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表情包」 是否意味著我們表達的貧瘠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朋友圈「表情包鬥圖大賽」剛上演兩天,就被迫暫停了。據澎湃新聞報導,12月25日,不少網友發現,微信新增的「朋友圈可用表情包評論」這一功能無法使用,在回復朋友圈時,只有普通的系統表情。

  對此,騰訊方面回應稱,「此前,我們對朋友圈評論發送表情包功能進行灰度測試,部分用戶更新7.0.9版本後可使用。目前,該功能已暫停。」

  朋友圈不能發表情包了,讓人惆悵,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還沒玩夠,怎麼就下線了?而有關「朋友圈不能發評論表情包」的話題,更是直接衝上了熱搜。

  網友這番表現實屬正常。社交網絡時代,表情包成了一種社交文化。

  表情包的出現,有其趣味性使然,更多的則是適應於網際網路社交的一種簡易化、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在平常的交流中,可以輔以表情、肢體動作來幫助表達一些羞於啟齒的信息,但在網絡聊天中,這些方式都沒有了,表情包的出現便彌補了這一缺陷,一些含混的、微小的信息可以藉助表情包傳達,避免了無話可說的尷尬。

  小鍵盤上的拇指動作速度,使得文字的表達無法滿足實時社交在速度上的要求了。一句話發出去,需要等上半天才有回覆,如此低效率的社交怎能讓人滿意?於是,表情包的獨特優勢便開始顯現,或許本來需要幾百字描述的沮喪心情,一張圖片就能讓彼此心照不宣,盡在不言中。如此便捷、好玩的形式,自然受人喜歡。

  因為這些,我們的表達越來越依賴於表情包。生活上的喜怒哀樂,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在與人訴說時,不少人已不再將其訴諸筆尖文字,而是以一張張生動形象的表情包代替。我們的情緒表達越來越簡單便捷,我們也越來越不會說話了。

  還有一個不得不重視的事實:表情包確實讓世界的溝通變得短平快,但它正降低有些人遣詞造句的能力和耐心。當表情包在網絡中喧賓奪主,替代了腦海中的文字組織能力,那就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我們去看看那些熱衷於發表情包的人,其中一些有這個特點:表達詞彙貧瘠。他們如果要形容內心的驚訝,除了說「厲害了我的哥」這種網絡熱詞外,就只剩下「666」和「牛」了。

  黃執中在《奇葩說》裡說過,現在的年輕人手機裡有一大堆表情包,可是臉上卻沒有表情。表情包的你來我往,只需要手指和屏幕互動,無需面部表情的額外參與,這何嘗不是一種表達的貧瘠呢?

  豐富、熱鬧的表情包,讓我們的表達變得更為多元,但對其中一些人來說,成了在表達上圖省事的一種敷衍。讓流轉於內心的情緒,通過粗淺的視覺進行表達,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情不知所起,失去了表達的能力。所以,到底是表達方式更加豐富了,還是情感更加貧瘠了?(張炳劍)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在#聊天時千萬別只發文字#的話題下,無數網友分享了只用文字引發的尷尬場面,「不帶表情的屏幕顯得拒人於千裡之外」,「對話不超過三個回合便會走向終結」……為什麼我們如此離不開表情包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看看表情包背後的我們就知道了!
  • 評析丨表情包毀掉我們的表達能力?放心,替代不了!
    表情包正在毀掉我們的表達能力,甚至毀掉我們的語言嗎?這個設問已不新鮮,最近又頻現於網絡。「鬥圖」和連串的表情讓許多人感到壓力,許多網友「哭訴」,在虛擬環境中,表情包泛濫和誤用給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尷尬,一家英國公司甚至已經開始招募表情包翻譯員。這不禁讓許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損害了我們的語言能力乃至我們的語言。但另一方面的事實也不能忽視。
  • 第五個表情包日來啦,為什麼年輕人的表達離不開表情包?
    面對面交談時,人們可以變換語音、語調和語氣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社交軟體中交流時,這些語言以外的表達被表情符號取代。表情包讓純文字的線上溝通,變得可視化,彌補了虛擬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視覺損失,真正讓線上的語言體系和線下區隔開來。
  • 微信上線「靈魂」表情包,聊天離不開的表情包還藏著多少小秘密?
    而之後更多表情包,在創建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網友複雜的解碼方式,採用了相應的編碼方式。比如各類楚楚可憐的動物表情包,或是面目猙獰的暴走漫畫,使用者並非真把自己當做動物、或是表情扭曲,只是藉此表達一種「你懂得」的情緒。
  • 表情包3.0時代:高手在民間 長輩比年輕人更喜歡用表情包表達情緒
    原以為長輩不會明白,但她發現,長輩們甚至比年輕人更喜歡用表情包表達情緒,有些表情包甚至讓她感到「辣眼睛」。據騰雲智庫研究發現,2016年,微信中典型用戶和95後用戶日均發送消息的次數遠超父輩群體。然而,日均發消息僅佔總次數20%左右的父輩群體,所使用的表情包卻已成為網絡上風靡一時的潮流符號。
  • 當我們談論表情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學者彭蘭這樣定義表情包,「用於表達表情和情緒的圖片,它可以由真實的人像、動漫人物、自然景色等構成,有時候還會輔以文字,特別是網絡用語。」表情包作為一種新興表達符號,在網絡交流場景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文字,曾經有網友發出一連串表情,通篇無一個文字,表情符號所隱含的意思,竟被圍觀者準確破譯。
  • 表情包簡史:我們被困在城堡中不能說話
    在純文字表情時代,表情所要傳達的是一種情緒,可以是表示開心的: ),表示傷心的: -(,表示震驚的: -o,表示吐舌的: -b等。當然這種樸素的符號表情只能滿足寬帶速度以kb計算時人們的表達需求,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簡單的標點符號表情逐漸被Emoji等更直觀的圖片表情代替。同時各大社交平臺也在自己的軟體內設計了圖片表情,例如QQ表情出現後,我們的開心和憤怒都被一個黃臉表達了出來。
  • 表情包3.0時代 你如何「表情」
    年將四十的羅麗君喜歡在家族群裡發「內涵」表情包。原以為長輩不會明白,但她發現,長輩們甚至比年輕人更喜歡用表情包表達情緒,有些表情包甚至讓她感到「辣眼睛」。  據騰雲智庫研究發現,2016年,微信中日均發消息僅佔總次數20%左右的父輩群體,所使用的表情包卻已成為網絡上風靡一時的潮流符號。
  • 表情包產業化之路悄然開啟,讓表情傳遞無法表達的情緒
    「設計表情包我樂在其中,開發IP會讓我成長。我喜歡養貓,想通過貓的神態、動作、甚至眼神來表達文字無法表達的情緒。」謝佰霖說。公開報導顯示,目前微信表情開放平臺上的優秀案例「萌二」,讚賞人數已經突破24萬人次,打賞金額超50萬元。而人氣表情包「長草顏糰子」的讚賞人數已突破10萬人次,打賞金額逾10萬元。「表情包的火爆,意味著口頭語言的實時情景傳播方式開始逐漸成為人們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楊鋼元副教授表示,表情包的傳播是信息傳播技術革命所帶來的一種必然現象。
  • 需求的表達:表情包的發展歷程
    表情包和顏文字已經是如今網絡交流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了。尤其在熟悉的交流中不使用表情包仿佛一下子生分了很多,表情包也是調節聊天氣氛的最好方式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表情包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目的。雖然不能像文字那樣代表具體的含義,但是其中的情感確是語言很難表達出來的。
  • 表情包:文化假面下的另類表達
    [摘要]戴上表情包的誇張假面,人前難以徹底傳達的喜怒悲歡得到了全面宣洩。然而狂歡過後,我們悵然若失:一片喧囂熱鬧終究掩蓋不了內心的孤獨與思想的貧乏。傅園慧表情包表情包:文化假面下的另類表達「一言不合就鬥圖」「沒有表情包,還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金館長的「迷之微笑」衍生出無數的網絡魔性表情,宋民國快要萌化人心的可愛表情也成為無數女生微信聊天時的
  •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喜歡用表情包對話?你是否也在用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喜歡用表情包對話?你是否也在用在我們這個社會裡,大部分人都羞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因為每個人的真實內心或多或少有一些出位的東西,而大部分人為了維持一種「形象」,不好意思去討論和表達某些事物和感受,那麼表情包在此時就起到了一種很好的遮羞布的作用。在群聊裡,大家會經常看到一些平時比較收斂的妹子,一旦切換到表情包模式就解放天性了,你們覺得是嗎?
  • 表情包使用引發大討論,我們該時刻注意「表情管理」嗎?
    王阿姨說,經常會在一句話末尾加上一個微笑表情,表達高興,感覺很活潑。" 發表情包就是為了活躍氣氛,和冷漠、『呵呵』沒什麼關係吧。"一位 50 後劉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平時經常用微信與家人、朋友聯繫,也喜歡用表情包,但對於記者展示的微笑、不開心、笑哭等表情,表示並不知道這背後還有引申意。" 我們發表情,就是看這個表情是什麼,就發什麼,開心就發微笑表情,不開心就發哭臉表情,就這麼簡單。"
  • 我被成語表情包迷住了...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表情包。 但你可能從來都不知道,表情包自己其實並不開心。 表情包每天都在賣力地表演,沒有人問過它們累不累...▼ 成語讓表情包告別平庸,擁有了靈魂。 我們都知道,不用成語的普通表情包,總是很容易崩壞。 然而有了成語,表情包立刻就友善了許多。不管內心多麼地痛苦,都堅持把圍笑送給你,這就是有文化的體現。▼
  • 沒有表情包我們就不會聊天了嗎
    最近,微信表情又更新了,微信黃臉3.0發布,動態表情效果超可愛,也比之前2個版本更能表達情緒。01 微信黃臉3.0發布 微信表情的更新引起了我一些思考,大家真的越來越愛使用表情包,越來越習慣於使用表情包來聊天。
  • 離開了表情包,我們就不會說話了嗎?
    最近幾年,隨著網速的提升與社交媒體的普及,不知不覺之間,各式各樣的表情符號和表情包,已經深度融入了我們的日常交流與公共表達。很多時候,當我們不知該用何種語言表達某種特定情緒時,一個恰到好處的表情包,常常能起到「一切盡在不言中」的作用。一方面,這種變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在聊天時的表達方式,讓原本單調的文字對話變得繽紛多彩。
  • 表情包大賞|NCUTer的日常表情包
    表情包大賞|NCUTer的日常表情包
  • 夜讀|網絡社交時代,表情包和表情的錯位
    朋友圈突然變得五彩繽紛、豐富多彩起來,這一切,都要感謝表情包的強勢加盟。原來,12月23日,微信新版本新增朋友圈自定義表情評論功能,可以用表情評論別人的朋友圈內容了。朋友們都在奔走相告:「朋友圈也可以鬥圖啦!」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消息表示歡迎。也有朋友在朋友圈裡發表評論:這是文字的悲哀。或許有點誇張,但也有些道理。現如今,我們連評論別人的朋友圈都懶得打字了。
  • 微信上線「靈魂」表情包,聊天表情包藏著多少小秘密?
    而之後更多表情包,在創建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網友複雜的解碼方式,採用了相應的編碼方式。比如各類楚楚可憐的動物表情包,或是面目猙獰的暴走漫畫,使用者並非真把自己當做動物、或是表情扭曲,只是藉此表達一種「你懂得」的情緒。
  • 表情包大作戰!| Boom!父母VS我們
    僑僑相信大家在聊天時肯定表情包不離手~可是當表情包遇上父母長輩,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自微信和QQ時代起,表情包就開始盛行,作為一項重要的線上交流輔助道具,表情包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文字,更可活躍聊天氛圍。待到微信一統江湖,表情包更向巔峰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