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教育情境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對幼兒做出的評語常常是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如「你真聰明!」「你很能幹!」「你又進步了。」「畫得不錯!」等類似泛化、空洞的評價。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幼兒。教師對幼兒科學適宜的評價不僅能幫助幼兒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樂觀情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有助於幼兒區別好與壞、允許和禁止的界限,幫助幼兒改正錯誤的行為、認知和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體現一個個鮮活而富有個性的幼兒,使評價從「千人一面」變成「個性飛揚」,更具教育性和藝術性,這是每位幼兒教師都必須認真反思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導致評語「千人一面」的原因何在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有效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小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肯定和引導,大到學期末幼兒發展的綜合測評。評價的形式也是多元的,包括口頭語言、文字、眼神、肢體動作等。
在諸多評價方式中,語言是最常見、最直接也是運用得最頻繁的,因此評語也就成為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和水平的最直觀的體現。
優秀的教師評語應該是「量身訂製」的畫像,能生動地描繪出幼兒不同的個性特點。對諸多幼兒教師的評語進行反思,不難發現「千人一面」的評語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一是缺少針對性。許多評語描述過於泛化,如表揚幼兒「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明顯提高」等等,但又沒有具體說明表現在何處,因而很難讓幼兒和家長產生共鳴;二是忽視差異性。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過於強調共性,而缺少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和個性特徵,喜歡簡單地用「聰明能幹」「進步很大」等詞語來評價幼兒。
事實上,導致教師評價「千人一面」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教師未重視評價的「發展功能」。之所以許多教師的評語會「千人一面」,是因為教師只是將其作為回應幼兒或總結工作時的一種應付,並未深入地思考所說或撰寫的評語對幼兒發展的指導和促進作用。這種形式化的評語「真好」「太棒」,沒有具體的教育意義,長時間使用之後幼兒也會對此麻木,而不再有歡欣的成功體驗。
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幼兒自我評價能力相對較弱,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成人的評價。基於幼兒教師具有權威性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幼兒對教師的評語非常重視和信服,並會努力按教師的引導去行動。科學適宜的評語既能激勵幼兒,也能指出幼兒努力的方向。反之,不科學和不公平的評語則會傷害幼兒弱小的心靈,造成其內心的陰影。因此,教師應對自己的評語,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隨機形成的評語,持謹慎的態度,徹底改變形式化的應付心態,高度重視其「發展功能」,對幼兒實施有效地激勵和幫扶。
教師眼中沒有真實的「兒童」。教師的評語要「個性飛揚」,這其實考驗的是教師對每一個幼兒的了解程度。之所以許多教師不懂得觀察幼兒,不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其實都是因為眼中沒有真實的「兒童」,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師並未建立科學的兒童觀。
現代兒童觀強調每位兒童都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生命個體,是差異化的存在和動態化的發展。當教師只關注自己內心的共性目標和共同要求時,教師就會以自己內心中抽象的兒童來要求每位幼兒,必然會過濾甚至無視幼兒的個性化表現。而當教師認同幼兒是差異化的存在和動態化的發展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每個幼兒都是極具特點的,是多元智能的存在,需要因材施教地助其發展。義大利瑞吉歐教育的倡導者馬拉古奇在《其實有一百》中指出:「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遊戲方式及說話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歌唱去理解。一百個世界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只有教師眼裡有真實兒童的「一百」,心中有「一百」位兒童,教師筆下才能勾畫出「個性飛揚」的兒童。
「個性飛揚」的評語怎樣出爐
「誰吃飯時吃得最乾淨?又是誰最愛當值日生熱心為小夥伴服務?當然就是你嘍,聰明可愛的豆豆!懂事能幹的你,生活上幾乎不用老師操心;你是班上的小巧手,畫出來的畫總是那麼有創意;你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巴,經常把老師惹得哈哈大笑;你還樂於參加各種活動,學會了拍球、跳繩等很多本領。老師喜歡看你甜甜的微笑,聽你柔柔的話語。老師跟你商量件事,以後回答問題的聲音高一點行嗎?讓大家都聽到你好聽的聲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看了上述這則幼兒評語,我們不禁欽佩這位幼兒教師用寥寥數語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一個天真活潑又富有個性特點的幼兒。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濃濃愛意,更體會到了教師對孩子「揚長補短」的殷切希望。從這則精彩的幼兒評語中,我們可以找到教師評價幼兒的三條重要策略:
第一,讓觀察立體化。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和解讀幼兒的行為,並及時通過觀察記錄、成長檔案、童言趣事等方式記錄幼兒的相關信息。教師還要善於通過與家長、其他教師和保育員的交流豐富對幼兒的整體印象。收集的信息越全面,評語就越能全面地反映孩子的特點,評價也會更加全面、客觀和立體。
第二,讓描述個性化。教師要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事例和特定的情境,使評語表述具體化、個性化。在篩選事例時可以用歸類類比的方式。如都是喜歡參加運動,佳佳是運球小能手;點點跑步最快;麗麗第一個學會跳繩。都是喜歡回答問題,青青求知慾強,總是積極舉手;貝貝性子急,喜歡搶話和打斷別人……有了這樣的細節描述,幼兒個性特點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三,讓語言生動化。教師評價的語言要充滿情感、具有激勵性,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真情實感,從而產生鼓舞人心的力量。教師可以嘗試根據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運用不同風格的語言,或幽默風趣、或關懷慈愛、或俏皮活潑,讓幼兒在喜歡的氛圍中喚起情感的共鳴。如「老師跟你商量件事,以後回答問題的聲音高一點行嗎?讓大家都聽到你好聽的聲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商量的口吻、鼓勵的語氣,使幼兒在情感上容易接受並且產生「這樣做大家都能聽到我好聽的聲音」的積極動機。
(第二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教科研中心教研室教研員,省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2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