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近距離欣賞毛猴製作的二十四孝故事。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二十四孝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作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毛猴製作技藝您也許聽說過,但是,通過毛猴製作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來展示二十四孝的故事,您可能是第一次聽說,10月21日上午,由西城區第二圖書館和萬壽公園舉辦的「敬老、孝老、愛老」主題活動在萬壽公園進行。
活動現場,市民在聽介紹二十四孝故事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由毛猴製作的二十四孝的展示 ,活動的組織者、西城區第二圖書館館長李金龍介紹說,在重陽節舉辦這次活動,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敬老文化,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氣的同時,還能讓老人們近距離欣賞毛猴這一非遺技藝。
「毛猴」工藝對於很多市民來說很熟悉,但是真正近距離了解「毛猴」的機會並不多,此次活動上,來自西城區的非遺傳人「毛猴」藝術家張鳳霞老師歷時幾個月精心製作的「二十四孝」故事毛猴展示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讚嘆不已。
張鳳霞介紹說:「毛猴」又名昆塑,北京毛猴又名「中國蟬蛻」,是北京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源自清代道光年間。通過毛猴的各種肢體語言,再現中國市井文化;同時蘊藏豐富的幽默與詼諧,演繹人生的喜、怒活動還沒開始,住在附近的老年人絡繹不絕、興趣盎然來到展示現場,欣賞毛猴。
李金龍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還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而圖書館作為「非遺」保護與弘揚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擔負著「非遺」宣傳、教育、保護以及傳承的文化使命,先後舉辦了多次非遺以及傳統文化的展覽展示活動,影響巨大,此次通過毛猴的形式來展示「敬老、孝老、愛老」這一主題還是第一次。(通訊員 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