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喜歡吃虧,也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或許有人會說,不拒絕不就是吃虧嗎?其實不然。吃虧與拒絕都只是選擇,沒有所謂的「不懂拒絕,就要吃虧一輩子」,也沒有所謂的「吃虧是福」。
人生就是哲學,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全面的,他們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會成立的。
吃虧與拒絕並不矛盾,我們既要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
01吃虧真的是福嗎?
1、吃小虧是福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沒什麼主見,不懂得拒絕,經常被調侃「欺負」,但卻能跟很多人成為朋友,很多人也願意跟他成為朋友。
心甘情願吃虧的人,心胸必然是寬廣的,他們沒有什麼心機,也不會在乎自己失去了什麼。這種人雖然看起來吃虧了,但也贏得了人脈。
任何人都不喜歡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而那些愛佔便宜,錙銖必較的人,容不得自己吃半點虧,甚至還會為一點蠅頭小利據理力爭,這種人看似有主見,實則卻是最自私的。
善良是一種選擇,吃虧也是,人生短短數十載,不必要所有事情都斤斤計較,放寬心胸,偶爾吃點「小虧」,成為那個受人歡迎的「友善之人」。
2、吃大虧是愚蠢
吃虧並不代表著要一味地付出,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將心比心,一味地付出有時候換來的卻是得寸進尺。
自私是人本性,當你把小孩子的玩具搶走的時候,他會哭泣,因為這是屬於他的。他們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的東西,若是對他們有一丁點不好,他們就會怨恨。是啊,他們只記得仇恨,卻記不得這麼多年,父母的艱辛。
有的人,他不懂得拒絕,被稱為「老好人」,這個詞在我看來,卻有點鄙視的意味,似乎是那些接受幫助的人,反過來卻把他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
吃虧並不意味著事事順從,我們應該學會選擇性地吃虧,小事面前放寬心胸,大事面前做好選擇。
02學會拒絕
試圖通過「吃虧」來獲得他人的尊重是不現實的,反而會讓人家認為你是一個沒主見的笨蛋。做人,要學會拒絕,你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畢淑敏曾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你永遠可以選擇拒絕別人,因為這是你的權利。
做人應該善良,但有些情況我們卻不能善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超出能力之外的忙
《增廣賢文》中的有句話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其意思是:力量單薄就不要去背負重物,說話沒有份量就不要去規勸別人。
懂得拒絕,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明知自己能力不足還逞能,不僅給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壓力,還可能事與願違。
行善需掌握好分寸,量力而行,打臉充胖子事實上才是最不負責任的人。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既已做出了承諾,就應該幫人家完成,而你做不到的事情還去逞能,最終毀掉的將是自己的信譽。
2、傷害他人的忙
任何人都不能以幫助為藉口,損害他人的利益。
既然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必然出現利益的爭執。為了守護朋友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雖然守護了所謂的人情,但也丟掉了人性。
3、替他人做決定的忙
你永遠可以向任何人提建議,但一定不要替他人選擇。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你不了解他人的真實訴求,就不要替他人做決定。
你的想法可能會影響他人的決策,若最後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回過頭來怪罪於你。
4、涉及金錢與利益的忙
在一個人情社會中,一旦他人提出金錢訴求的時候,你是很難拒絕的。但涉及金錢交易,一定要慎重。
《增廣賢文》「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的下一句便是「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意思是:不是那麼富有就不要學別人一樣奢侈,遭受災難的時候不要去尋求親友的幫助。
金錢是萬惡之源,多少感情,因為利益與金錢而破裂。正如羅念庵狀元《醒世詩》講的:「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堪嘆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在牽扯自身利益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不首先考慮一下自己?人情自古多是如此,何必總是慨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呢?
03總結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十載,斤斤計較的人,整日忙於算計,反而丟了生活最初的精彩。
吃虧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勇氣,生活是公平的,你失去了一些東西,卻也得到了一些東西。
拒絕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技巧,只會吃虧不懂得拒絕的人,不是善良,而是愚蠢。
做人是一門學問,我們既要學會吃虧,也要懂得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