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布袋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020-12-09 似水柔情宏暢

一塊平凡的藍色印花布,圍著一張普通的方桌,撐起米就成了一個絕妙的舞臺。舞臺上的操偶師用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口白讓觀眾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便是風靡閩南地區的傳統戲劇——布袋戲。隨著時代的發展,布袋戲不再是閩南地區人民的專屬娛樂方式,在重慶亦有這樣一群布袋戲愛好者,他們對每一集布袋戲的劇情爛熟於心,在觀看布袋戲之外,他們還衍生出了許多其他的玩法,他們說:「每一個大偶都有著白己的生命,而他們的人生,就是一出精彩的戲劇」。

傳承兩百多年的戲腳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福建閩南人,提起對布袋戲的印象,也已經不再是搬張小板凳到廟口搭設的木質彩樓下,引頸翹首看操偶師拿著手掌般大小的布袋戲偶,上演名著《三國演義》等古書戲畫面的野臺戲,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特效和影音聲光效果的電視布袋戲。雖然傳統戲臺演出及形式仍有其吸引人之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戲劇的生命力已深植在社會的文化內涵中,並傳承和發展出更多的表現形式,得以被其他地區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

對於西南地區的人們來說,對於布袋戲,大多只聞其名,對於它的了解卻少之又少。其實,布袋戲又稱掌中戲,早在明末清初便在泉州地區出現,因其對於場地和道具的要求非常之低,僅僅需要一布、一桌、一人便可完成,加之情景豐富,內容生動,所以得以迅速發展。演出時,布袋戲操偶的師父生動地將戲偶擬人化演出,採用獨特的一人變音口白方式,將中國風俗民情、歷史章回故事、俠義柔情等娓娓道來,很容易讓觀眾融入劇情,感動。

時光飛逝,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娛樂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多元化,但布袋戲卻恆久彌新,長盛不衰,除了本身豐富的內容和文化內涵以外,與時俱進也是布袋戲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電視這種媒介成了布袋戲全新的表演舞臺,讓這種戲劇藝術呈現在更多觀眾面前。為了吸引新一代年輕觀眾,在演出過程中還加入了特效和其他流行元素,劇情上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似真似假的夢幻時空與超凡入聖的中國功夫,布袋戲的舞臺空間及呈現方式更加豐富,衍生出「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等分支形式,並且以傳統戲劇的身份參與各種動漫展,成立cosplay社團,可以說,布袋戲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

用布袋戲演繹自己的人生

「如果江湖真要將我捲入,那我,只能一手撫平這風浪。」「吾之身前,便是界線;吾之身後,不存東瀛之人」「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絕無生機!」「勝負由吾不由天,談笑戎馬慣狼煙。爭,天地有數;戰,敗吾不存。」阿素嘴裡的這些口白,便是如今風靡電視和網絡的霹靂布袋戲電視劇中各角色的臺詞。阿素是鐵桿的霹靂布袋戲愛好者,當記者詫異於他是如何記住這些複雜拗口的臺詞的時候,阿素說:「這就是每一個大偶的宿命」。

阿素談論的角色和劇情,是偏向於現代的霹靂布袋戲。和傳統的布袋戲略有差異,霹靂布袋戲以1984年《霹靂城》內容為創始,並從1988年開始播出的電視劇《霹靂金光》開始被人熟知,劇情以霹靂三大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作為主線而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劇情以魔幻為主,劇集之間既環環相扣又可獨立成章。霹靂系列從《霹靂金光》、《霹靂眼》、《霹靂至尊》三部作品開始,到2015年上檔的《霹靂狼煙之九輪燎原》,劇中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數千,近30年時間已播出兩千多集作品,其中劇集《霹靂九皇座》的導演王嘉祥榮獲2005年臺灣金鐘獎「戲劇類導演獎」。霹靂布袋戲的愛好者們互稱「道友」,來自重慶的「道友」大多數是被劇情和畫面所吸引,繼而「入了坑」。

「大家平時了解布袋戲主要還是從網絡和電視劇入手,線下有時會聚在一起為自己手中的大偶做擺拍和口白,或是參加一些Cosphv的活動,看著自己變成了喜歡的人物,會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大毛兔這樣解釋自己對於布袋戲的喜愛。「道友」們告訴記者,不要看著鏡頭中的大偶有著豐富的肢體動作和精彩的演出,其實操偶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困難的技能,「一般來說,沒有5到10年的功底,是沒辦法操作好一個大偶的,但是,每一位操偶師都會努力地練習口白和操控,希望自己手中的大偶可以真正地活過來,演繹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在記者和「道友」們在網上交流的時候,他們偶爾會發過來一些自己製作的布袋戲表情包,畫面中,每一個大偶仿佛成為了作者的代言人,用自己的肢體和臺詞描述著自己的心緒。也許,在每一位布袋戲愛好者心中,人生就是一場精彩的戲劇,而布袋戲,將會陪伴他們一生的時光。

「入夜了,我該離開了,我的承諾,會讓暗潮一直陪著你……」在「霹靂開疆紀」的第39集,為助風飛沙,皇甫定濤以自身根基強行接受女媧之力,最終身故。兩人的緣分,也隨著這位阿鼻地獄重犯的離去,畫上了並不完滿的句點。而這一幕,亦被諸多熱愛布袋戲的「道友」,引為遺感。當然,對於那時的大毛兔,一樣沒有例外。

當時間回溯到2005年,彼時的大毛兔雖然早已聽說過所謂的「霹靂布袋戲」,但對於這種由傳統布袋戲、電腦特效和蒙太奇拍攝手法所完成的產物並無興趣。不過,一切的轉變都從沙坪垻的一場cosplay開始了。

這天,大毛兔受邀去觀看一位朋友的cosplay,從未接觸過「霹靂布袋戲」的她瞬間便被朋友柳湘音的裝扮所吸引,這也導致在之後的時間裡,大毛兔都始終痴迷於劇中人設類似的女霸主——妖后。

自此之後,大毛兔對於布袋戲的痴迷一發不可收拾,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N家齊修」。除去聲名大噪的「霹靂」,「天宇」「金光」「神魔」等系列,也都是她的心頭愛,因為對於她來說,它們都「各有各的刀光劍影,快意恩仇。」幾年之後,大毛兔終於畢業,擁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她很快便接了兩尊大偶回家。而這兩尊大偶正是皇甫定濤和風飛沙,雖然在劇中兩個人的故事頗為悲情,但在劇外,大毛兔卻讓他們終成眷屬。

相關焦點

  • 《紅盒子》: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它講的是年過八旬的陳錫煌,是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父親,卻因為當初父親是入贅的關係,被冠以母性,因此一生不得父親的疼愛與賞識,就連父親一手創辦的布袋戲劇團,雖然他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布袋戲的表演之路,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他所熱愛的事業,卻似乎總難擺脫父親的陰影。
  • 散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作者:子墨人生如戲,如果懂得演繹,戲裡戲外,悲歡離合都是精彩;戲如人生,如果懂得哪個是真實的自己人生如戲,自己是別人眼裡的風景;戲如人生,別人也是自己眼裡的故事,戲裡的幸福,也許是人生的苦,人生的幸福,也許是戲裡的悲傷
  • 七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戲中遊,反覆無常少靜休。今日和風隨曲舞,明朝冷雪浸心頭。匆匆過客春秋度,把把霜刀歲月憂。沽酒三杯煙雨醉,品茗一盞釋煩愁。人生如戲戲中遊
  • 人生如戲
    人生如戲 2008年07月01日 16:01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象一部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戲,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電影講述了清朝乾隆末年,嶽九遭陷害被從京城趕到了揚州,遇到了戲班裡的汪潤生,汪潤生是一個性情中人,因「戲子」身份遭人輕視,頹廢到了極點的時候,受到了嶽九的鼓勵重新振作,並且跟著戲班進京唱戲,歷盡千難萬險,受盡了陷害,最終受到了鳳格格(馬伊俐飾)的青睞,並在格格的幫助下為皇帝表演。
  • 「願戲如人生般圓滿」臺灣霹靂布袋戲助身障女畫家圓夢
    其中,有位身障畫家,也是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美藝班的學員巧音,也來到現場,她更是個資深戲迷,深愛霹靂布袋戲的文化與藝術。今年41歲的巧音是位腦麻身障者,對於霹靂布袋戲相當著迷。(主辦單位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今年41歲的巧音是位腦麻身障者,在霹靂與伊甸萬芳啟能中心洽談相關公益合作的過程中,得知巧音是重度戲迷,對霹靂布袋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巧音說,她喜歡富含文化的事物,霹靂布袋戲就是其中一項,文化中有「情」,親情、友情、愛情都可以被涵括在內,好比素還真與風採鈴、燹王與啞女、齊天變與素還真,可以看見各種關係中的深情款款
  • 「願戲如人生般圓滿」 臺灣霹靂布袋戲助身障女畫家圓夢
    其中,有位身障畫家,也是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美藝班的學員巧音,也來到現場,她更是個資深戲迷,深愛霹靂布袋戲的文化與藝術。今年41歲的巧音是位腦麻身障者,對於霹靂布袋戲相當著迷。(主辦單位提供/遊念育臺北傳真)今年41歲的巧音是位腦麻身障者,在霹靂與伊甸萬芳啟能中心洽談相關公益合作的過程中,得知巧音是重度戲迷,對霹靂布袋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巧音說,她喜歡富含文化的事物,霹靂布袋戲就是其中一項,文化中有「情」,親情、友情、愛情都可以被涵括在內,好比素還真與風採鈴、燹王與啞女、齊天變與素還真,可以看見各種關係中的深情款款。
  • 《戲夢人生》,布袋戲大師的歷史喟嘆
    侯孝賢導演的作品《戲夢人生》1993年與《霸王別姬》同時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該片以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口述歷史為線索,以片段呈現全部,將個人記憶與國族歷史編織成詩意滿滿的傳奇。戲曲貫穿了主人公李天祿的人生,也貫穿了影片的始終,李天祿經歷了清末、日據時代和光復等不同時代,戲曲的形態也隨之多變,有京劇、歌仔戲、布袋戲等,在特殊時期,布袋戲甚至用日語來演出,人間的悲歡離合在影片的敘事空間再現,在李天祿的第一人稱旁白中一一道來,同時與戲曲篇章勾連,人生與舞臺凝成了濃得化不開的記憶。
  • 於中華:《人生如戲不是戲》
    (原創文章,作者:於中華 審核:何良慶)《人生如戲不是戲》紅塵似海,人生如戲。人生如戲,人生如戲不是戲,人生如戲,不能兒戲。世上百年,瞬間而已。
  • 《裝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看電視劇《裝臺》,了解底層百姓生活的百味人生。一開始看這部劇的劇名時,實在想不通這個裝臺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追了劇後才知道原來還有這個工種,以前我都認為是道具組人員的工作。電視劇《裝臺》直面普通百姓生活,從劇中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苦樂交織的人生百態。張嘉譯演出了一個小人物刁順子的善良豁達無奈又心酸。他是一個普通的百姓,雖然居住的城中村,很多村民靠房租過得很滋潤,可是刁順子並沒有趕上好時候,他家的房子只夠自己住,沒有趕上擴建房屋的紅利。
  • 楊殿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裡有故事,故事裡有戲
    志在千裡名家述評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裡有故事,故事裡有戲,畫戲者多為戲迷、不入戲怎能入畫呢,楊殿斌老師畫戲是真的走進了戲裡了、他的畫裡的人物都是活的,因為每個人物都是自己,看看畫裡的英雄、美人都是心性的展示,或文或武、或勇或智都是一個文人的心象、是他的幻化
  • 《霹靂布袋戲》絕情書cos,華麗精緻好驚豔的人生如寄!
    絕情書,霹靂布袋戲中的角色,身著華麗和服的血榜女殺手,coser@魅影今天也好萌給我們帶來了《霹靂布袋戲》絕情書cos,華麗精緻好驚豔的人生如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組cos吧!!!
  • 影視鑑賞;《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勇奪坎城金棕櫚大獎,是迄今為止中國電影所獲得的最高榮譽。使本片成為不朽經典的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哥哥空谷絕唱的表演。
  • 人生如戲(深度文章)
    #作者學院#人生若只如初見當第一次看曲中人彈奏的時候,聽聞遠方相思一曲,醉人心聲語未言,初聞曲中不知意,在賞此曲,卻知,已是曲中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個人背後都有心酸;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生活的艱辛,每一段的成長,每一段的感受,淋淋漓漓,殊不知人生的劇情,回首寫下,逢場又一戲。
  • 拍出如戲人生的,除了《霸王別姬》,還有這部
    《戲夢人生》(豆瓣:8.3;IMDB: 7.2; 爛番茄:影評人100% V.S. 觀眾76%)11910年,臺北「華陽臺」布袋戲劇團團長有了第一個兒子。他本姓許,卻因是入贅的「嫁夫」,於是,丈人定下規矩:你的第一個兒子,必須跟我家姓,後面的孩子,我們不管。
  • 臺灣寫真:布袋戲大師李天祿與布袋戲文物館(圖)
    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日電 題:李天祿與布袋戲文物館          中新社記者 陳立宇 路梅    臺北縣三芝鄉有一家布袋戲文物館,是已故的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一九九六年創辦的,因此也叫做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文物館分上下層。一樓為演藝廳、二樓為展覽廳。
  • 作一首《人生如戲》
    人生如戲戲中戲,戲裡醒來戲裡真;笑看風雲鏡中玉,醒來仍是一俗人。
  •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三集紀錄片《婺劇人》開播
    攝製組經過一年的跟蹤拍攝,紀錄了幾代婺劇人不平凡的藝術人生。全片通過鄭蘭香和王曉平兩代婺劇掌門人的故事;葛素雲、陳美蘭、楊霞雲三代師徒傳承故事;陳美蘭和王曉平、楊霞雲和樓勝兩對梨園夫妻的故事,展示幾代婺劇人的努力、奮鬥、彷徨、追求、奉獻、堅守和夢想,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婺劇的傳承軌跡和代代有新人的蓬勃發展趨勢,折射出婺劇人敢於拼搏、敢於創新、勇立潮頭的精神風尚。
  • 人生如戲,做自己的主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生活是一個舞臺,人生是一場戲,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行走在歲月的天地裡,遊歷於生活的阡陌上,有人把歲月的章節編導得流光溢彩,有人把人生的書本裝幀得精美絕倫,有人在心裡,無奈的把時光折起一角,輕盈的雙手總也撫不平歲月的皺痕,簡約的目光總也穿不透厚重的現實。風雨年華,長路歲月,你把酒撫琴,他吟風弄月。舞臺上拉開生活的序幕,生命裡便是如戲的迷亂。
  • 戲夢人生,人生如戲——導演侯孝賢
    戲夢人生,人生如戲——導演侯孝賢海上貓(9月14日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