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羅馬書六章三節到六節「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神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受洗的方式:基督徒在接受洗禮的方面一直都是很有爭議的話題,首先就對受洗的種類就有多種看法和認識,有人支持受浸,有人支持點水禮,等等。這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這話題,雖然有如此之多的方式被基督徒採用,而且每個派別都各自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回歸到聖經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主耶穌在受洗禮的時候,他的方式是受浸式的,在約旦河裡,施洗約翰為他施洗。在馬太福音三章十六節「耶穌受了洗,隨既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他就看見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還有就是使徒行傳八章三十八節,衣索比亞太監的受洗,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因為羅馬書的真理告訴我們,受洗是歸入他的死和他一同埋葬,所以既然是埋葬,就應該是整個人就浸到水裡。領受與耶穌 同埋葬的真理。
至於,後來有的人選擇點水或灑水,是多數因為想為了省事吧,象徵性的作一作這個聖工就算了,這都是對真理的不持守,在聖禮上偷工減料,不合神心意。
受洗的意義:受洗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只有對真理非常的認識,才能在心中決定他的價值。就比如說,有人非常看重受洗的覺得這是很神聖的洗禮,這個洗禮是在表明與基督聯合與基督有份,那他就會特別重視,一定要按聖經真理去作受浸絕對不能有褻慢之處。
曾經看過一個見證,有一對夫婦他為了受浸禱告了很久,因為他們去的教會受洗的方式都是點水,他就一直沒有接受,而且一直在禱告。後來神奇妙的預備小敏姐妹和他的同工給他們作的施洗。但有的人認為這個是不關乎得救的事,所以無所謂只要信主能上天堂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受洗對他來說是沒有價值的,無關緊要,受不受洗都行。實際上這等人都是不認識真理的人,不守真理的人。
受浸的實際意義是羅馬書六章保羅所說」我們受洗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就是說我們想要有新生們的樣式,就必須先進入耶穌的死,與耶穌的死聯合在他的死上有份。當我們進入水裡受浸時就表明我們是與主同死,當我們從水裡上來時,就表明與主一同復活,得著復活的生命。
人們總是想與主同得榮耀,同得高貴,享主甘旨,但沒有人願意要受死的主,當主耶穌在十架上時,沒有一個人在身邊陪伴。當主復活以後榮耀的主誰都想靠近,但是不從受浸經歷主的死,就不能在主的榮耀上有份。所以主內的肢體真的當知道,當你受洗的時候,當思想受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受洗?要思考這個聖工的神聖,謹慎去作。想做受洗必須對受浸真理有認識,免得得罪主。
受洗的普及:關於這個受浸有什麼要求,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有些認識的,首先來講在教會中對於受浸全面的真理是需要普及的,使真理完備。使每一個信徒都知道受浸的重要性與一些規則方面的知識性,剛才講到有一般重視受浸是聖禮,而有一般人故意不在乎受浸的重要。但在教會中也不外乎有一般人是不認識受浸的,甚至從來麼聽過什麼叫受浸的信息,更嚴重的是信了很多年 在教會中聚會很多年都沒有聽過受浸的信息,而且教會牧者也沒有做過這個聖工,有的一些老年人信主多年都沒有受浸的機會,最後歸天家了也沒有嘗到受浸的甘甜與喜悅。這實在是他們的損失,更是教會的虧欠,是對信徒的虧欠。教會應該在傳講信息之外,對於初信主的人有單獨的真理交通與受浸方面的交通,讓他們真正的認識受浸,這樣當他們願意受浸時他們的生命才會與主聯合,發生質的改變,他對真理是認識的,他是在明確真理,並甘心情願的接受與主的一同埋葬,這樣他才會順理成章的享受與主的一同復活。
有些人受洗了,但卻是糊裡糊塗的受洗,從進入水裡到出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的人在信仰上豈不是很糊塗嗎?
我接觸過一個教會,他們對受洗的要求就是一定是重生得救的人,然後在生活中有好行為,好名聲的人才會給他們施洗,原因就是從前有些人受過洗,但後來的生活行為很不好。而改變了他們對受浸的要求。但我個人來說,不能說什麼樣的人都給他們受浸,但也不是一定要等到行為改好了在作受浸,也有很多人從前放蕩不羈,但信主受浸以後,被主抓住而改變一生的,我覺得受洗的人雖然一時沒有改變,但是神有一天會翻轉他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經歷,在我受洗以後也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在事隔多年神藉著環境一步步的把我帶回他的裡面,也有一段時間和沒信主的人沒什麼兩樣,但是神改變一個人不是超自然一瞬間就脫胎換骨的,而是隨著時間慢慢翻轉的。
所以我覺得,對與受浸來說,首先要與受浸的信徒交通受浸真理,然後他們願意作就給他們作,不願意做也不要強迫,而是單獨把這一類人放在禱告裡。求神改變他們。
廣大的禾場,教會中,願我們都能把這項聖禮的真理傳遞下去,這樣一面真理全備,信徒根基穩固,一面還能使更多的牧者與信徒更加敬重受浸,使神的心意得滿足。
作者為東北一基層女牧者,和丈夫一同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