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他經歷的事有多少人知道?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深秋。11月初,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賈平凹端坐在桌前,安靜聆聽評論家、作家們的發言。因為「著名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高產、暢銷,他時不時就得在這樣的場合亮個相。

有人稱,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符號。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當年也經歷過多次退稿;很多人不知道,雖以小說著稱,卻也有人誇他散文寫得更好。在幾十年中,賈平凹用一支筆,幾乎寫遍了俗世生活的形形色色。

大學「搞創作」 多次遭遇退稿

賈平凹的童年、少年時代,過得不是太順利。

上山砍柴、下地幹活……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生活就教會了他什麼叫「磨難」。由於受到父親的一點兒牽連,招工、招兵都沒他的份,好不容易才撈到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那時,賈平凹沒啥存在感,就是愛看書,愛寫東西。他曾經說,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所以開始搞創作,「也沒人教你,就是慢慢摸索,憑志趣來學習」。

稿子源源不斷給人家投過去,然後又源源不斷被退回來。他沒氣餒。把退稿信貼在宿舍架子床旁邊,當作一種激勵。

有那麼一回,作品發表了。他跑去買報紙,結果賣報紙的開始不願意賣,以為是要拿回去包辣子面。賈平凹回憶道:「我又不好意思說,那上面有我的文章」。

心情自然是好的。捧著報紙回學校的路上,賈平凹覺著所有人都對自己笑,還一個人坐在校園樹林裡,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

「就像跑賽跑一樣,開頭剛一起跑,給你掌聲或噓聲,都不在意。」他一度這麼形容那股子高興勁兒,「你只能是無限往前跑,不停地跑,到最後,獲得了掌聲才是真正的掌聲」。

「陝軍東徵」與《廢都》

帶著對文學的憧憬,賈平凹大學畢業了。

他先當了幾年文學編輯,一邊看別人的稿子,一邊寫自己的東西。隨著《滿月兒》《果林裡》的發表,「賈平凹」這個名字終於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商業化大潮來襲,「下海」是當時很響亮的詞彙。也是在那個時候,「陝軍東徵」的文學現象出現了:高建群有《最後一個匈奴》,陳忠實寫了《白鹿原》,賈平凹創作出《廢都》,引發人們閱讀長篇小說的熱潮。

《廢都》存在爭議,有人評價它為當代《紅樓夢》,有人說它「涉黃」。但也確實很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甚至評價過,如果不是因為有盜版的因素,它應該是中國銷量最大的小說之一。

賈平凹似乎並沒有因為《廢都》受挫。在此後的日子裡,他的創作觸角更大幅度延展開來,寫出了《病相報告》《秦腔》《白夜》等小說,讀者也因此認識了胡方、江嵐和農民劉高興們。

他還相繼拿下了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重要獎項。當年被退稿的小青年,終於成為了大作家。

心底仍喜歡散文

小說受關注不假,實際上,有不少人更欣賞賈平凹的散文。他也不否認這一點,「曾有人說我的散文比小說好,當時我不服氣」。

為此,賈平凹曾有些賭氣似的暫時放棄寫散文,專門跑去寫小說。這是他後來散文寫得少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說,在心底,自己仍然喜歡散文,「因為我覺得寫散文特別自在」。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寫讀書,《靜虛村記》記錄的就是生活瑣事和感受。偶爾也會幽默地講幾個段子。他覺得,散文就是很自然、很質樸地把事情說清楚。

平實依然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朗讀者》裡,著名演員斯琴高娃朗誦了賈平凹的作品《寫給母親》,不過幾分鐘時間,臺下觀眾已經潸然淚下。

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數量超過100萬冊。當年的讀者老去了,現在的年輕讀者依然喜歡。賈平凹說,也許是因為生命裡基本的東西不變,愛不變,探求不變。年輕時候做的夢都是一樣的。

被問到小說、散文的區別時,賈平凹不願把二者分得太清楚。也不主張專門做散文家,「如果專門寫抒情散文,你一生有多少情要抒?最後就變成矯情、假情」。

在他心目中,不管小說還是散文,背後要有天地人心,就是張載所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大的東西」。

什麼才是好作品?

有一句老話「你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賈平凹生於陝西省商洛市,秦嶺就似乎成了他寫作的一個「宿命」,以此為底色,描述了俗世中的人和事。

有人說,不太喜歡賈平凹的書,覺著寫來寫去都跳不出早期那種「鄉土文學」的框框;也有人說賈平凹寫的東西耐讀、戳人心,從《秦腔》到《祭父》,全是生活的痕跡,真實到近乎殘酷。

三十多歲和七十多歲畢竟不同,所有的人生經歷都會跟著歲月慢慢沉澱,滲透到文章裡。回憶起當年,賈平凹也常會覺著,這沒寫好,那沒寫好。

他說,好的作品起碼要經過50年還有人閱讀,才算及格,才稱得上是作家。對照這個觀點,自己也是極其一般的,「這不是自謙。我一直在懷疑自己。就寫了這麼點東西,到現在還有名聲,這是不是真的?」

想著想著,心中有時還多了一種悲涼的情緒。

「懷疑自己」的賈平凹會繼續寫下去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畢竟他曾不止一次這樣說過,「讓我退休還沒什麼,但如果宣布不準我寫作,我會特別痛苦」。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一支筆寫盡俗世 賈平凹的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8日電 題:一支筆寫盡俗世 賈平凹的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  記者 上官雲  北京,深秋。11月初,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賈平凹端坐在桌前,安靜聆聽評論家、作家們的發言。因為「著名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高產、暢銷,他時不時就得在這樣的場合亮個相。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為何會創作這兩本小說?
    提起賈平凹的作品,你或許知道他寫的《廢都》這本小說,因為書中內容涉及欲望和情色,很多細緻的描寫尺度過大,被稱為「當代金瓶梅」,被封禁了長達16年後才解封,直到《廢都》榮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後,人們才重新認可了其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和思想性。
  • 賈平凹小說中的自然意象,立象以盡意構造他的世界,講述人與自然
    賈平凹就是一個對自然山水、自然物像情有獨鐘的人,縱觀他整個小說作品可以看出,自然物象成了他灌注情思、意趣的載體。在賈平凹的早期作品中,他喜用月和花來象徵女性。月,本是古代常用的意象,月有咬潔、明亮的特徵,暗含著美好、和諧之義,賈平四用「月」來形容女子,可見賈平凹早期對純美女性形象的偏愛,更是他內心和諧、向善的審美理想的體現。
  • 著名作家賈平凹,妻子比他小17歲,賈平凹:年輕貌美誰不愛
    著名作家賈平凹,妻子比他小17歲,賈平凹:年輕貌美誰不愛賈平凹有著那個年代男作家的一貫特徵,性壓抑,50年代生的人,大多經歷過貧乏的青春時代,文革等,大概80年代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才傳遞過來,而這時候最旺盛的生理的衝動期已經過去,但是心理上從未消退,所以賈平凹如此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 賈平凹再婚,妻子比他小17歲,新書《暫坐》比《廢都》更有看點
    賈平凹的好友孫見喜是兩人愛情的見證人,據他所說,他初次接觸韓俊芳就對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她是一個很有禮貌、容易相處的人。之後韓俊芳在車站專門為其送行的行為,更是印證了這一點。1977年到1992年,15年的時間,韓俊芳為賈平凹付出了一切,卻換來如此的結局。只有在經歷一段感情後才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不知在離婚協議籤字的那一刻,韓俊芳是否悔恨過。
  • 三農作家力挺賈平凹:他非常擔憂鄉土世界的淪陷
    但生活的光輝是真實的光陰,不投入,就很難有折射。像賈平凹這樣高居廟堂的名作家有這些缺憾,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得不說,《極花》的結局是中國現實社會個體命運深刻的印證。恰恰是這個小說結局,引來了非議,特別是結合新書發布會上的一些新聞採訪片段,批評者認為賈平凹缺乏對被拐賣婦女的同情。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為何會創作這兩部小說?
    中國的現代小說寫法學自西方文藝,有一位外國作家曾經說過:寫小說,就是作者通過寫作暴露自己的隱私。一個作者想要寫好小說,只能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出發,賈平凹也不能例外。作為一個純文學作家,賈平凹創作《廢都》和《暫坐》,都逃不開他自己在現實婚姻生活中的經歷。
  • 賈平凹再婚,妻子比他小17歲,新書《暫坐》比《廢都》更有看點
    賈平凹再婚,妻子比他小17歲,新書《暫坐》比《廢都》更有看點賈平凹有著那個年代男作家的一貫特徵,性壓抑,50年代生的人,大多經歷過貧乏的青春時代,文革等,大概80年代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才傳遞過來,而這時候最旺盛的生理的衝動期已經過去,但是心理上從未消退,所以賈平凹如此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 賈平凹:對兒女的寄託愈強烈,他的人生就愈平庸
    一個家庭組合十年,愛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裡只是孩子,把雞毛當令箭,不該激動的事激動,別人不誇自家誇。全不顧你的厭煩和疲勞,沒句號地要說下去。我曾經問過許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嗎?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的名字嗎?一半人點頭。知道你老奶奶的名字嗎?幾乎無人肯定。
  • 賈平凹不寫小說寫書法,書法賣得火爆,專家怒懟:真有膽,敢下筆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有名言:富不一定貴,貴不一定富,假如能把知識轉化為錢,就寶貴雙全了。如此說來,現在的賈平凹先生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富貴之人。論才氣,他才高八鬥,是我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少數幾個能載入世界文學史的作家之一。
  • 路遙臨終前定要見賈平凹,囑託的一句話道出了他的心酸和無奈
    小說《人生》曾經引起過很大的反響,說起來,路遙的小說能夠如此引起共鳴,大抵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普通民眾典型的形象,也正是這樣的生活情感被他付諸於文學作品之中誕生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誕生不易,是血汗的結晶你可知道《平凡的世界》出第一部的時候並沒有現在這般轟動,當時的路遙已經得過多此獎項,所發表的中篇小說也不計其數。
  • 賈平凹《暫坐》,我悟到一個道理,多少人的苦惱在於「三個字」!
    賈平凹《暫坐》,不同的人能從中讀到不同的東西,我讀了三遍,也感悟到了一個道理,原來多少人的苦惱就在於「三個字」!讀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找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感受著暖和的陽光,拿出一本書,慢慢地翻著,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當然讀書要讀好書,什麼是好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最近我就讀了一本好書,這本好書名叫《暫坐》!《暫坐》大家初次聽到這個名字會想到什麼?我聽別人讀的時候以為是「站住」,然後仔細想想會不會是「佔座」?
  •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夠有才賈平凹被稱為當代文壇「鬼才」,他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可列入世界文化史的人物。其經典之作《浮躁》、《秦腔》都備受推崇,甚至不少人都認為他比莫言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獎。但估計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文壇巨匠其實一直都有叛逆的一面。
  • 賈平凹:寫作是需要純粹的
    小說當然有作家的觀念,但更大力氣的是呈現事實,不管你這個時期這個觀念去解釋它,還是那個時期那個觀念去解釋它,它始終在那裡,它就是它。  記者:正因為小說在思想上的突破和藝術上的獨具匠心,我想知道你這部小說經歷了哪些修改?從一些資料裡看到,你寫了三遍,總字數達130多萬字。在這三遍裡,你是在總體布局上有調整,還是只作局部或細節的豐富與深化?
  • 賈平凹:一個作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圖)
    新長篇《老生》出版 四個殘酷故事對應四個時段  賈平凹:我有使命不敢怠  「決定一個作家的,要看他是什麼種,是蘿蔔種還是水稻種?玉米種長不出麥穗來。  《老生》以民間寫史的方式,講述了四個發生在陝南的殘酷故事,分別對應著革命、土改、「文革」、當代四個時段,以一位總也不死、走鄉串戶唱喪歌的唱師貫穿全書,並在小說中穿插著《山海經》的篇章及解讀,結構清晰而完整。  翻到《老生》的最後,可以看到賈平凹自撰的四句詩:「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風起雲湧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他說這首詩背後有他的一個寫作習慣。
  • 賈平凹《暫坐》,一句話看透人生,說中多少男女的孤寂!
    賈平凹《暫坐》,我讀了三遍,不為什麼,就是喜愛,我最喜歡裡面的一句話,這句話看透人生,說中了多少男女的孤寂!讀書讀的是什麼?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是一本小說,而且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特別之處在於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還有一個特別的作者,這部小說叫做《暫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我還以為叫做「佔座」,想想也還挺奇怪的,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賈平凹!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他的讀者遍及老中青少,全國凡有閱讀能力的人幾乎都讀過他的作品,沒有不知曉賈平凹的。他不衰的創作力和多方面創作的藝術才華,他是一個「明星品牌大作家,」我幾乎讀完了他的全部作品及其他人寫的傳記等研究資料,發現他創造了一個作家的奇蹟,是從陝西走向中國和世界的「文學大漢」和藝術天才,是「文學鬼才」,更是「怪才」!
  • 賈平凹不寫小說寫書法,書法賣得火爆,卻遭到了書法界專家的怒懟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有名言:富不一定貴,貴不一定富,假如能把知識轉化為錢,就寶貴雙全了。如此說來,現在的賈平凹先生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富貴之人。論才氣,他才高八鬥,是我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少數幾個能載入世界文學史的作家之一。但讀者們總是會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作家也是人,也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
  •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夠有才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夠有才 在當代文壇,賈平凹被稱為「鬼才」,他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可列入世界文化史的人物。其經典之作《浮躁》、《秦腔》都備受推崇,甚至不少人都認為他比莫言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獎。但估計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文壇巨匠其實一直都有叛逆的一面。
  • 一代「鬼才」賈平凹,經歷兩次婚姻的他,一語道破愛情真相
    ,中國當代作家,很多人了解他都是源自他寫的小說,如《廢都》、《秦腔》等,即便沒有看過他的小說,對這個「響噹噹」的名字大概也不陌生。賈平凹在文學上的成就自然不必多說,獲獎無數,但他的感情經歷卻鮮有人知曉。賈平凹的一生娶過兩個妻子,與兩個妻子各育有一女,縱然他在文學領域成績斐然,但感情生活中的賈平凹非常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