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筆寫盡俗世 賈平凹的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8日電 題:一支筆寫盡俗世 賈平凹的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

  記者 上官雲

  北京,深秋。11月初,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賈平凹端坐在桌前,安靜聆聽評論家、作家們的發言。因為「著名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高產、暢銷,他時不時就得在這樣的場合亮個相。

  有人稱,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符號。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當年也經歷過多次退稿;很多人不知道,雖以小說著稱,卻也有人誇他散文寫得更好。在幾十年中,賈平凹用一支筆,幾乎寫遍了俗世生活的形形色色。

  大學「搞創作」 多次遭遇退稿

  賈平凹的童年、少年時代,過得不是太順利。

  上山砍柴、下地幹活……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生活就教會了他什麼叫「磨難」。由於受到父親的一點兒牽連,招工、招兵都沒他的份,好不容易才撈到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那時,賈平凹沒啥存在感,就是愛看書,愛寫東西。他曾經說,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所以開始搞創作,「也沒人教你,就是慢慢摸索,憑志趣來學習」。

圖片來源:《朗讀者》視頻截圖

  稿子源源不斷給人家投過去,然後又源源不斷被退回來。他沒氣餒。把退稿信貼在宿舍架子床旁邊,當作一種激勵。

  有那麼一回,作品發表了。他跑去買報紙,結果賣報紙的開始不願意賣,以為是要拿回去包辣子面。賈平凹回憶道:「我又不好意思說,那上面有我的文章」。

  心情自然是好的。捧著報紙回學校的路上,賈平凹覺著所有人都對自己笑,還一個人坐在校園樹林裡,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

  「就像跑賽跑一樣,開頭剛一起跑,給你掌聲或噓聲,都不在意。」他一度這麼形容那股子高興勁兒,「你只能是無限往前跑,不停地跑,到最後,獲得了掌聲才是真正的掌聲」。

  「陝軍東徵」與《廢都》

  帶著對文學的憧憬,賈平凹大學畢業了。

  他先當了幾年文學編輯,一邊看別人的稿子,一邊寫自己的東西。隨著《滿月兒》《果林裡》的發表,「賈平凹」這個名字終於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商業化大潮來襲,「下海」是當時很響亮的詞彙。也是在那個時候,「陝軍東徵」的文學現象出現了:高建群有《最後一個匈奴》,陳忠實寫了《白鹿原》,賈平凹創作出《廢都》,引發人們閱讀長篇小說的熱潮。

圖片來源:《朗讀者》視頻截圖

  《廢都》存在爭議,有人評價它為當代《紅樓夢》,有人說它「涉黃」。但也確實很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甚至評價過,如果不是因為有盜版的因素,它應該是中國銷量最大的小說之一。

  賈平凹似乎並沒有因為《廢都》受挫。在此後的日子裡,他的創作觸角更大幅度延展開來,寫出了《病相報告》《秦腔》《白夜》等小說,讀者也因此認識了胡方、江嵐和農民劉高興們。

  他還相繼拿下了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重要獎項。當年被退稿的小青年,終於成為了大作家。

  心底仍喜歡散文

  小說受關注不假,實際上,有不少人更欣賞賈平凹的散文。他也不否認這一點,「曾有人說我的散文比小說好,當時我不服氣」。

資料圖:在賈平凹新書的發布會上,主辦方以實體書與電子書同時發布的方式展示新書風採。

中新社

發 崔楠 攝

  為此,賈平凹曾有些賭氣似的暫時放棄寫散文,專門跑去寫小說。這是他後來散文寫得少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說,在心底,自己仍然喜歡散文,「因為我覺得寫散文特別自在」。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寫讀書,《靜虛村記》記錄的就是生活瑣事和感受。偶爾也會幽默地講幾個段子。他覺得,散文就是很自然、很質樸地把事情說清楚。

  平實依然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朗讀者》裡,著名演員斯琴高娃朗誦了賈平凹的作品《寫給母親》,不過幾分鐘時間,臺下觀眾已經潸然淚下。

  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數量超過100萬冊。當年的讀者老去了,現在的年輕讀者依然喜歡。賈平凹說,也許是因為生命裡基本的東西不變,愛不變,探求不變。年輕時候做的夢都是一樣的。

賈平凹的一些作品。圖片來源:《朗讀者》視頻截圖

  被問到小說、散文的區別時,賈平凹不願把二者分得太清楚。也不主張專門做散文家,「如果專門寫抒情散文,你一生有多少情要抒?最後就變成矯情、假情」。

  在他心目中,不管小說還是散文,背後要有天地人心,就是張載所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大的東西」。

  什麼才是好作品?

  有一句老話「你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賈平凹生於陝西省商洛市,秦嶺就似乎成了他寫作的一個「宿命」,以此為底色,描述了俗世中的人和事。

  有人說,不太喜歡賈平凹的書,覺著寫來寫去都跳不出早期那種「鄉土文學」的框框;也有人說賈平凹寫的東西耐讀、戳人心,從《秦腔》到《祭父》,全是生活的痕跡,真實到近乎殘酷。

資料圖:賈平凹的新書《帶燈》在北京舉行發布會。

中新社

發 崔楠 攝

  三十多歲和七十多歲畢竟不同,所有的人生經歷都會跟著歲月慢慢沉澱,滲透到文章裡。回憶起當年,賈平凹也常會覺著,這沒寫好,那沒寫好。

  他說,好的作品起碼要經過50年還有人閱讀,才算及格,才稱得上是作家。對照這個觀點,自己也是極其一般的,「這不是自謙。我一直在懷疑自己。就寫了這麼點東西,到現在還有名聲,這是不是真的?」

  想著想著,心中有時還多了一種悲涼的情緒。

  「懷疑自己」的賈平凹會繼續寫下去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畢竟他曾不止一次這樣說過,「讓我退休還沒什麼,但如果宣布不準我寫作,我會特別痛苦」。(完)

相關焦點

  • 賈平凹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他經歷的事有多少人知道?
    11月初,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賈平凹端坐在桌前,安靜聆聽評論家、作家們的發言。因為「著名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高產、暢銷,他時不時就得在這樣的場合亮個相。有人稱,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符號。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當年也經歷過多次退稿;很多人不知道,雖以小說著稱,卻也有人誇他散文寫得更好。在幾十年中,賈平凹用一支筆,幾乎寫遍了俗世生活的形形色色。
  • 賈平凹不寫小說寫書法,書法賣得火爆,專家怒懟:真有膽,敢下筆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有名言:富不一定貴,貴不一定富,假如能把知識轉化為錢,就寶貴雙全了。如此說來,現在的賈平凹先生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富貴之人。論才氣,他才高八鬥,是我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少數幾個能載入世界文學史的作家之一。
  • 賈平凹不寫小說寫書法,書法賣得火爆,卻遭到了書法界專家的怒懟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有名言:富不一定貴,貴不一定富,假如能把知識轉化為錢,就寶貴雙全了。如此說來,現在的賈平凹先生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富貴之人。論才氣,他才高八鬥,是我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少數幾個能載入世界文學史的作家之一。但讀者們總是會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作家也是人,也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
  • 桐廬新聞網:從世界人均「一支筆」到「一支好筆」
    說的是笑話,卻是分水制筆業當初一個真實的寫照,也難怪有人說,當時分水的筆就連畫一個圈都畫不圓,其質量可見一斑。作為杭州塊狀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2007年4月,時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的王國平提出:分水制筆要從「世界人均一支筆」向「世界人均一支好筆」轉變。
  • 賈平凹新長篇寫農村基層 小說原型是女幹部粉絲
    在自己60歲的時候,賈平凹用一部新長篇《帶燈》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這部寫中國農村基層幹部生存狀態和中國農村複雜現狀的長篇小說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收穫》雜誌上,40多萬字的小說將分兩期在《收穫》上連載,小說單行本將於明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路遙臨終前定要見賈平凹,囑託的一句話道出了他的心酸和無奈
    小說《人生》曾經引起過很大的反響,說起來,路遙的小說能夠如此引起共鳴,大抵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普通民眾典型的形象,也正是這樣的生活情感被他付諸於文學作品之中誕生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誕生不易,是血汗的結晶你可知道《平凡的世界》出第一部的時候並沒有現在這般轟動,當時的路遙已經得過多此獎項,所發表的中篇小說也不計其數。
  • 賈平凹《暫坐》:在貪慾世界瘋狂的這群女子,失去的僅僅是尊嚴?
    賈平凹《暫坐》:在貪慾世界狂歡的這群女子,失去的又何止是尊嚴《暫坐》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第十七部長篇小說,他用頗細膩的筆觸,講述了西安城內一群女老闆的生存狀態。這部小說20多萬字,對於著作等身的賈平凹來說,創作理應如魚得水,可是這部小說賈平凹卻寫了整整2年,以往的小說也都是寫2遍,而《暫坐》前前後後修改了整整4遍,足見賈平凹傾注了多少心血。
  • 賈平凹:寫作是需要純粹的
    你在這部小說裡,以戰爭寫人性,也寫得特別殘酷。小說裡人如草芥,說死就死了。我想,這並不是你刻意把人物往殘酷裡寫,而很可能是藝術地還原了真實。我只是有一點疑惑,你往常寫死亡,寫人物死亡後的葬禮,都很有儀式感。在這部小說裡,似乎不是這樣。  賈平凹:是的,死亡得越是平淡,突然,無意義,越是對那個時代的詛咒。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為何會創作這兩本小說?
    提起賈平凹的作品,你或許知道他寫的《廢都》這本小說,因為書中內容涉及欲望和情色,很多細緻的描寫尺度過大,被稱為「當代金瓶梅」,被封禁了長達16年後才解封,直到《廢都》榮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後,人們才重新認可了其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和思想性。
  • 賈平凹最新小說《暫坐》:寫盡離婚、單身女人們的貪慾世界
    ,被賈平凹極為看中,也必將成為賈平凹長篇小說中一部標誌性的作品,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1993年賈平凹寫出了著名的《廢都》,此作毀譽參半,因為書中對性的大量描寫而被部分文人判,之後《廢都》成了禁書,也成了賈平凹的陰影,他多年很少再寫都市題材的小說,而現在推出的《暫坐》是他繼《廢都》後的又一部都市題材,尺度不減,值得期待。
  • 3D畫筆——一支筆繪製世界!
    一支筆可以讓錦鯉躍出紙面一支筆可以讓蝴蝶飛入自然一支筆可以憑空建造橋梁>這就是3D列印筆!只要腦洞夠大世界就在你的筆下一提到3D列印相信很多人腦海裡出現的還是一臺精密的儀器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高科技而現在你只需要一支筆
  • 賈平凹被嚴重低估的一部小說,比《秦腔》寫得更好,也更加深刻
    賈平凹當代著名的小說家,相信很多人對於這位作家都不會陌生,而且他的作品數量豐富,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了16部長篇小說,還有許多的散文作品,以及中短小說,而且其中一些名篇,也是收錄進了初中的課本。可能大家對於賈平凹比較熟悉的作品,還是他早年間的《廢都》,這部小說是由於一度受到了質疑,從而激發了人們的對於這部小說的興趣,還有一部就是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秦腔》。
  • 寫意賈平凹:一邊面帶微笑,一邊又鬱鬱不樂
    小說這個名字,不是謙虛,不是客套,不是小的如何如何。叫小說是舊的文學觀,是小說「小時候」取的名字。中國的古典小說以「回」分章節,是世界小說史裡的獨有。以前的小說,是寫給說書藝人的,「市場」在茶樓和書坊裡,有點類似今天的小品,主要「工作任務」是「休閒娛樂」。要麼就是寫給自己看,用今天的術語叫「私人寫作」。小說的原定義是「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
  • 詩人耿翔的2018年度好書推薦:賈平凹小說《山本》
    耿翔:詩人,陝西日報高級編輯(作者供圖/圖) 《山本》,賈平凹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4月 賈平凹是心中真正裝著一座大山的人賈平凹是用生命的初聲,來讀「山本」二字,也是用生命的初聲,為這座大山立言。這部小說給我的現實啟示是,如果他能早十年寫出它,秦嶺的這場生態災難或許不會發生。按照賈平凹的話說,《山本》裡雖然到處是槍聲和死人,但它並不是寫戰爭的書,只是作家關注一根木頭一塊石頭,並把自己寫入這木頭和石頭中去。因此我想,這種充滿在小說裡的生命意識,可能讓每個讀了的人,面對氣象蒼茫的秦嶺,都會生出無限的敬畏。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尹燕忠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作 者: 尹 燕 忠賈平凹先生197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滿月兒》在全國獲獎,在這四十年中,他出版了近二百餘部小說、散文、文論、詩歌、書法、美術著作,數十次獲全國文學大獎,其中包括茅盾文學獎,散文大獎,長篇小說《浮躁》和《廢都》獲美國美孚馬大獎和法國獎,其中十幾本作品被翻譯成英
  • 賈平凹趣事:小說獲獎,與法國大使會面交談,被誤認為「假平凹」
    1997年,賈平凹的小說《廢都》在法國大獎,法國駐華大使專程到西安拜訪他,賈平凹與大使見面後,大使懷疑他是「假平凹」,差點鬧了笑話。那一年,賈平凹寫的小說《廢都》獲得了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為表祝賀,法國駐華大使想去拜訪一下賈平凹。
  •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
    賈平凹寫了本有色小說,大詩人看不下去送了他一首打油詩,夠有才賈平凹被稱為當代文壇「鬼才」,他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可列入世界文化史的人物。其經典之作《浮躁》、《秦腔》都備受推崇,甚至不少人都認為他比莫言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獎。但估計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位文壇巨匠其實一直都有叛逆的一面。
  • 葉廣芩用一支筆描繪逝去的富麗和殘酷
    她身為未代皇族後裔,家學淵源、經歷豐富,用一枝筆為我們描繪了一篇篇精細富麗又殘破的畫卷。二 殘酷曲折的人生他們家300多間屋子的大宅子有多樣的亭臺樓閣和貴族建築的規制,這些都隱藏在小說字裡行間。文物在金家是用具、是擺設,什麼誥命夫人冠上的鑲珠石雲蝠帽飾,什麼道光皇上的真跡,什麼老佛爺的避火珠,什麼圓明園勤政親賢殿前的大缸,那各大官窯的寶瓶、碗碟、出自大內的鳥籠、各類值錢的首飾更是林林總總散落在小說各處。這些物件看似隨意,在幾個章節中成為考驗人性的道具。
  • 賈平凹小說中的自然意象,立象以盡意構造他的世界,講述人與自然
    結合賈平凹小說的審美取向。我們這篇文章就來看看賈平凹小說中的自然意象。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是指來自自然界的物象,包括自然景觀、動植物等。楊義指出:「中國人遵循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很早就養成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常常體驗著自然物象的人間意義和詩學情趣。」星月花木、鳥獸蟲魚成了敘事作品中常見的意象。
  • 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側翼戰打法
    文學,是以筆為旗的戰役,與兵戰、商戰有著相同的邏輯。可以說,文字是作家的兵力,作品是品牌的呈現。賈平凹先生能在文學紅海中迅速成為一面紅旗,佔據國人心智海拔而隨風飄揚,就是因為他見路不走的開創新品類,即側翼戰打法另闢蹊徑進入新的「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