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學習提高幼兒誠實行為

2020-12-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觀察學習提高幼兒誠實行為

2018年08月28日 09: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侯慶輝 任俊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近年來,幼兒說謊行為備受老師、家長和社會關注。現有研究發現,在北美、東亞和西非地區3歲以上的幼兒說謊率普遍上升。迄今為止,鮮有實證研究探索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誠實。目前成年人主要採用說教方式,教授幼兒如何在道德兩難情境中思考和反應,進而培養幼兒社會道德行為(sociamoral behavior)。最近,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海曼(Gail Heyman)基於觀察學習理論(Observational Learning Approach),發現不僅說教式教育有助於促進幼兒誠實,幼兒在觀察同齡人因誠實行為受到他人誇獎的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強化自身誠實信念和誠實行為。

  觀察誠實行為受到獎賞

  提高幼兒誠實行為

  觀察學習理論興起於半個世紀前,該理論認為觀察榜樣有助於形成理想的社會行為,但這一理論不能簡單適用於誠實行為。海曼選取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抵抗誘惑遊戲範式進行研究。實驗者將玩具放在幼兒背後的桌子上並激活其聲音,幼兒的任務是根據某玩具發出的聲音判斷該玩具是什麼,猜對者獲得獎勵。前兩個玩具發出的聲音提供一個有效的線索(如玩具貓的喵叫、玩具狗的吠叫),而第三個玩具的聲音缺乏信息性(如車的鳴笛聲),即幼兒憑藉聲音很難猜出其身份。在第三個玩具播放聲音後,實驗者短暫離開房間,從而為幼兒提供一個轉身看玩具的機會。此時房間內的隱形攝像機將捕捉到幼兒的偷窺行為。

  實驗將觀察者幼兒分為了三組:榜樣組、榜樣獲益組和無榜樣組。在無榜樣組,幼兒之前沒有其他人參加遊戲,自行做出是否承認作弊的反應。在榜樣組和榜樣獲益組,為增加榜樣幼兒承認錯誤的概率,當榜樣幼兒偷看時,另一名實驗者立即走進房間,告訴幼兒她看到了他(她)偷看玩具。先前的實驗者偽裝打電話兩分鐘後,隨同觀察者幼兒返回有榜樣幼兒和另一名實驗者的房間,並問榜樣幼兒是否在他離開的時候偷看了玩具。不同的是,在榜樣組,觀察者幼兒看到榜樣幼兒承認錯誤,但實驗者不給予反饋;在榜樣獲益組,幼兒觀察到榜樣幼兒承認錯誤並得到實驗者的誇獎和物質獎勵。值得注意的是,觀察者幼兒不知道榜樣的偷窺被另一個實驗者看到,所以他們認為榜樣的誠實行為是自發產生的。隨後觀察者幼兒完成相同的抵抗誘惑遊戲。

  結果發現,三組觀察者幼兒偷看行為的次數並無顯著差異。榜樣組與控制組承認錯誤的概率差異並不顯著,且都低於15%;但較榜樣組和無榜樣組,榜樣獲益組中55%的觀察者幼兒承認了錯誤。因此,僅依靠觀察榜樣承認錯誤並不能使幼兒表現更加誠實,只有在觀察到榜樣認錯獲得獎勵的情況下,幼兒才會表現得更加誠實。

  那麼,成年人對誠實行為的結果反饋哪一部分是必需的,是物質獎勵還是言語表揚?海曼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實驗組,即對榜樣幼兒的誠實行為僅給予口頭表揚,並不給予物質獎勵。即,當榜樣幼兒做出認錯行為時,實驗者給予反饋:「雖然你偷看了玩具,但你主動承認了,是個誠實的孩子。我非常喜歡你所做的事情。」結果發現僅口頭表揚榜樣誠實的行為同樣可以使觀察者幼兒變得更加誠實,且效果和同時給予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相同。這意味著成人的言語表揚對促進觀察者幼兒誠實行為起關鍵激勵作用。

  社會道德行為觀察學習

  需成人互動

  當社會道德行為與社會評價(social evaluation)密切相關時,觀察學習才能在社會道德領域發揮作用。具體而言,當觀察同齡人做出誠實行為,幼兒是否同樣做出誠實的決定會受到成年人互動的影響。如果幼兒感知到別人能從誠實行為中獲益時,同樣會聯想到自己誠實的積極後果。這種學習行為將承認錯誤和積極社會評價之間建立聯繫,進而影響幼兒的誠實行為。

  觀察學習作為獲取知識的強有力工具,常運用於分享和攻擊行為。然而,僅通過觀察榜樣主動承認錯誤並不能提高誠實水平。心理學家認為,當幼兒選擇承認錯誤時,他們會擔心受到成年人的懲罰,因此即使觀察到別人做出誠實行為,卻缺乏成人的積極結果反饋,幼兒原有的擔憂會抑制認錯的動機。而對於攻擊和分享行為,攻擊行為本身往往與感覺強大聯繫在一起,分享與社會聯結(social connection)聯繫在一起,選擇做出侵略和分享行為本身會讓幼兒感到愉悅。因此,幼兒的誠實行為需要與成人的讚賞和支持聯繫在一起。申克(D. H. Schunk)也認為,觀察者觀察到的榜樣行為需要與某種形式的固有吸引力或積極結果相關聯。這種關聯經過內化,成為觀察者預期的自我評價反應基礎,進而促進這種行為的產生。當幼兒觀察到認錯行為與獎賞連接掛鈎時,他們才傾向於做出更多的誠實行為。

  觀察學習

  在社會道德領域的實際應用

  基於海曼的研究,在促進幼兒誠實方面,與傳統的說教法相比,老師和家長還可以採用以下方式。

  1.公開表揚誠實的幼兒。雖然幼兒做錯了事,但成人可以讚揚他們主動承認錯誤的誠實品質。有研究者發現,懲罰性教育與幼兒說謊的比率高相關,一味批評幼兒的過錯,會使幼兒為逃脫家長或老師的懲罰,更多掩蓋自己的過錯。懲罰性教育使兒童建立了承認說謊行為和受懲罰的連接,增加了承認錯誤的心理負擔;相反,對做出誠實反應的幼兒給予讚賞,會幫助周圍的幼兒建立誠實和獎賞之間的積極連接,從而讓幼兒變得更誠實。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的不同影響受到心理學家研究結果的支持。

  雖然經典的道德故事被廣泛用於傳授孩子們說謊的後果和誠實的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經典道德故事都可以提高幼兒的誠實行為。比如,閱讀「狼來了」「皮諾曹」等故事並不能減少幼兒的說謊行為,因為這些故事強調不誠實的消極後果;而閱讀「華盛頓與櫻桃樹」等故事則增加了幼兒誠實行為,因為這些故事強調誠實的積極後果。由此可見,誠實行為的習得並非依賴於對不誠實的懲罰,而是通過將誠實的品質與獎賞建立關係。所以,只有幼兒的誠實品質得到成人的肯定和支持,誠實才有可能慢慢發展成為一種習慣。

  2.對幼兒保證只要說出真相,就不會受到懲罰,並履行此承諾。一方面幼兒會擔心承認錯誤的後果,為了消除幼兒的顧慮,成年人要做出不懲罰的承諾;另一方面成年人要履行承諾,如果不這樣做很可能會打擊誠實,因為成年人自己正在示範不誠實的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年人對幼兒的欺騙行為會使幼兒做出更多說謊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模仿欺騙行為,還改變了道德判斷,即認為誠實在成年人看來並不重要。另外,成年人不履行承諾透露出其不誠實的人格特點,可能會使幼兒認為沒必要堅持他們的原則,把真相告訴在他們看來不誠實的人。因此,做出承諾僅可以消除幼兒一次認錯的顧慮,履行承諾才可以建立幼兒持久做出誠實行為的信心。

 

  (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基於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積極教育」(BBA170067)資助和支持)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作者簡介

姓名:侯慶輝 任俊 工作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課題:

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基於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積極教育」(BBA170067)資助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幼兒觀察與解讀——如何在學習生活中發現兒童
    有沒有見過一些人,坐下來不會說什麼,但是孩子會擁抱她;有的人故意跟孩子玩,但是孩子都會走開的,小朋友是能感覺到誰是更喜歡,更愛他們的,幼兒更多的是憑他們的感覺去做事情的!如果,你可以靜下來觀察孩子,你就會了解人類的源頭,「人之初」,觀察幼兒的行為,行動,看電視,其實幼兒也不一定能看的懂!
  • 拿到幼兒教育金鑰匙:鄭州舉行「解讀幼兒區角行為觀察」交流會
    她藉助「挑棍遊戲、拼拼拜拜、搭建遊戲、城市搭建」四個案例,展現了教師如何根據觀察分析、適時介入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鄭州市鄭東新區實驗幼兒園老師付蓓則以一線教師的角色,分享在區域活動中通過關注個別幼兒的行為問題,開展個案追蹤觀察研究,抓住興趣點,以愛啟心扉,幫助幼兒實現縱深成長。
  • 幼兒成長觀察記錄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成長觀察記錄   導讀:教師要具有觀察記錄的意識,不同教師對觀察記錄的理解是相同的。
  • 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同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是我們遼寧招教考試教育心理學理論需要重點準備的考點。一般來說,題型多為客觀題,考察方式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單選主要的考察方式是例子的反選。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交互決定論2.觀察學習及其過程3.強化的種類。同時還要每個小點下面,進行適當的簡述。如交互決定論包含了環境、個體和行為的相互影響,從而產生了這樣的一個人。2和3同理,需要簡單鋪開寫一下。
  • 謹慎對待孩子的言行 不要輕易貼「不誠實」標籤(2)
    因此,一線教育工作者應採取適當的教育措施,培養幼兒的誠實品質,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要對幼兒說謊進行幹預,首先要了解當前幼兒說謊的一般特徵,對幼兒說謊的發生頻率、發展變化的特徵進行考察。對於真正的說謊行為,教育者要採取適當措施予以幹預。  預防說謊從成人開始  已有研究還發現,幼兒說謊與教育者的教養不一致、教養行為不正確以及不良的榜樣示範等因素有關。  成人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把點滴的教育事件當作影響孩子心靈的教育契機,謙虛地面對生活、面對孩子,和孩子共同形成誠實的做人品格。
  • 家教課堂丨什麼是幼兒親社會行為?一起來學習
    家教課堂丨什麼是幼兒親社會行為?一起來學習 2020-05-22 0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提高幼兒的8個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時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注重激勵幼兒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3 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
  • 教招知識點-班杜拉的觀察學習
    即模仿成人的行為,在模仿的過程中,兒童也學會了對結果進行相應的評估。(二)觀察學習的概念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並沒有外顯的操作。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另一重要來源。
  • 幼兒研究與支持成新教師核心素養
    幼兒研究與支持包含五項關鍵要素 《培訓指南》的「幼兒研究與支持」模塊旨在幫助新教師熟悉並具備觀察與分析幼兒的典型行為、研究與支持幼兒的個體差異、研究與支持幼兒的學習過程、幼兒發展評價與激勵、將幼兒研究轉化為保教活動五項崗位核心素養。
  • 讀懂幼兒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
    原標題:讀懂幼兒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   面對幼兒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孩子不願聽教師的安排,總是和教師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往西;你說坐下他偏要站著;你要求安靜他偏得吵鬧;你和他交流他死活不肯開口……面對這樣的孩子,經驗不足的教師要麼束手無策,要麼火冒三丈,並草草給這些孩子定義成調皮
  • 如何通過幼兒園牆面設計提高幼兒對空間的認知能力
    一.牆面設計理論支撐交互式牆面能夠對幼兒空間認知能力的培養和園所教學活動起到良好的銜接作用,可以通過良好的設計手法積極的引導幼兒參與到牆面環境中去,既能從感官上啟發幼兒,又能將文化知識與行為規範得以交互傳達給幼兒,是幼兒輕鬆的適應所處的空間
  • 2012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及答案二
    【答案要點】(1)角色扮演訓練是促進兒童親社會行為、減少消極社會行為的有力手段。角色扮演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兒童在特設情景下的助人行為與日常行為中親社會行為的人次,並且提高兒童的助人動機,兒童的消極社會行為人次也有顯著下降,證明了角色扮演確為有效的訓練手法。(2)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與興趣。角色扮演訓練的內容直接取材於兒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兒童的行為特點。
  • 淺析促進幼兒同伴交往的若干措施
    幼兒為了解決衝突,常常採用爭搶、攻擊等不良的社會行為。成人應肯定幼兒之間的衝突有利於其認知上的「去自我中心」,同時衝突與衝突的解決,可以使幼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不同於他人的獨立個體,促進幼兒的個性化和自我概念的形成。但要避免衝突的後遺症——攻擊性行為,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 2012年幼兒教師招考教育理論預測試題及答案十
    討論時應注意採用小組形式,為更多的兒童提供在觀察基礎上提高其認識的機會。④直觀形象法要與行為練習相結合。要讓兒童掌握所學的知識或行為,必須在行為練習中讓兒童鞏固,並在行為練習中將這些良好行為固化在兒童身上。2.討論法在兒童教育中,有著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參考答案】它是有效提高兒童認識、情感、意志與行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 教師個人要堅持不間斷地自我反省教學理念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
    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學習和實踐是幼L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途徑,終身學習和實踐取向也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基本理念。教師是反思型教育的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
  • 讓幼兒懂規矩,先要懂幼兒的「規矩」
    規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規則意識的培養也是幼兒學習、生活得以有序開展的保證。而幼兒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規則的應用是最為關鍵的。正是有了實踐經驗的積累,幼兒才能對規則產生切身的感受,也才能不斷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行為,不僅讓幼兒獲得參與集體活動的快樂,更是為將來成來社會人做好基礎準備。
  • 怎樣引導幼兒學習英語
    下面土建機制那個常用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一、直觀感知法直觀感知法是根據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徵,利用感知-體驗的學習規律,通過廣泛運用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手段,比如各種照片、圖片、實物、幻燈片、錄像等,將英語所代表的意義直觀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聞、摸等感覺器官的參與,從而加深幼兒對英語的體驗和記憶
  • 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因此,我們要從幼兒期甚至從幼兒牙牙學語時,就開始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涉及了多個方面,內容覆蓋廣泛。今天,我著重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下幼兒期的良好生活習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生活習慣,顧名思議包括吃喝拉撒睡。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不良的惡習則會貽害孩子一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家長的首要任務,家長必須高度重視。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寶寶樹立模仿的榜樣。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影響幼兒遊戲的因素
    最早的親子關係是幼兒與母親的依戀關係。據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的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強,有積極探索的熱情,善於社會交往,因而遊戲的積極性提高。2.育兒態度對幼兒遊戲的影響。育兒態度主要是指由父母的行為特點和個性品質形成的對子女的養育方式。3.家庭結構對幼兒遊戲的影響。完整的家庭結構和家庭成員之間和諧關系所營造的氣氛是幼兒健康成長和遊戲水平發展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