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凡谷(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盤中直播 獨家診股)
2017年8月中旬開始,5G概念就開啟了瘋狂的上漲模式,此後近一個月的調整後,5G概念在9月下旬又開始了新一輪上漲,相關概念股全線爆發,與新能源汽車板塊攜手領跑9月下旬的行情。作為5G概念龍頭之一的武漢凡谷,在9月21日至9月29日7個交易日內,每個交易日都以漲停收盤,股價從7.29元漲到了15.11元,漲幅高達90.54%。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凡谷早在此前的9月12日,就因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但是消極影響只維持了短短6個交易日,隨著5G概念再度走強,武漢凡谷也迎來了暴漲行情。連續7個交易日的漲停後,武漢凡谷於9月2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因近期股價漲幅較大,自10月9日開市起停牌自查。
同樣因為股價波動較大,在10月9日停牌自查的吉大通信,已完成核查工作,於10月16日復牌。與此相比,停牌達11個交易日但遲遲未復牌的武漢凡谷,難免會引發市場各方的猜測,有觀點認為武漢凡谷此次停牌與之前證監會的立案調查也存在關聯。雪上加霜的是,在停牌期間,武漢凡谷於10月10日晚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再度提示投資者,如果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公司將會有退市的風險,雖然武漢凡谷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時候已經發布公告,提示了退市風險,但是在自查停牌、還未復牌的特殊時期,退市風險被再度提示,更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
信披違規亂象屢禁不止 企業鋌而走險遭處罰
早在2007年1月30日頒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如果信息披露義務人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違背了上述信息披露的原則,就構成了信披違規現象,一般情況下會受到警告、罰款等處罰。在2014年10月17日頒布的《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更是規定,未在規定期限內依法如實披露信息且觸及退市指標的公司的股票將會被暫停或終止交易,信披違規的處罰力度大大增強。
在《意見》發布後的兩年內,就有上市公司撞上了槍口。*ST博元(現稱「退市博元」)成為了首家因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公司。2016年3月21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終止珠海博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4年期間,*ST博元披露了財務信息嚴重虛假的定期報告。對於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相關規定綜合考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訴求,將「對民事賠償承擔作出妥善安排」,列為了重新上市的條件之一。所以,退市博元要想重新上市除了滿足常規的上市標準外,還需要對投資者作出相關民事賠償。除了退市,高管被禁入證券市場也是一種重要的處罰手段,2017年2月23日,ST慧球因虛假披露實控人情況造成的信披違規,被證監會下發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對ST慧球處以警告和罰款,並對兩任實控人實施了證券市場禁入。此外,正在重大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也會因涉嫌信披違規而終止重組,罰款、警告等處罰也屢現市場。
為什麼在信披違規監管日趨嚴厲的情況下,還有眾多上市公司頂風作案呢?紅刊財經記者為此採訪到法律專家、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律師,對於上市公司鋌而走險的原因,他表示:「首先是監管力量問題,滬深股市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證監會監察人員數量有限,很難對每一家上市公司做到十分精確的核查,這就形成了上市公司違規披露、鋌而走險的一個重要成因。其次是處罰力度問題,目前監管雖然日趨嚴厲,但是處罰力度依舊偏弱,而且涉及到民事賠償問題的官司時,上市公司作為當地的納稅大戶,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偏袒,某些上市公司因此得以拖延賠償或減少民事賠償費用,減輕了公司的利益損失。最後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企業業績如果處於虧損,那麼,會對企業融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企業也必定會設法減弱這種負面影響。」
武漢凡谷頻遭監管層關注 信披違規問題是否成立存疑惑
進入2017年,武漢凡谷不僅收穫了5G概念興起帶來的紅利,還屢次因為信息披露問題受到監管層的關注。3月28日,深交所就《2016年度業績快報》中的財務數據處理環節失誤問題,對武漢凡谷發布了問詢函,4月8日,公司發布回復公告,對會計差錯的原因、合理性等問題作出了解釋;6月5日,武漢凡谷又因為未按時披露資產減值準備金額,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在監管函收到不久後的6月23日,武漢凡谷又收到深交所《關於對武漢凡谷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報的問詢函》,公司隨後也對問詢函中涉及的營業收入與利潤變動的差異、是否存在大客戶依賴等問題一一作出了回復;8月3日,由於武漢凡谷的信息披露問題,深交所對其作出了公開譴責處分。9月12日,還是因為信披披露的問題,武漢凡谷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就武漢凡谷已發布的公告而言,公司信息披露問題長期存在,並受到了相關處分,此次證監會的立案調查無疑更加深刻地說明了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的嚴重性。武漢凡谷董秘鄒堃雖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公開表示,調查問題只是和會計數據差錯有關,但是對於會計數據差錯的程度是否構成重大信披違規這種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武漢凡谷目前仍未在公開場合進行答覆、說明情況。此外,該會計數據差錯與此前深交所問詢或者公開譴責處分所涉及的會計問題的相關性,公司此次停牌是否與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存在關聯等存在的重大疑惑,董秘鄒堃顯然也未曾進行表述。因此紅刊財經記者就上述問題,在工作日的不同工作時間段,多次致電武漢凡谷董秘辦公室,均以無人接聽告終。對此案的後續進展,紅刊財經記者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