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幼兒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讀懂幼兒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

  面對幼兒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孩子不願聽教師的安排,總是和教師對著幹:你說東他偏往西;你說坐下他偏要站著;你要求安靜他偏得吵鬧;你和他交流他死活不肯開口……面對這樣的孩子,經驗不足的教師要麼束手無策,要麼火冒三丈,並草草給這些孩子定義成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壞小孩。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現象,如果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並積極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因勢利導,我們的教育工作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與無奈,我們眼中也不會再有所謂的「壞小孩」。

  調皮搗蛋也許希望獲得關注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伴的關注,但因為孩子的心理和認知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孩子選擇了以調皮搗亂的行為來吸引教師和夥伴關注。這類孩子對教師的教育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變本加厲更加吵鬧,認為只有這樣才會引起教師和夥伴的關注。

  我班嘉嘉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可是在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違規行為:回答問題不經過教師同意就亂喊亂說;排隊時總是插隊;吃飯時把勺子伸到旁邊孩子碗裡;就連午休也得拉拉左邊孩子,捅捅右邊孩子……

  對於這類孩子,教師要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他,在他出現違規行為時適時制止,並且告訴他教師和小朋友都喜歡遵守秩序的孩子,對他在活動中遵守秩序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和他進行了一次談心,孩子直言不諱地告訴我:我想多回答問題,這樣老師和小朋友就會覺得我很棒;排隊時我想站排頭,這樣就能和老師距離更近;我想和小朋友分享碗裡的肉,讓老師表揚我;我想在睡前和小朋友說「午安」,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一連串的「我想」告訴我,嘉嘉的各種違紀行為只是想讓我們更加關注他。我告訴嘉嘉其實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你,要是你能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遵守活動中的規則,那我們就更喜歡你了。

  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常常用目光和嘉嘉交流,對嘉嘉不經意的違規及時用眼神予以制止,對他的點滴進步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嘉嘉變得越來越有規則意識了,和教師、小朋友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了,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寶貝。

  說謊有時是進行自我保護

  都說「童言無忌」,可現在3—6歲的幼兒竟然會說謊、睜著眼睛說瞎話。面對說謊的幼兒,我們不能急於在他人面前揭穿孩子的謊言,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謊言背後的真相。孩子為什麼要說謊?謊言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真相?一般來說,孩子撒謊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懲罰,另一種是為了維護尊嚴。

  蓉蓉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蓉蓉在其他方面表現得都特別出色,但就是愛說謊,並且不帶一點猶豫。前段時間,我發現有孩子上完廁所不衝水,提醒好幾次都無濟於事。孩子們說是蓉蓉幹的,可蓉蓉說什麼也不承認,我偷偷觀察了幾次,果然是她。我和蓉蓉單獨進行了交流。「有一個小孩最近總愛撒謊,犯了錯誤不願承認,也不知道為什麼?」「肯定是他怕你收拾他!」「可是我從不打罵他呀!」「那就是怕承認錯誤丟人!」「他怕什麼呀?人都會犯錯誤的,只要犯了錯誤改正就好,我像他那麼大時常常犯錯誤,包括現在也會犯錯誤。」「老師也會犯錯誤?」我點點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她,她突然臉紅了,湊在我耳邊說:「其實,忘衝便池的人就是我。可我不敢承認,怕爸爸媽媽知道了懲罰我,還怕小朋友們知道了笑話我。」我輕輕拍拍她的頭接著說:「我知道,你是因為怕遲到,一著急就忘了衝便池。」從此,蓉蓉再也不說謊了,變成了班裡的全優寶寶。

  孩子犯了錯誤,許多大人的第一反應是批評懲罰,因此,孩子就用撒謊來逃避懲罰,往往就會出現「背著牛頭不認帳」的情況。儘管有些錯誤是在他人的注視下出現的,可不管怎麼誘導,孩子就是死不認帳。還有些時候,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但因自尊心強,覺得如果承認錯誤,他人會取笑或瞧不起自己,所以便「意志堅定」地撒謊。因此,撒謊便成了一些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手段。所以,面對撒謊的孩子,教師一定要壓制住焦躁與衝動,耐心了解、正確引導,幫助孩子認識問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後給孩子一個臺階,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孩子在輕鬆的心境下改掉撒謊的毛病。

  哭鬧也許源於約束恐懼

  孩子進入幼兒園,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在這個新環境裡,沒有整天圍著自己轉的家人,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缺失;有陌生的教師和小朋友需要去溝通熟悉,孩子的交往能力遇到了挑戰;有許多規則紀律需要去適應去遵守,孩子無拘無束的天性被嚴重束縛,於是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孩子開始害怕,開始哭鬧、耍賴,不願上幼兒園,甚至有些入園已經一兩年的幼兒也出現了哭鬧不願上幼兒園的情形。

  琪琪今年6歲,是大班的小朋友。可最近上幼兒園總會在門口哭鬧不休。經過和家長交流了解到,原來琪琪覺得在幼兒園裡得遵守活動規則,自己不願坐在小椅子上聽課,想隨心所欲地進區角玩耍。我拉著琪琪的手,對他說:「琪琪想玩什麼隨時可以去玩,老師不會怪你。」琪琪疑惑地看著我,我微笑著點點頭,他半信半疑地跟著我進了教室。

  當其他幼兒都坐得端端正正地進行活動時,琪琪一個人走進了區角,他一會遊蕩在科學區,一會徘徊在建構區,一會又在語言區隨意翻著書籍……我一邊帶領幼兒活動,一邊不動聲色地觀察他。在我們的歡笑聲中,他或許是覺得一個人無聊,終於自己加入了我們的活動中。我及時對他提出表揚:「琪琪真棒,不用老師提醒就自覺來參加活動了!老師相信你以後一定會高高興興參加各種活動的!」之後,琪琪上幼兒園沒有了哭鬧,並且會在我眼神的提醒下努力遵守各種規則。

  面對哭鬧不願入園的幼兒,教師要克服焦躁情緒,對他們的哭鬧保持一種平和心態,用可以吸引他們注意力的玩具或感興趣的事情分散他們的恐懼與焦慮。與此同時,教師要用親切的眼神、溫暖的肢體語言與孩子接觸,消除孩子的孤獨恐懼;暫時對其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使孩子從走進教室開始逐步適應幼兒園生活。對於入園時哭鬧不休、耍賴撒潑的幼兒,教師一定要靜下心來,耐心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找出問題,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學會適應環境,及時消除孩子的幼兒園孤獨恐懼症。

  在教育過程中遇見一些行為特別的幼兒,教師千萬別草草定義他們就是「壞孩子」。哪個孩子不願意做別人眼中的乖寶寶呢?只要我們平心靜氣地耐心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就會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我們就會在孩子純淨的眼眸中讀懂他們內心的吶喊——「我不是壞小孩」。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第一幼兒園)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破譯兒童行為心理密碼 《小孩的神秘生活》幫助新手父母讀懂自己的...
    首檔兒童行為解密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3月12日周四晚21:00,即將登陸騰訊視頻,會員搶先看。該紀錄片以「有一個你,從未長大」為宗旨,由育兒專家領銜,為新手父母讀懂兒童行為背後的內心活動提供指引。
  • 觀察學習提高幼兒誠實行為
    海曼選取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採用抵抗誘惑遊戲範式進行研究。實驗者將玩具放在幼兒背後的桌子上並激活其聲音,幼兒的任務是根據某玩具發出的聲音判斷該玩具是什麼,猜對者獲得獎勵。前兩個玩具發出的聲音提供一個有效的線索(如玩具貓的喵叫、玩具狗的吠叫),而第三個玩具的聲音缺乏信息性(如車的鳴笛聲),即幼兒憑藉聲音很難猜出其身份。在第三個玩具播放聲音後,實驗者短暫離開房間,從而為幼兒提供一個轉身看玩具的機會。
  • 抓馬.創造力課程《不是你的錯》提問與回應,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
    抓住孩子的回答對於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回答背後的價值觀與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後期我會針對這個點繼續研究。——解俊婷找出故事和孩子們連接的角度,有助於我們去聽懂孩子們的話,去理解這些話背後的意義。從而幫助我們去儘量準確的翻譯孩子們的話,然後給出相應的有意義的回應。而我們有意義的回應,便是指圍繞或靠近中心的進一步引導或提問。
  • 一圖讀懂 | 佛山支持幼兒園試點託班,招收2至3歲幼兒
    一圖讀懂 | 佛山支持幼兒園試點託班,招收2至3歲幼兒 2020-10-10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效評價幼兒促進新教師成長
    看到這一情景,這位教師恍然大悟,班上另一個孩子曾因做過類似的事情而受到她的表揚,想不到瀚瀚會去模仿同伴的行為,他內心該多麼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老師把瀚瀚叫到身旁,表揚了他樂於助人的行為,同時提醒他睡覺的時間到了,瀚瀚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到睡室睡覺。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如交互決定論包含了環境、個體和行為的相互影響,從而產生了這樣的一個人。2和3同理,需要簡單鋪開寫一下。二、知識點備考:行為主義學說(環境學習理論)(一)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班杜拉。(二)主要觀點:強調兒童的行為是由環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學習的決定因素是外部刺激。
  • 家教課堂丨什麼是幼兒親社會行為?一起來學習
    家教課堂丨什麼是幼兒親社會行為?> 今天的「家教課堂」請到瀘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陶俊梅跟大家分享《發展同伴交往 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
  • 大數據精描幼兒畫像為評價賦能
    幼兒畫像利用AI音視頻分析、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建立幼兒、教師、家長、幼兒園之間信息無縫互聯通道,推動幼兒園現代化與信息化建設與改造。根據幼兒園的需求,將幼兒在園內各種行為數據捕捉以後自動統計歸檔,從評價入手,深描幼兒,形成幼兒畫像。
  • 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作者:寶寶知道 優U媽咪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而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而一個人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是要從幼兒期開始。
  • 工藝勞動:引領幼兒追尋精神之美
    對此,我們確立了「一物一鏈」的課程架構思路,即由一種資源生發出一系列的學習體驗鏈,使勞動教育在全息化的大自然教育場中與真實生活對接。審慎甄選,架構課程框架。在廣闊而龐雜的大自然資源庫中,哪些資源契合幼兒階段的孩子學習?這首先需要教師作出準確的價值研判,以更好地把幼兒的勞動經驗與學科知識協調起來。甄選資源時,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加以考量:一是適宜性,即此類資源是否便於收集?
  • 孩子愛插嘴是好事:讀懂行為背後的這「4句話」,比打罵管用
    其實,這一方面是孩子的表現欲在作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沒有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語言。01、其實孩子想說的是:「這是我的地盤」家,是讓孩子最放鬆和安全的地方,而來訪的客人因為和孩子不熟悉,所以在孩子的眼裡很像是「入侵者」。這個時候,有的孩子就會表現出防禦的心理,自我意識更加強烈。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影響幼兒遊戲的因素
    其中,包括完整的遊戲活動、團體遊戲、建構遊戲、團體戲劇遊戲;而在較短的遊戲時段(約15分鐘)幼兒沒有足夠的時間結伴遊戲,不能相互協商、討論或做出進一步的探索和構建遊戲;往往只能從事一些社會和認知層次較低的遊戲形式,包括平行遊戲、旁觀無所事事、轉換行為等。二、影響幼兒遊戲的社會環境因素(一)家庭1.親子關係對幼兒遊戲的影響。
  • 幼兒評價 一人一方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幼兒。教師對幼兒科學適宜的評價不僅能幫助幼兒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樂觀情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有助於幼兒區別好與壞、允許和禁止的界限,幫助幼兒改正錯誤的行為、認知和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海姐姐說家教:家園共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海姐姐說家教」專欄13家園共育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幼兒階段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良好的習慣是通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來共同塑造的。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如果家長能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促進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的銜接統一,就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評價
    不同結構化程度的教育活動都應將「幼兒有意義的學習」和「教師有意義的教學」作為評價與反思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著眼點。相對而言,幼兒園區角活動這類低結構教育活動評價會更多關注教育活動中幼兒「有意義的學習」。
  • 家庭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關係,讓幼兒從小理解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
    1 目前常見的幼兒期健康問題兒童在幼兒階段較容易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建設健康心理。在這個關鍵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學習知識、獲得技能更為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發展趨勢。
  • 幼兒體育市場潛力巨大,華蒙星體育如何樹立幼兒籃球教育標杆?
    並且伴隨著消費升級,家長教育理念的開放,幼兒體育教育的C端需求也日益強烈。縱觀整個幼兒體育教育,也是在近幾年市場上才湧現了一些專注低齡幼兒體育教育的機構。而其中有一家專注幼兒籃球教育的機構,在課程幼兒化改良、教學標準化、渠道拓展等方面都樹立了自己的標杆特徵,這就是華蒙星體育。「經驗+興趣」選擇切入幼兒籃球市場
  • 教資幼兒結構化練習:對於有些幼兒教師變相體罰幼兒,你怎麼看?
    對於有些幼兒教師變相體罰幼兒,你怎麼看?參考答案幼兒教師要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幼兒,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不僅是有害幼兒身心健康而且還觸犯了國家法律法規,這位教師的行為是師德缺失的表現,對此,應引起各方高度重視,並予以解決。
  • 讀懂身體的智能床墊 喜臨門Smart1背後的「數字密碼」
    【TechWeb】AI算法時代,無論是你的購物軟體,還是新聞APP,都在更懂你的喜好和需求。但是,與你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床墊,卻在上百年的發展中沒有「革新式」、「顛覆式」的變化。床墊不僅影響了你三分之一的人生,而且還影響你其他三分之二的人生狀態。
  • 3歲以下幼兒託育有新變化!上海出臺行動計劃,呵護「最柔軟的群體」!
    為此,公辦幼兒園將在滿足常住人口幼兒入園需求的基礎上,增加或騰出一定的學位資源用於開辦託班。王平說,除了要滿足家長普惠的需求,還要滿足就近的需求。一是創新家庭育兒指導服務模式,教育、衛生等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建設集「教育、撫養、保健」於一體的家庭育兒指導服務資源,並免費向有需求的幼兒家庭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