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新長篇寫農村基層 小說原型是女幹部粉絲

2020-12-21 人民網

 

 我得有意地學學兩漢品格了,使自己向海風山骨靠近。可這稍微地轉身就何等的艱難,寫《帶燈》時力不從心,常常能聽到轉身時關關節節都在響動,只好轉一點,停下來,再轉一點,停下來,我感嘆地說:哪裡能買到文學上的大力丸呢?


  在自己60歲的時候,賈平凹用一部新長篇《帶燈》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這部寫中國農村基層幹部生存狀態和中國農村複雜現狀的長篇小說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收穫》雜誌上,40多萬字的小說將分兩期在《收穫》上連載,小說單行本將於明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小說原型是基層女幹部

  《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是最早得知作家賈平凹在創作這部關於農村基層小說的,程永新說:「賈平凹一開始對我說,他要寫一部關於上訪的小說,我就疑惑,他會怎麼寫。據我所知,《帶燈》這部小說是有生活原型的,賈平凹有一個女粉絲,她是一個鄉鎮女幹部,她會給賈平凹發很長的簡訊,講述她的生活和工作。賈平凹最初根據這個素材寫了一篇散文,但他又覺得不過癮,所以就又用這個素材寫了這部長篇小說。」

  賈平凹在他的小說後記裡也提到了這位女幹部,「她每天都給我發信,每次信都是幾百字或上千字,說她的工作和生活,說她的追求和嚮往,她似乎什麼都不避諱,歡樂、悲傷、憤怒、苦悶,如我在老家的那個侄女,給你嘎嘎嘎地抖著身子笑得沒死沒活了,又破口大罵那走路偷吃路邊禾苗的牛和那長著黃瓜嘴就是不肯吃食的豬。她竟然定期給我寄東西,比如五味子果、鮮茵陳、核桃、蜂蜜,還有一包又一包鄉政府下發給村寨的文件、通知、報表、工作規劃、上訪材料、救災名冊、領導講稿,有一次可能是疏忽了吧,文件裡還夾了一份她因工作失誤而所寫的檢查草稿。」

  兩年前,賈平凹完成了長篇小說《古爐》,他這些年以平均兩三年的節奏完成一部部長篇小說,不斷地寫他熟悉的秦漢大地,《帶燈》又怎麼區別於之前的《秦腔》、《高興》、《古爐》,甚或更早的《廢都》、《浮躁》、《高老莊》?

  《帶燈》的創作始於前年,寫作過程中,他盡力排除一切幹擾,能推的活動都推了,包括幾次出國,也不大見一些熟人。這部小說寫作前的構思時間非常長,初稿在筆記本上寫,然後抄寫在稿紙背面,作大修改時又重新在稿紙背面寫一遍,最後在稿子上作小的增刪,整個小說寫了三遍。

  程永新認為,相比以前的作品,這部小說語言更加流暢、明快,方言特點少了。這種改變在賈平凹看來更多是自己閱讀興趣的變化,他開始喜歡《離騷》也開始讀《山海經》,「到了這般年紀,心性變了,卻興趣了中國兩漢時期那種『史』的文章的風格,它沒有那麼多的靈動和蘊藉,委婉和華麗,但它沉而不糜,厚而簡約,用意直白,下筆肯定,以真準震撼,以尖銳敲擊。」賈平凹說,「我得有意地學學兩漢品格了,使自己向海風山骨靠近。可這稍微地轉身就何等的艱難,寫《帶燈》時力不從心,常常能聽到轉身時關關節節都在響動,只好轉一點,停下來,再轉一點,停下來,我感嘆地說:哪裡能買到文學上的大力丸呢?」

  所以,《帶燈》雖然是陝西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但語言色彩更明快、透明。「我想老賈在60歲時,還是希望更多的讀者,包括西方的讀者,認同他的作品。」程永新說。

  寫作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

  賈平凹認為,寫《帶燈》的過程,也是整理自己的過程,「我通過寫《帶燈》進一步了解了中國農村,尤其深入了鄉鎮政府,知道了那裡的生存狀態和生存者的精神狀態。」帶燈是書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是一個女性基層幹部,程永新說,「帶燈也是螢火蟲的意思,在黑夜中依然能放射光芒,這個隱喻是正面的。小說中的這個帶燈看到了矛盾和社會陰暗面,但小說不只是暴露社會問題,也寫到這些基層幹部的難處、思考、奮進等複雜的方面。」 通過這位真實和虛構世界的「帶燈」,賈平凹看到社會基層的太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各級組織不知道,都知道,都在努力解決,可有些能解決有些無法解決,有些無法解決了就學貓刨土掩屎,或者見怪不怪,熟視無睹,自己把自己眼睛閉上了什麼都沒有發生吧,結果一邊解決著一邊又大量積壓,體制的問題,道德的問題,法制的問題,信仰的問題,政治生態問題和環境生態問題,一顆麻疹出來了去搔,逗得一片麻疹出來,搔破了全成了麻子。」

  賈平凹說,他這麼思考社會基層,「或許我是共產黨員吧。」程永新並不認為這是一部社會主旋律小說,「在小說前半部分寫到了大量社會矛盾,但也不覺得陰暗」。賈平凹則認為,「正因為社會基層的問題太多,你才尊重了在鄉鎮政府工作的人,上邊的任何政策、條令、任務、指示全集中在他們那兒要完成,完不成就受責挨訓被罰,各個系統的上級部門都說他們要抓的事情重要,文件、通知雪片似的飛來,他們只有兩雙手呀,兩雙手僅十個指頭。而他們又能解決什麼呢,手裡只有風油精,頭疼了抹一點,腳疼了也抹一點。」

  賈平凹眼中的基層幹部,面對的是農民,怨恨像汙水一樣潑向他們,「在我接觸過的鄉鎮幹部中,你同情著他們地位低下,工資微薄,喝惡水,坐蘿蔔,受氣挨罵,但他們也慢慢地扭曲了,弄虛作假,巴結上司,極力要跳出鄉鎮,由科級升遷副處,或到縣城去尋個輕省崗位,而下鄉到村寨了,卻能喝酒,能吃雞,張口罵人,脾氣暴戾。所以,我才覺得帶燈可敬可親,她是高貴的,智慧的,環境的逼仄才使她的想像無涯啊!」

相關焦點

  • 賈平凹關注農村問題 稱自己「是黨員才杞人憂天」
    賈平凹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說:「寫完《古爐》後,我曾經結識了山區一位鄉鎮幹部,她不知從哪兒獲得了我的手機號,先是給我發簡訊,我以為她是一位業餘作者,給她復了信,她卻接二連三地又給我發信。」賈平凹發現,女幹部的簡訊文學感覺和文筆極好,讓他不僅盼著簡訊的到來,而且決定山高路遠地去看看她和生她養她的地方。
  • 賈平凹:《秦腔》目前很暢銷 下部小說還寫農村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六日電 (記者 曉萍)在《秦腔》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直心繫农村的中國著名作家賈平凹近日在香港對本社記者表示,他已準備在寫下一部小說,「我自小在鄉下長大,對農村有一定的認識,也有深厚的感情,我下一部小說還寫農村。」
  • 賈平凹寫小說堅持素材真實:每個人物都有原型
    潘凱雄是最早看完《帶燈》全本的首批讀者之一,「《帶燈》是賈平凹長篇小說裡面難得的、少見的最貼近現實的一部,非常寫實,而且是非常近距離的寫實。」這一點,讓他印象深刻。  小說女主人公的本名叫螢,後來改成「帶燈」,職務是櫻鎮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僅從這一職務就可看出,《帶燈》必定是一部高度關注中國基層現實生活的作品。
  • 賈平凹不寫正經東西,《廢都》寫男,《暫坐》寫女,都是縱情慾望
    賈平凹,陝西人,知名作家,就連小學課文裡都學過他的文章,喜歡讀書的人更是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代表作《廢都》《秦腔》,憑藉《秦腔》拿下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而且還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作為一個從農村、山區出來的作家,增添點神秘主義色彩不好嗎?他本來就是寫小說的啊! 但讓人驚奇的是,賈平凹在訪談時說,《廢都》裡寫了好多人死了,但這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書寫完了,有些原型就死了,後來連他自己都害怕了,因為莊之蝶的原型就是他自己,本來想寫他也死的,後來就沒敢,留下個懸念。
  • 賈平凹《高興》英文版全球發行 小說致敬中國第一批農民工
    8月23日,亞馬遜宣布在其全球14大站點發行中國作家賈平凹小說《高興》的英文版《Happy Dreams》,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步發行,這是亞馬遜第一次為中國作家的作品英文版舉辦全球性的首發活動。 《高興》由賈平凹歷時三年而成,這本於2007年出版的小說,描寫了一位名叫劉高興的陝西農民進城打工的故事。
  • 劉高興:當年被賈平凹寫進小說出名 如今靠寫賈平凹致富
    他寫西安城裡的劉高興,那我就寫棣花鎮農村的賈平凹,講述我與他的童年趣事。到目前,我靠這本書賺了12萬塊錢,終於從一個體力勞動者變為了腦力勞動者。」賈平凹(左)與劉高興《劉高興》故事有虛構 性格很貼合北青報:2007年賈平凹創作出版的小說《劉高興》,以您為原型,隨之又被拍成電影。
  • 賈平凹:我不想過豪華日子,不寫正經東西,新小說比《廢都》精彩
    ,推出了自己最新的長篇小說《暫坐》,讀者對這本大作無比期待,這也是賈平凹1993年寫了《廢都》之後,時隔27年,再次寫都市題材的長篇。,這次,他帶著自己的全新小說《暫坐》來了,這部小說被稱為《廢都》第二部,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這是賈平凹既《廢都》之後,寫的第二部都市題材小說,在《廢都》之後,賈平凹寫了不少散文,每篇都是精品,但他也一直在堅持寫小說,不過寫的大多是農村題材,比如《秦腔》,就是秦嶺鄉土題材。
  • 賈平凹:我是鄉村的幽靈在城市裡哀嚎
    2005年推出43萬字《秦腔》後,2011年他推出67萬字《古爐》;2013年推出36萬字的《帶燈》,以櫻鎮綜治辦公室女主任為主角,寫中國農村當下基層的現狀;2014年25萬字的《老生》,寫發生在陝西南部山村的民間故事,寫出了一首20世紀中國的「悲愴奏鳴曲」。2015年末,傳來他的最新長篇《極花》即將出版的消息。
  • 賈平凹對話德國人氣作家 暢談「鄉土與流亡」
    熟悉的環境 陌生的情感  2013年初,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賈平凹繼50萬字大作《古爐》後的又一部長篇巨作——《帶燈》。小說從一個女鄉鎮幹部的視角透視當下的中國社會,通過帶燈的工作展現當前的基層中國現實,通過她與遠方人的通信展示基層幹部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 與賈平凹關於長篇新作《暫坐》的對話——面對生活存機警之心,從事創作生飢餓之感
    既是具體的人的故事,又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故事文匯報:你在後記中說,「整整寫了兩年,以往的書稿多是寫兩遍,它寫了四遍。」請說說這部長篇的創作情況,曾經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做過重要修改嗎?賈平凹:《廢都》之後,其實還有關於城市題材的長篇小說,如《白夜》《高興》,只是那些作品主要寫了農民工進城後的生活。
  • 讀賈平凹小說《帶燈》有感——郭亞龍
    小說通過鄉鎮幹部帶燈的工作來展現當前中國基層的現實,帶燈與遠方人(元天亮)的通信來展示基層幹部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小說以真實的人事事為創作基礎,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讀性。正如賈平凹所說:「讀者還是願意看到真實的,反映當下現實生活的文字。我不愛那些書齋裡胡編亂造的作品,相信讀者也不愛,讀者愛的是投入真摯感情、有亮點的文字」。
  • 賈平凹新都市小說《暫坐》來了,莫言:首部《廢都》是很重要作品
    莫言評《廢都》1993年,賈平凹第一部都市題材小說《廢都》一經發表就銷售一空,但是過了半年後,由於過多描寫欲望,被列為禁書,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說是低俗小說,1997年《廢都》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給了質疑人強烈的回應。
  • 聚焦文學·盤點賈平凹代表作品
    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現在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作者用真實的生活細節和渾然一體的陝西風情,把當時中國基層「文革」的歷史軌跡展示在我們面前,是作家對那個時代中國農村的生動寫照。
  • 《雞窩窪人家》:故事的原型其實是一樁醜聞,卻被賈平凹妙筆生花
    著名作家賈平凹七八十年代的小說《雞窩窪人家》和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的《野山》,想必許多人都閱讀和觀看過,這也是賈平凹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直到今天,這部小說在網上還一直被不停地點擊。其實小說的原型真實故事被當時社會看不起,認為是一樁醜聞。
  • 賈平凹的小說,好讀嗎?
    關於賈平凹的小說,讀書界歷史說法各異。有說其部部經典,是當下中國文壇最高水平。也有尖銳批評和廣泛聲討的,認為其作品充盈著各種文人的自醉,為寫而寫。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個作家能引起如此高的關注,每出一部作品都能引來文學界的喧譁與騷動,當下作家中,怕獨賈平凹莫屬。
  • 賈平凹作品《帶燈》與陝西鄉土文學
    還是1992年,默默無聞的陳忠實完成了《白鹿原》,賈平凹創作了《廢都》,京夫改定了《八裡情仇》,程海拿出了《熱愛命運》,高建群寫就了《最後一個匈奴》。  1993年上半年,《白鹿原》、《廢都》、《最後一個匈奴》、《八裡情仇》和《熱愛命運》不約而同被京城五家出版社推出,引發了出版和閱讀的熱潮,尤其是《白鹿原》和《廢都》兩部作品,成為了新中國文化進程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賈平凹兩部長篇新作出版
    在近十年裡,賈平凹以每兩年一部長篇小說的速度推出新作,2011年推出《古爐》,2013年推出《帶燈》,2014年推出《老生》,2016年推出《極花》,2018年推出《山本》。《暫坐》是賈平凹第二部城市小說,也是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女性視角小說。
  • 賈平凹《暫坐》:之所以敢純寫一群女的,實際上是不自信
    作為一名勤奮、高產的作家,賈平凹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問世。今年九月,賈平凹就一口氣推出長篇新作《暫坐》,這已經是他的第17部小說。他卻告訴別人說,《暫坐》之所以敢純寫一群女的,實際上是因為他自己的不自信。,也是他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女性視角小說。
  • 賈平凹談"帶燈":書裡的隱喻好多人不一定看得出
    《帶燈》講述一個名叫「帶燈」的女鄉鎮幹部,原名叫「螢」,即螢火蟲,這個名字也顯示了她的命運。作為鎮綜合治理辦公室的主任,她主要負責處理糾紛和上訪事件,農村的瑣事讓人心煩又讓人同情,帶燈在矛盾中完成著自己鄉鎮幹部的職責,她既不願意傷害百姓,又要維持基層社會的穩定。在現實中無處可逃時,她把精神寄託放在了遠方的情感上。《帶燈》故事緣自賈平凹兩年多前偶然收到的一條簡訊,來自帶燈的原型人物,這也開啟了賈平凹了解鄉鎮幹部生活的一扇門。
  • 賈平凹《暫坐》:新一代「廢都人」的愛恨情仇故事
    繼《廢都》之後的第二部都市題材力作27年前,賈平凹的小說《廢都》在全國熱賣,成了當年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可惜的是,賈平凹在《廢都》之後,又寫了多部長篇小說,但是大多是農村題材的,這一次,他又帶了來了一本都市題材的新作——《暫坐》。