慎,朋友的閒事不要管,領導的閒事不要管,看不慣的閒事不要管。沒事不要攬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會過得很快樂。寧說人長莫說短,寧施人恩莫施怨。
  • 學會拒絕的意義有多大,我們都應該懂得!
    拒絕似不友不拒更難受適當拒回絕人生乃真諦拒絕,給人的感覺不夠友善,但是,有時適當的拒絕未免就是壞事。比如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影響到我們利益的時候,如果你不給予拒絕,就會傷害到你自己。接聽電話後,首先聽同事說道:「你要不幹了,把你的客戶給我!」我還沒有辭職,況且辭職並不像領導辭退員工那樣簡單,說不讓你幹就不讓你幹了!員工辭職需要時間需要領導批,要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幹的那點工資就很難拿到手。
  • 為人處世是門學問 要想掌握須向老祖宗學習
    現在家長從小就會培養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想讓學會為人處世。如果你沒有教好自己的孩子,那麼等他進入社會後,會有很多人教育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三大做人原則。為人處世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要掌握這門學問,抓住其本質,就必須接受老祖宗的忠告,向老祖宗學習。
  • 做人,要善待自己,學會知足,懂得感恩,幸福就在你身邊
    一、善待自己。 做人,一定要懂得善待自己。 做人,要對自己好一點,你之所以努力賺錢,不就是想讓自己有吃有喝,不用靠別人嗎? 因此,善待自己吧,想吃什麼,就買,喜歡什麼衣服,也記得給自己買。 幸福生活第一步,從學會善待自己,對自己慷慨大方開始。
  • 吃虧是福?別再糊塗了!讓孩子「學會拒絕」也是一種「修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人際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有自己的分寸,懂得如何把握這個度。教育孩子過程中,給孩子說:我可以允許你吃虧,但是你要知道,凡事都有個度。
  • 做人,要學會閉嘴!
    人這一輩子,不要信口開河,要知道說話是門藝術,不要摻和是非,讓嘴賤毀了自己。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該問的事不要問,這才是做人最大的智慧!很多時候,沉默就是金,很多事自己心裡明白就好,沒必要說出來,要學會思考反省。
  • 做人別太仁慈,要學會「記仇」
    人與人之間交往時,我們需要善良,但是更需要去堅強地面對,那些對我們並不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總是喜歡為別人去著想。這本沒有錯,但是你一味地去包容忍讓,那必定就是你的錯了。至少我們應該做到,不用自己的善良,去姑息放縱了別有心計的那些不良之人。其實,做人,別太善良,沒人真正領你的情。01同事小劉,是特別容易心軟的一個人。
  • 人活著,要懂得低頭(句句精闢)
    人性是固執的,做到低頭也是困難的,如果不懂得在現實面前適時的低頭,人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適時的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沉穩的成熟。做人要能屈能伸,懂得進退,為人處事要學會謙讓大度,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放過他人也是放過自己,懂得低頭,不是認輸,是為了減少麻煩,讓自己輕鬆自在。低頭不是彎腰曲背,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為人謙虛,做事低調。
  • 《厚黑學》教你修煉情商:為人處世要有厚的功夫,也要有黑的學問
    做人難,處世難,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切身感受,但具體難在哪裡,就未必人人都能說得清楚搞得明白了。「人情練達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為人處世是一門非常考驗人的學問,難倒了很多人,也成就了不少人。為了讓自己在社會上混得開,人情世故是必須弄懂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做人還是需要點「厚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