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活了幾十年,才明白人活到「極致」,叫「平淡」

2020-10-18 舒山有鹿

    古語云:「平淡而到天然處,則善矣。」

    人這一輩子,無論是腰纏萬貫也好,位高權重也罷,到了最後,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平淡」。就像漫天絢爛的煙花一般,你看煙花一飛沖天,光華綻放時是何等的風光,可過後是什麼?那就是一片夜空,歸於「平淡」。

    很喜歡一個詞,那就是「渾然天成」。無論是詩文,還是做人,光靠華麗的言語,外在的風光,是無法表達出詩文,以及人的深刻「內涵」的。唯有靠什麼?就是靠樸素,以及其背後的「自然」。

    人生百態,有高峰,就會有低谷,可終歸是要回到平地上。蘇軾有云:「高處不勝寒。」誰都知道登臨頂峰,放眼天下是好事,可這個時間持續得不會很長,因為一切都是發展的,都是變化的,終究「冷」到忍受不住的時候,人就要下山了。

    反之,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人只要到了低谷了,無論怎麼走,都是走上坡路,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兩者的中間,便留下第三條路給人,那就是「平淡」之路。

    路走到了頭,那就是平路;水奔湧到頭了,就是靜海;人活到最後,就是平淡。

    人這一輩子,就是「平淡」

    近段時間去拜訪自己的長輩,在和他們的交談中,感覺受益頗深。他們說:「活了幾十年,才明白人這輩子最大的貴氣,叫平淡。」

    有些事,要經歷過才明白,有些道理,要探究過才知曉。老一輩他們活了一輩子,見過了大風,見過了大浪,他們明白什麼是高光時刻,什麼是卑微時光,但他們最後所領悟到的,卻是「平淡」。

    很喜歡「淡」這個字,為何這麼說呢?你看兩個「火」,正是代表了人年輕時候的盛氣凌人,不懂收斂。可進了社會,當被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時,你就變了,變得圓滑了。如此,當人懂得「外圓內方」的時候,也就是「淡」了。

    說到「平淡」這個詞,當下很多的年輕人,以及未經歷世事的人,在他們的觀點裡,都認為「平淡」是個不好的詞,認為它就是「平庸」而無能。相反,他們的眼裡總是只有成功和失敗,卻沒有想到一個點,那就是「不成」和「不敗」。

    白巖松說:「歲月,並非是非輸即贏。」

    這個世界,倘若所有事兒都能用「成敗」分清,那就沒有道理了。人要活著,就必須懂得埋頭前進,進而抬頭做人。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兩相平衡的背後,就是「平淡」使然。

    就像年輕時候去讀書,每個人都向著「一朝飛進鳳凰池」的目標前進,可不見得誰成功就能一輩子順風順水,誰名落孫山了就要一輩子窮困潦倒。這一切,都會隨時間而變,隨人而變,可變來變去,都不過是順其自然,平淡而處罷了。

    人這輩子的福氣,叫平淡

    蘇軾有詩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蘇軾看來,就算是穿著粗布大衣,只要人內心足夠寬敞,頭腦足夠明智,那麼他無論外表怎樣,都會是一個「富有才華」的賢人。

    以前經常聽到老人說,金子還是要被枯草覆蓋著,才能有出頭天。那時候就不明白,為何非要被覆蓋,才能有出頭天,它光芒四射,不就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嗎?

    可歲月的磨洗讓人明白,樹高易倒,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人傲則敗。蘇軾要用粗布大衣配才華,金子要用枯草來遮掩,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相輔相成,不偏不倚。

    這「不偏不倚」的背後是什麼?就是減少外界不必要的侵擾,而是讓自己處於安穩的境地,從而品味生活之淡,明白人生之理。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須靜聽。」

    喝茶為何要慢?就是因為茶的本質就是淡,就是先苦後甜,不低頭就不能出頭。為何聽歌要靜聽?就是因為有些歌的音調格律並不高,而是像水流一般平緩,如此,不靜聽,也就聽不明。

    無論慢也好,靜也罷,說到底,就是「平淡」。而平淡給人帶來的,就是細水長流的「福氣」。人過分地傲,只能讓福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人過分地卑微,只能是財神見了也繞路。那麼,又怎麼能讓福氣蔭蔽子孫後代呢?

    人活到極致,就是「平淡」

    年輕的時候,人總是嚮往著無休止的「熱烈」,每一次出去吃飯,必須要喝「烈酒」。因為在那時候看來,人生不能活得太淡了,要有點味道,所以一杯一杯烈酒下肚,弄得滿是醉意,頭腦都不清醒了。

    等過了幾年,人變得沉穩後,就會明白,一杯一杯下肚的酒,就是一團一團的火焰,終究燒得人滿是狼狽。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前半生要喝酒,那是必然的,後半生要喝茶,是肯定的。

    酒太烈了,喝多了,自然會覺得毫無「新」味。可茶不一樣,有些人喝了一輩子的茶,卻依舊覺得茶的自然,是一輩子也品不完的。

    正如三毛所說:「人生有如三杯茶,第一杯苦若生命,第二杯甜似愛情,第三杯淡如清風。」

    當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喝「苦茶」,讓自己明白人生之苦,哪只有「五味」那麼少。當人有所成就時,要喝「甜茶」,讓人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可喝到最後,茶沒苦味了,也沒甜味了,就只剩下淡。當淡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就是「清風」。

    未嘗試過「轟轟烈烈」,也就不會明白「淡如天成」,沒經歷過「風雨飄渺」,就不會明白「平淡可貴」。老子,為何說「無為」?孔子,為何說「中庸」?這一切的最後,不就是淡然處之,不偏不倚,不爭不怨,順其自然嗎?

    人活一世,如駒過隙。人活到極致,就是化「淡」為常態,如水流般緩緩流動,從而滋潤自己,滋潤兒孫後代。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人活到極致,是不言不語
    人活得極致,不是氣盛地侃侃而談,不是飛揚跋扈地爭論得面紅耳赤,更不是整天喋喋不休的抱怨,而是「不言不語」。不言不語,是不顯山落水過分地吹噓自己,其實是一種張揚,是一種膚淺的顯擺。人,並不是越高調,就越高貴。
  •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簡與淡,簡單而從容,淡然而優雅
    生活中,我們都喜歡那些淡定從容的人,外表素雅妥帖,為人不卑不亢,與人和善溫柔,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整個人都靜下來了,褪去浮華,內心篤定。我們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一如我們想要的愛情,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激情褪去,鍋碗瓢盆的交響曲才是擁有愛情的婚姻,淡淡的相處,既能善待自己,亦能善待他人,給人以寧靜,給人以寬鬆,予己以從容。凡事淡然處之,才能活出真我,對己,心事過重傷人傷己,心態淡然才能自在優雅。
  • 人活到極致,修的是一顆蓮心
    人們都想做「被嫉妒的人」,最喜歡和差不多層次的人比,但又不想超出太多,怕遭到憤恨。普通人肯定不會整天想著和馬雲比,最想成為的是小圈子裡的「成功者」。其實,越愛攀比的人,就活得越累。人追求的應該是幸福本身,而不是追逐別人的幸福。
  • 人活到極致,是素與簡
    1664年,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在義大利展出後,震驚了整個歐洲。有人曾問他:「您是如何雕出大衛的?」他答道:「我鑿去多餘的石頭,只留下有用的部分,《大衛》就誕生了。」人生亦如此,去掉多餘的部分,才得見真我。
  • 老人活了146歲,棺材放在家中幾十年,最終因受不了孤獨自我了結
    但還有人卻因為活得太久而感到困惑,但畢竟長壽的人在世界上佔極少部分,有這樣一位老人活了146歲,他覺得自己活得太久了,棺材都已經做好,放在家中幾十年了,子女相繼逝去,而自己卻還活在世界上,最終他因受不了孤獨自我了結。印度尼西亞有一位老人叫索迪米約,1870年出生。
  • 佛說: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歷盡世間喧鬧浮華,才明白細水長流的平凡生活的可貴;嘗遍天下美食,才知曉人間最有味的,是清淡的歡愉。大道至簡,三千繁華,終歸樸素。01安於清貧,也是種態度。這時才明白,原來大師是真的安於清貧的。心中豎起來清貧的豐碑,就會擺開塵世煩惱,不為名利所困,不為榮辱所縛,不為手中之權利累。崇尚清貧的人,感到粗茶淡飯足以滋養健康的身魄,陋室足以包容一個活脫脫清淨靈魂,每天吃點淡飯,喝點水,頭墊著彎曲的手臂睡覺,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 李健: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這個層次裡;第三個層次是明白地活著。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縱觀李健的前半生,陪伴一個懂他的愛人、專注一件喜歡的事業、尋覓一個悅心的癖好、交往幾個如水的朋友、鍛鍊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就活到了第三個層次。正如木心先生所言:心之所向,素履可往。人生之大幸福,就藏在這素簡的平淡裡。
  • 人活到極致,就是「安靜」
    」人在社會上混,尤其是在大城市裡混,難免會沾上一些一些俗氣的東西。比方說,想要賺很多的錢,住進大房子裡,要活一萬年,要給兒女留下用不完的財富。你的心,到底是被欲望迷惑了,無法自拔。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忽而回頭,發現自己走了很遠,但是真的迷路了。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以後要做什麼?
  • 人活到多少歲,才被稱作老人?70還是80?專家:多數人都想錯了
    在過去,年齡常常是社會地位以及閱歷的象徵,長壽的人很是受人尊敬,尤其是在農村,是十分講究輩分的,一般年齡大的老人,輩分更長,說話也更有分量,老人家這個稱謂,可不是你想有就能得到的。但到了今天,時代變了,長壽的人越來越多,人均年齡也比過去有了較大提高。年輕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尤其是在對人的稱謂上,人們更傾向於被叫年輕些。那麼,現如今,人活到多大歲數,被稱為老人家比較合適呢?70或是80嗎?可能很多人都想錯了。人活到多大年紀被稱為老人比較合適?
  • 網友:活了幾十年都沒她看得透徹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但大多數孩子對戀愛的概念和意義在思想上並不成熟,但也有極少數人的戀愛觀還是十分透徹的,下面這位年僅14歲正在讀初三的女孩對戀愛觀的看法就十分透徹,讓網友都忍不住感慨:「我活了幾十年都沒有她看得透徹」,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位14歲女孩的戀愛觀吧!
  • 人活到極致,是素心
    人之於世,不一定要成為傳奇,但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故事。素心,正是這樣一種人生態度,越簡單,越精彩。圖片|Dr.BT-攝· 01 ·存一點素心的人,最快樂有記者採訪一位百萬富翁,「你快樂嗎?」但是股票的漲跌,忙碌的工作總是讓我有些焦慮,不過不要緊,我每天都能吃到喜歡的食物。」聽到以後,他便認為,有錢就會快樂。後來,記者採訪到一個因貪汙受賄而落網的貪官,「你那時候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回答:「我每天在寬闊的房間醒來,都害怕隨時有人破門而入。
  • 人生行到極致,定是清簡和從容,平淡而簡單
    01人生不求深刻,只求簡單,活在當下的大千世界裡,在人潮人海中沉浮,誰都逃脫不了得與失,走與留,愛與恨的糾纏,當一切歸於平淡和安靜的時候,我們才會看到生活最真實的模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平淡的生活,最真;簡單的人生,是福。
  • 她換魂後,又活了幾十年
    如今雖然不用翻嶺子了,但是要開車到村裡還是要翻幾個大灣子。一路上,石三開車,我給他說起了關於麻嬤的事情。「石三,你知道換魂麼?我麻嬤就是通過換魂活到現在的。」這時車開在了一塊石頭上,瞬間感覺車輪子蹦了老高。「你別嚇人了?這都什麼年代了!新社會啊,老穆!」「你還別不信?
  • 易經大智慧:活明白的人有這些氣質
    什麼是明白,在中華智慧寶典推導的世界真相裡,明白到極致就是知黑守白,就是該糊塗時別耍小聰明。什麼是活,向死而生,無懼生死。活明白的人氣質還是有些不同常人。一、不管長相美醜,讓人能看著舒服。活明白的人有發自內心的從容淡定。
  • 把平淡的日子活出精彩、活出滋味、活出質量,是對生命最大的敬畏
    既然沒有登上峰頂,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小眾山」的豪情,就沒資格談「平淡」二字。渴望平淡的人,內心往往裝著太多的私心雜念,想用平淡二字壓制的內心躁動不安,可壓制有多大,衝動就呈指數級爆發。所以當心口不一時,人就呈現出極度的虛偽。就像貧窮的人說自己不愛財,失敗的人說自己喜歡過程,吃不上葡萄的說葡萄酸,渴望平淡的人,並非能接受平淡。
  • 人活到極致,無非就是「兩個字」
    有一位明星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想做更好的自己,但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只把注意力關注到前面那幾個字,就是我們要做更好的,可是你們做的是自己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活成了別人的影子。比方說,天天發朋友圈,為別人點讚,讓別人為你點讚,一來二往,你來我去,大家都看起來很開心,殊不知,你慢慢被朋友圈佔用了大量時間,也生活中這種「虛擬關心」之中。
  • 女人活到極致,一定是雅致和恬靜
    從女孩到女人,經歷時間的歷練,年輕靚麗的容貌也許不再,但隨著時間積澱下來的,散發著的迷人氣質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流逝的,反而會更加回味無窮。那麼,什麼樣的氣質才是有魅力的呢?一個女人活到極致,一定是雅致和恬靜。
  • 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自由自在
    作者:簡丹 【原創 20200529】有人問「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人生怎樣才算活過?」有人回答:「明白地活著並去獲取內心真正想要的」,有人回答:「努力工作,為自己,也為社會貢獻力量」,有人回答:「必須通過一番奮鬥才會獲得幸福,生活才算活得有意義」。究竟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才算活過一回?法國作家盧梭在《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一書中闡述:「幸福是種永恆的狀態,似乎並不是為塵世間的凡人而創造的。
  • 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心靈素簡,才不至於讓自己慌亂、浮躁。素簡是心裡的自然淳樸,不是表象,是內心的親和,淡淡如幽蘭,能散發出本性裡的清潔。人活到極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與簡。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內心越是豐盈,生活越是素簡。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生活簡單就迷人,人心簡單就幸福。生活本是多姿,唯獨素而耐久,在外,本分質樸。
  • 人死了,以後就是一把土,那活幾十年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才百年要好好經營,活得有意義,如果覺得人死一把土,終歸於0沒有意義,有這種思想人更慘。我沒有這麼高大上的思想,只認為人活著的意義在於繼續。從物質上說,人不過是存在的一種形態,與任何動植物沒有區別,從胚胎生長一輪生命之後都歸於塵埃。而作為一個物種,它就有了延讀傳承的任務。所以有男女有交配有哺育…為了基因的健康還有了姓氏字輩防止近親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