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2020-12-17 老張侃詩詞

詩詞史上,有好多有趣味的東西。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

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很寶貴,而且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當時的我們貪玩,很少真正懂得這句古詩的意思。如今三十而立,我們對於時間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感悟。

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兩句,一直以為是一句俗語,或者說,至少這兩句是出自同一首詩當中的。畢竟這兩句的意思是很切合的,能夠相互參照,尤其是後一句中的轉折,使得所表達的意義更加重了一層。

然而,隨著知識的積累,才發現,「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如下: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個意思很是暢達明了,一看便知。就是寫的詩人讀書讀到很晚,不知不覺夜晚很深了。所以詩人由心感嘆時間不夠用,寫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因為自己讀書廢寢忘食,詩人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是詩人不以為然,因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也就是追尋儒家經典(周公、孔子流傳下來的經典)的確切認識。

那麼,為何後人會把這兩句連在一起呢?

其實,這兩句最早連在一起的,乃是出自《西洋記》。

這本書記載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這本書的第11回,作者寫道:「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哪裡尋?」後人讀到這裡,摘選了其中的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流傳了下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如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意思很是暢達明了,一看便知。就是寫的詩人讀書讀到很晚,不知不覺夜晚很深了。所以詩人由心感嘆時間不夠用,寫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其實在每個朝代代表的長度都不盡相同,比如商朝的一寸是1.58釐米,而秦朝1寸又是2.31釐米,到了唐朝1寸是3釐米,但是不管怎麼說,一寸其實還是十分短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後一句,並非「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這句話
    「一寸光陰一寸金」後一句,並非「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這句話用董卿在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說過的一句話來講,就是一場詩詞的狂歡,在這樣的節目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也是充滿了挑戰的,儘管如此,董卿還是憑藉著自己紮實的文化底蘊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知識不斷的增長,知識面也逐漸變得廣闊,社會責任感的意識也不斷增強。時間,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而如今,許多的青少年卻不懂得如何合理的運用時間,卻浪費時間在上網,玩遊戲等娛樂活動,並沒有充分把握時間。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認真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一秒的學習。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目的就是為了長大之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 人們都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卻不知下一句更警醒
    古語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十分寶貴。告誡我們應珍惜時光,而不可虛度年華。在唐代杜秋娘吟唱的一首詞叫做《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為什麼用尺子來量?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為什麼用尺子來量?古人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來提醒人們時間的寶貴。「光陰」指時間,時間的單位是秒、小時,寸是長度單位,怎麼會用尺子去量時間呢?這和我國古代計時的工具有關。遠古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仰望天空,看看太陽、月亮和星星,來判斷季節的變化和一日時間的推移。當不需要準確計時時,寬泛的時間段就足以了。比如頭晌就是早晨一段時間,晌午就是中午一段時間,這樣簡單的時間段有時就可以滿足日常了。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為什麼稱為寸?
    人們常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按理說,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為什麼會被定義為寸呢?其實,這裡面是一個計時工具在做怪。這個工具叫做晷。而光陰這個詞就是由此而來的。只是為什麼用寸這個單位來形容光陰呢?究其原因,還是和這個小棍有關。由於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小棍的陰影長度也會發生變化,這個長度變化有長有短,所以,就有人看到這個計時工具陰影長度發生變化,感嘆時光長長短短,容易流逝,就以寸為單位描述其長短發生的變化,所以就形成了「寸陰」這個詞,意指分分秒秒時光的變化和流逝的速度很快。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那麼的匆匆,學會珍惜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一句名言,時刻提醒我們,時間是寶貴的。時間,陪伴著我們走過了幼年、童年,與我們一起嬉戲,與我們一起成長。在幼年時,我們受到了很多的挫折,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經歷的很渺小,但是在那時的我們,僅僅只是摔了一跤,都要哭上好一會兒。
  • 中國詩詞大會:「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勸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
    A、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B、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如果讓你來作答,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意思是: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這是一個警句,是詩人告誡侄兒不要在怠惰中浪費光陰。很顯然這不是正確的選項。C項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原詩如下: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前一句是?詩詞大會選手:我真答不上來啊
    比如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種著名的珍惜時間的詩句,大家都知道。但其實提到「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都會情不自禁脫口而出下半句「寸金難買寸光陰」,而要是問它的前一句是什麼?卻是鮮有人知。巧的是,之前看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老段就注意到有個小選手,也被這個問題難住了,最後只能回答一句明知道不是的「寸金難買寸光陰」,看看這位小姑娘一副「我真答不上來啊」的苦笑,心疼不心疼!連康老師都不高興了,直接穿越千年喊話詩人:我對你有意見,你幹嘛不就寫「寸金難買寸光陰」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究竟貴到什麼程度?你工資能買多少?
    其實,感嘆光陰寶貴,時間易逝,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在古代小學教課書《增廣賢文》就有兩句流傳千古的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用於教育古代兒童,勸勉他們光陰寶貴,要珍惜時光!那麼,「寸陰」究竟典自何處?為什麼古人把光陰單位稱作「寸」?難道時間可以用尺子計量嗎?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看這10句話,你會更有緊迫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2、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3、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 一寸光明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寸光明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譯文三十歲不能成英豪,四十歲不能成巨富,五十歲時基本就沒什麼希望了。活著不認識魂魄,死了不認識屍體。時間比黃金珍貴,因為時間是黃金買不到的。雖是悲觀的看法,但也是人生的經驗,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積極向上。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麼嘛?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老師、家長時不時把這兩句話拎出來教育我們時間寶貴,要好好讀書。但天性愛玩的我們根本不會把金子與時間聯繫到一塊,更認識不到時間到底有啥寶貴的。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自一首詩,與之搭配的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讀書不覺已春深」。「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今天把這兩句拿來發動態說說,再合適不過了。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千古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後半句是啥?多數人都弄錯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此外,在中國古代表述時間的詞彙中,光陰是用「寸」來量的。比如唐末詩人王貞白,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時,就曾寫下《白鹿洞詩二首》,其中一首中有「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句子。那麼,古代的時間為什麼用「寸」來表述呢?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俗語來傳給後代,讓他們汲取經驗增長知識。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上一句是什麼?與陳更同臺爭霸的高手也答不出
    這樣的一位高手竟敗在了一道看似很「簡單」的題目上,這道題是讓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句,上句?想必很多人都會懵了。符昕也被這道題難住了,她也和很多人想的一樣,若是讓她接下句還知道是「寸金難買寸光陰」,而這上句,還真是不知道了。臺下的點評嘉賓康震和酈波也為其感到遺憾。正確答案應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