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杜甫說:&34;
張養浩說:&34;
……
無一不反映了古代百姓的低微地位,艱苦生活。
今天,再介紹一首心憂百姓的古代經典作品,其中涉及了很多歷史典故,不過好在都是很常見的歷史事件,不冷門,容易理解。
賣花聲·懷古
元代: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張可久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這兩首散曲是他傑出的代表作。為官時多是擔任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一生懷才不遇,時仕時隱。
二者的結構十分類似,都是前半部分鋪陳歷史事件,後半部分抒情做結。
&34;,這三個歷史典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勞民傷財。阿房宮、金谷園、大運河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秦始皇、石崇、隋煬帝不可能自己一個人親力親為,那就只能壓榨老百姓了。
因此,張可久說這三件事&34;,雖然工程很偉大,但是工程下面的累累白骨,可謂是慘不忍睹,不忍細看。
另外,秦始皇、石崇、隋煬帝這三人的結局都不怎麼好。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石崇不得善終、全家被殺。用&34;來形容這三個人的結局,也是比較合適的。
&34;,給人一種時空流轉、物是人非的感覺。每年春天,東風都會再次吹來,花兒會再次綻放,只有那些湮滅在歷史中的人事永遠成為過去,那些在暴政下被剝奪的人生,永遠無法奉還。
永恆和一瞬,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感嘆。如果那些被壓榨的百姓,還能像東風和野花一樣,重走一遍自己的人生,在沒有始皇、石崇、楊廣這等人的世界中生活,該多好啊!
&34;,這三個歷史事件說的分別是項羽、曹操、班超。
項羽和曹操都是著名的大英雄、君王,班超是東漢名將,作者不攫取項羽破釜沉舟、曹操消滅董卓、班超平定西域這樣的高光事件來描寫,反而是聚焦於項羽烏江自刎、曹操慘敗赤壁、班超年老思歸這樣的悲涼事件,這是何故?
我想,可能是為後文的&34;奠定一種悲涼的基調吧。項羽、曹操、班超身為領袖,都免不了在戰爭中遭遇低谷,那麼,普通百姓的處境就更加糟糕了。
讀書人為何要一聲長嘆?因為無能為力,因為無可奈何。
眼看生靈塗炭,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幫助百姓,讀了那麼多聖賢書,到頭來還是百無一用。難道以前的光陰終究是錯付了嗎?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各種複雜的情緒匯聚在心頭,最終匯成憂國憂民文人的一聲嘆息。
嘆息,大興土木背後的人民血汗;嘆息,戰火紛飛背後的黃土枯骨。
張可久的這兩首元曲,沒有精雕細琢的痕跡,直白道來,卻仍然具有深深的感染力。我想,這與他的情真意切脫不了干係,身為官吏,他見過太多的世態炎涼,目睹過太多的可憐百姓,他的懷古,實乃傷今。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