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菊花說唐朝詩人,在中國歷史上的詩壇中,特別是在唐朝,唐朝的詩人能夠有始有終的其實真的算少的了,基本上要不就是人生前半段大富大貴,最後卻落個慘死的下場,但是有一個人卻和他們不一樣,他就是賀知章,賀知章的詩詞造詣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他和陳子昂是同年出生,他們的方向和結局卻大不相同,陳子昂主要在於破,而賀知章卻是以立為主,他們同為大師,但是他們倆人的結局確實不同的,前者英年早逝,而且還不知道原因,而後者也就是賀知章有始有終,更是有皇帝相送,這般人生,可以說在非常了得。
賀知章和部分詩人一樣,他的家世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他在晚年自稱四明狂歡,他在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初露鋒芒,這一點和許多大詩人都一樣,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賀知章屬於大器晚成,他在37歲的時候才高中,一隻到了47的時候才被人們熟知,但是並沒有因為年齡的限制而導致他的仕途發展,在這個年紀,已經沒有當初的年少親狂,跟隨皇帝到處「隱居」所以他避開了朝堂之間的權力鬥爭,這或許也是他善終的原因之一。
在他取得功名後,具體是什麼時候現在已經無處可證,但是現在可以找到的記載有,他是54歲的時候被授予八品上的四門助教,後來被升為七品上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一個地位很高的官職,這其中很大的緣由是因為他受到了當時的宰相陸象先的推薦,說起陸象先,他和賀知章可以說是親戚,他們兩個人除了親戚之外還是非常好的朋友,據說他一天不看到賀知章就覺得沒有一絲,明顯可以看出其實陸象先對於賀知章的評價可以說是有一點誇張在裡面的,但是賀知章的確是一個舉止優雅,善於交談,而且性格極好的一個人,在這之後,賀知章的官路可以說是一路順暢的,一直到了85歲的時候才辭官回鄉,在他67歲的時候,還被任為禮部侍郎和集賢殿學士,同一時間,被任兩個職位,可以說是非常的光宗耀祖的。
在他為官的這些年,賀知章的文學造詣更是受到一致好評,無論是泰山封禪還是祭祀文章,還是皇帝宴請,還是問題決策,皇帝都會和他商討,賀知章的文章在當時有非常大的名頭,其中還有不少朝中的大臣請賀知章幫忙去寫墓志銘,如今出土的也有七八篇。
賀知章非常擅長寫草書和隸書,每次賀知章興致來了就會拿起筆寫字,而且非常喜歡寫大字,有時候可能寫三百字,有時候可能寫五百字,可以看出來,他非常喜歡寫字,賀知章的書法在唐代的時候名聲基本和張旭一樣厲害,除開張旭以外,大書法家鍾紹京也是他的好朋友,據說畫聖吳道子都向賀知章討教過書法。
賀知章可以說開闢了很多種詩詞的流派,不僅有激昂風格的邊塞詩,還有通過寫景色來表達對朋友懷念的送別詩,他這種注重情景交融的寫作方式更是對不少詩人都有種莫大的幫助,就像他的《回鄉偶書》更是被認定為回鄉詩的奠基之作,但是在面對世人的讚賞,斌沒有影響他對詩詞的創作,他的生活看似非常的隨意,其實也十分具有分寸,賀知章非常喜歡交朋友,上到官員,下到百姓,他們只談詩詞,不為權勢不為利益,他還知道去提攜後人,其中最初名的就是李白金龜換酒,並且向皇帝推薦了李白,並且它還和很多大詩人的關係都很好,就比如王昌齡、嚴挺之等,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賀知章可以說不僅有文化,有理想,更是一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
或許就是因為他的種種行為,當他在年老的時候提出回鄉的要求後,宣宗不僅題詩一首,而且為了讓他安享晚年,更是賜予他的兒子一閒官,不僅皇帝送詩,還有百官相送,並且為他設宴,此為文壇史上一大盛事。
當他回到家鄉之後,在賀知章去世之後,玄宗才辭退了李白,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對賀知章的關照,在他去世十四年之後,皇帝還在惦記他當年的侍讀之情,追他為禮部尚書,要知道皇帝當時的侍讀有很多,並不是只有他一個,從這就可以看出皇帝對他的重視,同時受到兩個皇帝的恩寵的文人歷史上也沒幾個,賀知章能做成這樣,可謂功德圓滿,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